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袁术,好人!!!
韩胤回到江北,来到寿春,刚见到袁术,就将自己的衣裳全部脱下,赤条条的站在那里。
韩胤如此,自然不是让袁术欣赏自己的身体,而是观看自己身上的鞭痕!
“后将军,臣韩胤虽是粗鄙之人,却也不至于遭受这般待遇吧?”
韩胤将与祖郎见面后的事情悉数告知袁术,袁术听后也是大骇:“江东竟然还有这样穷凶极恶的歹徒吗?”
“何止是穷凶极恶?这分明是连蛮夷都不如啊!”
韩胤掩面痛哭:“若非遇到刘使君搭救,恐怕臣这一条性命也便交代在江东了!”
“你竟然遇到了仲山?”
袁术脸上难得有几分局促:“他可问你去祖郎那里所谓何事?”
“仲山自然是问了,臣只说是代后将军抚慰江东,并没有说印绶之事。”
袁术这才满意点头,却对祖郎愈发不满。
韩胤此时也朝着袁术谏言——
“刘仲山虽然瞒着后将军私自将百姓府库运往江东,但想必不过是贪财了些,并不能算什么大事,后将军为何要听信那纪灵的谗言去收买匪盗进攻他呢?若是让他知道了,他能不感到心寒吗?若是让世人知道了,世人能不感到害怕吗?”
袁术微微咳嗽两声,显然是不愿意正面回答。
韩胤继续道:“若后将军不相信刘仲山对您的忠心,那我愿意以我的项上人头担保!”
袁术惊异:“韩卿如此相信仲山吗?”
“吾信仲山,非仲山对我有救命之恩,而是仲山与我说的一句话!”
“什么话?”
韩胤环顾四周,见还有乐师侍女,却是闭口不言。
袁术会意,立即驱散了他们,只留下自己与韩胤两人。
韩胤这才上前,俯下身来用只有袁术能听见的声音说道:“仲山与我说……代汉者,当涂高也!”
袁术心神巨震!
“仲山认真与我说过,就比如他曾经是在一条黄鲤腹中发现玉玺,黄乃土德。而后将军出身的汝南袁氏出自于陈国,陈国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
“之后又有善于风角的周昕眺望北方,以为有应龙之象!应龙曾为轩辕大将,黄帝铸鼎后骑应龙升天,从来都象征天子圣君之象!而这一切,都是从后将军您来到淮南之后才发生的,这怎么不能让刘仲山感到心惊呢?”
“只是仲山毕竟是汉室宗亲,虽相信后将军能够顺应天命,却又怕遭到后将军猜忌,这才主动退守江东,想要守土一方,待后将军功成之后再来效命啊!”
袁术喉结上下抖动,额头上不知何时也已经蒙上一层汗珠!
虽是寒冬腊月,可袁术却是觉得这般炙热,让他欲罢不能!
“他,他,仲山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仲,仲山真的是这样说的吗?”
“这种话除了刘仲山,又有谁能说出来呢?”
韩胤感慨道:“想必也正因如此,刘仲山才会愿意为后将军献上玉玺吧?”
“在他的眼中,后将军您就是天命所在,所以他又怎么会背叛你呢?”
“放着眼前美丽的璞玉而不理睬,偏偏要去外面找丑陋的顽石,后将军您何苦如此啊!”
袁术已经听不清韩胤在说什么话。
那句“代汉者,当涂高也”,已经让袁术浑身颤抖,不能自已!
袁术从没想过,第一个将此事说出来的,竟然会是之前他怀疑有不臣之心的刘邈!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字,离他真的远吗?
不……
袁术看向桌前。
这传国玉玺,就放在那里!自己稍微伸手便能够将其揽入怀中!
“刘邈啊!仲山啊!”
袁术忽然仰天长叹,居然难得承认自己的错误。
“吾不该听信纪灵之言,以祖郎制仲山啊!”
“韩卿,你去府库中挑选些礼物去给仲山送去,仲山应该就会明白我的心意了!”
“不过你也需告诉仲山,那些百姓财货我不与他计较,可祖郎这样辱我,我亦不能忍他!仲山既然去了江东,就要他尽快将祖郎的项上人头给我送来!”
“喏!”
韩胤顿感自豪!
既纠正了主公的错误,又报答了恩人的恩情,还将仇人的名字提前写上生死簿,这世间难道还有这样美妙的事情吗?
韩胤欣喜的来到府库,同时也在思索——
“仲山虽然爱财风流,可毕竟搬走了整个庐江的府库,想必并不缺钱财……至于美妇,暂时也寻觅不到。”
韩胤苦思冥想,终于想到刘邈缺少的东西——
“仲山接了那么多百姓渡江,必然是要开荒耕种的!既然如此,何不送他些农具耕牛呢?”
