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180章 百官典型!殷阁老的高光时刻

第180章 百官典型!殷阁老的高光时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十一月十一日,近午时。
    大明门东北侧,户部衙门,内厅。
    殷正茂收到小万历命他缉拿顺天府私铸钱团伙的秘旨后,甚是兴奋。
    此乃重返内阁的大好时机。
    剿过倭,灭过匪,运河河畔砍过头的他,做这类事情简直易如反掌。
    当即。
    他便招来数名户部的亲信,开始打探那些私铸钱团伙的铸造、交易窝点。
    只要调查足够隐秘。
    他相信完全可以将那些钱贩子一锅端掉。
    殷正茂对此事相当重视。
    他要做出一个范例,日后各地州府难缠的官商勾结之事,都可以通过“异地侦查缉拿”的方式解决。
    此外。
    小万历命人特别提醒殷正茂,乃是沈念荐举他来做此事。
    要是放在隆庆朝的殷正茂,早已带上一马车的厚礼前往沈宅了。
    殷正茂非常感激沈念。
    无沈念,可能他此时已经在家养老。
    此外。
    他也知晓,小万历这种提醒颇有深意。
    小万历一直都非常想提拔沈念,以令他担负起更多的政事。
    明年年初。
    沈念便极有可能擢升为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
    而一旦升迁到这个位置,接下来的职位变动便全靠小万历任命了。
    沈念的下下一步,一定是兼任六部某部侍郎。
    一跃成为正三品。
    小万历希望沈念担任户部侍郎,到时也需殷正茂上奏言说此事。
    而殷正茂受此恩情,到时肯定会帮沈念一把。
    ……
    十一月十三日,午后。
    殷正茂的亲信调查出了当下顺天府私铸假钱团伙的窝点。
    共计五个。
    其中一个竟还在京师内,北居贤坊的万善寺中。
    万善寺距离东直门非常近,一旦有风吹草动,这群人就会逃出城。
    他们敢将窝点设在京师内。
    一方面是因临近年关,铜钱流动频率较大,在城内直接销赃,较为便捷。
    另一方面是他们感觉已打点好一切,朝廷根本不可能抓到他们。
    殷正茂与户部亲信以及京营的三名百户商讨过后,决定在明日的五更天,捣毁这五个窝点。
    之所以选择五更天。
    乃是因为这些“钱贼”基本都是在夜里铸钱,而五更天是他们最疲惫、最放松的时刻。
    殷正茂准备亲自带队前往位于万善寺的窝点。
    ……
    子时。
    户部衙门,后院灯火通明,不时传来“嚯嚯嚯嚯”的声音。
    负责城外四个窝点的户部左侍郎李幼滋知晓殷正茂在后院,当即快步走了过去。
    然后。
    他便看到殷正茂坐在院内,正在磨一把柄长五寸,刃长三尺的长刀。
    “殷……殷部堂,您……您在远处指挥便可,不会准备要亲自冲进去缉拿钱贼吧,您……您……您已经六十五岁高龄了!”
    殷正茂朝着自己的胸口一拍。
    “六十五怎么了?遇到没有打斗经验的年轻人,老夫仍可以一敌三!”殷正茂一脸自信。
    “待圆满完成此事,老夫要让满朝文武都知晓,我殷正茂配得上重返内阁!”
    李幼滋不由得无奈地笑了,忍不住道:“部堂,您是真拼啊!”
    殷正茂为了重返内阁,劲头十足,他若再劝,后者可能就恼怒了。
    他当即不再劝说。
    而是去前院提醒殷正茂的随行者,一定要保护好殷正茂。
    ……
    近五更天,天依旧很黑。
    殷正茂带着户部胥吏、京营兵丁,共计一百多人,已来到了万善寺旁。
    万善寺后院有一处独院。
    独院内有一片菜地与三间大瓦房,而瓦房之内有一处地下密室。
    铸私钱的窝点便在地下密室之中,约有十余人。
    此事,万善寺的方丈不可能不知,双方一定是达成了某种合作协议。
    待端了此窝点,自有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处置这些人。
    唰!
    随着殷正茂大手一挥,一名兵丁迅速翻墙而入,然后将寺院后门打开。
    只要围住后院的那方独院,里面的钱贼便一个都逃不了。
    很快,殷正茂便带人冲进独院中。
    兵卒们迅速制服那三间大瓦房内值守的贼人,然后,刚打开其中一间大瓦房的密室入口,便触动了入口处的铜铃。
    叮!叮!叮!
    铜铃发出脆响。
    殷正茂手持长刀高声道:“先莫待在入口处!”
    殷正茂话音刚落,兵卒们刚刚靠后。
    唰!唰!唰!
