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 第36章 宝马大众都是咱创的

第36章 宝马大众都是咱创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和伯格曼公司谈妥轻机枪和冲锋枪的研制事宜后,鲁路修在图林根这边的任务也基本算完成了。
    此后三四天,他亲自帮衬着雨果施迈瑟梳理了大致的技术路线,规划了一下时间进度,同时办完了成立新的伯格曼子公司的手续。
    新公司暂时定名叫“伯格曼萨尔茨堡实业有限公司”,反正这只是公司名,而不是品牌名,不用太讲究,就好比那些某某公司某地子公司。
    伯格曼也问过他,为什么选萨尔茨堡这么个奥利奥地名。鲁路修就只是随口解释,萨尔茨堡是他的故乡,伯格曼也就没有再反对。
    至于新公司产品的品牌,未来也可以不止一个。鲁路修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大众”这个牌子,因为他知道在这个被和谐过的世界,他事实上已经截胡了很多并不存在的人的气运。
    如果没有他鲁路修来创建“大众”这个品牌,那这个牌子肯定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当然鲁路修也考虑到“大众”这个牌子似乎更适合载具,带点民用属性。纯杀戮用的轻武器,将来还是另外弄个牌子比较好。
    新公司成立后,雨果施迈瑟也很快拿出了具体设计方案。表示半个月内能出轻机枪样枪、一个月之内出冲锋枪样枪。然后开始安排机加工少量试产。
    以12月中旬为交货时间点的话,施迈瑟保证可以提供100挺新式轻机枪,和300~500把冲锋枪。
    在磨合具体技术方案的时候,施迈瑟还提到,冲锋枪的关键难点应该是枪机重量的微调——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款并不完全闭锁、全靠弹簧惯性复进的枪机,那就必然不可能造出重量刚好完美的枪机。
    这是需要大量慢工细活的反复试验的,强行仓促上马,就必然导致枪机不是轻了就是重了。
    枪机轻了就会过于容易后坐、加剧子弹点火时漏气漏火的现象。而重了的话,就会难以及时后坐,导致退弹壳时卡壳。
    对于这个问题,鲁路修也给对方吃了一颗豁免责任的定心丸:既然做不到精益求精微调,那初版就宁可把枪机往轻了设计。
    作为军迷,鲁路修可是太了解枪机过重过硬导致卡壳的危害了——后世之所以评价一战中法军的绍沙式轻机枪是千古第一烂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后座部分太硬太重。
    绍沙式在后坐时,甚至是让枪管整体跟随枪机一起刚性后退的,就跟大炮里的管退炮似的。
    这样的好处是射手感受到的后坐力确实小了,因为有一整根枪管往后退帮着卸掉了后坐力。但后退的部分太大太重,就经常容易动作不到位,然后退弹壳时就卡住了。
    穿越前鲁路修在哔站上看过绍沙式的测试视频,打完20发子弹卡壳了4次,也难怪一战法军人人都说自家的轻机枪是天下第一屎。
    鲁路修自然要避开这个大坑。宁可射程近、漏火,也不能卡壳。
    施迈瑟吃了这颗定心丸,才彻底放开手脚加速研发。
    有最终用户的低要求和宽恕,他的效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11月12日,结束了在图林根城的任务后,鲁路修和殷麦曼再次踏上了飞行的旅途,前往下一站慕尼黑。
    那里是巴里亚王国的首都,也是鲁普雷希特公爵的老巢,也有西门子公司的总部。
    此番去慕尼黑,鲁路修还有一堆零敲碎打的小东西要找承包商解决,最后还需要找西门子公司解决无线电台轻量化和便携化的问题——对于暴风突击队而言,一台足够轻便,能够被突击排扛着走的无线电,才是突击队战术的真正精髓,这甚至比轻机枪和冲锋枪还重要。
    因为只有轻便携行的电台,才能够让一线部队精确报点、呼叫炮火支援,让全军的远程重型火炮使用时更加灵活高效。
    在飞机上,这几天一直住在招待所里好吃好喝、啥事儿也不用干的殷麦曼上尉,还显得有些不甘心:
    “在图林根实在是太无聊了,这种工业小城市也没地方旅游。你倒是天天有事儿忙,给你们陆军捞了那么多好东西。”
    鲁路修坐在后排,闻言不由笑了:“刚回国让你多睡几天,还得了便宜卖乖。到了慕尼黑,你就得抽空教我开车开飞机了,而且我在图林根也不光是为陆军谋好处,你们航空队也用得上的。
    我这次让伯格曼公司造的几款试验型轻机枪和冲锋枪,散热结构其实都有问题,以后还得改。但用这些‘残次品’作为空军型,将来给你的侦察机装上,或是直接手持在天上打,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殷麦曼刚听到这儿就不干了:“合着我们航空队就该用残次品?!”
    鲁路修:“你懂什么!天下就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这两种枪在陆战中,环境兼容性很差,只能在多水或寒冷的环境下用,但是空战就无所谓了——你想飞机飞行的时候风得多大?风冷的效率比地面高了不知多少倍!
