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 第116章 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二合一求订阅

第116章 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二合一求订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徐铭面对场下数百位数论学者,满脸自信按照早就完成的内容报告。
    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框架,到优化思路方向。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成功把整个报告厅内的氛围推向最高点,甚至有专家忍不住在座位上手动演算,脸上时不时现出激动之色。
    “尺度函数Φ(s;  x)的具体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能够根据问题和目标精度,动态优化Φ(s;  x)的参数和积分路径r。”
    “并通过计算寻找表现良好的函数形式。”
    “在这里我期待,未来学界能有人,优化出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更多表现形式。”
    “解决数论界现存问题。”
    ……
    三十五分钟很快结束,徐铭也顺利完成报告,再次提高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应用价值。
    根据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定理,多尺度解析筛法具有动态化这一特性。
    并非只能用于解决素数分布问题。
    而是近乎数论万能工具。
    可以根据具体目标,在多尺度解析筛法基础上,优化出特定的工具,然后通过计算证明将之解决,加快数论数学分支的高速发展。
    就拿全球关注度比较高的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这两个经典猜想来讲。
    只要寻找到最合适的函数表现形式,结合其它理论对多尺度解析筛法进行特定优化,便有可能彻底解决困扰数论学家许多年的世界数学难题。
    毫不夸张的讲,今天徐铭的报告,相当于确定了一个新方向。
    为大量数论学者指明道路。
    完全能够预料,待本次会议结束之后,各大高校数学系以及数学研究所。
    将立刻开设孪生素数,或者哥德巴赫猜想课题组。
    投入到对数论难题的研究中。
    伴随最后的话音落下,徐铭想象中的掌声并未在报告厅内响起。
    正为此感到疑惑,抬起视线才注意到,大家都还沉浸在报告中,对列出的其中一个优化思路进行验证。
    见到这幕徐铭暗自松口气,便准备迈步返回台下。
    然才刚迈出几步,顿时响起一道鼓掌声,下意识扭头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伊万尼克教授,不知何时已然站起身,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而这个动作,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很快先是身旁的卡茨和陶哲轩以及拉波波特等人,紧随其后起身热烈鼓起双掌对报告表示肯定。
    接着后排学者同样如此。
    几百人共同汇聚在一起的掌声,于报告厅内显得格外隆重热烈。
    与此同时。
    场下人群中的田纲,亲眼目的这一幕,心里面也只觉感慨万千。
    回望国内数学界这些年的发展,还从未有过眼前这种令人振奋的画面。
    年仅二十岁的燕大学生,在国际数论会议舞台上报告自创的筛法工具,引得数百位数论学者自发鼓掌,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式成就。
    “国际数学舞台,需要更多的东方身影,这才仅是一个开始而已。”
    “徐铭没有让大家失望。”
    很快待这场报告彻底进入尾声,伊万尼克等人主动向徐铭走去展开交流。
    “真是一场精彩的报告,恭喜你重新定义了数论领域最实用的工具。”伊万尼克近前率先开口称赞。
    徐铭面带微笑道:“谢谢伊万尼克教授。”
    旁边卡茨更是半点都忍耐不住,找到空隙立刻插嘴接过话茬搭话。
    “这几年学界对数论猜想难题的研究,热度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的状况,尤其关于对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自从陈景潤的‘1+2’之后便无任何进展。”
    “现在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动态性,无疑让大家看到彻底解决难题的希望。”
    “相信相关课题研究,很快就会源源不断冒出来。”
    “将更有助于数论分支的发展。”
    卡茨想看到的数论界,可不是先前那种死气沉沉。
    大家都不去研究数论领域著名问题,导致几年来都找不到能拿出手的进展。
    现在热度激增,有更多人投入其中,对整个数论界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
    而陶哲轩同样没有继续保持沉默,暂时停下脑海中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研究,开口就是像向徐铭表示感谢。
    “目前我在研究孪生素数,你今天的报告内容给了我不少启发,今天下午后面的报告我暂时不出席,需要待在房间整理下思路。
    徐铭把陶哲轩的话听进耳中,对其研究孪生素数并不感到意外。”
    他也知道多尺度解析筛法,能用于证明孪生素数。
    先前他就曾试着根据素数对优化筛法,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还需要加入新的理论知识才行,并非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难题。
    “这是我的荣幸。”徐铭无比谦逊回应一句。
    几乎话音才刚落下,伊万尼克教授,又突然想到什么主动补充句。
    “对了。”
    “晚间有一个我主持的小型讨论会,你要参加吗?”
