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61章 洪督师大掠汉中

第261章 洪督师大掠汉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崇祯七年冬,洪承畴率领四万秦兵精锐,风尘仆仆地开往了汉中。
    这四万人马,是他从陕西三边精挑细选出来的劲旅,可即便如此,想要突破蜀道天险,人数仍显单薄。
    而且为了防备蒙古人趁虚扣边和各地流寇作乱,他还不得不分出一万兵力留给陕西巡抚李乔,拱卫陕西。
    只余下三万余人随他南下汉中,准备入川平叛。
    汉中府衙内,洪承畴端坐正堂,面色冷峻,目光如刀。
    他的案前摊开一幅川陕地形图,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入川栈道上的关隘位置标注得一清二楚。
    堂下诸将肃立,气氛凝重。
    艾万年、左光先、白广恩、贺人龙,张应昌一个个都是在陕西、山西战场上,与流寇、鞑子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悍将。
    其中还有不少是江瀚的老熟人。(曹变蛟因病回乡修养)
    他们个个神情肃穆,腰杆挺得笔直,但眼神之中,却都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茫然。
    而阶下的另外三位将领,则显得更为局促。
    几人都是负责镇守汉中栈道的朝廷将领,分别是:
    汾西参将邓阳率两千人,驻守阳平关,守卫金牛道;
    阶州参将方国安率两千人、驻守巴峪关,守卫米仓道;
    兴安参将焦博率一千五百人、驻守饶峰关、守卫荔枝道。
    “诸位,”
    洪承畴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整个大堂,
    “蜀王告急,川省糜烂,贼酋江瀚已成心腹大患。”
    “陛下震怒,严旨我等克期荡平贼寇!”
    他目光扫过众人,尤其在邓阳、方国安、焦博三人脸上停留片刻:
    “朝廷严令,我等需与湖广卢象升部互相配合,南北齐发,进入蜀地!”
    “我军的任务是吸引贼寇主力,为卢总理溯江而上、直捣夔门创造战机。”
    “此战关乎社稷安危,尔等当戮力同心,不得有误!”
    堂下诸将齐声应诺,唯独邓阳低垂着头,眼神微微闪烁。
    他这个奸细在这群官军中格格不入,生怕被洪承畴犀利的目光看出端倪。
    可洪承畴却不打算放过他,仔细询问道:
    “贼众盘踞四川已久,本督初来乍到,对敌情不甚了解。”
    “邓参将、方参将、焦参将,你等驻守汉中已久,直面贼氛。”
    “江瀚逆贼,如今在川北是何动向?兵力几何?各处栈道的布防又如何?”
    “细细道来,不得有丝毫隐瞒!”
    阶州参将方国安为人耿直,率先抱拳出列:
    “回禀军门,贼势确如蜀王奏报所言,极为猖獗!”
    “贼兵部分守军盘踞于巴中、南江一带,扼守米仓道、荔枝道等入川之咽喉要地。”
    “据探子回报,贼兵占据保宁府后,就在各处关隘积极构筑工事,挖深沟起高垒,戒备森严。”
    “末将曾多次派出小队探查,均遭贼寇截杀,损失不小。”
    “商旅几近断绝,唯有少数胆大亡命之徒,或可绕行险峻小路,但十不存一。”
    他语气沉重,显然对正面强攻米仓道持悲观态度。
    一旁的焦博紧接着上前补充,脸上带着愁容:
    “洪督师明鉴,末将驻守饶峰关,荔枝道更为崎岖难行!”
    “贼寇虽未大股集结于关前,然沿途险隘皆设卡哨,伏兵暗藏。”
    “况且,荔枝道艰险难行,运粮极为困难,大军若行此路,补给线漫长,极易被贼寇切断。”
    “末将以为,非奇兵不可取。”
    轮到邓阳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紧张,上前一步,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禀督师,末将所守金牛道,贼寇亦在广元、朝天关一线布有重兵,扼守险要。”
    “然而.”
    他略一迟疑,还是说了出来,
    “然而商道尚未完全断绝。”
    “商道?”
    洪承畴听罢,眉毛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锋锐的目光如实质般刺向邓阳,
    “何处可通商?”
    邓阳被洪承畴一盯,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仿佛被什么洪水野兽盯上了一样。
    而一旁的方国安和焦博,则是下意识地扭头看了邓阳一眼,显然是对通商一事有些诧异。
    面对众人的目光,邓阳强装镇定,硬着头皮回道:
    “回督师,主要是主要是是一些往来于关中、汉中和四川之间的商帮,尚能通行于金牛道连云栈道一线。”
    “哦?”
    “都是些什么商帮?运的又是何物?”
    “竟能在你邓将军眼皮底下通行?”
