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婚礼

第二百七十四章 婚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82年5月9日,星期天。
    这就是张士慧和刘炜敬大喜的日子。
    这个早晨,张家是以一顿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早餐开始的。
    由于张士慧早就交了钱,也打过了招呼。
    早上六点,胡同口外头的早点铺准时送来了五十个油饼,三十个火烧,一桶豆浆,一大盆咸菜,六十个茶叶蛋。
    这样一来,张士慧那些一大早赶过来帮忙的朋友、同学,同事们,也就有了热乎饭吃。
    谁到了都是先端碗拿筷子,毫不见外地足吃足喝了一通。
    然后就再不用张士慧一家人关照什么了。
    吃饱了的人都无比自觉地主动开始干活。
    该帮着装喜糖装喜糖,帮着分烟的帮忙分烟。
    贴喜字的贴喜字,吹气球的吹气球,拉挂鞭炮的挂鞭炮,拉彩花的拉彩花……
    甚至连洗碗,烧水,沏茶都有人管。
    让张家三口人彻能底腾出手来,拾掇他们自己的仪表。
    还别看张士慧的父母昨天才刚刚到家,净忙着见亲家,安置自己了。
    不少琐事儿都得指着临阵磨枪的现拾掇。
    而且今天来帮忙的这些人,彼此也互不相识。
    可“人多力量大”这话是真的没错。
    张士慧的朋友们又都是年轻人,就这么嘻嘻哈哈一聊,互相商量着分配职责。
    不但事儿办利索了,彼此也成朋友了。
    至于同院的邻居们,把这份热闹看在眼里,无不对张家的能量重新估量,心生羡慕。
    因为且不说二三十个穿着体面的大小伙子帮忙张罗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场。
    关键是张家屋里那些家私实在了不得啊。
    与张士慧同院的人早就看过他的新房了。
    知道他家里不但一水锃光瓦亮的洋家具。
    五斗橱上还放着十八寸的日立彩色电视机、气压式热水瓶。
    捷克式酒柜里的洋酒全都是真的,绝不是彩色墨水勾兑的假货。
    上头还有一台四喇叭双卡的三洋收录两用机。
    冰箱呢,是双开门的,洗衣机也是双缸带甩干的。
    床上的锦绣堆高高的,简直能摞到房顶上去。
    光枕头就备了六对,而且还是软缎的。
    再看看人家今天找来的婚车。
    ————
    沪海、华沙、拉达、日本大发……挨个停在了胡同里,就没有一辆是出租车。
    好家伙,这足以显示出张家交际网之广阔来,不是一般人啊。
    但这些还不算什么呢,因为最牛的还得说是头车。
    最后来到的一辆豪车,那可是宁卫民借用宋华桂的奔驰啊。
    这年头,一部红旗就已经能让人扬眉吐气,出尽了风头了。
    就别说这很少有人见过的进口豪车了,真是威风凛凛啊。
    所以招得整条胡同的街坊邻居们,都跑到张士慧的院们口围着看热闹。
    嘿,头一次,居然把这条胡同给弄得交通堵塞了。
    而私下里的议论,除了是艳羡张家的排场惊人。
    就是猜测弄这么大阵仗,不知会个多么漂亮的儿媳妇。
    只可惜啊,大多数人注定失望。
    因为张家的婚礼已经领先于时代了,新媳妇可不会直接往这儿拉。
    今天车队接了人是要送去烤鸭店的,那儿才是主会场呢。
    所以早上九点,车队就出发了。
    几辆车先是把张士慧的父母和同院几位邻居送到便宜坊去,然后再去接新娘和她的娘家人。
    至于接亲的过程,倒是格外的顺利。
    或许是对张士慧这个女婿太满意了,或许也是刘炜敬家里人太厚道。
    刘炜敬的娘家人没人从中作梗,故意难为的。
    以至于婚礼十一点半就能够开始举行了。
    值得一提的,除了为了营造现场气氛,新人下车的时候,彩纸扔得铺天盖地,放了足足十卦鞭炮的热闹之外。
    照相机的普及,也让过去婚礼从未出现的场面也出现了——居然有许多宾客是带了相机来的,受张士慧所托,把婚礼的经过全拍了下来。
    就拿新人下车的一刻来说,当时至少得有四五个人冲着下车的新人一通猛拍啊。
    就跟张士慧和刘炜敬是什么大明星、大人物似的。
    结果不但陪着一对新人的刘炜敬二姑,被这阵仗给震唬住了,都不敢下车了。
    也弄得好多看到这场面的路人全都误会了。
    这年头,有谁见过穿着皮尔·卡顿时装结婚的人啊?
