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584章 古帝王庙

第584章 古帝王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钦天山古帝王庙,恢弘的殿堂内不见一根立柱,
    穹顶高悬,金银二色的琉璃瓦铺就整个穹顶。
    地上是擦得锃亮反光的汉白玉地砖,布置大气简约。
    中一室祭祀三皇,东一室祭祀五帝,西一室祭祀夏商周三王。
    又东一室祭祀汉高祖、汉光武、唐太宗,
    又西一室祭祀宋太祖、元世祖。
    三皇指伏羲、炎帝、黄帝。
    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夏商周三代之王分别是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
    在东西配殿还有从祀的名臣。
    他们是辅佐历代帝王的贤能之士,与帝王一同享受祭祀。
    如三皇五帝时期辅佐黄帝的风后、力牧、仓颉。
    辅佐虞舜的夔、伯夷、皋陶、龙、伯益等
    此时,明皇朱元璋静静站在西室大殿中央,
    望着上首的宋太祖以及元世祖牌位,
    眼窝深邃,眸光闪烁。
    到了他这一地步,能与之相媲美、比较的,
    也只有这些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
    只有在这里,他能感受到前人功勋,也能感受到一丝丝压力。
    朱元璋清楚地知道,
    大明是踩着宋元二朝的“尸体”立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但无奈,问题同样存在,而且还不少。
    即便如此,他自问已有足够骄傲的本钱。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重新将北方纳入大一统王朝版图之中,文治武功已推到极致。
    以往,他不屑来此,
    与一些死人有什么好聊的。
    但自从年纪大了之后,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他便越觉得孤单,也觉得与这些死人才是真正的亲近。
    在甘薯产量和价值得到完全证实之后,
    他就迫不及待地想来炫耀一番。
    可一直到麓川使团的赔款确定下来,他才有了闲暇。
    他看着上首的牌位,轻叹了口气:
    “咱们都是御极九五,统御四海之人,朕也就不跟你们客套了。
    咱最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那些一直困扰着你我,百姓吃不饱饭爱造反的事,
    大明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没想到啊,苦思冥想,花费钱财无数,开垦无数荒地,
    最后的解决办法竟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真是时也命也,这或许就是天佑大明之征兆啊。
    而你们,似乎并未得到老天庇护。”
    朱元璋将目光投向两个牌位,有些傲气地挑了挑眉:
    “你们两个啊,死后都乱成了一锅粥,
    赵大你诸多儿子健在,却被赵二夺了皇位。
    至于忽必烈,你更是惨,
    人还在,太子却比你早死一步。
    这皇位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啊。
    真金太子的嫡长子甘麻剌你不选,反而选了三子铁穆耳。
    乱了吧,朝堂打成一片,耗费了不知多少代价才继位。
    依朕来说,你才是最傻之人,
    带头坏规矩,怪不得你们每个皇帝都要乱上一遭。
    不过,朕还是要感谢你几分,要不是有你帮忙,
    朕想夺这天下,还得多费一番功夫。”
    朱元璋双手叉腰,开始在殿内踱步,脸上带着些许不耐烦:
    “你们两个啊,留下的祸端真是让朕头疼。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简直荒谬,
    士大夫才有多少人,万中无一,
    百姓又有多少人,十之九成九。
    不去讨好人多的,反而去讨好人少的,真是怪哉。
    也难怪你们被自己人追着灭了国,荒谬啊。”
    “你这北元更是让朕头疼,怎么就是打不死呢。
    脱古思帖木儿算是能人了,朕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其剿灭。
    怎么又冒出一个也速迭儿,
    这人更是狡猾,跑到西边躲起来。
    不过无妨,你若是泉下有知,就去知会他一声,
    咱的大军稍后就到,到时一决高下。”
    说到这儿,朱元璋苍老的身躯缓缓停下,
    眼中闪烁着锐利光芒,若有所思:
    “士大夫与北元,一内一外,
    你们二人忙没帮多少,乱倒是添了不少,
    好在朕英明神武,是洪武大帝,这些乱子朕都会一一摆平。
    你们在下面也别折腾了,
    等朕死了,朕倒要看看,你们是不是如史书中所说的那般,孔武有力。
    到时候咱打一架,看朕能不能打死你们。”
    “罢了,朕也不必跟你们炫耀,
    朕的儿子英明神武、大臣为国朝尽忠,不是你们可以比拟的啊。”
    “走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脸上笑意收敛,背负着双手慢悠悠地离开西室。
    进入中室,他扫了一眼上首的三皇牌位,
    没有吭声,而是继续向殿外走去。
    三皇太过久远,怀念三皇,不如超越三皇。
    大殿之外,巍峨的仪仗静静等在门口,礼部官员以及司礼监太监拱手而立。
    走出大殿,朱元璋眉头一皱,
    他感受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司礼监为首的那名大太监脸色有些沉重,
    迈步上前,躬身一拜:
    “陛下,太子送来文书,锦衣卫出了些乱子。”
    朱元璋负手而立,眼中闪过一丝冰冷,
    花白的胡子和眉毛轻轻抖动,声音低沉:
    “毛骧呢?”
