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一个故事两种色
“Oh——Sxxt——”
“这首歌是哪里来的?”
“这是华纳为了电影定做的歌?”
同一时间,纽约。
新线的创始人罗伯特·谢伊正在时代广场的电影院里观看《好声音》。
前八分钟的剧情瞧的他脸色阴沉。
作为入行已有35年的专业人士,他当然看得出《好声音》的开篇拍的非常有功底。
节奏超快,信息量贼大,克里斯·哥伦布仅用两段剧情就已经刻画出了主角的阳光、妈妈的零碎、爷爷的颓废、舅舅的暴躁和姐姐的抑郁。
在当所有剧情还披着一层名曰喜剧的外衣后,整个开篇看起来,那是相当的有趣。
而就在谢伊快速的估算着,《好声音》这部电影大概会让多少孩子满意,那存于剧情中的欢快会让《双塔奇兵》损失多少票房时,骤然冒出的歌声,让他面色骤寒。
他听得出这是伊莎贝拉的声音;
他听得出伊莎贝拉是在用一种类似于教堂祷告的方式在演绎歌曲;
他更听得出这首歌超级的阳光;
但以上这些在此刻都不重要——
因为最重要的是,这首歌好像和《好声音》展现出来的剧情走向很贴合?
是的!
即便他没有看到后续剧情!
即便他没有听完整首歌曲!
他也依旧觉得歌曲和电影很贴合!
这种感觉是非常恐怖的!
因为影音不分家!
当你在看电影时觉得一个配乐和主题非常契合时,这个时候,这部电影,就只会往两个方向去发展,要么超神,要么超鬼,没有中间项。
然后,一般情况下,超鬼这玩意,只会在剧情片里出现。
所以,一部音乐片,开篇出现的歌曲就能让人觉得很Okay?
OMG——
那这电影还有看的必要吗?
谢伊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影院了。
没错,仅当下这一个布置就让他觉得《好声音》这部电影应该不会赔。
但他又不想离开影院。
因为就算是死,他也要死的明明白的。
而谢伊的询问则让陪同观影的秘书陷入了沉默,秘书明白老板的意思,但他回答不了老板的问题,他们新线在华纳的确有内应,可电影制作这事……
这么说吧,他们要是能在制作上插得上手,他们还会和华纳打成现在这个样子吗?
对吧?
So……
既然没有答案,那就先看电影呗。
由于他们的反应很克制,所以并没有影响到场内的其他人。
而在普罗大众眼里,有一些人的感觉则和谢伊一样,也觉得陡然出现的歌曲非常好听,至于好听在哪里?契合感觉只有专业人士能即刻捕捉,更多的人只是觉得伊莎贝拉的声音非常的优秀,非常的空灵,整首歌非常的有趣。
但这种模糊的感觉并不重要,因为随着音乐的响起,银幕上的画面出现了闪切——
爸爸现身,踩着慢慢虚化的音乐,和公司里的同事庆祝着工作上的成功;
在此期间,他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来电之人乃是出版社,原来爸爸除了正常上班外还是一个作家,他在前段时间给出版社投了稿,现在投稿文章过审了,可以出书了;
这让他十分的兴奋,想要赶快回家,和亲人一同分享喜悦;
回家路上,他还顺手打开了车载音响,接着,先前虚化掉的音乐再度出现……
“Oh!看来爸爸是家里最优秀的人!”
“他应该是全家人的榜样吧?”
“同时还是莉莉追梦的关键?”
二度出现的《Be What You Wanna Be》让不少观众觉得自己已经领悟到了导演的用意。
当电影里的莉莉有着梦想,银幕上的爸爸很是成功后,被《Be What You Wanna Be》所衔接的他们明显就是同一个阵营的人,更别说,这首歌里还有着这样一句歌词——
‘Why not something like your old man(成为老爸那样的人又有何不可)?’
这种歌词在观众的眼里那就是明示!
莉莉和爸爸就是整个家里唯二的太阳!
他们会激励着颓废的家人,前去追梦!
