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74章 拢兵汉阳

第274章 拢兵汉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武昌失守,荆州满城被破,荆州驻防八旗全军覆没的消息传遍附近的湖湘地区。
    这一消息令湖湘地区的百姓大为震撼。
    清廷自三藩之乱以来,省垣从未失守过。
    满城在三藩之乱后倒是有城破,驻防八旗全军覆没的先例。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曾攻占夷州府府城安平(台南),安平满城驻防八旗全军覆没。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亦曾攻陷杭州乍浦满城,焚城而去。
    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攻克省垣和满城的势力却是一个也没有。更何况还是荆州满城这种比较大的满城。
    省垣和满城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和满清的统治一样坚不可摧,是满清统治的象征。
    如今这种刻板印象被无情地击碎。
    罗大纲、陆勤、林凤祥等北西二殿的太平军部署行船顺江而下,前往汉口,途经洞庭湖之际。
    将荆州满城被破的消息带到了湘阴地区。
    驻防湘阴县的秦日纲和驻防湘阴县柳庄,负责保护左宗棠、王佺,及其学生们安全的一个营北殿将士大为振奋。
    柳庄内外,左宗棠的门下湖南诸生与王佺船山学派的学生们,也感到很兴奋,就克武昌、陷荆州满城二事展开激烈地讨论,好不热闹。
    武昌、荆州满城两战。
    他们投效的北殿都参与过,尤其是荆州满城一战,更是由北殿主导。
    “季高眼光确实毒辣,昔日在衡州湘西草堂,我险些把你打出王家,还好季高你又倔强脸皮又厚。”王佺瞥了一眼柳庄内外热烈讨论,争得面红耳赤的学生们,转身看向左宗棠,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宗棠说道。
    此时的王佺、左宗棠二人,已经开始蓄发,换上了一身青色直裰。
    只是蓄发时间尚短,两人前额只蓄有半寸长的短发,还无法蓄发,有些不美观。
    两人效法王佺的祖先王夫之,分别以幅巾、儒帽裹头遮丑过渡。
    书房内,左宗棠的妻子周诒端正带着仆人收拾整理左宗棠的藏书,夫妻二人共同绘制的舆图。
    “学生们该来的差不多都来了,北王这几天也在来信催我去汉阳,想必是荆州满城已克,北王在湖湘已经没有其他地方要打,准备动身了。”
    左宗棠指了指桌上彭刚的来信说道。
    “王老先生,你也收拾收拾,后日同左某一起启程去汉阳。”
    回到湘阴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左宗棠和王佺一直在招揽等候他们的学生。
    能来的学生,都拖家带口来了,不能来的,也无法强求。
    “北王至今都没有专程上门见我的两个孙女,你说北王会不会是到了武汉三镇之后,另有佳选了?”王佺面露忧色,非常后悔在衡州时不主动。
    “太平天国的诸王,除了南王妻妾不多,北王未娶,哪个不是妻妾成群?”左宗棠安慰王佺道。
    “诸王之中,能以身作则,严守男女别营之令的,仅有北王一人,王老先生大可放宽心。比之绝色佳人,北王更爱才,更爱你船山学派传人这面招牌,这个嫁妆,也只有王老先生给的起。”
    “季高所言有理,是老朽沉不住气,患得患失了。”王佺朝左宗棠拱了拱手,请求道。
    “北王所著之教材若无人指点生涩难懂,季高曾和北王讨论过这些新学问,有时间烦请季高多多教授提点我的那两个孙女一番,争取见北王的时候,给北王留个好印象。”
    “你们王家嫁女,还有愁嫁的时候?”左宗棠忍不住揶揄道。
    “嫁人不愁嫁龙愁。”王佺笑道。
    正说间,左宗棠在岳麓书院教学期间的得意门生刘典举家来到了柳庄,并给柳庄门口的北殿卫兵递上了名帖。
    左宗棠从卫兵手中接过名帖,见来者是刘典,大喜过望,赶紧把刘典请进柳庄。
    “先生见谅,学生来得迟了。”刘典面带歉意说道。
    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的刘典是湖南宁乡人,县学生员,曾在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学习。
    刘家祖辈务农为业,至刘典这一代条件好转,才开始读书求学。
    宁乡县与湘阴县相邻,刘典是最早收到左宗棠来信的那批学生之一。
    只是此前刘典迟迟下不定决心,直到最近长毛短毛不仅连克武汉三镇,还短时间内打下荆州满城的消息传到由洞庭湖畔的益阳、湘阴传到宁乡。
    刘典这才下定决心带上全族搏一搏。
    “来的早不如来得巧,伯敬来的正是时候,你要再晚一两天,便在湘阴觅我不着。”左宗棠笑道。
    说着,左宗棠携刘典进入正堂叙旧。
    荆州满城已经拔除,罗大纲、陆勤等人顺利从长江满载来到汉阳后,彭刚也撤回了汉江流域的部队。
    罗大纲抵达汉口的半月后,左宗棠、王佺和他们学生一行人也在一营北殿将士们的护送下来到了汉阳。
    来到汉阳城,刚刚下船登岸,左宗棠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北王府面见彭刚。
    左宗棠还不知道诸王已经制定了顺江而下,专意江宁的战略。
    来汉口的路上,又听说了太平天国在武昌开科取士的消息,以为彭刚要同太平天国留在,径直询问彭刚道:“来时听闻天王在武昌开科取士,可是有久留武昌之意?”
    “东王志在江宁。武昌的开科取士,只是筛选招揽湖北读书人的手段罢了。”彭刚示意左宗棠坐下慢慢说,命左右给左宗棠看茶。
    每下一大城,只要战事不紧迫,驻留期限比较长,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城里,就开科取士,这也是太平天国的老传统了。
    当初在广西打下平南县城、梧州府府城苍梧,就曾开科取士,冯云山还自娱自乐亲自下场考试,拿了个状元,弥补了一番曾经未中生员的遗憾。
    对此彭刚也见怪不怪了。
    武昌贡院都是现成的,他的神仙兄弟们要不整点花活才是怪事。
    这次武昌开科取士的试题是阐释“皇上帝为天下大共之父”,拔得头筹的是湖北兴国州生员,以一句:三皇不足为皇,五帝不足为帝,惟我皇上帝,乃真皇帝。
    获得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的共同青睐,拔得头筹,点为状元。
    太平天国的科举,门槛很低,含金量也很低。
    这次武昌科举,只要参加考试,参与砸武昌文庙,就能获得功名,突出一个重在参与。
    这样的试题和审评标准,显然也不可能招揽到真正的人才,只能招来溜须拍马之辈。
    “教归教,政归政。此等试题,岂能招揽到真正的饱学之士?天王和东王他们,浪费了大好的局势啊。”左宗棠轻叹一声,旋即话锋一转,询问彭刚道。
    “北王意欲何往,是随东王他们取江宁,还是另寻他处为基?”
    (本章完)
    (/bi/285614/1723736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