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断

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经过了数个时辰的商讨,江瀚终于定下了作战计划。
    一共八千多人的大军,被江瀚拆分成了三路。
    第一路,由李自成、刘国能、李晋王三位首领统兵。
    他们将率领本部三千兵马,对上左良玉的昌平兵。
    左良玉的部队应该损失不小,江瀚估摸着最多也就一千多人左右。
    而李自成这几部人马,在之前的夜袭中损失较小,其中还有不少战兵,是江瀚在汾阳府专门训练过的。
    想必三比一的兵力,李自成应该能挡住左良玉吧?
    江瀚对他们不报太大的希望,唯一的要求就是逼退左良玉,不必死战,更不可深追。
    只要能把左良玉远远地驱离茅津渡附近,让他无法增援就行。
    第二路,也是三千人,由张天琳领兵,带着那些实力较弱的小首领,佯攻陕州城。
    这一路除了张天琳本部的一千战兵外,另外的小两千人,除了七八百辅兵之流,剩下的基本以伤员居多。
    江瀚严令这支部队,只需将陕州城围住,摆出攻城的架势,逼迫城内官员向外求援即可。
    他们的核心任务就是看住城门,不让城内的乡勇卫军出来搅局。
    当然了,以大明卫所里那帮老弱病残的德性,借他们几个胆子,他们大概率也不敢出城野战。
    江瀚还特意调拨了五门重炮,以及十几门小炮给张天琳,叮嘱他一定要把声势做足。
    第三路,则由江瀚亲率两千精锐,趁着夜色,渡过黄河,静待官军援兵到来。
    任务既定,三路大军各司其职,找上了自己的对手。
    轰!轰!轰.
    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响,张天琳率部向陕州城发起了进攻。
    此战他的任务最为轻松,只需要拦住城里的卫军就行,所以他干脆就带了本部的一千多战兵在城下列阵,鼓噪声势。
    其余的一应伤员,伤势重的留在营寨里,剩余的也拉了过来,站在军阵后方,以壮声威。
    张天琳这边倒是轻松,但城里头的史记言可就不一样了。
    听着城外传来震天的炮响以及喊杀声,史记言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衙门里团团乱转。
    “快!快派人,找个狗洞钻出去!”
    “多派几个人,去找左总兵、曹总兵,请他们立刻带兵支援陕州!”
    下完命令,他又一头冲出府衙,直奔指挥使张琛的府邸。
    张琛这些日子,一直窝在家里“养病”,好不快活。
    当初贼兵过河,他第一时间就躺在了床上闭门谢客。
    可现在,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满城百姓的恐慌,让他再也无法装聋作哑。
    贼兵在野外晃荡,那是几位边军将帅的事情,与他张琛无关。
    可若是贼兵攻城,他作为本地卫所的最高武官,一旦城池失守,第一个被问责就是他。
    “张指挥!贼兵已经开始攻城了,你还要继续躲在这里装病吗?”
    史记言带着人,连拍带踹,几乎是硬生生的冲开了张府的大门。
    张琛见避无可避,只能从病榻上一跃而起,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披上许久未穿的甲胄,准备去城墙上应付一下差事。
    可等张琛带着亲卫哆哆嗦嗦上了城墙,他却发现,贼兵的炮火虽猛,但却从不派人上前架梯登城。
    身旁的亲兵见状,不由得有几分疑惑:
    “大人,看这架势,贼兵好像不打算攻城啊。”
    张琛抻着脖子看了半天,逐渐品了点东西出来。
    他发现,城外的贼兵虽然黑压压一片,但阵型松散,许多人甚至就地坐着,毫无攻城前的紧张肃杀之气。
    张琛甚至还看到了不少一瘸一拐、头上缠着布条的伤兵,混在队伍里滥竽充数。
    这他娘的哪是攻城,这根本就是一支疑兵,是吓唬人的!
    想通了这一点,张琛那颗悬到嗓子眼的心,瞬间“扑通”一声落回了肚子里。
    但是,他虽然放松了,可同样在城头上的史记言也看出了端倪。
    于是他连忙找到了张琛:
    “张指挥,如今贼兵阵型松散,士气低落,你要不趁此机会,带着麾下的将士们去冲一冲阵?”