    所以散热筒再残次的机枪,到了天上都绝对够散热!要我说,如果想好了要打空战,那就该专门定制尽量省略散热结构重量、足够紧凑轻便的机枪!尤其飞机的载重量很珍贵,更该在这方面做到极致。”
    鲁路修这番话终于让殷麦曼难得精神振奋了一下,他顺着这个思路一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历史上一战时绝大多数军队的航空机枪,其实都没有经过特化设计,当时空军不专业,就把陆战机枪直接搬过来用了,散热有冗余也不管。
    像鲁路修这样能精准抓住“天上飞得快风大,不用太好的散热”的技术需求,提出特化方向的,只要稍微针对性改改,绝对可以事半功倍!
    比如其他国家同样起飞重量的飞机,或许只能装一挺机枪。用了航空特化轻量版机枪,说不定就能翻倍装两挺!这是质的火力提升。
    殷麦曼也是懂行的,不由越想越兴奋,内心对鲁路修的钦佩也是愈发强烈。
    殷麦曼由衷道:“你小子可以啊,我算是彻底服了你了。唉,原先看你那么快从士官一路升到上尉,我还觉得自己屈才了。现在看来,你绝对配得上!再过几个月说不定就是校官了。以后航空队建设方面,也要多听你点拨。”
    鲁路修:“都是兄弟,有什么客气的,过两个月,说不定就要你的航空队实战出力了。之前击落那架敌人侦察机的事儿,后来没上报军功吧?敌人应该至今还不知道我们有尝试打空战?”
    殷麦曼:“没有上报,我知道轻重缓急的,没有磨合熟练之前,贸然暴露,只会增加敌人的警觉。为了战局,我宁可个人功劳晚点报——那天之后,一周内我又找到机会用C96毛瑟手枪打死一个法军侦察机飞行员。
    他的飞机也坠落了,不过是在我们控制区的上空,所以敌人不会找到尸体和残骸的,他们肯定还认为是飞机失事。我可是严格听你的,不在敌占区上空挑衅和作战。”
    鲁路修对此很满意,也有点刮目相看:“那你倒是够沉得住气,这就有两架击落记录了,还肯当无名英雄。不过放心,等伊普尔战役开打,一定让你立功立个爽,到时候一次性连本带利晋升。我这人,从来不会让兄弟吃亏。”
    殷麦曼:“别说那些虚的,既然你肯为航空队出点子,我也不坑你了——之前说三千马克教你开飞机开车,现在我降价到总价一千马克。但等你的轻机枪和冲锋枪样品出来之后,你要各送我一把,让我带到天上试试手。”
    鲁路修:“成交。”
    一把轻机枪一把冲锋枪,怎么也用不了两千马克。何况是为了自家兄弟,为了提前磨合空战战术和手感,这算是公事,公爵也肯定会批准的。
    两人谈妥了自动武器空战使用的问题,飞机也飞到了慕尼黑。
    殷麦曼稳稳地降落,慕尼黑这边的条件又比图林根好得多了,机场上已经提前有一辆BMW的轿车在等着了——之前这家公司还叫BFW,只是生产航空发动机为主。
    但那次鲁路修和公爵殿下谈过之后,随口建议了一句,说既然以后指望这家公司扩大业务、不仅仅造飞机发动机,那还是改个名字吧。
    公爵觉得有道理,也暗示了公司的创始人马克.弗里茨和卡尔.拉普后,两名创始人听后也接受了,所以前几天刚把公司正式改名为BMW,也就是巴里亚发动机厂。
    从这个角度来说,鲁路修也算是促进了BMW这个牌子的诞生。
    殷麦曼看到眼前这辆新车后,也是饶有兴致地绕车观察了好几圈。
    这车外壳做工还可以,装饰也挺华贵,引擎动力如何就不知道了,得开过才摸得清。
    “这车要多少钱?”殷麦曼素来喜欢操纵各类机械,看到没见过的新车自然也跃跃欲试。
    旁边那名来迎接他们的一名巴里亚王室管事语气淡定地回答:“这车还没对外出售,目前只是试产,供王室和集团军高层使用。
    不过隔壁第4集团军的符腾堡大公,他们用的都是斯图加特当地的牌子,奔驰,跟我们规格类似要卖两万多马克。”
    奔驰造车已经三十多年了,BMW还是初创,底蕴自然不能比。
    殷麦曼暗暗咋舌:“两万马克?按上尉400马克的军饷,也得50个月才能买得起一辆!”