    闻言徐铭顿时心中微动,根本不会有任何迟疑,当即点头满口答应下来。
    “感谢教授您的邀约,我会准时到达。”
    对国际数论会议中的事情,来波恩大学之前,田纲院士就已经详细讲解过。
    其中格外关注的,便是某位大佬主持的,小范围晚间讨论会。
    能被邀请参加,属于进入核心圈层的标志。
    这是对他在数论领域贡献的认可,和年龄没有关系。
    伊万尼克对眼前来自东方的年轻学生,只觉得越发感到满意。
    甚至心底暗自遗憾,为何对方不是来自罗格斯大学。
    正当几人交流着的时候,旁边拉波波特得到现场工作人员的消息,脸上顿时堆出笑容抛出新的话题。
    “法兰克福汇报和时代周报等媒体记者,想要对你们作一个简单的采访。”
    “如果可以的话请跟我来。”
    说完主动作了个手势,走在前面领路。
    像卡茨伊万尼克以及陶哲轩这些顶尖学者,对于媒体采访只能说早已司空见惯。
    就和喝水没什么区别。
    自然不会介意。
    徐铭说起来上次被记者采访,还是成为高考状元被自家省报媒体报道,最终导致他未开学人却先火。
    至于获得高教社杯被网上讨论,则是主动拒绝记者。
    避免打扰到自己原本平静规律的学习生活。
    可以说这方面确实没经验。
    但他既然站在这里,那便代表着国内数学界,肯定不能这时候掉链子。
    何况方才的报告都取得圆满成功。
    于是丝毫没有慌乱,直接跟在卡茨和伊万尼克教授身后向空旷处走去。
    不得不说新闻媒体人员,是最懂怎么拥有更高流量。
    采访时主要目标都放在徐铭身上,关注其年龄以及取得的成就和顶尖学者的评价,眼看就要彻底坐实数学界莫扎特的称号。
    好不容易应付完,田纲和王翩两人迎了上来。
    其中王翩依旧心情激动,还未停下脚步,便迫不及待开口表达感受。
    “师弟你真厉害。”
    “我还是头回在现场看到,那些海外专家,能自发起身为国内学者鼓掌称赞。”
    她身为国际部毕业博士,出国参与类似会议活动的次数并不算少。
    不单单是数学领域。
    然每当国内学者发表完讲话后,氛围都会显得比较尴尬冷场。
    并不会有多少人,主动进行鼓掌。
    追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海外学者的骄傲,根本不认为东方学者能有多高水平。
    可今天给他的感觉完全不同。
    尽管她对数学不是多么精通,甚至听不懂徐铭这半个小时内报告的内容,却可以分辨出那些顶尖学者,确实属于主动起身爆发热烈掌声。
    这代表着对徐铭报告的认可,承认其贡献。
    面对如此氛围,她甚至不免眼角湿润,心里面不断涌现出澎湃情绪。
    田纲同样脸上堆满笑容,待王翩话音落下,主动询问起晚间的小范围讨论会。
    “伊万尼克教授邀请你参加晚上的讨论会?”
