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36章 埋伏

第236章 埋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时值初冬,川北的群山里气温骤降,寒风凛冽。
    此时,民兵队长李定国、余承业和次仁,正分别带着一支由民兵和番兵组成的小队,在通往山中腹地的必经官道上铺设着石雷。
    余承业的动作极为娴熟。
    他小心翼翼地抱起一颗由陶罐制成的简易石雷,将其埋入面前的土坑里。
    固定好陶罐后,他又从一旁扫来枯草和浮土,将石雷遮得严严实实,只留一条细长的苇管在外。
    随后,他掏出苇管里的绊索,将其拉长后固定在了路旁的一颗灌木根部。
    紧接着,余承业如法炮制,又抱来了几颗大小不一的石雷,分别埋在官道两侧。
    他布设的是子母式的绊发土雷,极其阴险。
    其中威力最大的主雷埋在官道正中,而其他几颗子类,则被他分别藏在了道路两侧的草丛或灌木下。
    一旦主雷被触发,不仅可以炸伤踩中的官兵,更会让周围其他士兵受惊,下意识往路边躲闪,从而踩中子雷,造成多次杀伤。
    这法子还是他当辅兵时,从军中的老卒们手上讨来的。
    而李定国则在一旁拿着本册子,仔细地记录着每一处绊雷的位置。
    “哎,承业哥,你动作轻点!”
    他一边记,一边忍不住提醒道,
    “现在已经入冬了,这山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一场雨雪。”
    “别到时候把绊雷的引信给打湿了,到时候成了个哑炮。”
    李定国的记录,也同样十分讲究。
    他不仅画出了官道的大致走向,还用特殊的符号,标注出了石雷的类型、数量,以及绊索的大致方向和长度。
    他甚至还贴心地,在旁边备注了几个安全的落脚点,以方便日后自己人通行。
    余承业闻言头也不抬,没好气道:
    “天下要雨,娘要嫁人,我总不可能为了避水,特意支个棚子在官道上吧?”
    “官军又不傻,他能看不出来?”
    “少废话,你老老实实地做好记录就行,千万把埋雷的位置和数量都记清楚。”
    “等打走了这帮官军,咱们还要回来的。”
    “到时候,别让咱们自己埋的雷,伤着了自家弟兄!”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拌着嘴,随后又下意识地看向了不远处的官道。
    官道上,次仁正带着手底下的番兵,专心地布置着石雷。
    余承业见状,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这群番兵记不记得住。”
    “你说李参将去一趟雪域,怎么就带了这么些个西番部落的人回来?”
    “我还以为,怎么着也得带几百个蒙古降丁回来呢。”
    “毕竟蒙古人还算善战之辈,可这群西番兵就不一定了。”
    古代军队,招收外族士兵是很常见的,尤其是边镇地区。
    只不过,明代九边一般是前来投奔的蒙古人比较多。
    比如猛如虎和虎大威等人,都是塞外降卒出身。
    可次仁他们却有所不同。
    这帮人,都是由世代为奴的朗生们组成的,之前连刀都没拿过。
    当初是李自成借口换来的马匹太多,需要人手帮忙照料,这才好说歹说把次仁这帮朗生,从雪域带了下来,充作番兵。
    虽然李自成有心操练他们,可他刚从雪域回来不久,就被调到了石泉接手防务。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先把番兵们扔给了主管民兵的余承业和李定国,让他俩帮着训练训练。
    余承业直起身子,朝着不远处的次仁高声喊道:
    “次仁哨总,你都记清了绊雷的位置没?”
    “这可错不得!以后可是要回来检点的!”
    次仁此时正专心地铺设石雷,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他先是茫然地抬起头看了看四周;
    看到是余承业和李定国在看他,次仁赶紧丢下了手里的活计,小跑着来到了两人跟前。
    他下意识地佝偻着身子,双手不停地在身前的衣襟上揉搓着,用不太标准的汉话小心翼翼地回应道:
    “两位.两位老爷,可可是在叫我?”
    次仁显得异常的拘束和不安。
    他抬起头飞快地扫了两人一眼,又立刻低了下去。
    “叫我.叫我管事就好了,我就是给李老爷看家护院的。”
    李老爷?哪个李老爷?
    莫非是李自成?
