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578章 进攻与防守 得知原委

第578章 进攻与防守 得知原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间一日日流逝,天气依旧炎热,
    最后一次关于麓川战事的商讨于今日上午结束。
    陆云逸手拿一本厚重文书,
    颇感如释重负地离开中军都督府会议大厅。
    由于诸多军候离京,
    此事一直由六部衙门以及都察院操持,主持者是燕王朱棣。
    因今日是最后一次会议,为避免出岔子,
    所以找来军伍中人镇场。
    左军都督耿忠以及中军徐司马都在其中,陆云逸亦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
    在事先打磨好一切细节之后,协议签署异常顺利。
    麓川的刀补瓦以及恭坝光没有犹豫,签完字后便带着人马离开。
    陆云逸站在中军都督府门口,
    望着晴朗的天空,感受着炎热天气,心中不禁发笑。
    这一次,麓川可真是要大出血了。
    协议规定,麓川需赔偿大明操持战事的一切损失,共计四百万两。
    这四百万两白银,对于麓川而言,几乎是其数年积蓄。
    不过,大明并非不通情理,同意分作五年归还。
    除白银赔偿外,麓川还需补偿大量物资。
    其中包括上等战马五千匹、精铁十万斤、各类矿石十万斤、数人环抱以上木材一千根、甘蔗十万根等等
    在土地方面,
    麓川割让其北部边境大片肥沃土地。
    这片土地临近大明景东,
    不仅适宜耕种,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还处于交通要道之上。
    割让之后,大明可在此处设立卫所,派驻军队。
    这既能加强对西南边境的管控,
    又能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开拓周边区域。
    同时,麓川境内的几处重要铜矿也被纳入大明管辖范围。
    在军事安排上,麓川需解散其囤聚在北边半数以上的军队,
    只保留少量用于维持地方治安的力量。
    并且,在未来十年内,
    每年都要向大明派遣一定数量的年轻壮丁,前往大明卫所接受军事训练。
    期满后,一部分可选择加入大明军队,
    其余则返回麓川,但不得再参与军事相关事务。
    这一举措旨在削弱麓川的军事潜力,拉拢其年轻人,
    使其难以再对大明边境构成威胁。
    至于其他细枝末节,还有足足几大摞文书,
    陆云逸并未详细去看,但仅这些便已足够。
    麓川至少在十年内难以掀起什么风浪。
    “陆大人,今日可有要事?”
    这时,一道浑厚声音从身后响起,
    陆云逸回头望去,
    只见肤色黝黑、体格壮硕的朱棣从屋内走出,脸上带着几分笑容与询问。
    “拜见燕王殿下,今日都督府并无要事。”陆云逸拱了拱手,面露恭敬。
    燕王点了点头:“走,带你见一个人。”
    说完,朱棣便转身前行,背负着双手,
    朝都督府衙房内走去,陆云逸紧随其后。
    很快,在一间雅室内,
    陆云逸见到了等候在此的几人。
    朱棣笑着向陆云逸介绍:
    “陆大人啊,这里面有些人你已经认识了。”
    “认识一些。”陆云逸笑着道。
    朱棣指着为首那名二十多岁、体态修长的军卒说:
    “他叫朱能,燕山中护卫百户。”
    朱能皮肤黝黑,带着些许干裂,
    他朝着陆云逸恭敬一拜,神色有些激动:
    “拜见陆大人。”
    朱棣又为他介绍了周围的一些人。
    分别是燕山左护卫百户刘靖、庄启元,都司郑彦、许云轩,
    这五人都是北平都司此次前来应天考核之人。
    对于他们,陆云逸都有些印象。
    朱能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其余四人也都在前五十名之内。
    介绍完毕后,燕王引着陆云逸坐下,
    “陆大人啊,眼前这些青年才俊,你觉得如何?”
    陆云逸微微一笑:
    “都是军中翘楚,日后多加锤炼,定可独当一面。”
    “哦?”
