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义军

第137章 如火如荼的山西起义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陕西乱成了一锅粥的时候,以王嘉胤和江瀚为首的山西义军,已经开始品尝起了胜利的果实。
    两个大贼头子,分成一南一北,开始对太原府和汾州府进行有组织的扩张和劫掠。
    王嘉胤在成功打退尤世禄之后,意气风发,胆子也越发大了起来。
    他开始不满足于抢掠一些普通州县,竟然把目光盯向了山西的心脏,太原府。
    山西境内,有三位藩王,分别是大同府的代王,太原府的晋王,以及潞安府的沈王。
    这三位藩王,尤其是太原的晋王,历代经营,富甲一方,积攒的金银财宝、良田美产,简直难以计数。
    而王嘉胤就是盯上了晋王这块肥肉。
    他派人给江瀚送去了一封书信,热情洋溢地邀请江瀚合兵一处,共取太原,想要干一票大的!
    而江瀚在收到王嘉胤的书信后,连连摇头,哭笑不得。
    打太原府?
    开什么玩笑!
    且不说自己手下的几百战兵正在养伤,根本无法出战。
    太原府作为山西省城,城高墙厚,防守严密,官军兵备齐全,绝非静乐、岢岚那种县城可比。
    而且就算是走了大运,真的把太原府给打下来了,那又如何?
    把晋王给宰了?
    那可是朱元璋开国时就传下来的藩王,是崇祯皇帝也要重视几分的宗亲。
    你今天把晋王给宰了,估计第二天崇祯就得发疯。
    恐怕到时候,崇祯真的会不管不顾,把所有重兵都给调集到山西来。
    他们两个贼首,谁也跑不了!
    当然了,山西境内这么多朱家的王爷,个个富得流油,江瀚也不可能完全不动他们。
    只是他选择的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了。
    江瀚把目光投向了散布在各地的王庄。
    他可是清楚记得,上次在延安金明川上游,打下的那个王庄有多富裕。
    直接把他一年的军需都给解决了,油水之丰厚,远超一些贫困州县。
    而他现在所在的汾州府,地处汾河平原南侧,河流水系发达,土地肥沃。
    整个汾州府,有将近七成的沃土,都掌握在庆成王和永和王手上。
    这两个郡王,虽然名头不如晋王响亮,但他们占据的王庄,可一点也不少。
    于是,江瀚立刻调兵遣将,将董二柱和邵勇都派了出去。
    他们兵分三路,在汾州府境内扫荡,四处寻找庆成王和永和王的王庄。
    一开始,江瀚的部队开进乡间时,附近的乡民百姓如同惊弓之鸟,看到兵甲旗帜,就吓得四散而逃,根本不敢靠近。
    毕竟这年头到处都在闹贼,官军和贼兵都难以分辨。
    但渐渐地,情况发生了变化。
    得益于江瀚定下的严格军纪,他派出去的这几个司的士卒,虽然在攻打地主坞堡、围子时凶狠无比,但在行军和宿营时,确实做到了秋毫无犯。
    他们不进民宅,不抢民财,而且还自己花钱,向偶尔大胆靠近的村民购买一些蔬菜、棉布。
    时间一长,附近的乡民们慢慢看明白了。
    这支打着上山虎旗号的队伍,似乎真的和那些兵痞、流寇不一样。
    他们竟然不抢老百姓的东西!
    于是,乡民们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
    每次大军开拔或者宿营,后面总会跟着一堆推着小车、挑着担子的乡民。
    他们跟在队伍后面,贩卖一些自己做的炊饼、上山捡来的山珍、或者自家种的瓜果蔬菜。
    甚至还有人专门跟在马队后面,捡拾马粪回去当肥料。
    而带兵的两个把总,也乐得如此。
    他们按照江瀚的吩咐,拿出一些银钱铜板,向这些乡民们购买吃食。
    同时,也和这些乡民们拉拉家常,打听附近哪个地主的庄子最大?哪个地主的粮食最多?
    就这样一二来去,士卒和乡民们混熟了,也得知了王庄的所在地。
    没过多久,这些王庄便被江瀚等人带兵一个个攻破,附近卫所的卫军根本不敢迎战。
    他们只敢远远地看着,等贼兵走后,再跑去王庄四处搜寻,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每一个王庄被攻破,都意味着大批的粮食、布匹、牲畜、药材等被缴获。
    江瀚的辎重营迅速充实起来,赚得是盆满钵满。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盛夏时节,天气酷热难当,连日的高温让行军变成了一种酷刑。
    江瀚索性下令各部停止扫荡,将部队重新集结。
    他们沿着孝河北岸,一处地势较高、靠近水源的地方,安营扎寨,准备休整度夏。
    营地就在孝义县城附近,大约二十里。
    但几千贼寇突然囤兵城外,可把县城里的县令老爷和一众士绅们吓得够呛。
    他们生怕这支刚刚洗劫了各大王庄的贼兵,顺手把孝义城也给平了。
    县令不敢怠慢,赶紧派了一个能言善辩的师爷,作为使者,来到了江瀚的大营之中。
    这位师爷代表县令以及城内的士绅大户,想和江瀚“谈谈条件”。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
    只要江瀚不攻打孝义县城,那么一切都好说,钱粮军需方面,他们愿意资助一部分。
    江瀚自然是乐见其成,天气这么热,鬼才愿意去攻城呢。
    送上来的钱粮军需,不要白不要。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江瀚与师爷定下了密约:
    孝义县方面,每月定期向江瀚提供一定数量的硝石、硫磺、铜铁等军需物资;
    而江瀚则保证,他的部队绝不踏入孝义县城一步,并且会“约束”其他路过此地的乱匪,保证孝义县的平安。
    之所以特意加上后面这条,就是因为城里的老爷们听说了,太原府附近的许多州县,都被巨寇王嘉胤给抢了一干二净。
    这简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江瀚兵不血刃地得到了一个补给点,而孝义县的官绅们,则用钱粮军需买来了平安。
    至于这钱粮是从哪里来的?
    自然还是从城内外的普通百姓身上搜刮来的。
    对此江瀚也是无能为力,他管不了那些,现在他要帮着各路义军们训练新兵了。
    各路头领送来的青壮们陆陆续续抵达了大营,大概有七八百人。
    而江瀚也收到了他们送来的战马,一共两百匹。
    加上之前四处抢掠得来的马匹,江瀚的马队现在足足扩充到了八百多人。
    由于李老歪仍在养病,所以这次练兵的任务,就落到了邵勇的头上。
    (本章完)
    (/bi/285610/17237502.)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