    余承业听得一脸诧异,李自成什么时候从参将变成老爷了?
    李定国倒是略有耳闻,知道这是雪域的传统称呼。
    他拍了拍次仁的肩膀,耐心地纠正道:
    “次仁,不是跟你说了吗?在我们这儿,不兴叫‘老爷’。”
    “李参将也不是什么老爷,他是带兵打仗的将军。”
    “李参将的上头,还有大帅。”
    “大帅是领着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反抗官府和地主压迫的;咱们不是给谁看家护院的奴隶,咱们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吃饱饭,能有自己的田地而战”
    可李定国大道理讲了一通,但次仁却压根一个字儿都没记住。
    他还没从世代为奴的身份中,彻底转变过来。
    在次仁的世界里,人只分为两种;
    一种是高高在上的老爷,另一种则是任人宰割的朗生。
    对于他们这群朗生来说,李自成把他们从雪域带下来,让他们能吃饱饭,穿上衣裳,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
    李自成,自然就是他们新的老爷。
    至于老爷往上是什么,他们没见过,也不敢想。
    李定国费尽口舌解释了半天,可次仁还是一副似懂非懂的迷茫模样。
    余承业在一旁看着,都快急死了。
    他一把拦住了还想继续“说教”的李定国:
    “行了行了,你跟他扯这么多大道理干什么?”
    “他本来汉话就说得不利索,再加上两地的风俗差距太大,你越说,他越糊涂。”
    余承业随即看向次仁,换了种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释道:
    “次仁啊,我这么跟你说吧,大帅就是老爷的老爷,又叫大老爷。”
    “现在咱们要干的,就是帮着大老爷,去打全天下最大的皇帝老爷。”
    “这么说你懂了吗?”
    次仁闻言,眼中的迷茫瞬间散去,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早说嘛。
    一旁的李定国看得是目瞪口呆,这算什么解释?
    不过现在也不是计较的时候,来日方长,等以后再慢慢解释吧。
    现在官军已经占据了石泉县,想必不日就要往北杀来,他们得抓紧时间把石雷铺好。
    官军的动作迟滞了几天。
    由于石泉县附近的百姓都被迁走,刘汉儒找不到当地民夫转运辎重粮草。
    而他又不好向上岭村征人,毕竟贺铭生才带着全村百姓喜迎王师,无论如何,刘汉儒也得装出个和善的样子,免得寒了民心。
    无奈之下,他只能派兵前往后方的安县,又调集了将近两千多民夫前往石泉。
    折腾了好几天,大军才堪堪凑够了转运辎重的人手。
    数日后,刘汉儒在贺铭生的带领下,率领着三千明军和数千民夫,继续向北进发。
    刘汉儒本来不打算理会躲在山里的李自成等人。
    他很清楚,这帮贼兵就是想依托川北复杂的地貌,在崇山峻岭里不断地袭扰他的部队,阻碍大军前进。
    所以这次,刘汉儒准备一鼓作气,直捣黄龙,直奔贼兵的老巢平武县而去。
    只要自己麾下随时保持警惕,区区两千贼兵,根本不可能扰乱他的行军路线。
    可没想到,上岭村的百姓告诉他,想要北上前往平武县,就必须经过一处名叫“三合道”的险峻河谷。
    这个河谷,是白草河常年冲刷形成的,地形极为复杂。
    而且三合道地势狭窄,官道在此处要分成三条不同的小路,才能绕开河谷,所以又名“三合道”。
    而最糟糕的是,三合道不远处,就是贼兵藏身的平通河谷。
    刘汉儒面对这种情况,感到有些棘手。
    看来想要安全通过石泉县,还真就必须把山里的贼兵给彻底清剿干净才行。
    没办法,他只能命丁云翔收缩行军队列,提起精神,免得中了贼兵的埋伏。
    可无论明军怎么小心,三合道就摆在面前,他们飞不过去。
    当丁云翔带着麾下的先头部队,刚踏入三合道的谷口,还没走两步,走在最前面的一个士兵,突然脚下一绊倒,引动了早已埋好的石雷。
    轰——!!!