韩胤越想越是这个道理,当即去划走了些镢、耞、臼、耧车、犁铧,以及一千头耕牛。
主簿阎象听说韩胤要划走这么多农具耕牛,立即急匆匆的跑来寻到韩胤,怒斥韩胤:“这些都是富国的利器!你怎么可以随便予人呢?”
韩胤不想有人阻挠自己报答刘邈,当即怼了回去:“我是奉后将军之命办事!有意见还请您去向后将军禀报!”
阎象愤怒的拉着韩胤去见袁术,而袁术听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夸赞韩胤:“送些不值钱的农具就能满足仲山,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只是耕牛有些太多了,便减半吧。”
于是,在阎象惋惜不舍的眼神中,韩胤终究还是将几十艘船的农具与五百头耕牛运往江东。
韩胤先到牛渚,听闻刘邈不在,于是又往东前往秣陵。
到了秣陵,韩胤顿时被此处风景震撼。
“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实乃壮秀!”
只见秣陵四周山水环绕,风景独好,韩胤也是感慨:“仲山倒当真是会给自己挑地方!平日在这里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岂不优哉游哉?”
除了山水外,韩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人。
密密麻麻的人!
河畔边、山坳里、原野上皆有百姓!
这些百姓明显是从北方来的流民,一路上光口音韩胤就听到了河北话、青州话、豫州话、淮南话,甚至其中还偶尔夹杂着一些关中话!
当这些百姓看到韩胤时,也不似江北百姓那样盯着不放,而是迅速扫了一眼后就立即俯下身来,用手中或是自制,或是官府分发的农具匍匐于田中,用其艰难的翻动着或松软或坚硬的土地!
大开荒!
韩胤虽然早料到刘邈会组织百姓开垦土地,却没有想到刘邈竟然这般迅速,一时也是啧啧称奇。
“看样子,我此次前来,倒真是雪中送炭了!”
——————
刘邈这些日子,其实也确实称得上焦头烂额。
攻下秣陵,确实如鲁肃预料的那样,有了大量的土地可以供百姓开垦。
但在此之前,还有诸多事情要做。
首先,便是将百姓尽数登记在册,授予其户籍名册,统计具体人数。
其次,要负责丈量土地,确定授予百姓田地的规模大小……尤其是要格外注意,不能和丹阳原来百姓的田地冲突,不能做出让外来流民将本地土著的田地侵占的事情。
最后,才是勘测土质,组织百姓开垦荒田。
与此同时,还有诸如开凿沟渠、疏通河道、引水灌溉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要不是陆康带来了自己在庐江的不少旧吏,同时还有吴郡陆氏的族人前来帮忙,光是这些内务都足够将刘邈的这个草台班子压垮!
“运筹帷幄的张良有了,百战百胜的韩信有了,可惜现在就缺了一个萧何啊!”
刘邈直到此时,才终于明白高祖他老人家为什么要将萧何、张良、韩信并称为三杰,甚至在最后还称萧何为开国首功!
光一个秣陵的工作量就如此繁杂,更何况偌大一个国家?
虽然因为刘邈将几乎等于一郡的百姓都带到了这里,秣陵的内政已经不仅仅是一县的问题,却依旧是让刘邈捉襟见肘。
刘邈去找陆康,但是陆老爷子那将近七十岁的年纪几乎已经老眼昏花,让他天天趴在桌前将他累出个好歹不说,要是看错了数字那更是个大问题!
去找周瑜,周瑜却以要将精力放在军事上为由提早开溜。
也幸好程普、朱治等人以前作过郡吏,外加对鲁肃的赶鸭子上架以及提前雇佣童工——让陆议放下书本前去帮忙,这才算是勉强搭了一个框架出来。
可刘邈知道,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尤其是除了人手上的不足外,秣陵府库也开始告急。
告急的当然不是钱财,而是农具、耕牛。
所以当刘邈听说韩胤竟然给自己运来了农具和耕牛之后,甚至连鞋子都顾不及穿,冲到秣陵城外的渡口就抱着韩胤啃了一口!
“后将军真乃我的救命恩人啊!”
刘邈一把鼻涕一把泪!要是没有袁术,他这个冬天究竟应该怎么过啊!
“劳烦您回去告诉后将军,我明年必然将祖郎的人头交给后将军!”
刘邈抱住韩胤根本舍不得撒开!
“以后谁敢打后将军的脸,那就是捅我刘邈的屁股!我刘邈绝对与其不死不休!”
(本章完)
(/bi/285252/17237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