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什么叫人造舍利子?
见薛志恒带着厚礼亲自上门服软,江瀚也没有再继续为难他。
经过一番彻夜长谈,最终江瀚十分大度地免除了薛家头上的全部罚款,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两个不容置喙的条件:
第一,薛家必须举家搬迁到平武县城内居住;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薛家必须和江瀚共享松潘饷道,货物交给薛家商队寄售,没有抽成。
这代价确实不小,但比起阖家灭门,这已经是薛志恒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了。
收拾了薛家后,江瀚立刻发文,将龙安府三家土司的家主,全都召集到了府城。
他没有再搞什么分化打压,而是安排起了商队一事。
江瀚命江油李氏组织商队,负责打通与成都府一带的商贸;
命平武王氏,向东与保宁府通商;
而薛氏,则继续负责他们最熟悉的西线,与松潘卫的各番部进行贸易。
为此,江瀚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暂时命名为茶马司。
等以后生意做大了,这个机构便正式改为商部,负责所有的贸易。
茶马司暂时归江瀚亲自管辖,另外,他又从军中抽调了之前在甘肃立功的掌令王五,命其担任副手,主持日常工作。
随后又从军中,抽调了一批边堡的夜不收出来,届时,这些夜不收们将伪装成商队的护卫,跟随王、李两家,一同潜入保宁府和成都府。
平时负责刺探情报,战时,便可作为内应,里应外合,协助破城。
想要组建商队,筹备货物,至少还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等到开春之后,商队就能正式出发了。
在此期间,江瀚也得好好想想,第一趟生意,到底要卖些什么货物。
头一回做生意嘛,自然要搞点“拳头产品”出来。
对于前往保宁府和成都府的商队,江瀚没必要过多操心,府库里有的是珠宝首饰,古玩字画。
到时候在各个州县府城里开几个古玩店,一边挣钱,一边还能替夜不收们打掩护。
等以后掌握了玻璃的烧制技术,随便烧点玻璃制品出来,就能当做礼物,和各地的官员豪族们搭上关系。
至于白糖,江瀚暂时先放弃了,这玩意儿做起来太麻烦,耗时又长。
龙安府的耕地本就不多,自然是要先紧着粮食种,不可能去种植经济作物。
趁着烧制玻璃的机会,江瀚还能改进军器局的冶炼技术,先把高炉技术给搞出来。
等日后拿下了矿区,他就能在第一时间,建立起冶铁基地。
保宁、成都一带销售古玩字画、玻璃制品;而江瀚给雪区准备的“拳头产品”,则是佛门重宝,舍利子。
当然了,这里的舍利子,是人工烧出来的。
雪区的僧侣、寺庙可是富得流油,想必他们对舍利子这种佛门圣物,肯定会很感兴趣。
烧制舍利子听起来好像有点天方夜谭,但其实方法很简单,后世甚至还有人申请过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舍利子的制作方法,专利号:CN101011211)。
江瀚仔细想过,这个法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行的。
其原料也随处可见,只需要三种东西:骨灰,石英粉,和水。
骨灰粉可以用人骨和动物骨骼,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这是一种天然的磷酸钙。
而石英粉的主要成分,则是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原料。
这两者的熔点都非常高,能达到1700摄氏度左右。
但是,当这两种物质被混合加热时,奇妙的化学反应便会发生,他们并不会各自分开熔化。
二氧化硅,在这里扮演了“助熔剂”和“玻璃形成体”的角色。
它会与磷酸钙,在远低于各自熔点的温度下发生反应,形成一种低熔点的共晶体,也就是磷硅酸钙玻璃。
而骨灰占大头的配比,又决定了最终的成品,会更偏向于一种含有晶相的玻璃陶瓷,而非纯粹的玻璃。
这便是后世“人造舍利子”的根本原理。
其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取骨灰粉、石英粉、水,按照4:1:1的比例,混合均匀,并捏制成手心大小的球体。
然后在100-25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干燥处理一个时辰。
干燥后取出球体,再把石英粉和水,按照1比3的比例,混合成浆糊状,均匀地涂抹在球体表面,并再次进行干燥处理。
一个时辰后,便可以开始正式烧制。
先升温至700摄氏度,烧制两到三个时辰;再依次加温,升高至1000摄氏度,烧制一个时辰;
最后,升高到1200到1300摄氏度,烧制三到四个时辰。
烧制完成后,再逐渐呈梯次冷却炉温。
最后,就能得到外观晶莹透亮、宝相庄严的成品“舍利子”。
方法听起来倒也不难,可江瀚拿着方子找到工部的铁匠们是,还是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柴宇拿着江瀚的法子,眉头紧皱。
他是工部冶铁司的作头,手底下有两百多位熟练铁匠,军中所有的刀甲,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大帅,您这方子是打哪儿来的?”