    “说不定到时候一战功成,打退了贼兵呢?”
    张琛听了这话,在心里把史记言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
    说得倒他妈轻巧!
    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酸丁,嘴皮子一碰,就想让老子带人出去拼命?
    想得美!
    他心中狂骂,但脸上却换上了一副凝重的表情:
    “万万不可!”
    “依我看,贼兵这是故作疲态,想要引诱我等出城。”
    “说不定城外哪个犄角旮旯里,就藏着一支贼兵精锐,等着咱们出城呢!”
    “还是稳妥起见,守城为上。”
    史记言听罢,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气得眼前一黑,差点没站稳。
    他妈的!
    城外一马平川,连个小土坡都没有,别说藏一支精锐,就是藏条狗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你张琛避战不前就算了,现在还睁着眼睛说瞎话?
    史记言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张琛,想骂却又骂不出口。
    虽然大明是文贵武贱不假,但他也没那个权利,也没那个胆子宰了统兵的将领。
    一时间,史记言还真奈何不了张琛这种滚刀肉。
    张琛则是一脸坦然,毫不在意。
    随你怎么看,反正想让老子出城一步,门儿都没有!
    正当陕州城的文武主官互相扯皮推诿之时,左良玉这边可就难过了。
    一只打着上山虎大旗的贼兵,将他一口气赶出了十几里地。
    眼见贼兵势大,左良玉不敢力敌,只能一路且战且退。
    可渐渐地,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他发现,对面的贼兵虽然旗帜招展,喊杀震天,但始终保持着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怎么说呢?
    贼兵的攻势更像是在驱赶牛羊,而不是两军搏命。
    左良玉心中起疑,试探着勒住战马,命令部队停止后撤,就地结阵。
    然而,古怪的一幕发生了。
    他这边一停,对面气势汹汹的贼兵大军,竟然也齐刷刷地停了下来,只是在远处不断地擂鼓示威,却无一人一骑敢于上前进攻。
    “有诈!”
    左良玉的脑海里瞬间蹦出这两个字。
    就在这时,左梦庚策马奔来,身后还跟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
    “爹,陕州知州史记言派人求援。”
    那信使一见到左良玉,便如同见到了救星,立刻翻身下马,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左大帅,救命啊!”
    “贼兵正率主力猛攻我陕州城,城垛都快被大炮轰塌了,还望大帅发兵援手!”
    左良玉闻言,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指着远处那面虎字大旗,没好气地说道:
    “援手?”
    “你没看见贼兵的大军主力就在对面?”
    “本帅自身难保,拿什么去援手?”
    那信使听罢,愣了一下,急忙出声辩解:
    “可是.可是大帅,贼兵主力真的在攻打陕州啊!”
    “那几门大炮轰得地动山摇,绝对做不了假!”
    这信使是史记言一开始就派出去的,他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贼兵是佯攻。
    当大炮第一次撼动陕州城时,这位文官出身的知州立刻被恐惧攫住了心神,想也未想便派人出城,寻求援兵去了。
    等后来他亲自登上城头,回过味儿来,却又被张琛气昏了头。
    在与无耻武官的争执拉扯中,先前派出去的信使早被他忘了个一干二净。
    说到底,史记言就是个文官,天生便缺乏对军事的敏感,他潜意识里还是认为,城池被围就该派人求援,等大军一到便万事大吉。
    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这种模棱两可的情报,会对领兵的将帅造成多大的干扰。
    听了信使传来的消息,左良玉心中一动,厉声问道:
    “攻城的贼兵有多少人?”
    信使不假思索地回答:
    “黑压压的一片,粗略估算,不下三千人。”
    三千人……
    左良玉猛地回头,望向远处与他对峙的贼兵,又看了看自己这边的兵力。
    他的脑子飞速运转,察觉出了此事蹊跷。
    “我这边三千人,陕州那边三千人.”
