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剑出人间 > 第16章 16:月下悟剑,天赋异禀

第16章 16:月下悟剑,天赋异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月下,陈晋在练剑。
    《黄庭养吾剑》的八式剑招,如今他已经练得颇为娴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杀伤威力。
    每一剑出,嗤然作响。
    但还是那句话,现阶段所掌握的,只得招式皮毛,未得剑道真意。
    真意需要扎实的基础支撑,绝非一朝一夕的顿悟。
    没那么便宜的事。
    再怎么强调心性意识流,也无法凭空做到想当然的无敌。
    那只会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不切实际,属于“空想”和“妄想”。
    唰!
    劈剑式。
    啪的!
    脆响中,木剑受力断裂开来。
    望着断剑,他若有所思。
    八式剑法,其中劈剑式、斩剑式、截剑式、崩剑式,这四招主打一个刚猛;
    后四招点剑式、刺剑式、削剑式、挑剑式的核心主旨为“柔”。
    相比之下,“刚”与“柔”谁优谁劣?
    开始的时候,陈晋认为刚劲更好发力,大开大合,直来直往就可以了。
    而柔劲的运用,更加注重讲究技巧方面,显得更难一些。
    但随着日复一日的投入修炼,新的认知理解出现了。
    原来刚劲,一点都不容易。
    这是因为剑器的制式构造,它并非重兵器,本身制艺偏轻,偏薄,所以最适合的手法,便是刺剑式。
    实战之中,瞬间百变,单靠某种剑式,会显得极为单调,并且薄弱。
    故而才有八式剑招,全面覆盖开来,足以应付各种情况变化。
    以剑器施展重招,难度自然倍增,器具质量不好的话,都难以承受得住,会造成崩裂断折的后果。
    比如现在的这柄粗糙木剑。
    是时候去弄把真正的好剑了。
    最好为重剑。
    专门用来练前面四招,把刚劲吃透了,再循序渐进地练后面四招。
    这样的话,有所侧重,效果应该更好。
    至于买剑的钱早有着落,给大伯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头仍在身上,除了银锭,更有一大锭金元宝在。
    感悟之后,扔掉手中断剑,见月光正好,于是开始吐纳入定。
    随着每日修行,他对《六气正位法》的认知越发深入,也越加发现此法的博大精深。
    这堪称一部完善齐备的上乘修行宝典,强身健体,养生祛病,只算入门级效果。
    当上限大成,能直达长生大道。
    该法诀泾渭分明地分成上下两部。
    上部可名为“六字练气”,发挥唇齿喉舌功能,通过口型变化,围绕“吹、嘘、呵、呼、呬、嘻”六式,从而牵引气血流动,强化五脏六腑。
    这个起手方式和江湖传统武道颇有不同,武道练功,基本是运气开窍,打通奇经八脉,然后与十二正经交汇,形成周天运转。
    人的十二正经天生便是通的,乃是人身修行练功的一大天然优势。
    如果说经脉穴道是溪流坑洼,那五脏六腑便是具备源头性质的江海湖泊。
    传统周天法门,以支流别脉滋润和壮大江海湖泊,以微见著,稳扎稳打;
    《六气正位法》则直接强化打造脏腑,使得气血旺盛,再灌溉疏通四肢百骸,以及周身脉穴。
    两种方式,谈不上谁高谁低,得看具体的法诀导向。
    可以肯定的是,炼化五脏六腑的难度比打通经脉穴道要高。
    先易后难,而或先难后易,终归到底,殊途同归。
    而决定功法秘籍层次品质的,是看有没有更高阶段的法门要诀。
    《六气正位法》的下部,当脏腑达到适宜的强度后,可进行“引气入体”。
    至此,才真正涉及天时自然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从而踏入“食气者神明而寿”的境界。
    因为法门完善齐全,所以这部吐纳法属于不折不扣的“根本法”。
    不过陈晋目前才处于“炼精化气”初期,谈修仙长生,为时过早。
    修行四大阶段: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各大阶段又分成前中后期,一共十二境界。
    十二之数,合乎天之大数,自有讲究。好比地支生肖,月度时辰等,皆用此数。
    《六气正位法》为根本法,那《黄庭养吾剑》则隶属应用技术,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
    吐纳完毕,顿感身子轻盈,神清气爽。
    这个时候,最适合用来接触学习新事物。
    陈晋当即取出那份玉简,仔细端详观察。
    在市面上,用来记载功法秘籍的载体各种各样,最为普遍的,自是纸张,然后布帛,皮类等,能用到玉的,光是材质,便彰显不凡。
    此枚玉简玉质莹润,乃是上等货色,手感相当好。
    只是上面不见具体文字,唯有一枚玄奥符文,该如何着手修炼呢?
    翻来覆去看过一通后,将玉简摆放于身前,集中精神,观想符文。
    没过多久,仿佛只一刹那间。
    嗡的!
    他眉心处有异动,符文解析开来,化作一篇文字,直接呈现在识海中,成为一份经验记忆。
    有个名堂,唤作《五行格物论》。
    “我这就学会了?”
    陈晋一愣神,伸手拿起玉简,却见上面的符文如同被水濡湿了的墨,很快变得一塌糊涂。
    啪的。
    玉简破碎,好似被捏坏的面粉,簌簌落地。
    “原来如此……”
    他喃喃道,明白过来,如此传法方式新奇而卓越,正应了那句“仙凡有别”。
    皆因这《五行格物论》乃法诀“真本”,门槛颇高,普通的人,比如王复拿到的话,就算研究个一年半载,甚至十年八年,都不得其门而入,仿若对着无字天书。
    他们想学,只能通过有详细记载的手抄本。
    但手抄的变数就多了。
    譬如陈晋手写给老叔陈潭的《六气正位法》入门版,属于第一手资料,真真切切,价值不俗;
    若陈潭再来手抄一份给别人,便是第二手的了。
    其实这样还算传承有序,有据可查。
    当到了市面上,泥沙俱下,各种各样的手抄本满天飞。其中多少假,多少真,一般人根本分辨不清,只会上当受骗,白白浪费金钱和时间精力。
    陈晋开了关窍,通了泥丸,这才有资格解析真本符文。
    令狐雪笠说过,此门炼器法甚是精深艰涩,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
    但到了陈晋这里,倒觉得没甚难度,很快便领悟掌握了。
    他并不认为这是令狐雪笠故意这么说,没有意义,只是难易之间,从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得看参照物,正如小马过河的故事。
    最大的可能性,是陈晋开通泥丸关窍的程度不一般。
    直白点说,他天赋异禀!
    (本章完)
    (/bi/285532/17237623.)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