    朱棣眼睛一亮,这般评价在军伍中人里,算得上是极高。
    “陆大人,可莫要因本王在此,就顾及了他们的颜面。”
    几人也将目光投了过来,面露期待。
    陆云逸笑着摆了摆手:
    “燕王殿下,环境是最能改变人的因素。
    他们身处北平,城墙之外便是异族草原人,时刻都有压力,
    军中只要操练不松懈,对敌时勇往直前,成长便会迅速。
    反之,若待在应天京城,
    即便每日操练,但安静祥和的日子还是会腐蚀人心,
    真到了战场上,差别立现。”
    几人听到这话后,眼中都露出喜色,
    这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
    而朱棣听到此言后却陷入了沉思,
    来到京城后,他也察觉到
    即便浦子口城中的精锐,
    虽身披精良铠甲、操练也积极用功,
    但相较于边陲之地,还是少了几分血性。
    京中的军队像是按部就班、令行禁止的精密器具。
    但在战场上真正能打硬仗的,是充满血性、敢打敢杀的军队。
    “或许.这就是他建议迁都北平的一个原因。”
    朱棣在心中默默想着,而后说起了别的事情:
    “陆大人,今日请你来,是本王有一事想要请教。”
    “不敢当,燕王殿下但说无妨。”
    “本王想请教陆大人,这几人既然是北平军中的年轻翘楚,
    本王应不应该让他们操持火器诸事。”
    说完之后,朱棣脸色凝重了许多,继而说道:
    “本王已决定在北平军中推行火器,
    可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偏向于大炮还是偏向于火铳。
    本王不妨说得再明白些,
    本王地处北平,按理说应当使用大炮防守敌人进攻。
    但本王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总觉得本王应当带领兵马直杀草原,
    此时火炮太重,火枪便有了对敌之机。
    只是这其中的权衡,本王一直把握不好。”
    此话一出,朱能等人面露思索,在思考火炮与火枪的弊端及优势,
    发现这二者几乎是一攻一守两个极端,似乎难以兼容。
    但陆云逸看到了朱棣眼中的灼灼目光,
    明白他并非在询问火器的抉择,
    而是在问北平是守还是攻,也是在问他自己未来的方向。
    是固守北平当一个安稳藩王,还是建功立业、勇击草原。
    更是在问,日后的草原局势。
    思虑片刻,陆云逸沉声道:
    “燕王殿下,陛下将您等一众王爷安置在边陲重镇,
    可不仅仅是固守城池那般简单。”
    朱棣眼中精光毕露,
    他知道眼前之人听懂了自己的问题。
    反观旁边的一些青年才俊,个个面露迷茫,
    这让朱棣心中没来由地生出一阵失望。
    人比人,似乎就是不一样。
    陆云逸继续说道:
    “北方草原的敌人已绵延数千年,
    纵使会一时衰弱,但养精蓄锐之后,
    草原便又会强大起来,这是历史惯性,也是草原人的习性使然。
    弱的时候就迁徙,一直往北、往西跑,
    跑到中原朝廷无法触及之处,而后休养生息,
    等强大了,再慢慢打回来。
    北元亦是如此,
    他们在捕鱼儿海战败之后,又往西跑,躲到草原深处蛰伏起来。
    现在看似没有威胁,
    但十年后、二十年后,草原又将人丁兴旺,继续威逼大明。
    大明既然是新兴之国,那也应采用一些新办法,
    携带火枪减少辎重,深入草原杀敌,这才是陛下期望看到的事。”
    朱棣垂着头,脸色凝重到了极点,过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
    “本王明白了,多谢陆大人。”
    说着,朱棣挥了挥手,看向站立的五人:
    “你们先出去吧。”
    五人领命而去。
    待他们离开后,屋内彻底安静下来,朱棣率先开口:
    “这几日本王听说你一直在研读大宁都司的文书?”
    “回禀燕王殿下,正是,
    下官可能年底就要随大军一同北上,前往大宁。”
    朱棣点了点头:
    “大宁是个棘手之地,虽然现在改了名,但那里依旧是关外。
    大宁的安危关系着北平安危,你去了大宁,本王能省不少心啊。”
    “多谢燕王殿下夸赞,下官去到大宁,还需燕王殿下多多支持。”
    燕王朱棣开口大笑,充满豪迈:
    “这一点你放心,北平行都司与北平互为犄角,相互帮扶,
    是朝廷定下的方略,
    到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派人知会一声便可。”
    “多谢燕王殿下。”
    陆云逸拱了拱手,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大宁位置虽重要,但终究是北平以及辽东的附属之地,需二者支持才能盘活。
    朱棣抿了抿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沉声道:
    “若在京遇到什么麻烦,也可直接与本王说,
    有些事情陆大人不便出面解决,本王可以代劳。”
    陆云逸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发问:
    “不知燕王殿下所指何事?”
    朱棣脸色有几分凝重,沉声说道:
    “有人在背后挑拨,离间你与副将的关系,
    是谁在背后操纵,本王已查明。”
    说到这,朱棣叹了口气,脸色又黑了几分:
    “这几家都是大明肱骨,立下过汗马功劳,
    如今却与朝廷站在了对立面,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陆云逸一愣,有些诧异地看着朱棣。
    自从秦淮河的青楼开门之后,拉拢之人就不止是吉安侯府,
    还有一些同样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黑鹰的声势越来越大,一时间风头无两。
    只是他没想到,朱棣居然会关注此事,还打算出手相助?