    洪承畴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每一个问题都像重锤般敲在邓阳心上。
    邓阳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脑中飞速运转:
    “回督师,其中多是些西安、汉中本地的商贾走的秦王府、瑞王府的门路。”
    “最近从四川运出了不少精美的琉璃花瓶,都送到了王府里。”
    “都是王府的生意,末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府?”
    洪承畴听罢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缓缓点了点头,既然是朱家王爷们的生意,那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于是他不再看邓阳,转向众人:
    “根据三位所言,贼寇扼守要道,布防严密,强攻并非上策。”
    “此事,容本督再仔细思索一二。”
    “你等先回去吧。”
    就在洪承畴要转身离开时,阶下的方国安却突然开口叫住了他。
    方国安一脸愁容,支支吾吾地回道:
    “军门!”
    “这马上就要入冬了,弟兄们的粮草还没个着落。”
    “再加上开春又要往四川进兵,您看.是不是先把粮饷发下来,让弟兄们过个舒坦的冬天。”
    洪承畴听完点点头,解释道:
    “陛下有明旨加派,想必粮饷年前便能运抵汉中。”
    “但远水难解近渴,这段时间所需的粮秣军资,还需要各位自行设法筹措。”
    “时局艰难,还望诸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是!”
    众将听罢齐声应诺。
    “自行筹措”四个字背后的含义,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心知肚明。
    就这样,汉中府内外,官军四处出动,以“清剿贼寇余党”为名,肆意劫掠乡邻。
    江瀚入川时曾经路过汉中,而且还在各地发起了不少毁庙灭佛的运动,这便给了官军可乘之机。
    以贺人龙为首的将领,带兵下乡,见村即入,百姓稍有不从,便拳脚相加。
    甚至连一些小富之家都无一幸免,田间地头的粮食、牲畜被洗劫一空,百姓哭声震天。
    邓阳和黑子驻守在阳平关,望着汉中府外鸡犬不宁的景象,心中暗骂洪承畴无耻。
    他们麾下的两千兵马,军饷都是由江瀚从广元县秘密运来的,所以他们不需要参与劫掠。
    但邓阳却敏锐地察觉到,要是他们始终按兵不动,恐怕会引起洪承畴的怀疑。
    夜深人静,邓阳与黑子在营帐中密议。
    邓阳低声道:
    “方将军,眼下各部都在四处搜刮粮草,咱们若一动不动,姓洪的迟早起疑。”
    “到时他如果查咱们粮草来源,你我拿什么搪塞?”
    黑子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你是说咱们也得去劫掠乡邻?”
    他挠挠头,试探道:
    “要不就说粮草是通商买来的?”
    “金牛道商帮来往频繁,买点粮食不算离谱吧?”
    邓阳苦笑着摇了摇头:
    “方将军,你是不知道汉中粮价现在有多离谱!”
    “一升米快卖到五钱银子了!”
    “咱们现在可是官军,哪来那么多银子买粮食?”
    “那姓洪的精明得很,怕是不好糊弄。”
    黑子闻言倒吸一口凉气:
    “嘶,一升米五钱?这么贵?”
    “这么说大帅养咱们这小两千人,岂不是每个月都得花几千两银子?!”
    “那你说咋办?难道真跟贺人龙那帮人一样,下去抢?”
    “军中可是有规定,私自劫掠者斩。”
    邓阳沉吟片刻,目光坚定:
    “此一时,彼一时。”
    “咱们身在敌后,为完成大帅交代的任务,适当妥协也在所难免。”
    “大帅费尽心思将咱们安插在官军当中,绝不能因小失大。”
    黑子皱眉道:
    “要不我带人去村里逛一圈,天黑就回来,糊弄过去?”
    邓阳断然否决,眼中闪过一丝后怕:
    “前些天在府衙时,姓洪的问起商道,我差点吓得魂飞魄散。”
    “这人不好糊弄,要做就做真点!”
    “必须闯进村子,翻箱倒柜,闹得越乱越好。”
    “大不了你提前跟兄弟们交代,搜的时候留一手,别真把百姓的口粮抢光。”
    黑子听的是将信将疑:
    “这样做……能行?”
    邓阳耐心地分析道:
    “只要咱们带兵闯进去,其他官军见村子已被搜过,大概率不会再来。”
    “眼下当务之急,是将洪承畴的部署传到保宁府,让大帅早做准备。”
    黑子听罢,终于点头:
    “好!你我兵分两路。”
    “我带人下乡做戏,你派人去保宁府送信!”
    次日清晨,黑子率领三百兵马,浩浩荡荡开往西坪村。
    西坪村是汉中府附近一个不大的村落,村民多以种田为生,平日与黑子这帮阳平关守军有些生意往来,彼此颇为熟络。
    村里的里正老王头见黑子带兵前来,还以为又是来买吃食的,笑呵呵迎上前:
    “方将军,您老又来照顾我们村的生意?”
