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48:除旧纳新,收买人心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符换旧符。”
过年的风俗惯例不少,总结起来,不出“除旧纳新”四字。
扫地、除尘、清洗门窗;张贴对联、门神、灶君……
诸如种种,皆隶属“观想感应”中的“外表形式”,即使没有蕴含真正的灵韵神性,但只要具备了形式,就能产生一定的作用。
好比某人穿上了公门制服,就算是假冒的,老百姓不知情的话,突然看到之下,也会下意识地肃然起敬,并生出敬畏之心。
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性反应。
所以“形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能做到形似的,已然很不简单。
一如以往,家里的对联福字那些,都是提前两天由陈晋执笔书写,一笔一划地写在早裁剪好的红纸上。
今年陈晋换了个字体,铁画银钩,笔锋勾勒,看上去极为流畅且美观。
“小郎,你的字写得越来越饱满和精神了。”
陈源由衷赞道,手中捧着一副对联,爱不释手的样子:“不知怎的,我看着这字,就有一种很舒服,很开朗的感觉,都舍不得贴到门口上了。”
在科举功名中,考生的字占据着不小的分数,所以对广大士子而言,读书的第一要事,便是练字。
而在石奇峰眼中,陈晋的字,显然运用了符文结构,不仅仅是写字,还附带上画符的笔法意韵。
这正是陈晋的一种自我尝试。
除了给自家写对联,这两天来,左邻右舍的人家,也纷纷登门求字。
今年来的人特别多。
大概是乡上传开了有关“陈晋发迹”的消息,大伙们都想着来沾一沾财气。
其中刘猎户也来了,特意带上了女儿山花。
只可惜,陈家这边再没有提起说亲的事,他自知错过了机会,唯有叹息一声。
但转念一想,那时候的事,陈晋本身并不知情,多半也是不会同意的。
只能无疾而终了。
过往给人写字,写对联,多多少少,陈晋都会收取些润笔。甚至视作一门节日营生,一年就赚那么一次钱,帮补家用。
不过今年有所不同,不再缺那三瓜两枣了,干脆全部免费帮写。
这一下,门庭若市,快要把门槛踩烂。
……
周家。
他们也和往年一样,在庭院搭起一座棚子,由周明周童生亲自坐镇,帮人写对联。
文房四宝排列得整整齐齐;茶水点心准备得妥妥当当。
这当然是给周明享用的。
不料今年的行情似乎有些差,登门来求字的乡民零零星星,不成场面。
周明坐不住了,吩咐下人去看看怎么回事。
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少爷,乡民们都跑去陈家了。”
“哦,为何?”
“陈童生帮写对联不收钱。”
“啪!”
周童生拍案而起:“岂有此理!陈晋这厮太不讲规矩了,这岂不是断吾等读书人的生路?”
周里正闻讯赶出,脸色阴沉地道:“此人此举,有收买人心之嫌。他这是突然开窍了吗?居然也懂得养望了。”
周童生冷哼一声:“就他们陈家的情况,凭什么养望?又能养出什么来?简直白费工夫。”
周里正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为父看来,肯定是他在城里得了些际遇,尾巴翘起来了,要与咱家作对。明儿呀,你要争口气,只要你考中秀才而他落榜,就彻底把他家给压下去了。”
周明朗声道:“爹,你放心,这次我有备而战,经义文章写了十几篇,准备得十分充分。”
周里正点点头:“那就好。”
“既然他免费写,我也可以不收钱,看谁耗得过谁。”
周明咽不下这口气,立刻派人敲锣打鼓地在乡上宣告起来。
然而等了半天,效果不佳,依然门可罗雀。
根据打探到的消息反馈,乡民们对陈晋写的字赞不绝口,说写得太好看了。
这一下,周明没辙了。
一气之下,干脆撤了摊子,关在房间生闷气。
……
忙碌一天后,吃过晚饭,陈志跑来告诉陈晋,将周家那边的情况说了:“小郎,周家的人小肚鸡肠,会不会记恨上你,将你视作对手了?”
闻言,陈晋淡然道:“我写我的,他写他的,乡民们选择哪边,皆是民心民意,谈不上针对。”
旁边石奇峰暗自哂笑,心里想先生连官都敢打杀,就周家这般乡绅土豪,也配当对手?
时日忽忽,到了除夕,吃过团年饭,这一年便到了尽头,等到时辰,开始迎接新岁。
陈晋亲手自制了好些爆竹,与侄女陈敏玩得不亦乐乎,噼里啪啦的,一副童心未泯的模样。
陈源等人看在眼里,都不知该说什么好,心想这小郎端是越活越年轻了……
过年了,自有亲朋相互走动,拜年。主要是大伯母的娘家,和堂嫂的娘家。
陈晋这房,剩得他一个,倒显得清静许多。
不过他并未闲着,而是备了一份礼物前往乡间私塾,给塾师拜年。
这一位,才是真正的老童生,在私塾任教多年,乃是陈晋的开学蒙师,自有一层名分情义在。
像这种底层塾师,与“桃李满天下”不沾边,未曾教导出什么厉害的人物来。
时至今日,已垂垂老矣,家境也过得颇为清贫。
没办法,乡上教不出人才,自身能力也有限。久而久之,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原本其对陈晋颇有期望,连多年积攒的文章笔记都借了过去,无奈陈晋屡考不中,早失去了神童光环。
对此,深以为憾。
拜过年后,陈晋婉拒了留饭的邀请,告辞离去。
老塾师这才打开礼盒,见有药材、有礼饼、还有成串的铜钱,一枚枚,竟都是百制大钱。
他不禁感叹一声:“如此厚礼,老朽受之有愧呀。”
到了大年初三,上午吃过饭,陈晋便坐上马车,开始回城。
知道他要专心备考,迎接院试,陈源他们不敢挽留,只叮嘱几句,直送到村门口处,才依依惜别。
目送马车远去,陈源满脸唏嘘,忽道:“咱们现在,已经帮不上小郎什么忙了。”
……
回城后,生活照旧,不起波澜。
很快到了阳春三月,草木向荣,就到了今届院试开考的日子。
(本章完)
(/bi/285532/17237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