而事实嘛……
对也不对。
说对,那是回到家的爸爸在瞧见家里的狼藉后便主动的承担起了维系的责任——
他将自己老爹的呕吐物处理干净,并把爷爷扶到饭桌旁,想让他和家人一起共进晚餐;
他主动的调停起了大女儿和大舅哥的矛盾;
将坐在甬道拐角的大舅哥从地上扶起,代表大女儿向他道歉;
敲开大女儿的房门,他没有训斥大女儿,而是请女儿给自己一个面子,拜托她从屋子里出来吃饭,不管家里有什么矛盾,吃饭时都不讨论;
做完这一切,他又钻进厨房,帮妻子端起了晚餐菜肴;
眼见妻子不高兴,他便从妻子的身后抱住了对方,并在妻子的耳畔悄悄的说起了今日的收获,他说自己的工作很成功,他说自己的书籍能出版……
行云流水的修缮,让爸爸看起来闪闪发光。
但可惜,家庭里的四分五裂是无法依靠个人的力量强行修补的。
而这,便是大众判断里的不对——
爸爸能够收拾爷爷的呕吐物,能够扶着爷爷坐上餐桌,但他无法帮爷爷强行醒酒,这也就导致爷爷在混沌之中失手打碎了一只盘子;
爸爸可以调停大舅哥和大女儿之间的矛盾,但他没法让相看两生厌的家伙冰释前嫌;
重新聚首后,舅舅和姐姐同时盯上了桌中的一盘菜,然后,从一开始就分列两端的他们又争了起来,啪嗒啪嗒的声响是刀叉碰撞的尖锐;
狼藉的餐厅、刺耳的声音,让妈妈的火气再度上涌,也让爸爸叹了口气,撸起袖子,想要再次按下家里的纷争,但,正当爸爸想要钻入餐厅时,别在腰间的电话突然响了;
老板来电,表示他们之前庆祝的太早了,合作方突然取消合作了;
由于他们罔顾事实提前欢庆,所以他们可以滚蛋了;
紧接着,出版社也来电了,说之前的运营搞错了,他的书稿没有审核过;
出版社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写出更加有意思的东西;
由于妈妈就在爸爸的身旁,所以——
“嘭!”
听到一切的她将手里的餐锅用力的砸在了灶台上。
骤然而来的声响将本还混沌的老爷子吓了个激灵,让争执不休的姐姐舅舅打了个哆嗦,令西装革履的老爸收获了哥谭的出生证明,也瞧得银幕前的观众们有些吃惊。
“啊?爸爸也是loser吗?”
“天呐——他们一家人都是失败者?”
“Oh——这种家庭——很难发展啊——”
“所以赫敏小可爱呢?她还怎么追梦啊?”
在《阳光小美女》的剧情里,开篇的一家六口里,只有两个是loser。
一个是爱怼草的爷爷。
一个是研究普鲁斯特效应并尝试自杀的舅舅。
其它人,那都不能算是失败者。
因为想当飞行员的哥哥是在陪妹妹参加选美比赛的途中发现自己是色盲的;
在此之前,他是努力的追梦人。
因为成功学演说家老爸也是在陪女儿参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是个输家的;
在此之前,他甚至是家庭意志的引导者。
老妈就更不用说了,《阳光》里的主角之所以会参加选美比赛,那是因为她的小姨,也就是妈妈的姐妹,本身就是做这一行的,主角在参加‘阳光小小姐’的比赛前就参加了一个名叫‘辣椒小小姐’的比赛,并拿到了第二名。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阳光》里的主角看起来很阳光那是因为她的家庭本就有阳光。
而《阳光》的编剧迈克尔·阿恩特之所以会这么设计,那是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真的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和谐的家庭真的能让一个人在奋斗之时避免琐碎的烦恼。
既然‘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在全世界都通用,那么,泽勒一家全是loser?
Oh——
那在这种家庭里,小海狸还怎么爬起来啊!
当观众发现,小海狸的开局好像并不好时,所有的人,那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大家都想知道,在这种烂货家庭里,小海狸凭啥追梦?
