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他可不是在谦虚【二合一】
徐铭早上准时被生物钟喊醒,洗漱完待在酒店房间又看了会教材,下楼来到用餐区和大家一起吃早餐。
两个国家饮食习惯不同,目之所及主要是面包白肠和鹅肝酱之类的。
他坐在椅子上浅尝了点。
不太符合自己口味,眉头微微有些皱起。
旁边田纲注意到这幕,脸上现出笑容,暂时停下手中的刀叉开口搭话。
“这边早餐确实是美食荒漠,当初我头回去波恩大学的时候也不太适应。”
“徐师弟。”
“喝杯牛奶吧。”旁边王翩及时递来牛奶关心一句。
徐铭接过礼貌点头道:“谢谢师姐。”
正说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卡茨教授,迈步走过来坐下后毫不掩饰脸上遗憾。
“伊万尼克教授和陶教授,要晚上才会到机场,看来只能等明天数论会议开始再为你们介绍。”
“不过是晚一天罢了,并无影响。”田纲抬起视线看过去微笑着回应。
徐铭同样点头附和:“麻烦卡茨教授。”
接下来的时间,卡茨教授本想和徐铭,在饭桌上探讨关于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思路,但想到后者今天还要受邀访问波恩大学数学系。
便暂时选择了闭口。
反正明天数论会议上,就能听到徐铭的报告。
昨天乘坐列车,得知内容是多尺度解析筛法,在数论领域其它问题上的应用。
整个人的好奇心便被勾出来。
波恩大学数学系正式发出的访问邀请,在各个方面自然会非常重视。
毕竟数学本就是门严谨的学科,若招待不周留下诟病可是会被整个数学界耻笑,连带波恩大学学术都受影响。
为此早上八点左右,波恩大学数学系的人,已然在酒店门口等待。
“徐先生。”
“我是波恩大学行政秘书,你称呼我霍伯特就行,拉波波特教授和数学系正期待你的到来。”
金贝勒酒店门口,身穿西服的青年棕发男子,用还算流畅的中文和徐铭打招呼对接。
尽管面色看上去很平静,但看到徐铭第一眼的时候还是闪过些许诧异。
瞳孔仿佛经历场小型地震。
显然没想到,让数学系如此重视的数学新星,竟看上去那么年轻。
比他都要小上很多岁。
但旁边有着田纲教授和卡茨教授在,倒也不会怀疑自己认错了人。
徐铭闻言声则是好奇对方语言,正式坐进车内出发前还是忍不住询问一句。
“霍伯特先生懂得中文?”
“这可是门全世界最美的语言,我在箐华留学时特意学过一段时间。”霍伯特提起这件事满脸的骄傲。
“你说的很不错。”
徐铭点头颇为认可的称赞句,然后和王翩一同坐进车内前往波恩大学。
田纲自从在燕京筹建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对于海外方面的举行的会议,出席次数明显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次借助国际数论会议的机会,肯定要和熟悉的老友交谈分享各自的工作和趣事。
就没一并前往波恩大学。
路上霍伯特的话,始终没停下来过,主动介绍起波恩大学附近建筑。
“波恩大学距离市中心的贝多芬故居比较近,另外还有徳国最古老的植物园。”
“如果本次数论会议结束后,你需要导游的话可以随时联系我。”
“非常感谢。”徐铭面带笑容答应下来。
而由于他们居住的酒店,本就在波恩大学附近,因此很快便进入校园。
作为欧洲古老的高等学府,波恩大学内的建筑大多是巴洛特和罗马与哥特融合风格。
步行走在里面,目光都有些应接不暇,欣赏古典建筑群所展现出的美感。
哪怕王翩之前随国际关系部来过,依旧移不开视线。
最终在霍伯特的带领下,徐铭和王翩来到数学系范围其中一栋建筑门口,放眼望去刚好看到不远处,正站着位发际线颇为后移的高大中年海外男人。
戴着副无边框近视镜,身后还有不少学生。
近前后霍伯特连忙主动介绍。
“徐先生。”
“这位正是数学系的拉波波特教授,在多项数学分支领域都有相应研究。”
徐铭闻言立刻伸出手,率先用徳语打招呼。
“拉波波特教授您好,我是燕京大学的徐铭,很荣幸能受邀来到波恩大学数学系交流学习。”
站在徐铭身旁的王翩,都做好为徐铭翻译的准备。
结果突然听到,从徐铭口中蹦出的徳语,且意思口音无比精准顿时瞪大眼睛。
牢牢盯着徐铭的侧脸,心中惊讶的不行。
“这怎么可能?”
