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招抚群贼
得了赵乔生的命令,邓阳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窟龙关。
很快,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大戏便正式拉开帷幕。
邓阳点起兵马,与贺磊合兵一处,两人凑了一千多官军,浩浩荡荡地开赴石楼山,进剿悍匪上山虎。
双方你来我往,在石楼山下大战了好几场。
据随军人员奏报,邓阳邓将军,身先士卒,亲率三百精兵,高呼‘剿灭贼寇,保境安民’的口号,奋不顾身冲入敌阵!
只见邓将军银枪白马,于万军从中左突右冲,横穿贼军之阵,如入无人之境,颇有古之名将赵子龙之风范!
贼军惊惧,望风披靡,慌忙逃回山寨据守。
邓将军此役,初战即斩首贼寇一百五十级,缴获兵器旗帜无数,大获全胜!
然而贼军贼心不死,是日深夜,竟然妄图夜袭官军大营!
幸得贺磊贺将军料敌于先,早就于大营外设下埋伏。
贼军鬼鬼祟祟,还未潜伏至营前,便被一轮齐射迎头痛击,顿时人仰马翻,死伤无算!
贺将军见状,抓住战机,立即挥师掩杀,趁胜追击十余里,又斩获贼寇首级一百五十级。
奈何山道崎岖,地势险要,我军粮草转运不济,后继乏力。
两位将军为了避免麾下士卒无谓伤亡,审时度势之后,只能暂且收兵,以图来日再战。
经事后汾州府派员查验,送上来的那三百颗人头,俱是面目狰狞的青壮男性,且均有砍伤、射伤、钝器创伤的痕迹,的确为贼兵无疑。
知府赵乔生大喜过望,功勋奏报之后,邓阳贺磊各自官升一级。
仍旧驻守原关隘,并被赋予了“继续追剿石楼山贼军余孽”的重任。
如此,一场官匪勾结的大戏,就这么被掩盖了过去。
与此同时,陕西榆林镇,临时的三边总制府内。
杨鹤手中正把玩着一颗用石灰腌制过的头颅,面色阴晴不定。
他抬起头,看向一旁的赵进忠,眼神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怀疑:
“赵公公,你确定这就是江瀚的人头?”
他眉头紧锁,伸出手指敲了敲眼前这颗干瘪的头颅,
“也就是说,一个连败我麾下两镇总兵,阵斩朝廷参将,搅得整个延安府天翻地覆的叛军头子就这么死在了一群山西溃兵的手里?”
赵进忠面上带笑,斩钉截铁地回应道:
“千真万确!这便是那江瀚的首级!”
“这里有石楼县县令方怀安的亲笔文书,以及随行锦衣卫的证词,都可以佐证此事!”
杨鹤冷哼一声,接过文书和证词,草草翻阅了一遍。
他本来是绝对不相信赵进忠这套鬼话的。
什么招抚之后幡然悔悟、力战而亡?骗鬼呢!
但赵进忠不仅一口咬定,还拿出了盖着官印的文书,就连随行的几个锦衣卫也口径一致。
这让他不由得又信了三分,毕竟刀剑无眼,阴沟里翻船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思来想去,杨鹤最终还是将那颗人头随手扔到了一旁。
他心中暗道:
“罢了!”
“有猫腻就有猫腻吧,到时候出了纰漏,砍的又不是我的脑袋!”
他杨鹤的身家性命和官场前途,如今都在招抚陕西的贼寇身上。
只要能将陕西境内的匪患彻底平息下去,那就是天大的功劳!
至于那个江瀚,反正是死在了山西,与他无关。
想到这里,杨鹤便不再纠结于此事,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他一手主持的招抚大计之上。
说起来,自从几个有名有姓的大贼们都跑去隔壁山西之后,陕西境内的局势确实是大为好转。
杨鹤的招抚计划,也因此进行得十分顺利。
不少过去被贼寇占据的州县,已经重回朝廷怀抱,许多规模较小、实力不济的小股贼寇,也已经望风而降。
其实,早在刚上任之初,杨鹤就顶着巨大的压力,尝试在陕西推行招抚政策了。
当时,他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先后招抚了像王左挂及其部众小红狼、一丈青、掠地虎等大大小小十几股贼寇。
但是由于政令不一,下面的将领和官员经常阴奉阳违,拒绝接收降卒。
最大的阻力便来自于军中大将杜文焕和当时的山西督粮参政洪承畴。
这两人是坚定的主剿派,对杨鹤的招抚政策嗤之以鼻。
常常是杨鹤在前面好不容易将贼寇安抚下来,他们就在后面捅刀子,派兵坑杀降卒。
这使得官军“杀降”的恶名远扬,让许多本有心归顺朝廷的队伍望而却步,招抚工作一度陷入停顿。
好在,如今情况不同了,皇帝降下圣旨,肯定了他的招抚计划!
杜文焕也不敢再阴奉阳违,而是灰溜溜的跑回了陕西,参与围剿王嘉胤去了。
而洪承畴也在巡按御史的监督下,在陕北的米脂、清涧、绥德等地主持招抚工作。
至于陕南地区,则交给了西安府推官史可法负责。
一南一北,双管齐下,再加上杨鹤居中调度,陕西的招抚工作进展神速!
不久前,盘踞在米脂一带的张献忠余部,在官军的压力下,宣布投降,并遣散了麾下两千多贼寇。
盘踞在绥德和清涧的上天虎、扫地王,率五千土贼归降。
而宁塞,则是交给了先前出卖神一魁的贺凯。
杨鹤给了贺凯一个宁塞守备的职位,让他御守地方。
当然,对于那些依旧负隅顽抗的贼寇,杨鹤也毫不手软。
他命令王承恩和贺虎臣四面出击,将其逐一击败,然后再行招抚。
延安府一带,经过连年旱灾,再加上江瀚与官军的连番大战,早已是十室九空,一片白地。
自从江瀚跑到山西后,延安府一带又来了一个叫谭雄的贼头子。
趁着官军主力调动之机,谭雄竟然两度攻占了官军把守的安塞县,并且之后又率部攻打延安府。
先前在延安府失利的贺虎臣,亲率大军重拳出击,直接将谭雄所部围歼于延安城下,杀了个鸡犬不留。
这个消息传开,许多原本还在观望的贼寇,也打消了侥幸心理,纷纷放下武器,向官军投降。
一时间,陕西各地战火停熄,海清河晏。
看着各地传来的“捷报”,杨鹤紧锁了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
或许这糜烂已久的陕西局势,真的能在自己手中得到终结。
自己就要成为那个力挽狂澜,中兴大明的肱股之臣!
正当杨鹤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甚至开始构思如何向朝廷表功之时,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急报!”
“神一魁勾结蒙古人,攻陷宁塞,保安,又纠集了六七万贼寇,正在攻打庆阳府!”
(本章完)
(/bi/285610/17237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