“怎么我一点儿也看不懂,什么叫做摄氏度?”
柴宇看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
“而且,我看这玩意儿,又是烧炉又是熔炼的,应该和烧瓷差不多。”
“我手底下都是些打铁的,根本没干过这精细活儿啊!”
江瀚听完也是一愣。
长久以来,他都在带兵打仗,四处征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什么后世的发明创造。
看来,他得找个时间,好好给麾下的这帮匠户们科普科普了。
不光是科普,江瀚还得专门编一份教材出来,等日后开设学堂,培养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人才。
这事情得趁早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拔苗助长是成不了材的。
只不过现在,他还得先回答柴宇的问题。
江瀚思考了半天,想着怎么才能避开现代术语,转而用这些工匠们最熟悉的日常事物,以及材料的变化现象来入手解释。
“这个摄氏度,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计量单位,就好比咱们平时用的斤、两。”
“只不过,斤两是用来称重量的;而摄氏度,是用来计算温度的。”
“冬天,水会结成冰,水结成冰的那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想法,如果水烧开煮沸了,那就是100摄氏度。”
“又比如你们平时打铁的时候,不是经常会用火焰的颜色,来判断炉温的高低吗?”
“当火焰呈现出暗红色的时候,炉温大概就是500到600摄氏度;”
“当火焰变成亮红色的时候,大概就是700到800摄氏度;”
“而当它发出明亮的黄白色时,炉温就差不多有1300摄氏度了。”
当然了,材料的熔点、沸点,还与气压等其他因素有关。
但现在,江瀚并不打算引入更多的变量,他现在只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释“摄氏度”这个概念。
其他更深层次的东西,可以等日后慢慢解释,或者留给后人探索。
听了江瀚这番解释,柴宇这才恍然大悟。
他也不知道,大帅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概念,但既然大帅都这么说了,那自己就必须认真记下。
可曹宇还是有些担忧:
“大帅,我说实话,想要让火光显出明亮的黄白色,也就是1300摄氏度,很有难度。”
“一般的小作坊、小土窑,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您只有在景德镇的官窑里,或者御器厂里,才有可能办到。”
曹宇很清楚,只有官窑和御器厂才拥有全国最好的匠人,最好的木炭,以及最好的土窑。
他的冶铁司,充其量就是个草台班子而已,平时打制一些刀甲还行,哪能和御器厂里的大匠们相比?
不过,这也难不倒江瀚。
经常穿越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搭建高炉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就算没有焦炭,但用一些高质量的硬木木炭,再加上大型风箱作为鼓风机,也足以把炉温提升到1300摄氏度。
说干就干,江瀚当即找来了炭笔,在图纸上画出了一张简要的高炉示意图。
他把几处关键的出铁口、送风口、以及出渣口都一一注明。
另外,他特意提醒柴宇,在烧制过程中,需要先制作一个石墨坩埚。
石墨在明代就是所谓的“黛石”,一般是女人用的画眉石,很常见也很好找。
其中一些关键的步骤,江瀚只需要动动嘴,将原理交代清楚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给这帮铁匠们慢慢试验。
其实江瀚也就只是知道些大概的原理罢了,真要让他上手实际操作,肯定是不如这帮老师傅的。
论起工匠精神,还得看咱们的工匠,小日子拍马也赶不上。
当然了,江瀚肯定不会动辄以九族来威胁工匠,但他亲自交代下去的任务,任谁也不敢糊弄。
在工匠们紧锣密鼓的搭建高炉的时候,江瀚又把作头柴宇给拉到了一旁,吩咐道:
“这个高炉技术,你们要尽快熟练,彻底掌握。”
“等烧完了舍利子,我还要烧制琉璃,炼铁炼钢。”
柴宇刚想发问,却又被江瀚抬手打断,
“我先说,你不用急着做,先记下来就行。”
“我回去之前,会再抄录一份详细的清单给你。”
“烧舍利子和烧琉璃,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琉璃,只需要用到河沙,再加上生石灰的粉末,和草木灰,作为助熔剂。”
“草木灰最好是用盐湖边上的盐生草,来烧制。”
“具体叫什么,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那种盐生草的叶片是帽翅状的,结出来的果实呈红色,而且有剧毒。”
“你们找到之后,把烧出来的草木灰加水搅拌均匀,然后用布过滤,得到清液,再把清液蒸干,就能得到一锅白色粉末。”
“把这些粉末,和生石灰的粉末,一起加入到过了筛的精细河沙中,搅拌均匀后放入高炉烧制,这就能得到琉璃了。”
“到时候,取一根空心铳管,就可以吹制出想要的形状,这一步需要慢慢练习。”
“最后一定记住,不管是舍利子还是琉璃,成品出来后一定要慢慢退火降温!”