大家都想搞清楚,在大人都不自信的环境里,小孩子凭啥没有长歪?
同时,大家还有些迷糊,明明在刚刚响起的BGM《Be What You Wanna Be》里有向爸爸学习的歌词,那为什么爸爸还会是一个loser呢?这种设计有些不科学啊!
而万众期待的情形也让新线的创始人罗伯特·谢伊抿紧嘴唇——
因为他发现,《好声音》比自家的《王牌》拍的好。
又或者说,哥伦布在电影里留钩子的能力,已经不逊于斯皮尔伯格、卡梅隆那些人了。
但同时……
“如果全家都是loser,那剧情的展开难度也太大了吧?”
谢伊喃喃自语。
嗯。
在这一刻,就算他和华纳互为对手,他也想要知道,《好声音》的剧情会如何发展?
而在大伙的盯视下,银幕上的画面也出现了翻转。
下线快五分钟的小太阳又再度升起了——
老妈的怒吼激起了一场剧烈的地震。
让正在卧房里快乐写歌的莉莉·泽勒断了思路。
安静如鸡的环境让她产生了疑惑,摘掉耳机,小心下楼。
当她好似海狸鼠偷食一般,趴在楼梯的拐角处,鬼头鬼脑的探出脑壳窥视楼下后,那古灵精怪的模样令银幕前的观众本能的笑出了声。
“噢——”
“海狸小姐太可爱了——”
“我感觉在这部戏里赫敏和她的家人简直就是两个画风——”
小姑娘轻手轻脚的打量没有引起家人们的注意。
但犹如冰窖般的餐厅还是让她现出了身。
为了破冰,小姑娘主动和家人打起了招呼。
在收获了一堆生硬的回应后,偌大的餐厅里响起了奇怪的乐章。
所有人都坐在餐桌旁安安静静的吃着晚餐,没有一个人说话,餐刀、叉子与瓷制餐具发出轻微的碰撞,切、点、戳、扎的声音令小姑娘有些摸不着头脑。
“嘿!你们今天怎么了?”
大家都不说话,那小姑娘便开口了。
她望向自己的老爹,道:“Dad,你以前下班后都会喊我吃晚饭的,但今天没有。”
“噢——可能是我上班上的太累了——”
老爸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补充道:“再加上我昨天写书写的太晚了,So——”
“哼~~”
没等老爸说完,老妈便用尖锐的笑声打断了老爸的话语。
这让老爸有些狼狈,摊手耸肩,不在说话。
如此情形则让小姑娘眉头紧蹙,扫了两人几眼,心有费解的她又望向了老舅。
“瑞利,你的鼻子怎么了?为什么红红的?”
明知故问的话语让老姐抬起了头,也让被点到名的老舅强颜欢笑。
“噢~不小心撞了一下~”
“不小心?”
“嗯。”
“……”
尴尬的对话让家里再度陷入了沉默。
诡异的氛围让小姑娘无奈摇头,既然你们都不肯说话,那……我就说了——
“Okay,既然你们都没事,那我就要宣布一件事情了,《世界好声音》你们都知道吧?我之前提过的。我决定正式参加《世界好声音》,我看了报名时间,城市赛的海选在这周末举行,所以,你们谁有时间?陪我一起去?”