    “回禀陛下,毛大人正在锦衣卫衙门,等您回宫。”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
    一把夺过文书将其打开,默默查看。
    渐渐地,他的眼睛眯了起来,
    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寒意,浓郁的威势开始弥漫,在场众人都觉得脑袋低了几分。
    “回宫。”
    声音平静,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武英殿内,太子朱标在上首来回踱步,
    眉头紧皱,眼中满是忧虑。
    此事造成的后果尚可接受,至少被早早发现,
    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却难以想象。
    堂堂锦衣卫衙门,为了情报居然做出这等窝囊之事,
    这让锦衣卫如何取信于人?
    在这件事之后,朝廷官员的诸多外室估计要遭殃了,一番清查必不可少。
    他不清楚这是不是首例,但文武百官一定不会认为这是首例,
    到时候人心惶惶啊,
    这也是朱标最担心的事。
    这时,一直守在门外的老太监温诚急匆匆跑了进来。
    “太子殿下,陛下回宫了。”
    太子朱标抬起头,快步走出大殿迎接。
    大殿门口,朱元璋带着一众侍卫骑着自行车飞速赶来,
    模样有些滑稽,
    但在场众人却笑不出来。
    这一举动已然表明了陛下心中蕴含的急切与愤怒。
    以往,陛下可都是执着于步行锻炼身体。
    “参见父皇!”
    “参见陛下!”
    朱元璋瞥了殿前一行人一眼,没有吭声,只是快步走进大殿。
    “太子、温诚进来。”
    二人悄然对视一眼,眼中闪过无奈,随后跟了进去。
    “温诚,这等事情你就没发现?”
    朱元璋坐在上首,抿着递过来的茶水,脸色平静。
    但温诚听闻此言,双腿一抖,连忙跪地磕头:
    “陛下恕罪,臣愚钝,未能发现此事。”
    “你都没发现,那陆云逸是怎么发现的?”
    朱元璋猛地将茶杯摔在地上,
    “啪”地一声摔得粉碎,碎片砸到温诚脸上,划出一道血痕,
    但他却像没感觉到一般,身体一动不动。
    “堂堂锦衣卫竟用这等下三滥手段,还被人抓了个现行,
    丢人,真是丢人!”
    朱元璋暴躁如雷,呼吸急促。
    一旁的太子朱标连忙上前,
    轻轻抚着他的背,轻声说道:
    “父皇,锦衣卫有些见不得光的手段在所难免,
    今日之事也只是一个百户擅自做主,还请父皇息怒。
    儿臣已惩处了此百户的上官以及新任佥事,
    如今他们关在都察院大狱,等父皇定夺。”
    “主使呢?”
    朱元璋呼吸稍缓,声调也压低了些许。
    “百户谢云与其外室还在锦衣卫衙门,交给毛骧处置。”
    “别让他们这么轻易就死了!”
    朱元璋目光冷峻,一股杀意透体而出。
    “儿臣明白,是否传旨毛骧?”
    “让他在锦衣卫好好反省。”朱元璋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朱标动作一顿,便明白了父皇的心意,开口道:
    “儿臣明白。”
    “陆云逸那小子在干什么?”朱元璋没来由地发问。
    此话一出,不仅温诚面露古怪,
    就连太子朱标脸色也有些怪异。
    “他他在都督府上衙,在看有关大宁的文书。”
    朱元璋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还在上衙?”
    “回禀父皇,整个都督府,
    除了看门的门房,就属他在都督府逗留的时间最长,
    尤其是晚上.除了诸多参谋制定方略,唯有他还在上衙。
    这也方便了不少,
    一些参谋拿不准的事可以及时去问,反响不错。”
    “这小子勤勉,不贪图外物,不错。”
    说到这儿,朱元璋重重叹了口气:
    “好不容易找个女人,还被锦衣卫搅和了,这算什么事啊。”
    太子也叹了口气:
    “这也是儿臣觉得荒谬的地方,
    敌人的攻讦没什么效果,自己人的愚蠢却造成了很大影响,
    真是儿臣不知该说什么好。”
    “行了,该凌迟的凌迟,不必手软,
    朕看是锦衣卫这些日子没人压制,有些飘飘然了。”
    朱元璋目光投向下首,看向温诚,冷哼一声:
    “神宫监交到你手中,就弄成这副模样?”
