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拙劣的杨鹤
就在洪承畴精心算计,准备设下鸿门宴,一举逼反神一魁,借此扳倒杨鹤之际。
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却让他的计划落了空。
但同时,也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加直接、更加顺理成章的机会。
消息是从固原总督府传来的,前后两道,一道比一道让洪承畴感到意外。
第一道消息:三边总督杨鹤密令神一魁,令其即刻派遣心腹大将茹成名,前往固原总督府议事。
神一魁不敢抗命,只能派茹成名去了。
可茹成名一脚踏进固原总督府的大门,连杨鹤的面都没见着,就被早已埋伏好的甲兵拿下。
随即杨鹤现身,以“桀骜不驯,殴打上官”为由,将茹成名处以极刑——磔死!(凌迟)
茹成名受三十二刀而死,杨鹤手段残酷,令人发指。
这消息传回宁塞,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当即将神一魁惊出了一身冷汗!
茹成名是什么人?
那是他神一魁的心腹臂膀,是他手底下最能打、也是最有威望的几个把总之一。
杨鹤说杀就杀,而且是用如此酷烈的手段,这分明是在杀鸡儆猴。
下一个会不会就轮到他神一魁?
一想到这,神一魁一连好几天都惶惶不可终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晚上睡觉甚至都不敢解衣卸甲,只能枕戈待旦,暗中联络旧部。
一旦情况不对,神一魁就会立刻扯旗造反,杀出一条血路。
宁塞城内外的气氛,一时间也变得异常紧张。
然而,就在神一魁惊恐万状,几乎要铤而走险的时候,杨鹤的第二道命令,或者说安抚信,又送到了。
信中,杨鹤的语气异常温和,先是解释了处死茹成名的原因。
无非就是些“顽固不化,桀骜不驯,不服管教,顶撞上官”之类的罪名。
自己这么做是替神一魁剪除一个祸害,免得他被手下裹挟,再次造反。
然后他话锋一转,开始安抚神一魁。
杨鹤称此事只针对茹成名一人,绝不会牵连其他归顺将士,希望神将军顾全大局,继续为朝廷效力云云。
这拙劣的一打一拉的手段,非但没起到效果,反而让神一魁更加摸不着头脑,不敢有半分松懈。
但神一魁自从招安之后,也失了那份心气,不敢立刻就反。
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直到大半个月过去,固原那边再没什么动静传来。
驻扎在宁塞周围的洪承畴和吴弘器的人马,也似乎没有什么异常调动。
神一魁那颗悬着的心,才算稍稍放下来一点。
或许杨总督真的只是想敲打敲打他,杀个茹成名立威?
神一魁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选择了继续隐忍,逆来顺受。
可他哪里知道,杨鹤这番操作,已经把他推倒了悬崖边缘。
洪剃头也已经盯上了他。
洪承畴在宁塞的行辕里,得知杨鹤先杀茹成名、后又安抚神一魁的整个过程后,几乎都要笑出了声来!
“拙劣的杨鹤啊!”
“这杨鹤不愧是御史出身,纯粹就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蠢货。”
杨鹤此次名为招抚,实则毫无信义,手段更是粗鄙不堪!
如此反复无常,威信岂能不失?
他以为诛杀了神一魁手下的部将,然后再安抚神一魁,就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在洪承畴看来,这简直是笑话。
杨鹤难道不知道,就算神一魁选择忍气吞声,那他的部将呢?
神一魁的部将,会像茹成名一样,甘愿等死吗?
洪承畴敏锐地意识到,杨鹤这番弄巧成拙的操作,已经帮他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摧毁了神一魁以及他部下对于朝廷的信任。
两个蠢货凑在了一起,简直是天助他洪承畴。
洪承畴原本准备的鸿门宴,现在看来,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
杨鹤亲手点燃了导火索,洪承畴需要做的,仅仅是在旁边,轻轻地扇一扇风即可。
而神一魁这边,更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有苦说不出。
这位曾经拥兵数万、纵横陕北的大贼寇,自从接受招安之后,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
没招安之前,他是纵横陕北的义军首领,也是让各地官员闻风丧胆的一方枭雄,手握数万大军,攻城略地,好不威风。
可招安之后呢?他头上的“光环”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枷锁。
自从回归了大明体制内,神一魁瞬间从云端跌落泥潭,变回了以前的那个任人践踏的丘八。
当初在庆阳府接受招安后,那些被他打怕了的官僚士绅,一看他放下了武器,立刻就换了一副嘴脸。
这些官僚士绅,处处刁难他和他手下的弟兄,不仅随意欺辱降卒,而且还克扣他们的安家银。
更有甚者,还开始组织起来,公然虐杀那些已经放下武器、手无寸铁的降卒。
这些都只是为了报复,报复当初起义军攻打庆阳时,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和惊吓。
全然忘了,当初他们在兵锋下瑟瑟发抖、摇尾乞怜的模样。
神一魁那时刚刚受降,为了顾全大局,也不想节外生枝,只能忍着恶气,将这些情况上报给杨鹤。
可结果呢?