听了江瀚这一连串的交代,柴宇只觉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
但江瀚已经把能讲的都讲清楚了,剩下的就只能靠他们自己去慢慢摸索。
柴宇相信,只要肯花时间下功夫,总能试出来。
江瀚最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吩咐道:
“现在,你们就专心把舍利子给我烧出来。”
“我要求你们冶铁司的所有铁匠都必须掌握这项技术,舍利子我有大用,你们谁要是烧出来的被我选中了,重重有赏!”
交代清楚后,江瀚也没有在军器局久留。
他还要赶回去给王五等人,交代潜入成都府、保宁府的任务,然后再编纂一些基础教材。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可谓是堆积如山,他根本没时间守着这帮工匠。
不过,柴宇倒也没让江瀚失望。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失败和摸索后,他总算是成功地烧制出第一颗舍利子。
有了成功的经验,其他的铁匠们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很快便烧制出了各自的成品。
当江瀚再次来到军器局时,柴宇带着铁匠们早已等候多时。
每个人手上都捧着自己这一个多月以来的心血,希望得到大帅的青睐。
江瀚一个个地仔细检查过去,可他却发现,这些舍利子都太过普通,不尽如人意。
不少人烧出来的舍利子,就跟玻璃弹珠没什么区别。
虽然呈现出了洁白通透的骨色,但在江瀚眼里,看多了也就那样,不够惊艳。
看到最后,江瀚也没挑中一个满意的,不免有些失望。
随后他又看了看一直跟在身边的柴宇,询问道:
“你的呢?”
“我还没见你烧制的,拿出来给我看看。”
柴宇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副神秘的表情。
他献宝似的,从怀中掏出了一个精致的木盒,缓缓在江瀚面前打开。
只见三颗如同真人指骨一般的“舍利子”,正静静地躺在其中。
柴宇有些得意地解释道:
“大帅,属下想着,既然舍利子都是佛门高僧大德火化之后才烧成的。”
“那想必,也应该是人骨的模样。”
“所以,属下就自作主张,把舍利子捏制成了指骨的模样,分成了三节。”
江瀚听罢点了点头,有点意思,但不多。
柴宇也不急,接着继续讲解道:
“大帅,您把舍利拿起来,放到天空底下看看。”
江瀚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从木盒里拿了一节“指骨舍利”,对着头顶的太阳,仔细端详了起来。
可就是这么一看,他瞬间瞪大了双眼!
只见光线从顶部穿过这节指骨舍利时,在其内部,竟然散发出了一圈青白色的光晕。
光华流转,深邃莫测,仿佛有生命在其中流动。
而更令人叫绝的是,光线穿过舍利子后,竟然还散发出了一层明黄色的光芒,好似佛光一般,颇有几分宝相庄严的味道。
“不错不错!”
江瀚瞪大了眼睛,爱不释手地把玩着手上的指骨舍利,
“你你是怎么做到的?!”
柴宇嘿嘿一笑,挠了挠头:
“回大帅,属下在烧制的时候,试了好几十次。”
“我发现,在最后的退火冷却阶段,通过控制风门和燃料,可以让高炉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
“只要恒温烧上几个时辰,就能让光华,凝结在舍利子内部。”
他顿了顿,继续解释道,
“至于那层佛光,就更简单了,我在其中加了点赭石粉末。”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本想加一些云母片进去,想让舍利子呈现出珠光,可没想到,烈焰之下,云母很快就失去了光彩,并和骨粉、石英混合在了一起。”
“后来经过我多次尝试,最后就选中了黄色的赭石,并成功让舍利子蒙上了一层佛光。”
江瀚听罢,满意地拍了拍柴宇的肩膀:
“你呀你,总是能给我整出点新花样。”
“不错,就这个了!”
“等会儿去庄启荣那里领赏,五十两;其他的匠户也都辛苦了,每人赏十五两!”
柴宇一听,大喜过望,他从没想过赏赐竟然会如此丰厚。
烧个舍利子,就能领五十两?
放以前,那就要辛辛苦苦打制五十副布面甲,起码得耗上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挣到。
而其他的工匠们,更是一脸意外。
本以为自己没被大帅选中,这一个多月的功夫就全白费了。
可没想到,大帅也没忘记他们,同样也发了不少赏钱出来。
一时间,整个冶铁司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
铁匠们领到赏钱,二话没说就投入到了下一个项目,开始研究起如何烧制玻璃。
江瀚自然是不知道这一幕,他只是把所有的舍利子都收集起来,然后便火急火燎地赶回了府衙。
刚到府衙,他便立刻找来了薛家家主薛志恒,想要把舍利子往雪区卖。
当江瀚随意地把舍利子放到薛志恒眼前时,这位见多识广的土司话都讲不利索了。
“大大帅,这这莫非就是.”
江瀚没等他说完,得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便把舍利子递到了薛志恒手里:
“不错,就是舍利子。”
“你看看,品相如何?”