直截了当的询问,好似一只穿着皮鞋的脚,重重的踏在了一只猫的尾巴上。
几乎是在一瞬之间,本还在埋头苦吃的大伙全都抬起了头。
所有人都向小姑娘投去了诧异的目光。
眼见她的问询不似作假,大伙便对视了起来。
想要观察身边人的表情,看看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确认没有耳背后,老妈率先开口,道:“Oh——莉莉——”
“你真的想要参加《好声音》吗?我以为你之前都是开玩笑的——”
“呃——我不是打击你啊,我只是想说,《好声音》这个比赛有很多专业人士参加的,我之前在超市里买东西时就听说了,科尔·卡特就会去。”
“科尔·卡特你知道吧?他是隔壁教堂唱诗班里最厉害的孩子,首席……”
“Yeah~Yeah~Yeah~我觉得老妈说得对~”
妈妈的话音刚一落下,姐姐便立刻点起了头。
“莉莉,你根本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声乐教育,你去参加《好声音》只会浪费时间,当然,如果你只是想要体验这个过程,Okay,我可以陪你,可你要是想拿名次……”
“Oh——”
“我觉得你不能对这件事情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没错,莉莉,你姐姐说的挺有道理的。”
上一秒还在粉饰太平的舅舅此刻也点起了头。
他接着姐姐的话语继续说了下去,“莉莉,我们其实都知道你经常往教堂跑,跑去学音乐,并且,我们还知道,你最大的梦想是想创作一首属于你自己的歌?”
“但……”
“你至今都没有完整的头绪,不是吗?”
“音乐这个东西很看天分的,我在伦敦的时候就听说,有人没学过乐理光靠哼哼就能写歌,就比如说约翰·列侬,他从小就寄宿在姨妈家,中学时期才正式的接触音乐,但一接触便能直接创作,并因此获得了他们学校校长的推荐信,去利物浦艺术学校上学。”
“So,当音乐这个东西和天分息息相关时,我……我个人……”
“我个人是希望你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校主课的学习上的……”
骤然而来的劝说好似急促的雨点,让偌大的家庭里下起了暴雨。
家人的质疑、劝诫和不看好仿佛是一段黑色喜剧。
每一个开口的人,那都成了小丑。
因为在先前的剧情里,他们的身上还燃有希望的火光嘛。
像舅舅,他就在证明霍奇猜想;
像姐姐,她就想考维也纳艺术学院;
就连妈妈,那也对更好的生活充满着渴望;
当他们自己都心怀梦想,甚至都拥有执念后,他们却让家里最小的孩子看清现实?
这……
或许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幽默。
因为我撞过南墙,所以我不想你也撞墙。
我不愿拥抱平庸的自己,但,我希望你能过上稳定的生活。
当此概念出现后,英美两地的影院里,不少家长都本能的看了一眼孩子。
漆黑的影厅里,那认真观影的闪闪目光,让他们悄悄的抿紧了唇。
由于人类物种具有多样性,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父母。
但还是那句话,HP传递的是普世价值观,能追的起HP的人家庭基本上都是和睦的,当和谐存于生活之中时,这些当爸妈的,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呢?
说的在极端点,就连马圣那种玩家,他也想拥抱自己的儿子啊!
可同时,这些家长,又有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梦成才呢?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眼睁睁的瞧见,自己的孩子对生活失去期望。
而当这种纠结出现后——
‘这部电影拍的挺好的。’
‘所以小海狸怎么说服自己的家人?’
家庭和睦的大人们在心里默默投票。
而他们的感慨,银幕上的莉莉·泽勒并不知晓,在发现妈妈姐姐舅舅他们都会说话后,小姑娘顿时就扬起了嘴角,道:“Oh,原来你们都会说长句是吗?”
“那我刚刚和你们说话时你们为什么不理我?”
“为什么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往外蹦?”