她清楚知道,徐铭会的只有英文,并从未有过系统性学习徳文的经历。
但是仅凭这两天自学,就能达到这种水平,实在是让人感到不敢置信。
万万没想到,徐铭除了数学之外,在语言上也存在如此堪称变态的恐怖天赋。
刚开始她还自我洗脑,认为徐铭只会这一句。
然接下来两人却心照不宣,全程开启徳语交流模式。
拉波波特是头回线下见到徐铭,这位推动了数论进展被学界讨论的数学新星,尽管知道对方燕京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身份年龄,可亲眼看到本人还是怔了下,尤其听到对方竟能讲一口流利的徳语。
激动之下脸上顿时涌现出欣喜之色。
“天哪。”
“你居然还懂得徳语,很难想象这种事会发生在一位数学天才身上。”
他身为波恩大学数学系教授,自然也见过不少天才。
虽说不如徐铭在数论领域取得的成就高,他们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点。
那便是绝大部分时间,全集中在数学上。
徐铭来自东方的燕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学生能学习英文已然难得,更不要说像徳语这种偏小众的语言。
结果他听到了什么?
“我只是简单学了些发音和语法。”徐铭闻言面向对方如实回答句。
然在拉波波特耳中,却属于另外一种意思。
“你的徳语水平比的过我们波恩大学的学生,真正的天才可不需要谦虚。”他笑容满面再次感叹句领着徐铭前往身后建筑内的小型报告厅。
王翩依旧保持沉默,紧跟在徐铭身后,虽然很想同拉波波特教授讲句他真不是谦虚。
……
虽然只是中小型报告厅,里面容纳的人员数量却一点都不少。
除几位数论领域教授之外,台下皆是波恩大学数学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至于本科生学士,大多情况下不具备资格出席。
倒不是说存在什么学位歧视,主要没有足够多的数学知识夯实基础,出现在这种场合基本等同于听天书。
所谓访问最重要的便是互相交流思想,徐铭在落座后很快便有教授和台下研究生提问。
“徐博士如何想到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
在学术上进行交流,对方用了徐博士这个称呼,倒也没什么不合适的。
徐铭把这话听进耳中,未作迟疑便开口给出回答。
“传统筛法在处理筛函数的震荡和误差,积累上存在根本性的局限,因此诞生出让筛法本身解析化的想法。”
……
整个数学思想交流进行的非常顺利,且报告厅内氛围也颇为和谐。
主要现场的人基本都研究过他那篇论文,涉及到的问题在多尺度解析筛法范围内,自然不会觉得有啥难度。
而就在这个时候,台下一位留着浅棕色长发的男生站起身拿到话筒。
“徐博士你好,我研究过你的那篇论文,你的筛法在处理递归意义的序列上,展现的灵活性令人印象深刻,它让我联想到一些困扰我许久的局部问题。”
“你在论文中提到,新筛法核心之一在于,更精细控制了尺度或层次上素因子的分布和交互。”
“那处理序列之间由递归关系……”
目光炯炯有神看向徐铭,语气平静却带着比较强烈的探究欲。
徐铭听到对方从筛法的递归意义切入,同样眼前一亮心想终于有了让他感兴趣的东西。
然正要组织语言回答,却听旁边的拉波波特教授主动开口介绍起来。
“他是我们数院的学生舒尔茨,曾在高中时期参加四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
“在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后,仅用三个学期,便完成了本科学士学位。”
“有着较高的数学天赋。”
讲这番信息时,丝毫没有掩饰脸上的骄傲,能看出寄予着厚望。
徐铭把话悉数听进耳中,心中不由微动。
“恭喜拉波波特教授有舒尔茨这样一位天才学生。”
“他可和你没法比,你为数论界创造强大筛法工具不知造福多少学者。”拉波波特满脸堆着笑容对徐铭在数论领域的贡献做出肯定。
徐铭同拉波波特说完这句,方把注意力重新放在台下的舒尔茨身上。
“谢谢你的提问。”
