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85章 苍梧封王

第185章 苍梧封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秀清将周锡能反叛案政治化,既敲山震虎,敲打了萧朝贵和韦昌辉,又于全军树立起了威望,迫使洪秀全不得不重新考虑封王的事情,可谓一石三鸟。
    现在的杨秀清不仅只在自己的中军有崇高的威望,而是在除了左军之外的所有军,声望都如日中天。
    虽说杨秀清于蛟塘口勉强挡住了来势汹汹的粤军,石达开驻军藤县县城,为天国守住了西大门,阻遏周天爵进一步东下苍梧城。
    但太平军所面临的形势不算好,甚至可以说有些恶劣。
    徐广缙不断调遣广东兵增援,对蛟塘口的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
    东西水道皆为清军所断,苍梧城同外界的商贸彻底断绝,太平军再度陷入了坐吃山空的境地。
    洪秀全本人从未直接掌过军,十分依赖神天小家庭的几位上帝子婿勠力同心,支撑大局。
    迫于严酷的战争形势,考虑到军心向背,几位千岁们的情绪,尤其是杨秀清的情绪。
    权衡再三,洪秀全决定姑从凡间歪例,宁可有些冒犯天父,也要给兄弟们封王。
    太平天国的制度皆出自冯云山的手笔。
    冯云山向往周礼,遂以东南西北四方为王号,敲定了封王事宜。
    1851年元宵这天,洪秀全不是很情愿的下达了一道《天王诏旨》:
    前此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
    朕命称为王爷,姑从凡间歪例,据真道论,有些冒犯天父,天父才是爷也。
    今特褒封左辅正军师为东王(杨秀清),管治东方各国;
    褒封右弼又正军师为西王(萧朝贵),管治西方各国;
    褒封前导副军师为南王(冯云山),管治南方各国。
    褒封后护又副军师为北王(彭刚),管治北方各国;
    褒封正胞为辅王,辅弼圣朝。
    褒封达胞为翼王,羽翼天国。
    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封王的《天王诏旨》一出,太平军全军欢腾。
    太平天国的王爷们权力极大,不仅有开府设六部的权力,各王皆执掌兵权。
    比之东周时期的诸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杨秀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总揽天国军政,节制诸王的权力,成为太平天国实际意义上的掌舵人。
    获得权柄后的杨秀清,迅速着手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此前洪秀全一意孤行,枉顾他和彭刚的建议,执意进军广东。
    天军不善水战,广东水师善水战,是妖廷数一数二的水师。
    广府水网密布,想拿下广府,水战无论如何都是躲不开的,必须面对。
    和广东水师打水战,无异于以己之短,击敌所长。
    前军西江之败,已经用数百名前军将士的鲜血证明进军广东之策不可行。
    杨秀清的中军亦于蛟塘口一带多次同广东清军交战,对广东的清军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
    虽说中军在蛟塘口与广东清军的战斗胜多败少。
    但杨秀清也不得不承认,广东的清军,实力要显著强于广西清军。
    尤其是广东水师强悍的火力,给杨秀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者,广府人和客家人有着深仇大恨,杨秀清从来都不认为进军广东是什么好主意。
    经过认真考量,杨秀清还是决定执行突围前在蒙冲商议好的既定计划,沿桂江水道经平乐府北上桂林,同彭刚的左军会师,合兵一处。
    杨秀清贪恋权势归贪恋权势。
    可办起事来,雷厉风行,效率极高。
    还未来得及庆祝封王,杨秀清便命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率兵保护天王并老弱妇孺北上。
    他本人则继续坐镇苍梧,率领中军负责断后阻击徐广缙的广东清军。
    石达开则率领中一军继续于藤县阻截周天爵的广西清军。
    为天王等人的转移争取时间。
    在杨秀清有条不紊的调度下,太平军渐次撤离苍梧城,沿着桂江水道溯流北上。
    苍梧城作为广西第一商关,自然是有不少船的。
    奈何太平军主力未出紫荆山大营时就有八万余人,出紫荆山后,又大肆招兵纳民,待苍梧封王之时,太平军主力的人数已达十三万之数。
    加之苍梧城内有大批物资需要装船运走,故而太平军主力的船只十分紧张。
    按照天国的礼制,先期转移的天王洪秀全、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辅王韦昌辉和他们的后宫王妃并仆役们,理所当然地占有了最好的船。
    仅天王洪秀全和他的三十六宫娘娘(正月宫在天上),就占有了整整三十六艘宝贵的大船。
    次一点,小一点的船,也被各王的国宗们捷足先登了。
    剩下的船堆满了粮袋、金银、铜器、箱笼、蓬被、缸坛等辎重,早已不堪重负,再往船上上人,不仅船只有倾覆的风险,纤夫们也拉不动。
    苍梧城西江门边的码头上,早已人满为患,被天军圣兵们护送上船的天王妃们虽是满脸倦容,却不忘高声使唤着那些天军圣兵:“快,把那几箱子粤绣纱罗、茛绸、胭脂、口脂搬上船来。还有那几袋子桂花糖也莫要忘了,本宫路上要吃!”