薛志恒颤巍巍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了那颗舍利子,脸上满是虔诚与敬畏。
他曾经深入藏南,在一所大寺院中,有幸瞻仰过一次舍利子。
而且还隔了老远,那帮僧侣根本就不让他凑上去细看,更别说像现在这样,捧在手里仔细欣赏。
不愧是佛门重宝啊!
薛志恒看得口水都要留下来了,洁白光滑,通体透亮。
江瀚给他的这一颗,甚至比之前他在藏南见过那颗舍利子,成色好了数倍!
他清晰地记得,藏南的舍利子,不仅小了一圈,而且颜色有些发黑发黄。
跟他眼前这颗,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
等等!
薛志恒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可是佛门重宝啊!
这江瀚,莫非是脑子坏了?
竟然就这么放心大胆地,交给他这么一个外人,还说要让他带去雪区出手?
更何况,他薛家前不久才刚刚被江瀚,给整治过。
难道他就不怕我拿着这佛门重宝,直接跑了?
江瀚看着薛志恒那如痴如醉,甚至还略带贪婪的表情,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随即从身后,掏出了一个大木盒,“啪”的一声,放在了薛志恒的面前。
薛志恒不明所以,本以为是什么其他的物件。
可当他将那盒盖打开的一刹那,彻底震惊了。
只见那偌大的盒子里,密密麻麻,竟全是这种成色极佳的舍利子!
粗略估计,怕不是有上百颗,摆都摆不下了!
“这大帅这.这是什么情况?!”
薛志恒的声音都在颤抖。
江瀚笑了笑,身子向后一靠:
“喜欢吗?”
“我手底下的人烧出来的。”
“你要是喜欢,送你一个。”
薛志恒人都傻了。
这舍利子,历来都是高僧大德坐化之后,才能烧出来的。
可面前这个男人,竟突然之间就掏出了一盒子舍利出来,这这到底算怎么回事?
什么叫“手底下的人,烧出来的”?
一个无比惊悚的念头,瞬间从他的脑海中冒了出来。
莫非莫非这江瀚,打下了哪座佛门圣地,然后把里面的高僧、主持全都给抓了起来,然后.一把火,给烧了?
不对啊!
就算他真的这么干了,那也不可能烧出这么多的舍利子来啊?!
这得上百位高僧,才能有这个数吧?
薛志恒意识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惊,开口询问道:
“大帅,属下愚钝,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这些,不会真的都是.都是得道高僧烧出来的吧?!”
江瀚随意地摆了摆手,如同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你想哪儿去了?”
“实话告诉你也无妨,我手里有秘方。”
“这些所谓的舍利子,都是我让我手下的人,用秘法量产出来的人造舍利子。”
薛志恒听完,再次愣住了。
什么叫“量产出来的人造舍利子”?
他活了四十多年,还从没听过有什么秘方,还能量产舍利子!
涉及到核心机密,江瀚也不想再和他过多解释,他只是开口问道:
“别的你就不用管了。”
“你就替我估算一下,一颗像这样品相上好的舍利子,能在藏地的那些大寺庙里,卖出个什么样的价钱?”
薛志恒沉默了良久,终于从那巨大的震惊之中缓过神来。
到底是常年经商的,他很快便抓住了其中的关键。
“大帅,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
“这玩意儿,虽然看着跟真的一样,但咱们最多也只能往藏地卖个三五颗。”
“要是卖得多了,必然会引人怀疑,到时候反而不美。”
江瀚自然也不可能蠢到把所有舍利子,都拿出去卖了。
于是,他从怀中拿出了柴宇烧制的三节指骨舍利,摆在了薛志恒的面前。
当薛志恒看到那三颗内蕴青白光华,外散淡淡佛光的指骨舍利时,他的嘴再也合不拢了。
要不是他知道江瀚能量产舍利子,他甚至都想当场跪下来,对着这三节指骨顶礼膜拜了!
你要说这是释迦摩尼的佛骨舍利他都相信。
“这这东西,要是拿出去.”
薛志恒的声音都在发抖,
“那肯定能轰动整个卫藏!”
“大帅,您.您可想好了?”
“要是被那帮喇嘛们,知道咱们用的是假货,事情可就真的大发了!”
江瀚却只是摆了摆手,一脸的云淡风轻:
“放心,我就卖这三颗。剩下的都往内地卖。”
薛志恒随即追问道:
“那大帅,您该如何解释这三颗佛骨舍利的来历呢?”
江瀚笑了。
“简单。”
他朝着门外,喊了一声:
“来人!去把城里报恩寺的那帮和尚,都给我请过来!”
“他们不是整天都能说会道的吗?让他们出来编故事了!”
刷新下,刚把草稿发出去了
(本章完)
(/bi/285610/17237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