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文道宗师 > 第112章 大讨论

第112章 大讨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武侠为什么会在某段时期流行?
    有人说是因为当时压抑激荡的社会环境,让人们企图找到某种发泄途径。
    但是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也有很多武侠爱好者。
    沈哲曾经也是其中之一。
    若不是后来网络时代燎原之势,娱乐方式极度丰富,流行多久还未可知。
    即使这样,人们依然没有摆脱武侠的影响,武侠电视剧、电影,武侠游戏,漫画等,甚至后来的网络小说都有深刻的武侠背景。
    沈哲不是文学研究者,但作为读者,知道一个故事为什么讨人喜欢。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当读到一本书的时候,心头有没有产生某种情绪,如果有一种,必然爱上这本书。
    而《白发》一书几乎占全了。
    拿主角练霓裳来说——
    她偏执狠辣,却有着不可思议的赤诚、单纯。
    她不讲轻重厉害,遇到不平直接给你个透明窟窿,说动手就动手。
    她白衣若雪,容光绝世,娇笑如银铃却令天下英雄胆寒失色。
    她好勇斗狠,桀骜不驯,连天下第一的红花鬼母也要对她叹一声后生可畏。
    她潇洒不羁,独闯深宫来去自如,高手环伺她却在逍遥车里高枕而卧。
    世间绝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女子,真的出现了,也会是一个悲剧。
    所以书中还有个晦明禅师岳鸣珂,无论练霓裳武功多高,好像都只能屈居第二。
    ……
    故事连载到这里,已经基本结束,连读者都这样认为。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此书才算是出现在华夏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前一部《龙虎》只是衔接或者预热。
    某论坛忽然冒出一个帖子——
    《一夜白发可能吗?》
    “头发生长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然后经历程序性死亡,其死亡细胞最后构成毛发的基本结构,一层一层地推出毛囊,形成毛发。因此,我们看到的毛发是由死细胞构成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
    经过技术帝论证,一夜白发可能会发生,只是条件很苛刻,除非受到强烈的情感刺激。
    帖子下面一片骂声。
    “楼主SB……”
    “骂的不冤,激斗时被所爱的人打了一弹弓,情感刺激还不强烈?”
    “楼主是感情白痴!”
    一位畅销书青年女作者也在自己的专栏发表感慨。
    “练霓裳之独立,是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至情至性,爱的决绝,走的怆然!”
    “还记得曾经路边遇到过一只野猫,看见行人路过,发出野性的喵叫,而我自己养的这只小猫只会轻轻的叫,所以叫猫叫,惹人爱怜。”
    “我情愿做一只野猫,在沈大的江湖里漂泊,也不愿做家养的小猫……”
    “感谢沈大,让我看清自己的内心。”
    文艺青年,没救了。
    “但我绝不愿接受沈大这种情节安排,将所有桎梏枷锁视若无物的煞星,怎么会被感情永远羁绊?”
    女作者的话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她所在的杂志被纷纷催订。
    对免费为别家打广告的作者,本来还心存怨念的杂志社管理层,马上眉开眼笑。
    “对,我们绝不接受!”
    “绝色少女变形容枯槁的老妇,是个人都无法忍受……”
    此时文中的描写确实是这样,不过随着后来几回,练霓裳容颜恢复,但白发依然。
    “练霓裳给了卓一航拼尽全力却一败涂地的爱,而他却那样软弱,像绵羊一样躲在她的身后,又像残忍的虎狼一样伤她的心。两个人之间的一百步,她已经走了九十九步,他却连迈出最后一步的勇气都没有。”
    “难道沈大也是这样的男人?恕我不敢相信……”
    大致故事前面的连载中已经逐渐交代,“一夜白发”事件彻底引爆了酝酿已久的读者情绪。
    第二天,曾经的侠客大家孙长卿教授在《南方周报》发表了新的评论。
    “卓一航的悲剧在于他不仅仅是有自己的挚爱,他还有他的师长朋友,他无法突破世俗的条条框框,这与他从小的生活、教育经历有关。他爱练霓裳而练霓裳也爱他,但这终究不能成为他们能够在一起的理由。武侠小说虽是虚构,但一样是来源于生活。”
    “有这样一部作品,沈哲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类型文学。”
    但读者显然不买账。
    “一个老头子懂什么爱情,回家抱孙子去吧!”
    “真稀奇,还有为卓一航说话的,他最勇敢的事,也不过默默爱着而已。”
    “说出了关键,付出的不对等,便注定没有后来,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我已经机智的猜出结局……”
    孙长卿不常接触网络,但这几天也开始关注读者反应,随之气歪了鼻子。
    某位疑似作者的网友在论坛发帖——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今又见玉罗刹为情白头。可以预见,未来创作的文学作品中,这种场景必然会时常出现。”
    “因为经典,所以模仿。”
    ……
    对于那位女作者最后一句隔空喊话,沈哲没有回应。
    因为说不清。
    最让他高兴的是,很多通俗文学作者对这部小说发出了声音,代表武侠开始受到关注和认同。
    最重要的是武侠读者群的培养,否则拿出更好的作品就白瞎了。
    从销售数据表和杂志社规划上看,要把发行渠道打通全国,至少还需要半年时间。
    连载完梁师后面两部作品,读者应该还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
    随意浏览着网友讨论,沈哲忽然被一则评论吸引了。
    “目前这部作品应该基本连载完成,从整体看,除了两位男女主角一强一弱性格鲜明外,其他人物形象过于脸谱化,一味侠义正统,乃至刻板僵化。书中的武打场面也是略显散乱,见面恶斗,缺少铺垫起伏。情感描写也不够深刻,黄龙洞、明月峡……几场见面两人定情,太过突然……”
    沈哲感觉这位网友说的不错,估计是某位评论者的马甲,也说出了梁师作品的短板。
    刚刚受到震撼的读者仍处在感性阶段,此时根本不在意是不是理性。
    他们也喷,但不满的地方是对关于角色的命运安排,绝不是对故事本身有什么不满。
    见到有人喷的是这本书,马上不乐意了。
    “哪个人物不鲜明?武当五老还是白石道人?不懂别瞎说!”
    “就是,为情白发的情节还不够深刻,难道楼主你和老婆谈感情的时候,还要捅自己一刀?”
    “武打场面散乱?笑死我了,打架能不乱么!”
    “有本事你写一本!”
    沈哲看得一乐,这和“你行你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未完待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