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农门贵子 > 第50章 童试(二)

第50章 童试(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胡氏才不管西院那边怎么议论她无情无义,她首先要做的是稳住张耀祖, 公公婆婆从她这里借不到钱肯定试图从他们的儿子那里打开缺口。尽管胡氏心事重重, 但面对家里的一群小客人还是笑脸相迎。    张小北也知道自家奶奶来过,再看看娘的神色, 便也猜到了七八分。他这个奶奶怎么说呢, 以前感觉还凑和, 如今越来越烦。其实罗氏还是那个罗氏, 以前的张小北之所以觉得她还行, 是因为张小宝刚回来不久,他们二房家跟爷奶也没怎么闹。罗氏对他这个孙子倒还可以。而如今,他们分家后,两家走动越来越少,张小北又不爱往他们跟前凑, 而张小宝则是日日在他们面前, 他们对养在跟前的张小宝的感情自然越来越深, 对张小北的感情则越来越淡。还有张富贵和江氏在她面前时不时地挑拨她和二房的关系,而且这人年纪越大,就越容易糊涂固执,这就导致罗氏行事越来越糊涂。    唉, 有大伯一家这样的亲戚真烦, 有张小宝这样的堂兄弟更是烦上加烦。    张小北想着自家的烦心事, 便随口问吃得正欢的王世虎:“世虎,你家有堂兄弟吗?”    王世虎不明白张小北怎么冷不丁地问他这个问题,他只好回答道:“有啊, 有好几个呢。”    “那他们读书没有?跟你相处得如何?”    王世虎翻着眼睛想了想,答道:“跟我相处得都不错,反正我小时候犯了错,他们都替我掩护。至于读书嘛,嘿嘿,不是我吹,我在他们中间是最聪明好学的。”    大家一脸惊讶。    王世虎见众人竟然不信,只能找出例子来佐证:“你们别不信,我挨个跟你们说,比如我大堂兄,他最喜欢吃肉,我大伯拼命劝他读书,他不读,说一拿起书就头痛,最后,他杀猪去了。我二堂兄最喜欢包子,最后他到县里卖包子去了,有机会我带你们去吃他的包子……”    大家纷纷赞叹,原来王世虎的爱吃是祖传的呀,这也算是家学渊源。    张小北略有些羡慕王家的家风,至少人家没那么破事呀。不过,当他的目光略过赵清海赵清河兄弟俩时,想想他俩的遭遇,张小北不由得又有些庆幸,虽然大伯一家不好,但他们自已家很团结很温馨,而且还有二房的小叶堂姐对自己也好,还有可爱的小多。罢了,别因为这一颗老鼠屎而否定了整锅好汤,何况他们已经分开锅了。这么一想,张小北的心情好受许多。    待到大家吃完饭,胡氏又让黑妮和张小枝给他们洗了些枣子、梨子葡萄端上去。大家又开始吃起水果来。    “这葡萄真甜。”    “枣子好吃,又脆又甜又大。”    赵清河咬了一口枣子,品味一番,问张小北:“小北,我早想问你了,我发现你家的枣跟我以前吃的不大一样,你家是怎么种的?”    他们本地的枣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小枣,甜,但是个头小,核还大。另一种是大枣,个头虽大,但不甜,吃起来还有木木的感觉。而张小北家的枣则集中了两种枣子的优点,又大甜又脆,枣核还不大。    张小北笑道:“我家这枣啊是用祖传秘方种的,以后我再告诉你们。”    赵清河一听说是祖传秘方,赶紧道:“不不,我只是随便问问,既是祖传秘方那就更不能说了。”    张小北暗笑,哪里是祖传秘方,只不过是他让他爹把两种枣树给嫁接了一下而已。当然这嫁接可不是一件易事,费了好长时间,又试验了好多回,才接上几十棵枣树。    一听说是祖传秘方,赵清海吃着枣子一脸的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他逮了个空隙去问胡氏:“张婶儿,你们家的枣和梨子一斤卖多少文钱?”    胡氏答道:“枣子还没卖呢,梨前些日子卖了一批,就跟镇上的那些果子一样价,二三文钱一斤。枣估计也卖不了多少,能晒干了能卖些,可是一晒干分量也轻了呀。”    赵清海说道:“婶儿,你家的果子好,这么卖有些亏了。”    胡氏叹道:“我也觉得亏,可是没办法呀,卖不动呀。”    赵清海想了想说道:“婶儿,那你能卖给我一些,让我去跑个试试不?”    胡氏一脸惊讶,随即说道:“也行啊,你去卖个试试呗。”    赵清海稍一思忖便提出两个方案,一是他按批发价买下一批果子,至于后面卖多少跟张家无关,赔赚都是他担着;二是,他出去找买主,若是卖贵了,他拿一点提成,剩下的都归张家。    