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丧夫后又被前任独占了 > 第60章

第6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百无禁忌
    慢慢养成了习惯,玉昭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跪在蒲团上,看着白玉观音慈眉善目的眉眼。
    也许是诵经久了,她总是又想起孟文英。
    她一遍遍地回想起他的最后一面。临走时他那哀怨又凄美的眉眼。
    在嫁给他之前,玉昭最后一次与孟文英在长安单独见面,是在王家。
    孟文英逾矩地通过秋胧跟她传话,与她约定好了一次不该有的见面。
    那日,年轻清俊的白衣书生垂首于拱门外,身穿一身得体的月白色长衫。
    那时的他还不是缠绵病榻的枯槁模样,整个人如同松柏般修长挺拔。
    而姗姗来迟的玉昭,却是一副憔悴模样,鬓边别着一朵雪白的孝花。
    整个人气息恹恹,仿佛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拖垮了身子、压弯了腰。
    她提着裙子而来,细碎的步子悄无声息,连树上的花都未惊动。他却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年一般,不安地心浮气躁地等待着,心跳的很快。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他忍不住把自己想象成密会佳人的情郎,刚才王青嘉对他的话显然令他久久不能平息,他整个人都像是沉浸在了一股不可思议的飘飘然的眩晕之中。
    而如今看到她憔悴不堪的模样,孟文英才一下子打回了现实,心中又是心疼,又是心动,走前几步,温柔地开解她,“王姑娘,逝者已逝,你无需哀思,一定要保重好自己。”
    他想到接下来要说的话,白皙的俊面又是一阵发红,踌躇道,“王大人刚才找我谈话,他对我说,说,要你……”
    玉昭轻轻捏紧了指尖。
    她垂下头去,浓密的羽睫如同一动不动的羽扇,泛着幽黑的光泽。
    过了一会,她轻轻道,“舅舅说的,就按舅舅的做吧。”
    孟文英不可置信地看着她,心中一片激荡,“王姑娘,你想好了,你……”
    那个时候,他早已经把谢岐出征之前嘱咐他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板一眼的读书人,从没有过这样离经叛道的时候,此后在无数个与玉昭相对而睡的夜晚里,他也是一遍遍地开解自己。
    那时的玉昭举步维艰,犹如身在火坑中,自己这么做,怎么不算是帮了她一把呢?
    怪就怪谢岐身在千里之外,他救不了她。
    只有自己,能够救得了她,带她离开王家这个是非之地。
    所以他不觉得是自己违背了男人之间的约定。
    他知道王家上下都在瞒着远在西境的谢岐。他也终是随了大流,没有鸿雁传书向他坦白。
    他顺理成章
    地得到了玉昭,但是时不时涌上心头的道德谴责,使他为了赔罪,半真半假地与玉昭定下了那个“三年之约。”
    他建议玉昭以三年守孝之名,两人做一对有名无实的夫妻,等到三年之后,去留随她。
    她可以选择回到王家,当然,她还有另一个选择。
    与他做一对真正的夫妻。
    他当然害怕玉昭真的会回到王家,但是他也有信心,在这三年里,他有足
    够的温柔和耐心慢慢夺得她的心。
    等到三年之后,他不欠谢岐的,谁也不欠。
    此时的玉昭并不知道他心里的诸多心思,她立在微风垂柳中,整个萧条纤弱的身形看起来分外令人怜惜,轻轻点头道,“我想好了。”
    人生无悔。
    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悔的选择。
    他们也尚不知道为了这个选择,从今往后的未来,到底会承受怎么样的代价。
    。
    “你这个丫鬟如此蠢笨,这么多年没有一点长进,你倒是留了她这么些年。”
    又是一个夜晚,谢岐轻巧而至,一番不出所料的云消雨歇后,抱着她轻吻。
    秋胧战战兢兢地备好了热水,供两人洗浴。看向谢岐时,她眼中藏不住的怒气直冲而来,目光相触时,却像是一个立刻漏了气的皮球,唯唯诺诺了下去。
    玉昭懒懒地阖着眼,浑身软绵绵地像是泡在了水里,懒得理会他一句话。
    谢岐见她安安分分地倚在自己的怀里,肌肤雪腻,呼吸细细,脸颊上尚未散去的红晕使一贯冷艳的玉面显得娇媚,他捋了一缕她汗湿的发丝,长指卷了几卷,话锋一转,带着事后的慵懒语调缓缓道,“不过有一点倒是深得我心,那就是忠心。”
    “我喜欢忠心的人。”
    无论何时,这实在是一个很值得称道的品德。
    从一而终,难道不是这世间最优美的词语吗?