只要是个正常人,那都能看得出此刻的莉莉·泽勒是在调侃。
因为她并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
她没有恶意。
但她的反问,落在三人的眼里,却是挑衅。
又或者说,在妈妈、姐姐和舅舅的世界里,莉莉·泽勒很不乖。
压根就不想接受他们的意见。
既然如此……
他们仿佛有着无上的默契,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开起了口——
妈妈:“Oh莉莉——你现在说的和刚刚说的是两件事,你不能把他们混在一起……”
姐姐:“莉莉,我们没说不陪你去,我们的提议只是为了你好……”
舅舅:“莉莉,你听我说,我只是希望你能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做的现实一点……”
纷纷扰扰的声音,如同一千只蚊子,嗡嗡嗡的响了起来。
不仅如此,位于中央的莉莉·泽勒还感受到了环绕立体声的效果。
餐桌是长方形的嘛,因为对立,姐姐和舅舅坐在了两端,为了展现家庭和睦,爸爸和妈妈坐在了一块儿,在这么分配后,莉莉便和爷爷坐在了老爸老妈的对面。
因此,随着三人的开口,银幕上的画面顿时就有一种三司会审的意思。
不过,即便如此,莉莉·泽勒也没生气,拥有小太阳属性的她微笑的迎接所有。
在此过程中,老爸多次的想要开口,维护女儿。
但可惜,在失去了‘顶梁柱’这个属性后,他的行为直接就被妈妈姐姐舅舅无视了。
三人一直在说一直在说一直在说,到了最后,他们的面目甚至都有些扭曲。
这一情形让老爸有些崩溃,也让小姑娘有些无奈,更让坐她身侧,鲜少说话的爷爷有些恼火,在发现三人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的意思,只想宣泄情绪后,他的额头上顿时就隆起了道道沟壑,被酒精浸染的喉咙里发出了浑浊的声音——
“够了——”
“你们不要再吵了——”
“你们让莉莉说一句会死吗——”
“砰——”
他用力的敲了下桌。
愤怒的嘶吼让世界重归平静。
妈妈姐姐和舅舅都缩了缩脖子,他们有些害怕发疯的老爷子,老爷子则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在发泄完心中的不满后,他这才收起怒容,望向孙女——
“莉莉,你真的想去参加《好声音》吗?”
老爷子认真的问。
“是的。”
小姑娘果断的点了点头。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因为我喜欢音乐,我想唱歌。”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质朴的回答听的老爷子呵呵直乐。
而就在他抿着唇,想要说些什么时,莉莉·泽勒又说道:“当然,除了这个以外,我想参赛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你们都有梦想,我也想有。”
说到这儿,莉莉·泽勒忽的话语一顿,接着环顾起了四周。
并且,她的目光扫过谁,话语便落在了谁的身上——
“妈妈,你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被点名的老妈有些意外,张了张嘴,发不出声。
“舅舅,妈妈说你从小就喜欢数学,一直在研究难题,渴望成为最伟大的数学家。”
老舅面颊收缩,有些尴尬。
“姐姐,你喜欢画画,希望能去维也纳深造,然后未来开个画展。”
姐姐目光躲闪,不敢和望过来的妹妹对视。
莉莉·泽勒则继续道:“你们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这让我很是羡慕。”
“所以,当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音乐后,我便也想和你们一样。”
小姑娘的话语很是简单,但很有重量。
直接就压的偌大的餐厅没了声音。
这番话语也让老爷子扬起了一个慈爱的微笑,正当他不住点头,似乎是要支持莉莉·泽勒时,小姑娘那飞翔的目光找到了驻足的高枝——
她还没把话说完呢。
凝视老爹,道:“当然,还有爸爸。”
“老爸每天都要上班,但他依旧坚持写作,并勇敢的向杂志社投稿,我很佩服他。”
“在我的眼里,他一直都是穿着西装的Superman,能在养家的同时追逐自己的梦想。”
“虽然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理我,但我依旧想说——”
“你会支持我的,对吧?”
“Daddy?”
莉莉·泽勒冲着老爹眨了眨眼。
与之对视的老爸则犹如雷击。
他没想到女儿还会提及自己!
嘴唇哆嗦,缓了好几秒,他这才将肯定的答复说了出来。
“Ye……ah……”
“Yeah……”
“Yeah!”
而在他用力点头的瞬间,《Be What You Wanna Be》也再度出现——
“Focus on every little thing~”
(关注每件平凡的小事)
“That's what does really matter~”
(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Luxury cars and bling that's not real life~”
(金钱和物质,那都不是真正的生活)
家庭聚会的画面,瞬间定格。
如果说先前,loser的一家让影片的颜色变成了灰,那么现在,宛若太阳的小海狸则将所有的阴霾驱成彩,而第一个被感染变色的,便是老爸。
“Oh!莉莉好棒——”
小海狸的成功说服让影厅里的孩子们欢呼雀跃——
“伊莎说的好有道理诶,你们都有梦想为什么我不能有?”