    “可当初,我远观贼兵营寨,估摸着贼兵怎么也有八千到一万人左右。”
    “剩下的人呢?”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左良玉目光如鹰,死死地盯着远处高地上的贼兵阵线。
    他有预感,对面这支部队,可能不是上山虎的嫡系精锐,而是一支用来迷惑他的疑兵。
    但他仍旧不敢大意,于是决定先派兵试探一番。
    左良玉找来麾下千户章琦:
    “你去,领两哨五百人,去试试对面贼兵的成色。”
    章琦闻言十分不解:
    “大帅,这是何意?”
    “贼兵势大,咱们为什么不赶紧跑?”
    左良玉冷哼一声,缓缓解释道:
    “我怀疑对面的贼兵根本不是上山虎的主力,而是其他贼寇假扮的。”
    “所以让你先带兵试探一番,要是贼兵确实精悍,那就立刻撤回来,我会派人接应你。”
    章琦点点头,随即领命而去。
    很快,五百名步卒组成一个锥形阵,在军官的呼喝声中,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高地上的贼兵阵线缓缓压了过去。
    高岗之上,李自成、刘国能、李晋王三位首领见状,神色无比凝重。
    怎么左良玉带人反攻过来了?
    而看着山下阵容齐整、杀气腾腾的官军,不少士卒的腿肚子已经开始发软。
    尤其是那些刚刚归附不久的流寇,面对着正规官军,他们刻在骨子里的第一反应,还是跑。
    过去,他们之所以能跟着江瀚的部队冲锋陷阵,无往不利,那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身后有上山虎那支精锐在兜底,身侧有最可靠的袍泽在并肩作战。
    那种安全感,让他们士气高昂,悍不畏死。
    可如今,上山虎不在,那支铁军也不在。
    这片战场上,他们就是主力,必须要扛起击退官军的重任。
    虽然江瀚已经给这群人配发了甲胄兵器,但这种角色的转变,还是让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没底。
    没办法,兵对上贼,天生就有一种压制力。
    眼见队伍中士气低迷,几名带队的首领也站了出来。
    刘国能拔出腰刀,亲自站到了阵前:
    “都给老子稳住!谁敢后退一步,军法处置!”
    他身边的李晋王也怒目圆睁,大声呼喝着,试图用吼声来驱散士兵们心中的恐惧。
    可尽管两人极力弹压,但义军阵线中那一丝难以掩饰的慌乱和胆怯,还是被山坡下的左良玉瞧在了眼中。
    “果然有问题!”
    左良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山坡上,章琦率领的五百官军已经与贼兵的外围防线撞在了一起。
    “杀!”
    官军的呐喊声整齐划一,长枪攒刺,刀盾并进,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
    反观义军这边,虽然也在拼死抵抗,但反击却显得零散而混乱。
    不少人只是胡乱地挥舞着兵器,色厉内荏。
    带队的章琦敏锐地察觉到,这股贼兵的抵抗并不激烈,和昨天在渡口对上的那八百精锐,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弟兄们,给我冲!贼寇不堪一击!”
    章琦大喜过望,随即怒吼一声,亲自挥刀砍翻一名义军,带着麾下士卒如同一枚楔子,狠狠地凿进了义军的阵列。
    眼看着防线就要被冲破,高地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锣声。
    紧接着,李晋王和刘国能两位首领,分别带着一股精锐,从斜刺里冲了出来,死死地堵住了缺口。
    这股精锐,正是江瀚之前在汾州府,替他们练出来的战兵。
    这八百战兵在平阳府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数场战斗,虽然阵亡了一两百人,但剩下来的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他们作战勇猛,配合默契,一上来就稳住了即将崩溃的阵线。
    章琦见状,牢记左良玉的军令,没有恋战,立刻吹响骨哨,收拢阵线,慢慢地退下了山坡。
    退回本阵后,章琦立马向左良玉禀报战况:
    “大帅,不出您所料,全是一群样子货!”
    “除了有小股精锐压阵之外,其余皆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情报传回,左良玉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左良玉大怒,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捋他的虎须了?
    “传我将令!”
    “全军集结,准备反攻!”
    刚加班回来,先补一章,还有一章,等我吃个饭继续码。
    还是那句话,今天不码完不睡觉!
    
    
    (本章完)
    (/bi/285610/17237469.)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