    在十九岁看到她的第一眼开始,他就已经将自己的一生献祭了出去。他的眼里便再也看不到其他女人。
    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才让他失而复得地再次遇见了她。
    而她,虽然中途出了一个岔子,但是还好一切都来得及。
    他可以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
    也有信心把他们之间再次拉回到正轨上去。
    也许是刚才亲密无间的深入结合带给了他一种错觉,他将她此刻不抵抗的安静当做了乖巧认命,低头轻吻了她花蕊般饱满的唇,高挺的鼻梁抵上她的挺翘鼻尖,看着她的眼睛。
    他缓缓握上她有些发冷的玉指,十指紧扣,问道,“昭昭,你永远都不会离开我的,对吗?”
    这一阵子谢岐除了处理纷至沓来的公务,就是在忙着她的事。
    大理寺、御史台、甚至是当年审理此事的已经辞官的主事,他都纡尊降贵拜访过了,屡次碰壁之后,谢岐终于不再指望能够从朝廷那里得到什么正面反馈。
    这个朝廷,上下已经烂透了。
    也许是经历了西凉军差点剑指长安的岌岌可危,整个长安虽然看着重建繁荣,却仍是笼罩在一种风声鹤唳的惊恐之中。
    官员们尸位素餐,醉生梦死,上到太后天子,下到地方官吏,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种不可言说的荒诞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不会在乎百姓的水深火热,不在乎边境的烽烟四起,更不在乎一个十几年前因为贪墨而死的小小知府。
    想要安稳地活下去,这个念头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想要推翻查案,难如登天。自己已经是封无可封,放眼整个朝廷上下,无人不对他恭恭敬敬、俯首称臣,却尚还是这般处处掣肘,难以施展。
    到底还要登上什么样的高度,才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谢岐暂且抛却这些繁杂琐事,淡淡垂眸,眸光落向怀中安静不语的绝色美人身上。
    温香软玉在怀,他不在乎她的缄默,状似不经意地突然问道,“昭昭,你还记得你的父亲吗?”
    果然,静默不动的羽睫轻轻颤了一下,似是被惊醒了的一对蝴蝶。
    她轻声道,像是从遥远的梦境而来,“……我不记得了。”
    谢岐静静打量着她。
    她说了谎,他知道。
    这些年里,她一直活在沈大人的阴影中。
    她不敢争风头,不敢冒尖,在王家活的像一个美丽安静的影子。
    甚至现在连灵牌,她都不敢为他而设。
    她假装忘记了,心里怕不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他。
    他是她的亲手父亲啊,她怎么可能会不记得了?
    他不动声色地瞧着她平静又不太平静的侧脸,缓缓道,“我虽远在长安,不曾见过你的父亲,但是家父曾经无意间提过一两句,他称赞沈大人风华绝代,才气斐然,高风亮节……家父很欣赏沈大人,而我,亦是如此。”
    玉昭始终低着的头,在听到这一句的时候终于慢慢抬了起来。
    她迷雾一般幽深迷惘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怔怔地看着他,虽然仍是没有说什么,但目光中却像是包含了很多东西。
    见她终于肯回应自己,谢岐与她柔情似水的眸光对视,微微一笑,循循善诱道,“表妹,你觉得沈大人,会犯下那等贪墨重罪吗?”
    玉昭的美眸动摇了片刻。
    在这一时间里,她与他站在了同一个阵营之中。
    她缓缓摇头,声音凄美忧伤,却也异常坚定,“父亲绝不是那种人。”
    是的。
    她不相信。
    她自始至终都不相信。
    可是不信又能如何?
    她的一生已经被这一件事定了型。
    无能为力,只能被动地接受。
    无论改朝换代,还是山河破碎,她的身份永远也不会改变。
    她是永远的罪臣后代。
    罪臣之女的身份,将会伴随她的一辈子。
    她永远也不可能正常地活在阳光之下。
    她是不能见光的黑乎乎的影子,越是正大光明的地方,越是让她无所遁形。
    她好不容易才重新过上了安安稳稳的生活。
    可若是一朝进了侯府,她又会得到怎样的冷眼和谩骂?