    大部分人对新郎新娘的固有概念,还停留在花罩衣,中山装的阶段呢。
    所以不少人搞不清楚什么情况,还以为这里要举行什么重大的外事活动。
    那待在车里老半天才下来的二姑,也被误认为是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莅临此地,专程来品尝京城的烤鸭呢。
    毫无疑问,这绝对算是一个时代标志性的进步了。
    另外,当天宾客来得全乎,也是很值得称道的。
    单位里,除了饭店总经理和客务部经理出差在外,其他的店领导基本都出席了。
    就连本来按传统不该露面的刘炜敬父母,也因为张士慧从“男女都一样”,“应该破除封建陋俗”的角度反复劝说,破了老礼儿。
    高高兴兴的成为了可以亲身参与女儿婚宴的女方父母。
    最关键的,还是张士慧外面的社会朋友,几乎他请的人全都给面子来了。
    什么粮食局的、统计局的、二商局的、轻工部的、水利电力部的、总参三所的……
    反正大大小小都有点来头。
    还别看这些人官职不高,许多人还是少爷秧子。
    可越是这样,单位的领导越明白这人脉代表着什么。
    这无疑是对张士慧有好处的。
    虽然领导好奇张士慧怎么隐藏的这么深。
    对突然发现他婚礼水准都赶上部长儿子,很有些出乎意料的不适应。
    但就因为他的这些朋友,没几个人愿意再费心思去琢磨他的票子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毕竟能认识这么多有用的朋友,这样的人很容易办成许多人办不成的事儿,已经不能当成等闲人视之了。
    找他的麻烦很容易变成自找麻烦。
    那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这天是乔万林当的主持人,他口才不错,把气氛搞得很活跃。
    喜宴的内容当然也很棒,百年老店菜品质量是相当高,没有花钱的不是嘛。
    片好的烤鸭,传统的好菜,一道一道,热气腾腾,重油赤酱地端上来。被重重地顿在圆桌的中心
    每个来宾都穿着体面的衣服,笑容满面。酒一杯接一杯地喝,吃的嘴唇挂油,兴高采烈的说笑。
    而大家聊天的内容,当然大多离不开对新郎新娘和婚宴质量的赞赏。
    有人惊叹上摆的香烟是牡丹和红双喜,而喜糖除了奶糖,就是酒心巧克力。
    有人赞赏一对新人衣服的时髦,好奇这两身衣服的价钱。
    有人说吃烤鸭当喜宴最好,传统讲究全鸡全鸭,这是福气,就是贵。
    有人商量着婚宴后去新郎新娘家看看,到时候出什么节目难为难为他们。
    还有人主动帮新郎新娘算账的,看看他们办这么一场,得亏多少钱……
    反正各种羡慕、嫉妒、向往、崇拜的心情掺杂在宾客席里,特别是把年轻人的心,搅和得混乱。
    正如当年张士慧和刘炜敬参加黄述平和王琳的婚礼所受到的刺激一样。
    有意思的是,短短两年,他们彼此的处境就互换了位置。
    黄述平和王琳两口子今天也来了。
    王琳在席间对刘炜敬带的那条珍珠项链艳羡不已,黄述平则左顾言它,不愿搭话。
    这一幕如果被张士慧和刘炜敬知道,他们的幸福感一定会骤然增加一倍的。
    宁卫民今天也过得很高兴,不但是替张士慧和刘炜敬修成正果高兴,也为了自己还了债,并做了适当的回报而高兴。
    而且自从陪着张士慧完成了接亲任务,他就无事一生轻了。
    好久没有休息过的他,此时能和他那些旧日的同事们坐在一起,聊聊往事什么的,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放松机会。
    特别是推杯换盏,还有助于谈兴。曲笑那丫头坐在他的身边,嘻嘻哈哈一个劲儿给他倒酒,他就聊得愈加开心。
    要不是同席的米晓冉对他好像还有芥蒂,涂得红艳艳的嘴鼓鼓的,看上去像个受气包,这顿饭其实是很愉快的。
    可话说回来,谁让婚宴是最容易刺激女性某种敏感神经的地方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台上张士慧和刘炜敬的恩爱刺激到了。
    有或者看不惯宁卫民成为全桌的中心,被女同事们当成香饽饽追问的样子。
    或许还有对宁卫民自称要当一辈子单身汉的反感。
    骤然之间,极其突兀的,米晓冉就当众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我也要结婚了,日子还没最终定下来,但差不多就在本月底,到时候希望大家都能来。本来想真正定下来再告诉大家的,但今天大家这么齐,我觉得还是说了好。”
    而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全桌人的注意,并引发了强烈的后续反应。
    “真的呀?晓冉。”
    “怎么没听你说过呀?”
    “不会吧,你保密工作也太强了……”
    岂料这还不算什么,真正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米晓冉后面的话。
    “还有,我打算下个月就不干了。结婚后我要出国……”
    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米晓冉用一种很“特别”的眼神看了宁卫民一样。
    但可惜的是,宁卫民的脸上只有和别人一样的惊讶,别无其他。
    这肯定不是米晓冉所期待的反应,反倒让她的表情扭曲了。
    看上去,就像被人用硬邦邦的扳手在内心深处狠凿了一下。
    (/bi/353070/582194223.)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