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剑出人间 > 第43章 43:县尊查案,请神算来

第43章 43:县尊查案,请神算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茂县衙门。
    这是一座标准化的建筑,主体为三进三出,门户威武朝南开,一对石狮子分摆两边。
    台阶之上,大门左右,一边竖鼓,一边挂钟,是谓“鸣冤鼓”。
    一旦鼓响,官必升堂。
    不过自有衙役把守,不许人胡乱冲撞,敲响钟鼓。
    大门进去,先是前堂,然后到正堂,绕过后面,则是后宅,县令大人以及家眷住所。
    另外还有牢狱、馆舍、六房等公务场所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片建筑群。
    此际书房中,县尊杨大人正眉头紧锁,望着手中的杯盏出神,杯内的茶水都已经凉了,还未喝上一口。
    在他下首处,站立个身穿长袍的中年人,年约四旬余,留三缕短须,面目清雅,乃是师爷张森。
    张森为秀才出身,多次赴考乡试,皆是不中。为谋生计,不得已投入杨大人门下,当个幕僚师爷。
    常言有道:“金举人、银进士、穷秀才”。
    从秀才到举人,不折不扣的一道天堑。
    一般人家,就算考中了秀才功名,但要是考不中举人,就得另谋出路,或当塾师、或当账房、或当西席,幕僚师爷已经算很好的工作了。
    没办法,总得养家糊口。
    有些人士,还会想着一边工作,一边存钱,等有了机会再战考场。
    然而读书考功名这种事,脱产和不脱产差距极大,而且会越拉越大。
    当投入工作时,事务繁忙,各般琐碎,弄得焦头烂额,心烦意燥,哪里还能沉下心来读书写文章?
    再加上年岁增长,各项机能衰退,中举的机会越发渺茫,可望不可即。
    所以说,当秀才们走出书房,到外面做事后,基本就等于宣告放弃了。
    当初陈源花钱打点门路,要送陈晋进衙门办差,说是练达人情世故,实则多多少少也有放弃的意思。
    不过相比乡试,院试的考试成本较为低廉,还可以去尝试拼搏一二,能中个秀才的话,总归是一项功名,谋生出路也要好得多。
    张森自知中举无望,他得杨大人赏识,深得器重,算是站稳了脚跟,故而转变思路,开始积攒各类资源,为儿孙辈铺路。
    其心思玲珑,善于察言观色,此时看着脸色阴沉的杨大人,便不敢开口说话。
    杨县令抬起头,开口问:“张师爷,你怎么看?”
    张森当然知道大人问的是什么事。
    茂县为大县,向来民生安定繁荣,不曾出过什么大乱子。
    能到这般富庶县域来当主官的,自有出身来历。
    杨县令单名“煜”,乃是天下八大名门之一、长州杨家的嫡系。其为二甲同进士出身,当年金榜名列六十八名。
    虽然名次稍低些,但凭着家族支持,起步便是大县的七品县令。
    这般起点,不知碾压了多少同辈中人,称得上前程似锦。
    他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眼看任职将满,故而想要更进一步。
    这不仅仅是他的意愿,更是整个宗族的期望。
    宗族的势力名望,需要维持向上,就得开枝散叶,就得人才辈出。
    否则的话,当时代变迁,沧海桑田,莫说名门大族,便是皇室世家,都会陨落,化作历史尘埃。
    从县令往上,自然便是府城了。
    杨煜理想的目标,便是升迁知府。
    当然理想是理想,其中难度不言而喻,目前来说,只算稍有眉目。
    可偏偏在这骨节眼上,竟发生了一桩惊天大事:
    赵主薄失踪了!
    所谓“失踪”,多半便意味着死亡。
    赵主薄出身信州赵家,虽然是旁支,但此番得遇良机,从主薄升迁为县令。不出意外的话,不用两年,即可从旁支晋升,重返嫡系族谱。
    不料还是出了意外,一行人凭空消失,不见影踪。
    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这事是在哪儿发生的,也不知道是何时发生的。
    事情原由,在于赵主薄家人等了两三天后,不见约定好的音信,感到不对劲,立刻派遣快马奔赴宜县,到了衙门一问,这才知道赵主薄一行竟未赴任。
    这一下,天塌了。
    赶紧来茂县找杨煜报案。
    算起来,距离赵主薄赴任,都过去整整五天了。
    接到报案后,茂县和宜县两地衙门都派出了大量的捕快衙役,进行搜索寻找,再加上赵家的人,分成了五、六支队伍,沿途一路查办。
    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发现。
    整个搜寻过程,估计会持续半月之久。
    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杨县令恼火的是现在。
    倒不是担心赵主薄等人的安危,虽然同衙为官,但杨家与赵家之间向来没甚交情来往,严格来说,属于不同派系的。却也谈不上针锋相对,总之算是虚与委蛇吧。
    在茂县衙门班子,赵主薄并不怎么讨人喜欢,太贪了,而且为人做事痕迹毕露。
    说白了,就是吃相难看。
    此番出事,不知有多少同僚暗中幸灾乐祸。
    但对于杨县令,就不那么好受了。
    皆因赵主薄在这个时间点上出事,会严重影响政绩考核,并导致之前所有的运作努力付之东流。
    简直可恶!
    恼怒之余,杨县令又沉住气息,思考对应之策,毕竟事情都发生了,总得解决。
    所以现在要询问幕僚师爷的建议意见。
    其实当听闻消息时,师爷张森便开动脑筋,想了一夜。
    出谋划策,帮忙东家解决问题,是这一行当的立身之本,必须揣摩上意,慎之又慎。稍一不慎,便会被扫地出门。
    而今跟着前程远大的杨县令,称得上铁饭碗,可千万要端稳了,绝不能失去。
    但见他眉头皱起,苦思良久,忽地一拍大腿:“大人,有了。”
    杨煜精神一振:“快说。”
    “大人,此事因赵主薄升迁赴任而起,他们一行早上出城,除开些饯别应酬的时间,计算行程,不用一日,即可离开茂县,进入到宜县地界。也就是说,此案发生的地点根本不可能在咱们茂县,那就不归咱们衙门负责管辖的了。”
    张师爷娓娓道来。
    杨煜一听,愁去喜来,哈哈一笑:“师爷说得对,正是如此。”
    张师爷又道:“大人,我会立刻派人前去知会宋捕头他们,吩咐他们查清楚些,确定案发地点不在咱们茂县。”
    杨煜手扶胡须,含笑道:“理当如此。”
    疑难解决,他心情大快:“师爷,听闻城中有一位神算大师青松道长,你去把他请来,我有事询问。”
    “遵命。”
    张森应令出门,去找青松道长了。
    (本章完)
    (/bi/285532/17237596.)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