    “是有这么回事。”徐铭点点头回答。
    田纲面露喜色说道:
    “好事情。”
    “这种小范围的讨论,更容易融入核心数论圈,和其他学者建立联系。”
    “另外其中有的人,可能还担任着某数学奖项评委。”
    “对你来说是很好的机会。”
    “若能获得国际上的其它数学奖项,对以后提名菲尔兹也是有帮助的。”
    “现在你已经是国内,最有希望打破零记录拿到菲尔兹奖的人选,能像陶哲轩那样三十岁拿到就好。”
    讲到这里的时候,田纲还不忘轻拍了下徐铭的肩膀。
    俨然寄予厚望。
    徐铭将这番话悉数听进耳中,不得不说国内数学界的目标是越来越大。
    若放在以前的时候,那是绝对不可能,把获得菲尔兹奖的希望寄托在一本准博士生身上。
    甚至还希冀三十岁拿到此奖项。
    不过徐铭反倒觉得田纲院士有些保守了。
    随着他的数学水平日益上涨,肯定要有更大的胃口才属于正确。
    否则连这份自信都没有,还如何解决数学难题。
    因此他自然希望,这获得菲尔兹数学奖的时间,能够越早越好。
    另外他也不担心,国际数学联盟会因身份问题打压。
    大不了直接去证明千禧年大奖难题。
    到那个时候,他自身就代表数学界含金量,相反菲尔兹都要靠他稳固奖项地位。
    念头快速在脑海中闪过,他微笑着点点头。
    “我知道了。”
    转眼晚宴结束。
    徐铭如约来到酒店的会议室,这里被包下来,当做小范围晚间讨论会的场地。
    现场除主持者伊万尼克教授,还包括陶哲轩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卡茨,以及另外二十位左右学者。
    在讨论会正式开始前,伊万尼克热情为徐铭介绍。
    包括哈佛和剑桥等数学系知名教授。
    徐铭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很快便熟络融入,积极与其他人进行有深度的平等的学术对话,清晰交流彼此思想。
    和其他领域喜欢比年龄资历不同,真正的数学天才本就是年轻时取得学术成就。
    例如数学王子高斯。
    最近的菲尔兹获得者陶哲轩。
    以及现在的徐铭。
    所以哪怕是年过半百的资深教授,都会主动向徐铭请教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优化难点。
    甚至值得一提的是,期间包括伊万尼克在内,很多学者都想邀请他去对方所在的大学攻读博士,显然都想收下他这样一位年轻的数学天才。
    但最终徐铭选择了婉拒,表示以后有机会,定要去交流学习。
    主要他现阶段的研究重点,还是持续优化自己的多尺度解析筛法。
    并不需要特意去海外大学攻读博士。
    况且他还是信院研究生,参与着北斗卫星的算法。
    后面的时间,他则主要和陶哲轩讨论,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证明孪生素数的可行性。
    双方的思想互相碰撞之下,可以说收获良多。
    陶哲轩不愧是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所研究的数学分支内容比他更为全面,在某些地方提到的观点,让他不由诞生出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新方向。
    同样陶哲轩也频频点头,时不时还会用笔现场演算。
    除此之外。
    徐铭注意到,面板上也不断浮现出经验值提示。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15点。】
    【经过……】
    最终这场小范围晚间讨论会,进行到近十二点,才算意犹未尽的结束。
    在各自返回房间的路上,陶哲轩主动搭话。
    “没想到你对孪生素数也有研究,或许你会比我更快在此工作上做出成绩。”
    他本想通过研究多尺度解析筛法,寻找到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法子,但在和徐铭深入交流之后,才发现对方的理解并不比他低多少。
    加上人家又是多尺度解析筛法创造者,证明起来无疑会更加容易些。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要放弃。
    如今经过这次会议后,各大高校数院和研究所,都有计划重启孪生素数以及哥德巴赫猜想课题。
    在这种激烈的学术竞争环境中,自然是谁先完成证明发表相关论文,谁便能获得以及享受里面的荣誉。
    成为数论领域的先驱者甚至奠定者。
    徐铭之前就在考虑,自己的博士课题,毕竟院里他可还有几十万经费呢。
    不递交课题怎么申请使用。
    刚好和陶哲轩交流后,对多尺度解析筛法有了新的优化思路。
    就算不能彻底解决孪生素数猜想,也可以使其有突破性的进展。
    “我也很期待陶教授对孪生素数猜想的工作。”徐铭嘴角挂着笑容由衷回答。
    想到能和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进行数论领域内的学术竞争,整个人不免从心底涌现出一股斗志。
    ……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徐铭主要以听报告为主,这对他来说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关键比泡在图书馆看文献资料效率的多。
    有疑惑可以随时提问。
    这使得他的数学学科经验值,又上涨了不少。
    尽管距离升级为4级学科还有很大空缺,但却能看到明显的希望。