    一声巨响平地而起,伴随着冲天的黑烟和碎石,响彻山谷。
    那名士兵还没来得及反应,半截小腿就已经被炸上天。
    随着火药炸开,石雷里的铅子和碎陶紧随其后,崩得周围的官兵血肉模糊,捂着脸不断哀嚎。
    见此情景,身后的士兵们更是慌不择路,一头钻进了官道旁的灌木和草丛里,想要避开爆炸。
    可他们不动还好,一动反而直接触发了藏在道路两侧的石雷,引来的新一轮的爆炸。
    硝烟缓缓散去,丁云翔拨开人群定睛一看,队列前头的十几个官兵全都倒在了地上。
    有的正捂着伤口不断哀嚎,有的甚至直接没了动静,命丧当场。
    丁云翔见状大惊,连忙让一旁的千户宋宏带人上前,试图把受伤的同袍从雷阵里抢救回来。
    宋宏是个经验丰富的,他没有带人一股脑冲上去,而是从附近砍来了数十根长竹竿。
    随后,他让麾下士兵们排成一排,占满整条官道,杵着长长的竹竿,一点一点向前,仔细探明脚下的土地。
    这种排雷方式虽然缓慢,但却是最安全的。
    一旦探到坚硬的石块,或是触碰到隐藏的绊索,排雷的士兵就会立刻停下,然后用竹竿不停试探,从远处引爆石雷。
    很快,几处隐蔽的绊雷被官兵一一触发,一些还在哀嚎的官兵也被抬回了阵中。
    宋宏没有耽搁,而是转头带着部下,继续缓缓向前挪步,想要探明官道所有石雷位置。
    不远处的山头上,李定国和余承业两人正趴在地上,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而一旁的次仁见状,则是显得有些焦急。
    他趴下身子,慢慢凑到两人跟前,一边比划一边急切地问道:
    “他们.他们已经开始拆雷了,咱们不打吗?”
    余承业摆了摆手:
    “不急,先耗着。”
    “我布的雷又不是只有绊发的,前面还有压发的石雷等着他们呢。”
    “这帮孙子一时半儿根本排不完。”
    李定国接着解释道,
    “先等等,李参将已经带着本部战兵,从另一头的小路,绕到官军身后去了。”
    “咱们战力不强,只用吸引官军注意,拖住时间就行。”
    “等战兵到了之后,咱们再前后夹击,这帮官军肯定挡不住!”
    就在几人说话的功夫,李自成已经带着队伍,成功地绕到了官军的后方。
    他掏出千里镜,只见不远处官军的大部队,正聚在一起,专心地盯着眼前那条布满了石雷的官道,根本无暇他顾。
    没有丝毫犹豫,李自成招来身旁的刘宗敏,示意他带三百本部兵马,准备偷袭。
    随后,他又命李过领着五百民兵,随时准备支援。
    刘宗敏会意,猫着腰退了下去,他带着队伍,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官军侧后方的一处山坡上。
    刘宗敏很谨慎,没有选择直接冲锋。
    虽然此时官军的注意力都在前方,但官军毕竟人多势众,自己这点人马根本冲不进去。
    他让麾下的弓手和铳手沿着山头一字排开,又把几门佛朗机炮架在了正中,准备来个远程偷袭。
    “放!”
    随着刘宗敏一声令下,数百名弓手弯弓搭箭,朝着官军的后队就是一轮抛射。
    紧接着,百余名火铳手也同时开火。
    密集的铅弹如同暴雨一般,瞬间覆盖了官军的后阵。
    几门小型的佛朗机炮卯足了劲儿,朝着官军最密集的地方,肆意倾泻着火力。
    “敌袭!敌袭!”
    突如其来的远程火力,打得官军措手不及,阵中顿时一阵大乱。
    就连队伍最前头,还在专心排雷的宋宏等人,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河谷里四处都是贼兵射来的弓失和铅子,官兵哪还有心思再排雷?
    队列很快便散开,几个官兵在躲避头顶箭雨的时候,又不小心踩到了石雷,掀起一阵轰鸣。
    见此情形,山头上的李定国和余承业,知道机会来了。
    “快!放箭!”
    埋伏在山头的民兵们会意,立刻对准山下的官军肆意倾泻着箭矢。
    而次仁这边,正带着他手下的番兵,合力搬来滚石和圆木,将其从陡峭的山坡上推了下去。
    (本章完)
    (/bi/285610/17237403.)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