胡氏是知道赵清海家中的情况,更知道他手里没什么钱。她想着这孩子跟小北好,又讲义气,便想着多少帮他一把,便说道:“要说批给你我是最省心的。可是你又不是外人,而且也没啥钱,又没做过生意。不如这样,你先拿个几十斤出去跑个试试,卖得了就卖,卖不掉再拿回来。”这个提议当然最合赵清海的意,毕竟他本钱小哇。赵清海同意了胡氏的提议。他这个行动力强,说干就干,当下就开始认真地去挑选果子。张小北他们也过来帮忙。    张小北发现赵清海对果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但要没有瑕疵,还要大小差不多的。他想起赵清河有凑整的习惯,感觉这兄弟俩应该都得了强迫症。他交的这几个朋友也真有意思,王家有祖传的爱吃习惯,赵家是家传的强迫症。    至于赵清海做生意的曲折经历,张小北因为忙着读书学习关注不多,但他老听胡氏提起他。原本胡氏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他去做的。没想到,赵清海跑了几趟后,竟然真的有了门路。原来他是走了刘万通的门路,他先是挑了一批果子送给刘万通,刘万通大大赞赏了一番。接着,赵清海又给县里的各个有钱人家的管理给送了一些。那些管事管着采卖的差事,反正买谁的不是买,再加上东西又好,于是,赵清海便成了他们的供货商。这价钱自然要比外面稍贵些。赵清海也确实是个做生意的料,他在那些人家面前吹嘘张家的枣和梨子比别人的好吃,因为是用祖传秘方种的。在外面又说张家的果子专供给县里和邻县的有钱人家,所以身价不一样。结果是,张小北家的果子突然间红火起来,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繁荣景象。张家就靠着果园小赚了一笔,把胡氏和张耀祖给乐得合不拢嘴。    张耀祖趁着自家媳妇高兴,又小心翼翼地提起了那个惹人不快的话题:“孩子他娘,那啥,咱爹娘前天又叫我过去了,跟我说日子难过,借钱都借不着,你看……”    胡氏一听便霍然站起来,指着张耀祖说道:“我今儿个就明明白白地把话撂在这儿,要钱没有,要命倒有一条。”    张耀祖吓了一跳,无奈地说道:“孩他娘,你这说的是啥事?我不正跟你商量吗?”    胡氏冷笑道:“商量的结果我告诉你了,没钱!”    张耀祖一脸地哭笑不得,他呐呐地说道:“小北应考的钱,咱不早备好了吗?你看枣子和梨又卖了一大笔钱……”    胡氏掰着手指头一项项给他算:“小北的钱是备好了,可是后面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先些日子人家李先生说了,小北这是要考中了,说不定就得去县里读书,要是考不上,也要他换个老师,你觉得换个老师还能像李先生这样?小北的事先不说,你大闺女和二闺女眼看着也到了说亲的年龄,你不准备嫁妆呀?你难道让咱闺女光着身子嫁到婆家?你忍心我还不忍心呢。”    张耀祖的气慢慢弱了下去,但仍然垂死挣扎道:“爹娘说的是借,到时候还会还回来的。”    胡氏再次冷笑:“还回来?你信吗?到时候爹娘两手一摊说没钱,你能怎么着?打死和尚要光头吗?”张耀祖无话可说了。大房借钱的事到底还是不了了之。    这厢,张小北和王世虎两人已经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李先生对他们两人更严格,丝毫不肯懈怠放松。他还告诉两人说,他有一位朋友已经考上秀才,正好最近云游路过他们这里,他打算留下朋友数月,给两人临时加课。对此,张小北和王世虎当然是乐意之至。特别是张小北,他心里明白,这可是考前名师串讲呀,他一定得好好把握。    张小北也趁机向李先生提起了赵清河的事。    李先生也见过赵清河一回,对他颇有印象。他再叫来赵清河试一试他的程度,不禁有些惊喜。感觉这孩子不但性子沉稳坚强,而且资质也不错,虽然没有张小北高,但至少在王世虎之上。他问清楚赵清河的家境后,又得知为了让去考试,张小北还把私房钱借给了他,李先生不由得微微一笑,最后倒也同意了。从这以后,他的学生从两个变成了三个。    在赵清河加入三人组后不到一个月。李夫人就笑呵呵地告诉他们这几天要做好准备,因为他们先生的同窗宋景君要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