    而国际数论会议的最后一天,徐铭和陶哲轩等人则受邀前往马普数学研究所访问。
    马普数学研究所作为徳国知名研究所,在数学界同样有着不低的地位。
    面对难得的机会,徐铭不再局限于数论。
    反而会主动请教关于算术几何,微分几何和拓扑以及代数几何数学分支内容,当这些相应的问题提出来,连陶哲轩都不由得为之侧目。
    万万没有料到,徐铭作为数论领域的天才,竟对其它数学分支也有研究。
    要知道徐铭的年龄实打实在那放着,哪怕再天才学习的总时间是固定。
    正常来说能在数论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并且创造出多尺度解析筛法这项强大工具,起码要投入绝大部分时间。
    结果从提问内容来看,可一点不像只懂浅表的样子。
    面对这种情况,心里对徐铭的数学天赋认知,不由得再次提高很多。
    同时在心里面打定主意,等国际数论会议结束,返回学校便立刻着手对孪生素数的证明。
    甚至要联系几位数论领域的好友,来合作研究。
    否则这份学术成果,真有可能被徐铭抢先。
    他可不想哪天早上醒来,便看到徐铭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新闻报道。
    徐铭对于陶哲轩心中想的事,自然是不知晓,晚上从马普数学研究所回来。
    便又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卡茨教授,主动找上门来商谈事情。
    “卡茨教授,快请进。”
    徐铭从里面打开房门,看到卡茨教授的身影,忙作出请的手势热情招呼。
    对此卡茨教授并未拘谨,大方走进去后坐下。
    并且他也没有故意去卖关子,随即就开门见山表明自己的来意。
    “今天我是代表数学年刊主编萨纳克教授,想与你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
    早在参加国际数论会议前,萨纳克便特意交代过关于长久合作的事,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徐铭今后论文,能够继续发表在数学年刊上。
    避免被其余三家数学顶刊挖人。
    如果是在之前,那么邮件上交流就可以,毕竟谁又能保证还有达到数学年刊标准的论文。
    可卡茨在亲眼见到徐铭,以及听完报告后,心里非常确定徐铭拥有的数学天赋和潜力。
    尤其他还听到了徐铭和陶哲轩的讨论。
    对徐铭证明孪生素数猜想颇有信心,认为又会有一篇令数论界震动的论文。
    要知道相比较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孪生素数无论从知名度还是热度,那可都有着近乎断层式的领先。
    如此像这样的论文,肯定要继续在数学年刊发表。
    否则一但出现在另外三家顶刊上,说不定数学年刊的影响因子都会下降。
    徐铭先前收到数学年刊编委会邮件时,便和田纲院士以及导师谈过此问题。
    眼下倒也没必要去找田纲院士。
    略作思索后,未作迟疑便给出肯定回答。
    “当然没有问题,我很乐意与数学年刊合作。”他斩钉截铁的沉声讲话。
    首先对于数学界的四大顶刊,他无论发表在哪家上面都没有什么影响。
    毕竟当某位数学家的名气达到一定程度,学界只会关注论文内容而非哪家期刊。
    既然首次投稿数学年刊,合作交流上非常愉快,又能在短时间内成功发表,那肯定没有更换的道理,况且田纲院士还和主编萨纳克是朋友关系。
    卡茨教授听到徐铭的回答,脸上顿时堆出灿烂笑容。
    下秒。
    他没有耽搁时间,又开口提起另外一件事。
    “另外我谨代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想向你发出正式访问邀请。”
    “访问?”徐铭感到意外。
    自己才刚结束国际数论大会,又分别访问了波恩大学和马普数学研究所。
    眼下正需要时间,来消化脑海中的数学思路。
    确实不适合立马前往普林斯顿。
    再说如今这个日期,明显和他原定的规划冲突了。
    思维运转到这里,徐铭很快打定主意,目光看向面前的卡茨教授给出理由婉拒。
    “真是抱歉卡茨教授。”
    “众所周知我的国家即将举办奥运会,在这么重要时刻我想我应该留在燕大。”
    “还有我答应了别人,要和她一起观看开幕式。”
    对于即将举行的燕京奥运会,毫无疑问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大新闻,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果然。
    卡茨顿时拍了下手,当即表示道:
    “是我忽略掉这场全球瞩目的庞大盛会,失信也确实非一位绅士所为。”
    话音刚落又再次补充。
    “这份邀请长久有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随时欢迎你前来访问交流。”
    “有机会我定然拜访。”徐铭郑重回答。
    目送卡茨教授离开房间,翌日徐铭他们也不在耽搁。
    早上便前往法兰克福机场,坐上返回燕京的航班正式结束此次波恩大学之行。
    也就在飞机顺利落地的当天,多家海外媒体对国际数论会议的新闻报道,正式传回到国内引起热议。
    除特别提及来自燕京大学的学生徐铭,因突破性的数论筛法工作成为焦点外,标题更是使用了来自东方的数学新星这种少见高评字眼。
    ……
    (本章完)
    (/bi/285558/17237523.)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