    “这次想要点啥?”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往日里还算和蔼的黑脸将军,今天却一脸强硬,语气冰冷:
    “闭嘴!”
    “我等是奉洪督师军令,清查通匪奸细,筹措平叛军粮而来!”
    “限你西坪村半日内,交出五百斤粮食!”
    “敢有隐匿、抗拒者,以通贼论处,格杀勿论!”
    听了这话,老王头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五五百斤?”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
    “将军,您高抬贵手啊!”
    “今年收成不好,又逢大旱,村里哪有这么多粮食?”
    “您行行好,放咱一条生路!”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跪下,哀声一片。
    黑子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一横,猛地转过头,对着身后的副将下令道:
    “搜!”
    身后的副将冯老二心领神会,带着士卒就冲进民宅,将屋里的男女老少全都驱赶到了屋外的空地上。
    一行人在屋内翻箱倒柜,动作粗野,锅碗瓢盆被随意掀翻,被褥衣物被扔得满地都是。
    整个西坪村被搅得是鸡飞狗跳,一片狼藉。
    可就在这混乱之下,屋内士兵的目光却飞快地在床下、灶台、柴堆等隐秘处扫过。
    当看到藏在稻草堆下、被破布盖着的半袋杂粮,或是塞在水缸下的几串铜钱时,他们要么装作没看见,要么故意用刀鞘、枪杆将其往更隐蔽的地方拨弄拨弄。
    甚至有人在翻找时,会故意背对着藏匿点,挡住外面可能投来的视线。
    为首的冯老二在掀开米缸盖时,发现缸底浅浅一层糙米下面似乎有东西,他立刻盖上盖子,大声骂道:
    “空的!晦气!”
    然后一挥手,带着身后的士卒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屋子。
    这场声势浩大的搜查持续了将近大半天,可最后黑子带走的东西,却少之又少。
    等村民们战战兢兢回到家中,准备收拾残局,却惊喜地发现粮食大多还在。
    当晚,劫后余生的村民们趁着夜色偷偷溜出了家门,准备将幸存的粮食藏起来。
    刚爬到半山腰,里正老王头却撞见邻居李三也鬼鬼祟祟地在藏东西。
    两人怀里各抱一袋粮食,面面相觑。
    李三压低声音:
    “里长,你这粮食?”
    老王头一愣,低声道:
    “早上那帮官军走后,我回去收拾,发现屋里还剩不少。”
    “你莫非也是?”
    李三一脸惊讶:
    “我也是,娃娃发现的。”
    “难道.那帮狗日的留了一手?”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疑惑丛生,但眼下不是细想的时候。
    他们赶紧将粮食埋进岩洞,用枯枝掩好,约定谁也不许声张,生怕官军杀个回马枪。
    果然谨慎是对的,不出两天的功夫,西坪村又迎来了一队官军,为首的正是贺人龙。
    他带着副将郭浩,气势汹汹找到里正,开口就要一千斤粮食。
    可里正早就把粮食藏好了,理直气壮地推脱道:
    “军爷,您来得不巧。”
    “前些天已经有官军来过了,村里的粮食都被征走了!”
    贺人龙眯起眼睛,半信半疑:
    “阳平关?邓阳那厮的人?”
    他朝身后郭浩使了个眼色,
    “去,带人搜搜看!”
    郭浩领命,带着十几个兵丁闯进民宅,翻箱倒柜。
    可村民早有准备,粮食都藏进了山洞,屋里只剩些破烂家什。
    郭浩搜了半天,一无所获,气急败坏地逼问村民,得到的回答全是如出一辙,都被官军抢走了。
    贺人龙得知消息后,也只得悻悻带队离开。
    待官军走远,村民们聚在村口,总算是长舒一口气:
    “得亏是前头那帮军爷留了情,否则咱西坪村这冬天可真过不下去了!”
    就在汉中各地被官军搅得鸡飞狗跳的时候,邓阳已经派出心腹,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了保宁府的江瀚手上。
    信中详细阐述了洪承畴的兵力以及作战计划。
    汉中三万人走陆路,吸引江瀚主力,湖广的卢象升则自夔州率军入川,东西夹击。
    可江瀚接到信后却一脸诧异,朱由检莫非得了失心疯?
    高迎祥和张献忠可还没死呢,怎么就突然来找他的麻烦了?这是真不把闯王和大西王放在眼里啊。
    眼下,成都府出了府城外,就只剩下几个州县在苦苦支撑了,没想到朝廷突然想起他来了。
    无奈之下,江瀚也只能下令兵分两路,自己带兵前往夔州防守卢象升。
    至于汉中那头,他则是让董二柱一个人全权负责。
    在江瀚看来,三条入川的道路都已经被锁死,洪承畴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三万人也休想从汉中入蜀。
    回来晚了,先发再改!
    
    
    (本章完)
    (/bi/285610/17237378.)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