    她不敢去想。
    谢岐还不知道玉昭此刻心中的天人交战,他在心里默默勾勒着未来的美好蓝图,不愿再提起还没有把握的事,于是自然地换了另一个话题,缓缓道,“昭昭还未曾见过我的二姐吧?改日我定好好引荐,让你们见一面,她是我最亲的亲人。”
    提起了谢泠芝,他又向玉昭介绍起了老侯爷,“家父几年前病故,你也无缘得见,过几天便是他的忌辰,我带你去祠堂里给他老人家上柱香,顺便带你见过祖母,你们也算是见过面了。”
    祭拜祠堂的时候,正好找一个由头,先斩后奏,先把人弄到侯府里去再说。谅那些老头子也不敢说什么。
    等他给沈大人正了名,再顺理成章
    把她抬成侯夫人。
    要是那些老东西们还不乐意,那就趁机生一个孩子出来,母凭子贵,到时候看谁还敢说一个不字。
    谢岐越想越觉得可行。
    每次想要见她,他还得专门过来,麻烦不说,现在这个无名无分的尴尬身份,实在是有些不像话。
    而此时的玉昭却顺着他的话想起了老侯爷。
    过了这么些年,老侯爷那和谢岐相差无几的锋利眉眼,还有那不怒自威的威仪气场,仍是一笔一划刻在她的记忆中。
    时隔多年,她仍是记得他那时坐在王家的太师椅上,高高在上地睥睨着她的神态模样,对她缓缓道,“看得出来,你是个知进退的好孩子,但是孩子,你还太年轻,很多事情不是你以为,就能够做到的,而你早晚都会明白这件事。”
    “如果你愿意接受,我会给你体面的补偿,至少在守孝的三年里,侯府可保你无虞。我不知道你和飞蘅在这之前
    约定好了什么,但是你若真的怜惜他,就不该把他推到如此境地,也不该让你自己过的如此辛苦,不如撂开手,你们彼此之间都好过,至于飞蘅,他的性子我了解,你不必为难,他日等他出征归来,我这个做父亲的会好好劝他的。”
    “离开飞蘅吧,你们不是一路人。”
    如今的玉昭不得不承认,老侯爷是对的。
    纵横朝堂的元老权臣,眼光不亏毒辣,他一眼就看清了她与他之间的本质。
    而可笑如她,竟然还看不清。
    竟然还对如今的谢岐心存希望。
    可恨她不肯放下从前的滤镜,到了现在才彻底醒悟,可恨她没有早一点发现谢岐如今的真面目。
    她就应该在回来长安的路上一走了之的。
    玉昭偎在男人心跳强健的怀中,眸光闪烁,已经有了思量。
    她在不知不觉间暗暗下定了决心。
    或许不等还完舅舅的钱,她就要离开长安了。
    她要离开谢岐。
    迫不及待地离开。
    浑然不觉的谢岐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他沉醉在她的温柔乡里,沉醉在为两人编织的美好蓝图中,全心全意地享受与她待在一起的每一分时光。
    他虽然也不喜像养外室一样养着玉昭,却也忍不住从一次次的夜会佳人中体会到了莫名的刺激。
    相反的,没有了王家这一障碍,他反而来去自由,彻底放开了手脚。
    他自信只要他人在长安,她便逃不掉他的手掌心。
    他给她带来看家护院的忠实护卫,带去无数金银财宝,足够让她在长安城衣食无忧。
    这是一个温柔的牢笼,而他是将美人禁养在这里的罪魁祸首。
    他一次次拉她共度云雨,夜夜缠绵,百无禁忌。
    他们燕好的次数比幽州、比路途中加起来的都要多。
    他坚定地用一次又一次无与伦比的、眼饧骨软的结合,令她离不开他。孜孜不倦地开发她,并且令她反客为主地驾驭他,每一次都挥汗如雨,用尽全力令她享受其中。
    每次看到她一开始推搡抗拒、最后却控制不住地沉醉其中的酡红娇颜,他的内心总是升起一种不真实的满足感。
    他触摸着她绯红的、因为快意而溢出晶莹泪花的眼角,不止一次地恍惚在想。
    她美的如此惊心,看上去是如此离不开他。
    那么是不是表示她的心,也还是爱着他的呢?
    将她变得和自己一样贪恋尘世、耽于色|欲,想必她就不会再有那些青灯古佛的荒谬念头了吧?
    她想要抛下他?
    想都别想。
    这些年以来,谢岐其实一直对玉昭明明去了长桥送别他,却又转身嫁了人这一事耿耿于怀。
    但是情到浓时,看到她因为攀上巅峰而泪湿颤抖的时候,他也没敢问上一句。
    只能红着眼睛,着了魔一般细密地吻她滚烫酡红的脸,轻轻地顶耸讨好她。
    他虽然心里一直不承认,但也不得不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再像从前那般重归于好。
    但是没关系。
    她总会重新接受他的。
    之后,谢岐仍在马不停蹄地调查着十几年前的贪墨案。
    这件事一如既往的困难重重,还未开展成功时,反而另一道消息从另一边传了来,令他彻底知道了五年前所有的真相。
    而在此时此刻的小院里,他还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人儿,已经有了逃跑的想法,并且在逐步计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