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开始交手
“现在我们手里是一个混编的装甲师,一支机械化步兵师,一个防空旅和一个重炮旅。”
军事地图前,陆凛正在分析敌我的实力差距:“西南方向的谢尔盖德,锡安一个完整装甲师正在集结,虽然番号尚未确认,但从侦察报告来看,至少是一个完整的装甲师编制。同时北面的敌45装甲旅和库尔德装甲师已经完成部署,侦察兵还发现了步兵师的调动痕迹。”
双志的装甲师参考的是合众国的“轻型师”编制,包含两个战斗指挥部(两个旅),每个战斗指挥部下辖两个坦克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满编的情况有一百八十辆坦克,人数5000人左右。
而锡安的装甲师一般也被成为“合成战斗群”,由两到三个装甲旅,外加一个机械化步兵旅,一个炮兵旅,以及各种支援单位(防空、侦察、工兵)构成,一个装甲旅包含三个装甲团,每团四十辆坦克,部分还配有摩托化部队,人数6000~8000人,编制灵活,属于重型师的范畴。
作战室内一时陷入沉默。
陆凛环视众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当前最紧要的是避免陷入两面夹击,尽量争取时间,坚持到补给和增援到达。”
伊卜拉欣立即回应:“我已经命令工兵部队在谢尔盖德公路沿线埋设反坦克地雷,并部署了梯次配置的反坦克小组。
同时,我们可以请求空中支援,重点打击锡安的补给线,只要延缓西南方向敌军的推进速度,我们就能集中力量先解决北面的库尔德装甲师。”
班达尔插嘴:“但我们的装甲部队处于明显劣势,在前几轮的战斗中,M60A1对上酋长坦克的交换比接近2:1,就算是对抗百夫长也只能勉强做到1:1!在开阔地形正面交战,我们的胜算并不大。”
“谁说要主动出击了?”
陆凛直接点明了关键:“我们确实着急,但锡安比我们更着急,他们很清楚一旦合众国或是安特的增援到位,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源源不断的消耗战,到那个时候,他们超过500公里的补给线将成为致命弱点。”
随后陆凛又将指挥棒横在了谢尔盖德至加纳姆的中间,形成了一道阻隔:“所以即便我们成功阻滞了谢尔盖德的装甲师,北面的第45旅和库尔德装甲师也一定会主动发起进攻,
而45旅装甲部队的建制已经被我们打残了,库尔德人又是以轻型坦克为主,等他们露出破绽,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
谢尔盖德,锡安第210师。
带领一支完全由预备役组建的装甲师,让拉丹中将觉得自己像个幼儿园大班的教师。
在战争开始的前四十八个小时,锡安完成了全国总动员,召集了超过三十五万兵力,但也导致部队素质参差不齐。
不过好在锡安实行全民兵役制,不少士兵都是经历过六日战争甚至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老兵,虽然状态下滑,但至少比对面强。
想到这里,拉丹中将不由得苦笑,谁能想到在二战期间欧洲各国比的是谁家部队更精锐,到了中东战场却变成相互比烂呢?
“报告!”
参谋官快步走进帐篷,“双志空军对开始对我们的补给线进行空袭了,第七装甲连在行进途中遭遇了预设雷区,损失了两辆坦克和一辆步战车,数名士兵伤亡。”
他的副官笑道:“这个名叫阿米尔的双志少将,明显跟其他的阿拉伯军官不一样呢,知道挑我们的补给线进行重点打击,能看得出是在动脑子打仗。”
阿拉伯军队是出了名的呆板,动不动就搞装甲集群冲锋,还喜欢送人头。
六日战争时期,锡安部队会把缴获的阿拉伯军队坦克编进自己的部队,有时候打完仗发现坦克数量反而变多了。
“毕竟人口基数在那里摆着,劣等民族也总会出一两个聪明人。”
拉丹中将倒是对情报颇为重视:“既然总理和耶沙维申上将都点了他的名字,那我们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个隐患在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有道理。”副官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通知各部队,”拉丹中将沉吟片刻,开口道:“改为稳健推进战术,所有装甲单位必须保持相互支援距离。”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北面的标记:“联系库尔德‘自由之矛’装甲师和第45旅,让他们立即向双志防线施压,消耗他们的防御力量,这场战斗我们要速战速决!”
————
希特,第45装甲旅指挥部。
科恩少将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里,正与库尔德指挥官迪亚尔·巴列克中将商讨作战计划,这时210师的电话打了过来。
“什么?”迪亚尔中将皱起眉头,声音中带着明显的不满:“明明约好了一起发动进攻,为什么让我们来当先头部队消耗双志的火力?”
“不是还有我们吗?”科恩少将同样皱起眉头,语气变得强硬:“你们可别忘了,现在巴拉姆被双志占据,你们的石油运不出去。该打还是得打!”
迪亚尔中将一脸的不情愿。
这群不知感恩的家伙!