“就是就是!你们可以干喜欢的事情为什么我不行?”
“不管梦想容不容易实现,我们先干再说嘛!”
“对对对!做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做肯定成不了功!”
也让先前在纠结配乐的大人恍然大悟——
“噢——所以这首歌有两个含义?”
“追逐梦想说的是事业?”
“环顾四周说的是生活?”
“你可以追逐事业上的梦想,但就算失败了那也不要紧,因为你还有生活?”
“并且,只要你心中有爱,那在家人、在孩子们的眼里,你就是无所不能的?”
“天呐——这个设计——真的——哈哈哈哈——”
英美两地的影厅里,冒出了不少会心的笑声。
当然,这些笑,大多都是大人的。
没错!
把一家人全部设计成loser,那只是为了强化整部电影的戏剧冲突!
如果真的把一家人全部设计成loser,那这部电影也就拍不下去了,因为不符合逻辑!
所以,在设计《好声音》里泽勒一家的人设时,伊莎贝拉便在哥伦布的指导下把loser这个概念做出了区分,划为事业型loser和生活型loser。
然后,泽勒一家,全都是事业型loser。
姐姐没有考上维也纳,那是事业上的失败;
舅舅没有解开数学题,那也是事业上的失败;
爸爸的故事没过稿并被公司开除了,那还是事业上的失败;
但事业上的失败,能决定你的人生吗?
怎么可能呢!
当不了医生就干别的嘛!
天无绝人之路啊!
而当一个人的世界可以分成工作和生活时,《Be What You Wanna Be》便出现了。
嗯,这首歌就是伊莎贝拉特意安插的。
因为这首歌本就有以上两个意思嘛。
“Oh——这种假性设计真的很棒——”
“虽然有些取巧,但……很聪明……”
纽约第五大道上的一家影厅里,《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者乔·摩根斯坦笑着点头。
他是一个专职影评人,写了37年的影评了。
他看过无数电影,但像《好声音》这种在25分钟里把一个故事打造成两种颜色,然后用一首歌把事业上的灰和生活中的彩连接起来的电影他还真没见过。
当然,这不是说其他的导演没有这样的功力。
几乎所有的追梦电影说的都是一个人在事业上遭受了失败,但在生活中得到了洗涤,最后扬起十二分的精神重新追梦的,所以事业型loser和生活型loser的概念本来就存在的。
但,和谐,才是当下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道理大家都懂,故事谁都会写,但用于串联的歌——
很难得。
“所以这首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和电影好适配。”
华盛顿。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斯蒂芬·亨特一边跟着电影的旋律哼着歌一边向随行的秘书发起了问,而和罗伯特·谢伊的秘书一样,他的秘书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并不重要不是吗?
因为当全场观众都在期待接下来的剧情后,看电影,那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是的……
随着秘书的摇头,斯蒂芬·亨特也回头打量起了自己所在的影厅。
圣诞节的上午并不是一个好的观影时间,因为冬天的休息日更适合睡觉。
可就算是这样,偌大的影厅里也有着超过四分之一,接近三分之一的上座率。
拖家带口的身影,是赫敏·格兰杰高人气的体现。
而大人小孩都满意的事实……
“太恐怖了。”
洛杉矶。
《新闻周刊》的专栏作家大卫·安森此刻也在看电影。
在刚刚过去的25分钟里,影厅内间歇性的冒出了好几次的欢呼。
这种及时反馈让他很是叹服。
因为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剧情片的身上看到类似的场景了。
而银幕上的展现,更让他非常好奇。
他想要知道,当《好声音》的开篇拍的如此之好时,后面的剧情,究竟会是什么模样?
当克里斯·哥伦布用绘画的方式将电影里的爸爸角色点亮后……
后续,妈妈、舅舅、姐姐、爷爷的分支剧情又会是如何展开的?
而这个嘛……
在《Be What You Wanna Be》的播放中,《好声音》的剧情也在快速的推进着。
(本章完)
(/bi/285514/17237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