那些官绅们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暗中指使衙役、地痞散布谣言,说他神一魁要再次反叛,企图用这种方式逼反他。
反正神一魁的大部队都被遣散了,官绅们正好能够正言顺地,将神一魁和他的部下一网打尽。
而且官绅们还故意制造各种冤假错案,罗织罪名,将屠杀降卒的行为合法化。
以此来发泄他们对起义军的刻骨仇恨!
面对这种情况,杨总督又做了什么呢?
杨鹤并没有严惩那些作恶的官绅,反而觉得是神一魁在庆阳府滞留太久,导致当地官绅怨恨。
于是,杨鹤连忙把神一魁和他的部下,一股脑地调往了偏远的宁塞,要他们继续为国效力,北击蒙古。
并且,杨鹤还特意委派洪承畴,亲自“护送”神一魁上任。
神一魁能怎么办?
大军在侧,他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神一魁不断告诉自己,刚刚归降就是这样的,朝廷不信任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而他也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归顺朝廷的“诚意”。
于是,在被安置到宁塞之后,神一魁积极表现,率领部下先后三次,参与了对付蒙古部落的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以为此次能够立功受赏,重获信任,可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
收到嘉奖的,永远是那些督战的“友军”,比如宁塞参将吴弘器和中军官范礼等人。
这些人不仅吞没了神一魁所部的赏赐,而且还把神一魁的部下当炮灰使唤,让他们冲锋陷阵,死伤自理。
缴获的战利品,更是连根毛都轮不到神一魁的人。
正是这种不公的待遇,最终激起了茹成名等人的愤怒。
在一次战后求赏不得、反遭呵斥之后,脾气火爆的茹成名终于忍不住,带人将吴弘器和范礼给揍了一顿。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事情也闹到了杨鹤那里。
但杨鹤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后,非但对吴弘器等人侵吞军功的行为视而不见,反而对敢于反抗的茹成名恨之入骨。
杨鹤认为茹成名就是个不服管教的刺头,是不肯安心归降的死硬分子。
于是,便有了那道密令,以及茹成名惨死固原的一幕。
杨鹤自以为杀掉茹成名这个刺头,再安抚一下神一魁,就能万事大吉。
却不知,他的这番操作,彻底寒了神一魁手下部将的心。
神一魁的部将张孟金、黄友才等人,在得知茹成名的死讯后,个个惊惧不已。
他们不仅恨透了出尔反尔、手段酷烈的杨鹤,而且对神一魁这个首领,也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队伍内部,已然是人心惶惶,暗流涌动。
神一魁夹在中间,可谓是进退维谷,左右不是人。
他此刻才真正意识到,当初自己的兄长神一元,还有高应登等人,为何宁死也要扯旗造反了。
不是他们天生想当反贼,实在是大明已经烂透了啊。
可神一魁现在就算是想反,也没那个能力了。
洪承畴和吴弘器的两路大军在侧,将神一魁的部队看得死死的,动弹不得。
况且神一魁已经失了当初造反时那份心气,只想老老实实的做个宁塞守备。
可神一魁的部下却不这么想,你神一魁是杨鹤的重点关照对象,不会有杀身之祸。
我们这些下面的把总该怎么办?
茹成名的例子就在眼前,他们可不想当了那个用来儆猴的鸡。
一时间,宁塞城里暗流涌动。
而这一切,都被洪承畴敏锐地看在眼里。
“时机.到了。”
洪承畴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根本不需要用什么鸿门宴的伎俩,他只需要给神一魁部下紧绷的神经,加上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让贺人龙手下的兵马,在宁塞城外,进行一次声势浩大的“例行操练”?
又或者,让吴弘器和范礼,再去欺压一下神一魁手下那几个将领?
方法太多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再次叫来了贺人龙
(本章完)
(/bi/285610/17237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