科恩少将在心里暗骂,库尔德人的武装部队几乎都是锡安提供的装备和训练,现在却在这里跟他讨价还价。
同时他不由得也在心中埋怨起拉丹中将,这不是把他也往前线推么?
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迪亚尔中将眼神闪烁,他沉默地注视着眼前这名锡安少将,最后缓缓点了点头:“是的,你说的没错,该打还是得打。”
科恩少将心里松了口气,幸好这家伙不是那么轴。
迪亚尔中将接起无线电,对前线部队下令:“传我的命令——”
————
加纳姆至希特,双志第17机械化步兵团2连防御阵地。
阿卜杜勒下士正在堆沙袋包,一旁的哈立德排长正在用望远镜观察希特远处的方向——他们现在离希特不过一百五十公里,敌人要是冲锋起来一个猛子就能窜到他们面前。
这时哈立德看到了尘土从视野尽头升起,逐渐连成一片,于是他踢了一脚身边的阿卜杜勒,大喊道:“做好准备!敌人的部队要来了!”
反坦克小组立刻准备就绪,开着吉普车来到掩体后面,车上顶着一个超大号的炮管——M40无后坐力炮。
同时爆破组也准备就绪,他们在公路上不光埋了反坦克地雷,还有炸药。
毕竟反坦克雷可以被扫雷犁触发,但炸药不会。
现在部队里都流行起开战术总结会,听说是从上面传下来的习惯,这种即时总结经验的方式很受士兵欢迎,一些提出好想法的人甚至会得到奖励或者晋升的机会。
“放近再打。”哈立德排长下令。
他注意到敌军的装甲部队推进速度异常迅猛,冲在最前面的是百夫长,现在双志上过战场的老兵都对这些坦克的外形了如指掌。
“是库尔德人的部队!”阿卜杜勒咧开嘴,脸上没有丝毫胆怯的神色,反而隐隐带着兴奋。
接连几次的胜利也让双志基层的士兵积累的足够的自信,哪怕是面对锡安真正的主力他们也丝毫不惧。
就更别说这些锡安的小弟了。
与锡安军队谨慎的侦察队形不同,库尔德部队直接以楔形阵发起冲锋。
领头的坦克纵队在发现战壕的瞬间就开火了,主炮轰鸣,同轴机枪喷吐着火舌,子弹在阵地前沿犁出一道道尘土。
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闯入雷区。
哈立德低头躲避,在心中默数,随后爆炸声如期而至。
一辆百夫长坦克在巨响中燃起熊熊大火,坦克兵浑身着火地从炮塔舱口滚落。
“爆破组!”
接二连三的爆炸震撼着平原,又一辆百夫长被炸得底盘朝天,负重轮还在空转。
与此同时,库尔德人的先头部队也已经越过了标记物。
“开炮!”哈立德排长大喊。
隐藏在掩体后的反坦克炮开火了,106毫米破甲弹带着400毫米的穿深狠狠砸向目标,刚好超过百夫长的前装甲厚度,几乎只要命中目标,就能让坦克彻底失去战斗力。
说实话,库尔德人的战斗素养甚至还不如阿拉伯军队。
在获得锡安援助前,他们连正规军的建制都没有。
负责操纵M40的炮手已经爽翻了,这就是虐菜的感觉吗?
遭到迎头痛击的库尔德部队终于反应过来,开始发射烟雾弹掩护,同时派出工兵排雷。
但是双志这边是多梯次的防御阵地,并不是只安排了步兵战壕和反坦克武器。
“呼叫炮兵阵地,”哈立德抓起无线电,“按预定坐标实施火力覆盖,重点照顾他们的步兵!”
————
总指挥室里,前线已经打上了的消息传来过来,陆凛正背着手在作战地图前来回踱步。
“你要不坐下歇会儿吧,看的我眼睛都晕了。”伊卜拉欣劝道。
“我能理解他现在的感受,”班达尔表示:“身为一个指挥官不能时刻了解前线的作战情况,的确是这样的。”
其实还真让班达尔误打误撞地说对了,陆凛的鹰隼视角虽然范围很大,但也不是没有没有极限的,至少五十公里外发生了什么,他也只能通过战报来了解。
“要不你叫辆坦克,自己去前线看看得了,反正也离得不远。”班达尔半开玩笑地提议道。
话音刚落,整个指挥部的军官们齐刷刷地瞪向他,眼神里写满了警告。
班达尔尴尬地清了清嗓子:“我就这么一说.”
就在这时,无线电突然传来刺耳的电流声。通讯兵迅速接起,片刻后转身报告:“少将阁下!”
陆凛猛地停下脚步:“什么情况?”
“二连报告弹药即将耗尽,请求紧急补给支援!”
“好啊!”听到这个消息,陆凛紧绷的肩膀明显松弛下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要炮弹就说明他们不光能挡得住,而且还打赢了!干得好啊!”
(本章完)
(/bi/285280/17237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