    从里面突然间飞出数支冷箭,然后两名手持朴刀的大汉突然从入口处钻出,然后与屋内的兵卒打斗起来。
    与此同时。
    不断有贼人钻出,手中武器,不是弓箭便是朴刀。
    他们的战斗力哪里是京营兵卒的对手,几乎是上来一个便被抓住一个。
    就在这时。
    另一间房内也钻出贼人,一名贼人将一袋子铜钱突然撒向众兵卒,然后疯狂逃窜。
    “将另一间瓦房也堵死!”殷正茂说道。
    这样的密室,一般都不会只设计一个入口,但将通道挖出此方小院、挖出寺庙又不可能,因为工程量过于庞大。
    殷正茂环顾四周,突然将目光转移到庭院西侧靠墙的一口井上。
    密室出入口,除了能设计在房间内。
    庭院之中,这口井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出入口。
    殷正茂手持长刀,就在准备看一看这口井是不是枯井之时。
    从井口中突然冒出一个带着火星的东西。
    “是火药!”一名兵卒大声喊道。
    然后在这一刻,数名兵卒几乎同时扑在了殷正茂的身上。
    若殷正茂被炸死在这里,他们死罪,家人流刑,若他们救下殷正茂而身亡,至少家人能得到一笔不错的补偿。
    “砰!”
    火药炸开,冒出浓烈的白烟。
    不过破坏力非常有限,大概率是用烟火爆竹中的火药所改进。
    “咳咳……”
    众人都被浓烟呛得咳嗽了起来,然后带着殷正茂朝后退去。
    就在这时,井口中突然钻出来一名黑衣人。
    唰!
    其手中拿着一个带绳长钩子,用力一甩,便甩到了墙外的树上。
    他欲翻墙逃走。
    这一刻。
    就在庭院内的兵卒还在发愣之时,殷正茂手持长刀突然冲了过去。
    那黑衣人刚爬上墙头,就在准备翻过去之时,殷正茂的长刀突然挥了过去。
    砰!
    殷正茂双手持长刀,突然跃起,虽然跃得不高,但高度已经足够。
    砰!
    他用刀背重重地砸在了那黑衣人的后背上。
    黑衣人惨叫一声,从墙头掉落,砸在了地面上。
    殷正茂若用刀刃,足以将其腰斩,但要审讯他,故而没有下死手。
    当即,一群兵卒将其捆绑了起来。
    殷正茂喘着粗气,扶着老腰,自嘲道:“好像扭着腰了!”
    一旁的户部胥吏们看到这一幕,都甚是惊诧。
    一位六十五岁,身居高位的老者能做出这种动作,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约一刻钟后。
    此窝点的钱匪全部被擒拿,密室中的铸炉、模具等也全部被抬了出来。
    接下来的琐碎,就需要顺天府与五城兵马司来做了。
    与此同时。
    其它四处窝点的钱贼也全部被抓。
    铸炉、模具等作案工具全部被俘获,这些东西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出来的,此举对抑制假钱泛滥非常有用。
    ……
    太阳初升之时,殷正茂便完成任务,打道回府,然后去看他那扭着的老腰去了。
    很快。
    殷正茂奉小万历秘旨,带领户部胥吏与京营兵卒端掉多个铸假钱窝点的事情,便在各个衙门传扬开来。
    户部左侍郎李幼滋连忙撰写奏疏,向朝廷汇禀事件详情。
    关于殷正茂那一刀,自然是要大书特书的。
    此举,打了厂卫的脸,打了顺天府的脸,也打了五城兵马司的脸。
    他们用了三个多月都未能俘获一件铸炉或模具,而殷正茂用了三日便将顺天府的铸假钱团伙全端了。
    殷正茂看过腰伤,贴上膏药后,没有回家休息。
    而是直接返回户部。
    写了一封关于如何整治胥吏与商人勾结之事的的奏疏。
    如:聚赌、铸造假钱、铸造兵刃、贩卖女子等事情都可依照此方式,异地追缉。
    ……
    十一月十五日,皇极门下,常朝朝会。
    小万历命通政使司的官员先是念诵了殷正茂追缉钱贼之事,然后又朗诵了殷正茂呈递的奏疏。
    “众卿,什么叫做为君分忧,什么叫做为朝廷解决问题,殷阁老便是表率……六十五岁的高龄,仍有手持长刀亲自抓贼之力,朝廷缺的就是这样具有高执行力的官员……”
    “今日,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殷阁老学习,他是朝廷的勇士,他是解决此事的英雄!”
    “朕再次强调,日后朕批复过的奏疏,各个官衙若再执行不力且不敢上报,被内阁与票拟司发现后,朕将严惩!”
    ……
    常朝朝会。
    直接变成了殷正茂的表彰大会。
    小万历足足夸赞了殷正茂一刻多钟,然后便退朝了。
    退朝之后,官员们默契十足。
    纷纷回衙撰写“恳请殷正茂重返内阁,重新参预机务”的奏本。
    有官员认为殷正茂是在“表演”,但这种持刀冲在前面抓贼的表演,朝堂几乎无人敢做。
    殷正茂为入阁,完全是将生命置之度外。
    这种拼劲,这种功绩,是朝堂九成以上官员都做不到的。
    不喜殷正茂者,也不敢不写夸赞殷正茂的奏疏。
    不写。
    明显就是与皇帝唱反调。
    谁都知晓小万历想让殷正茂重返内阁,谁都知晓当下的内阁需要殷正茂!
    小万历非常喜欢这种“朕不独裁,朕听从众卿意见,然众卿意见正是朕之所想”的感觉。
    这就是做皇帝所能获得的成就感。
    而此事的幕后推手沈念。
    当日晚便被三大阁老叫去,在内阁吃了一顿小万历赏赐的晚宴。
    不知不觉间。
    他已经拥有了与内阁阁臣坐在一起吃饭的资格。
    (本章完)
    (/bi/280018/17237459.)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