    温诚微微低下头:
    “这是臣的罪过,还请陛下责罚。”
    “锦衣卫再有越矩之事,记录在案,如实禀报。”
    “是”
    “糖坊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听到这一问,温诚一愣,
    不太明白陛下为何突然提起此事,但他还是如实回答:
    “回禀陛下,第一批红糖已经进入工坊,
    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产出白糖。”
    “由神宫监出面,将石青糖坊并入万寿制糖坊吧。”朱元璋淡淡地说。
    温诚连忙躬身一拜:
    “是,陛下,臣稍后就去办。”
    做完这些安排,朱元璋靠在椅背上,没来由地感到一阵疲惫。
    敌人强大他不怕,就怕身边之人愚蠢,
    如此事倍功半,劳心劳神。
    “标儿,后续影响你觉得该如何消除?”
    朱元璋半闭着眼,声音空洞地发问。
    朱标顿了顿,嘴唇微抿,轻声说道:
    “儿臣认为,应当斩断市井议论的源头,把此事扼杀在宫闱之中。”
    朱元璋面露思索:
    “去问问陆云逸吧,他若愿意这么做,就这么办,
    若不愿意再想别的办法。
    朝堂上有些人表面清廉,背地里却家财万贯,借着这股风。
    让詹徽查查贪腐,多查查外室的钱财,把此事的风向引到贪腐上。”
    太子朱标嘴唇微抿,沉吟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是,父皇。”
    朱元璋看向温诚,摆了摆手:
    “去吧,去问问陆云逸的看法,多听听他想怎么处置。”
    “是。”
    温诚默默站起身,拱手一拜,然后慢慢退下。
    当温诚带着侯显来到都督府衙门时,
    忽然发现,今日都督府似乎安静了许多,
    以往忙碌至极的吏员此刻都蹑手蹑脚,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而站在门口值守的守卫以及穿行的诸多军伍中人,
    浑身散发着腾腾杀气,眸光锐利到了极点。
    对于其中缘由,温诚和侯显心里清楚。
    这些将领一旦外出打仗,
    短则数月,长则两三年。
    而这些统兵将领又是朝廷最提防的人,
    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外出打仗时,后院不会出问题。
    温诚二人经过一番盘查后,
    终于来到陆云逸的衙房前。
    二人走进其中,顿时被那占据半个房间的文书震惊了。
    虽然知道文书多,但没想到居然这么多。
    陆云逸从桌案上抬起头,看着二人,
    脸上露出和善笑容,指着一旁两个座位:
    “两位大人请坐,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要是早几天来,这屋里都没落脚的地方。”
    这么一说,二人悄然对视一眼,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他们是无根之人,天生缺乏情感,
    但正因如此,他们更加渴望爱,
    也比一些正常男人更能体会这种感受。
    温诚在宫中多年,见过的事情不少,
    但如今一个勤勤恳恳上衙的朝堂新贵,
    居然被自己人欺负,这让他也有些愤愤不平。
    “两位大人所为何事?”
    陆云逸坐在书桌后,忽然想起什么,
    从后方书柜上拿了两个精致水壶,踱步放在二人中间,
    然后靠坐在书桌上,笑着说道:
    “两位大人尝尝,这东西叫‘可乐’,
    是用白糖和药品秘方制成,味道不错,日后商行开了,会在其中售卖。”
    温诚拿起那个精致水壶,感慨道:
    “多谢陆大人,今日我二人奉陛下之命,
    前来询问陆大人对这件事后续的处置意见。”
    见陆云逸面露疑惑,温诚缓缓站起身,走到他身旁,低声说了几句。
    说明了如何斩断后续流言的事情。
    陆云逸听后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温大人,此事就不劳烦宫中了。”
    温诚嘴唇轻抿,拿着手中水壶,
    知道这东西是新开设的工坊所产,便点了点头:
    “那咱家再回去想想别的办法,
    您也知道,城中流言蜚语实在烦人,还请陆大人和朱掌柜别往心里去。”
    陆云逸笑了起来,缓缓摇了摇头:
    “温大人误会了,本官不是这个意思。”
    温诚一愣,不远处的侯显也有些惊愕地抬起头,眼中闪过精光。
    很快,温诚反应过来,脸色微微一僵,
    眼中先是出现疑惑,最后变为忌惮。
    深吸一口气,温诚沉声说道:
    “既然陆大人已经做了决断,咱家会如实禀告陛下与太子殿下。”
    陆云逸神色平静:
    “此事就此作罢,只是始作俑者毛骧若不能妥善处置,本官可以代劳。”
    “请陆大人放心,毛大人心狠手辣,始作俑者既已伏法,
    那事情就不会就此结束,
    其中牵涉之人,都会受到严惩。”
    温诚淡淡地说,声音中透着冰冷。
    陆云逸明白他的意思,但脸色始终平静,轻轻点了点头:
    “那就多谢温大人了。”
    2f488e101.icu。m.2f488e101.icu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