    这让陆云逸觉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话一点没错。
    顿了顿,陆云逸沉声开口:
    “多谢燕王殿下相助,下官与黑鹰情同手足。
    我们一同长大、一同在学堂读书、一同参军,情谊深厚。
    这些人挑拨离间,我等不会放在心上,还请燕王殿下放心。”
    燕王朱棣陷入了沉默,脸色有些复杂。
    他出身皇家,自古皇室宗亲自相残杀之事数不胜数,
    故元朝廷中,几乎每代都有兄弟反目之事。
    他很想告诉陆云逸,
    就算是亲兄弟,因一些事也可能反目成仇。
    但却不知如何开口。
    思索良久,朱棣还是决定不将心中所想说出,只是宽慰地笑了笑:
    “既然你心中有数,本王就不多言了。”
    “多谢燕王殿下。”陆云逸拱手一拜。
    朱棣脸色有些古怪,几次欲言又止,
    陆云逸看在眼里,问道:
    “燕王殿下若有什么话想告知下官,尽管开口,不必见外。”
    “既然如此,本官就直言了。”
    朱棣直起腰来,率先发问:
    “本王在调查此事时,发现了一些.古怪之事,
    在此之前,本王想问一问,
    那归春医馆的朱锦玉,与你有何关联?”
    “锦玉?”
    陆云逸面露狐疑,他也没有隐瞒:
    “不敢欺瞒燕王殿下,锦玉是在下的红颜知己,是下官治病时相识。”
    对于这个回答,朱棣并不意外,只是若有所思地开口:
    “那就奇怪了,本王在查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时,借助了锦衣卫的力量。
    发现归春医馆最近总会出现一个年轻人,
    他常常从一辆豪奢马车中下来,
    而后去医馆治病,一待就是一天。
    最开始并无异常,只是这几日,
    他每次都会带着礼物与花束前往,
    看其模样,是对你那红颜知己有些想法。”
    陆云逸眼睛眯起,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凛冽杀意,
    身后似乎有尸山血海沉浮。
    这等气势让朱棣呼吸都为之一滞,心中闪过震惊,
    不禁感慨,这才是南征北战将领的真正模样。
    “燕王殿下,您想告诉下官什么?”
    陆云逸声音中都带着几分冰冷。
    朱棣抿了抿嘴,站起身从书桌上拿过一封信纸,放在了二人中间的圆桌上。
    “这年轻人背后有人指使。
    他所乘坐的豪奢马车,是城中布匹商戴晴柔家的马车。
    而这年轻人名为盛阳舒,二十一岁。
    他真正的身份是江宁县的读书人,
    一月前在县城的赌坊中输掉了祖产及家财,而后便失踪了。
    再次出现时,就摇身一变成了江南富商之子,
    频繁往返火瓦巷的诸多清幽之地。
    我想这背后,应当有人操纵。”
    听到这个消息,陆云逸反而平静下来,心中思绪万千,
    有人在背后使坏是肯定的,
    但,是谁呢?
    最近发生的事太多,以至于仇家都数不胜数。
    陆云逸抬头看向朱棣,轻声发问:
    “敢问燕王殿下为何知晓此事。”
    “你与锦衣卫的关系如何?”朱棣反而问起了别的事。
    但此话一出,陆云逸便已明白,他摇了摇头:
    “井水不犯河水,不过
    有大将军的关系在,锦衣卫想来对我没什么好脸色。”
    朱棣点了点头,这也在情理之中,
    锦衣卫这些人向来招人嫌,朝堂中谁得势,就盯上谁。
    顿了顿,朱棣沉声开口:
    “不瞒你说,这件事也是本王从锦衣卫处得知,
    只因那戴晴柔是锦衣卫百户谢云的外室,
    二人已相处多年,育有两个孩子。”
    陆云逸眼睛眯起,表面虽平静,
    但内心已有些恼火。
    他并非在意这些官场争斗之事,
    而是对锦衣卫接二连三找麻烦感到不满。
    深吸一口气,陆云逸站起身,朝着朱棣躬身一拜:
    “多谢燕王殿下,今日相告,万分感激,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吩咐。”
    “此事本王可以帮你处理。”
    “多谢殿下,下官自有打算,下官告退。”
    离开中军都督府的陆云逸脸色阴沉,步伐飞快,
    跟过来的冯云方一愣,连忙发问:
    “大人,出什么事了?”
    “传令陈景义入城,再告知黑鹰,给他调配几个得力人手一同入城,
    黑鹰一切照旧,不要露出破绽。”
    听闻此话的冯云方也知晓事情的严重性,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是!”
    “另外,去把上次在归春医馆见过的夏元吉找来,本官在工部衙门等他。”
    “是!”
    2f488e101.icu。m.2f488e101.icu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