    鲁路修也有些感慨,但并不是嫌贵:“帝国的工业产品确实精益求精,但工业效率已经不行了。马克,你可能不知道,就在开战前夕,大洋彼岸的丑国,亨利福特已经把功率和载重差不多的轿车、降价到一千多丑元了,大约合五千马克。
    也就是说我们造一辆车的成本,丑国人能造四辆。而且丑国人还在提升生产线效率,我们如果什么都不做,未来的生产率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那名王室管家显然不太了解外面的产业界情况,闻言也是大惊:“丑国人那种工业垃圾能卖那么便宜?五千马克的车能开么?不会就是一个发动机驮一个壳子吧。”
    鲁路修并不想现在就争辩这个问题,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另一边的殷麦曼已经上车,简单熟悉了一下,然后就开着车载着鲁路修先去巴里亚王室庄园下榻安顿,次日再去西门子公司。
    后续在巴里亚的这些日子,鲁路修的生活待遇也明显好了一大截。
    他也不用再坐飞机赶来赶去了,到哪里都是殷麦曼开着BMW原型车。
    每天也算得上锦衣玉食,香车宝马。
    公爵殿下也很慷慨,应该是得知了鲁路修在图林根那段时间办事很得力,就打电话回来,把那辆BMW赏赐给鲁路修个人所有了。
    折价两万马克的礼物,说送就送了。
    鲁路修有感于知遇之恩,这阵子去西门子督促无线电轻量化就更勤快了。
    因为鲁路修是代表公爵来提需求的,所以他得到了西门子慕尼黑公司负责人赫尔曼.冯.西门子的亲自接见。但后续的技术讨论,主要是跟其下属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们进行,具体细节无须赘述。
    毕竟西门子公司比伯格曼大得多,还有巨量的民用产业,大老板也是很忙的。
    赫尔曼.冯.西门子已经是公司的第三代了,他爷爷维尔纳.冯.西门子是初代创始人,他父亲阿诺德则是二代目、如今也已年老,常居柏林。慕尼黑这边的业务就交给第三代家族成员管了,这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业。
    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们,在最初接到鲁路修上尉的要求时,还觉得挺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目前的FU08型小功率无线电,一共也才70公斤重量,算是很好用了,一匹驮马就可以驮着走。
    如今的通讯连,骡马化程度还是很高的,不至于驮畜都不够用。
    但鲁路修考虑地却更多,他需要的是电台能够被步兵们背负在身上、在复杂地形快速机动。
    他也知道,短时间内要让电子元器件或是电池轻量化,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他的改进思路也很简单粗暴——原先的无线电台都是一体式的,不考虑单兵搬运,所以结构很紧凑,电池是装在机器里的——既然如此,鲁路修就让西门子的人尽快弄出电池包和电台本身分拆开来的款式。
    西门子的工程师算了一下,然后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如果要搞分体式,还要额外的绝缘部件和连接电缆,结构也会复杂化,反而会让总重量稍微增加几公斤。”
    鲁路修的态度很干脆很明确:“总重增加无所谓,我只要单重下降!总重加了我最多分几个士兵分开扛,少带点武器弹药,但70公斤一台谁背得动?”
    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倒是很快响应了这个需求,一番加班加点后,最后鼓捣出一个方案:总重反而从70公斤提升到了75公斤,但可以拆分成三部分,电台本身25公斤,电池包分成两块,每块也是25公斤。
    电台的续航力进一步下降了一半,但电用完了也可以直接插换备用电池包。
    另外,这5公斤的总重也不是白加的,不光有额外线缆的重量,也包括了一些防水结构件和防震缓冲的胶垫,让整机在野外恶劣环境下不容易损坏。
    鲁路修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大不了以后每个排再加一名通讯士官,然后正副排长和通讯士官负责背电台和电池包,
    其他4个班的60名普通战士背作战武器。
    背了电台和电池的军官,就只带一把毛瑟20响手枪、两颗手榴弹自卫,其他负重都省出来给通讯设备。
    看到最后的方案时,鲁路修也是忍不住内心疯狂吐槽:
    特么1914年的铅酸蓄电池储能密度是真低啊!
    为了一个几十瓦功率的电台,就要两个25公斤的电池包!
    后世的手机打游戏时都好几十瓦功率了,但一块手机电池才多重。
    ……
    西门子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鲁路修大致算了一下日程,他至少得在慕尼黑待上半个月,期间也可能要跑一趟同在巴里亚境内的纽伦堡。
    所以西门子工程师们干活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先是让殷麦曼教他开车开飞机。
    鲁路修穿越前也会开车,就是普通C1照,所以连手动档都会。
    不过1914年的手动档老车和后世完全不一样,他在殷麦曼的高强度培训下,还是花了三五天才学会,又花了十几天才初步掌握开飞机。
    这期间,鲁路修还见缝插针,拿着公爵殿下批复的预算,带着巴里亚王室的一些管事,一起去考察供应商、搞了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装备。
    比如他想要比法军更早几个月造出钢盔,或者弄一批掩护色更好的迷彩服,还有能防催泪瓦斯的初代防毒面具。
    甚至连德军原本用的长筒军靴,也不是很适合未来伊普尔突出部战场的环境——伊普尔周边太泥泞了,而且很多地方积水齐腰,长筒靴根本防不住水,反而进水后会一直兜着,把脚泡烂成“堑壕足”,也就是一种脚气病。
    鲁路修觉得还是给士兵们采购一批短鞋帮的高耐磨厚底运动鞋,再加上皮革绑腿,也比长筒靴好使。最好就是跟后世的工装劳保鞋那样,又结实又耐用。
    这些东西里面,除了钢盔稍微有点难度,其他在慕尼黑随便找制衣厂都能搞定,具体也就没什么值得赘述的。
    (本章完)
    (/bi/285580/17237603.)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