    天王妃们穿着崭新的绣鞋,踮脚踏船,尚嫌泥水污裙,嚷嚷个不停。
    三位王爷以及王娘们的王船,码头上的老弱妇孺们自然是不敢靠近的。
    几个抱着婴孩的妇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想混上国宗们的船。
    国宗们的亲兵早有察觉,冲着想要混上船的妇人咆哮道:“此乃国宗之船,闲人勿近!闲人靠近者斩!”
    未得混上船的妇人们只得悻悻作罢,眼巴巴地看着解开缆索的江船渐行渐远,咬牙抱着孩子,背着行李,拄着木棍沿着泥泞的江岸艰难向北逶迤北行。
    与此同时,左军营伍也在向北面的桂林方向转移。
    罗大纲已经拿下桂林府的最后一道屏障临桂,负责殿后的彭刚携雒容县的女营、童子营、翁叟营往刚刚攻下的永福县城方向转移。
    左军从一开始就很重视水营(艇营)的建设,拥有太平军中实力最为强劲的水师队伍,船只数量亦是冠绝诸军。
    可左军队伍现在也有四万七千余人,亦需腾出大部分船只用于载运粮秣辎重,多数人也是没办法坐船,只能徒步。
    和太平军主力不同的是,左军对随军家属中的老弱妇孺更为照顾一些。
    左军的士卒青壮,则于洛清江岸边步行。
    就连彭刚本人,也只是骑马而行。
    转战象州、柳州的这些时日,彭刚的骑术倒是精湛了不少。
    彭刚正驰马北上,负责管理女营的邱二嫂追了上来,赶上彭刚,向彭刚汇报了一则十分要紧的军情:“将军!向荣所部的清军有消息了!”
    向荣所部的清军迟迟不见踪影,如同在人间蒸发了一般,一直让彭刚感到不安。
    听闻向荣所部的清军终于有消息了,彭刚精神为之一振,向邱二嫂确定消息的来源和可靠性:“向荣所部清军现在何处,消息来源是否可靠?”
    向荣这支清军队伍是目下广西境内唯一一支能对左军乃至太平军产生威胁的队伍,彭刚一直密切关注着向荣这支清军的动向。
    “向荣所部兵马于平乐府城、荔浦县城一带活动。”邱二嫂微微喘着气,说道。
    “消息是陈世清提供的,陈世清和向荣是宿敌,应当不会认错。”
    陈世清是此前纵横于桂北地区的天地会悍匪陈亚贵的弟弟。
    去年年初咸丰给时任湖南提督向荣下达的命令是会剿广西天地会会匪和上帝会教匪。
    向荣入桂之初,没有直接进入浔州府剿上帝会,而是在桂林府围剿兵临省垣桂林城下的陈亚贵所部天地会旧部,以解省垣桂林之围。
    直至广西巡抚周天爵于莫村为彭刚所败,周天爵所部清军近乎全军覆没,浔州府战况告急,向荣才不得不引楚军和镇筸兵入桂。
    留下时任湖南提标参将的和春,及其儿子向继雄在桂林府继续围剿陈亚贵所部的天地会旧部残兵败将。
    没过多久,穷途末路的陈亚贵被和春、向继雄所杀。
    余部在其弟陈世清与合伙人区振祖的带领下遁入平乐府山区躲避清军的围剿,以图东山再起。
    天地会悍匪匪首陈亚贵既已枭首,功劳到手,和春和向继雄也没有太大的动力冒险进山彻底将陈亚贵余部清剿干净。
    陈世清和区振祖遂苟延残喘至今。
    不得不说,向荣这个老兵油子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十分练达。
    向荣早已官至提督,顶到了武人的天花板,升无可升。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儿子向继雄铺路是向荣晚年最为在乎的事情。
    让向继雄同和春留在桂林府继续剿更好剿的陈亚贵所部天地会残匪,难度小,功劳大。
    还能卖和春一个人情,交好旗人的同时,为儿子向继雄铺路。一举两得。
    陈世清和楚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向荣所部清军兵马的旗仗,应当不会认错。
    “向荣在荔浦和平乐?如此说来向荣是走蒙江经由永安州北上的?”彭刚勒马停在原地,略略思索了一番后问道。
    “他们知不知道活跃在荔浦、平乐的向荣所部兵马有多少人?”
    广西的舆图彭刚看过无数遍,广西省的地图早已刻在了彭刚脑海里,即使不翻舆图,彭刚也能对广西各府县,主要的官道坦途了如指掌。
    荔浦、平乐位于桂林府之南,柳州府之东,境内山区密布,鲜有平地,为桂江航运节点。
    说得更直白一些,这两个地方是太平军主力北上的必经之地。
    (本章完)
    (/bi/285614/17237454.)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