“经典筛法处理此问题,难以有效分离不同层次的素因子干扰,我的方法则是构建一个自适应筛网,它是在序列的‘局部’性质和‘全局’性质之间,建立了一个更加有效的反馈机制。”
“局部和全局的反馈……这很有趣。”舒尔茨眼睛闪着亮光相当兴奋。
前脚话音刚落,紧随其后又继续往下讲。
“我现在正思考刚性几何和形式几何中的一些纯粹局部问题。”
“具体来说……”
舒尔茨刚脱口讲到这里,却被台上面的拉波波特教授出言打断。
“舒尔茨。”
“你的提问已经脱离了数论内容。”
他们这次作为国际数论会议主办方,因徐铭是特邀报告人才有着今天的访问,旨在大家互相交流思想。
绝不是故意让人下不来台。
拉波波特很清楚,徐铭仅学完本科知识,能在数论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已然称得上难得,说明必然往里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如此面对其它数学分支,恐怕水平就会力不从心。
所以看到自家学院的学生舒尔茨,提问内容逐渐脱离数论才赶紧提醒。
徐铭把这句话听进耳中,脸上则依旧保持着胸有成竹的自信神色,显然并不担心舒尔茨的提问。
“没关系。”
先是摆手向拉波波特教授说一句,待听完舒尔茨的话后立刻给出回答。
“在你的局部几何问题中,那些复杂p进局部环,可以看作是具有某种内在的,由p进赋值和弗罗贝尼乌斯共同决定的多层周期结构。”
“为了理解你的局部环,我想你需要一种新的局部逼近框架。”
“这个框架核心可能是定义一个由环构成范畴,其中对象能够同时编码p进拓扑的任意精度……”
“从而带来‘完美性’和简化。”
徐铭知道对方所阐述的问题,是算术几何的纯粹局部领域研究。
他对几何同样有着研究,清楚问题高度抽象有深度。
毕竟刚性簇局部结构,特别是奇点附近局部环,其复杂性是出了名的。
但结合自己证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通过具有的一些思路还是给出相应方法。
舒尔茨沉默了十多秒钟,然后眼神中爆发出极其明亮的神色光芒。
仿佛一道关键障碍被击破。
“我明白该用什么方法,在p进几何中找到一个既包含p进拓扑信息,又同时包含正特征弗罗贝尼乌斯作用的完美局部模型。
按耐着兴奋自顾自念叨着,然后猛地转向徐铭,语气充满激动和感激。
“谢谢你徐博士,你给了我一个清晰的视角,我需要立刻去整理这个思路。”
说完便急忙坐下,匆匆拿出笔记本飞速书写。
徐铭也是颇为意外,受邀访问波恩大学数学系,竟偶然帮别人诞生出灵感。
而此刻旁边的拉波波特教授,面对这一幕整个人的表情不免有些怔住。
完全没想到,徐铭所擅长的数学分支,竟然不单单只是数论。
仅用简单几句话,便让自己学生清晰了思路。
本以为自己收下的学生,数学天赋上或许并不比同年龄的徐铭差多少,结果两人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心中不由再次羡慕起燕京大学,竟能拥有这样一位真正的数学天才。
也就是看到舒尔茨那副沉浸书写的模样,情绪才算很快平缓下来。
深吸一口气向徐铭表示感慨。
“徐博士竟对算术几何也有这么深研究,或许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数论之外的成就,今天能邀请到未来的顶尖数学家是我们的荣幸。”
“谢谢拉波波特教授你的称赞。”徐铭转过脸大方向其表示感谢。
最终在报告厅热烈的掌声中,思想交流会结束后大家依次起身离开。
徐铭和王翩则在拉波波特教授热情邀请下,到波恩大学食堂内用餐。
期间趁着空隙,王翩实在是忍不住,终于开口向徐铭说出憋在心里的那句疑问。
“徐师弟,你以前真的没有学过徳语?”
“确实没有。”徐铭闻言停下手上动作满脸认真回答。
听到这个答案,王翩悬着的心,终究还是死了。
细数自己这些年努力学习多国语言,不知道付出多少时间和汗水,结果却发现还不如别人随便看两天教材。
以前作为文科生,光听别人讲起什么天才,但始终没有什么具象概念。
今天总算是有了清晰认知。
普通人和天才相比,确实横跨着一条鸿沟。
下午两人被波恩大学送回酒店,王翩第一时间向田纲院士汇报了情况。
得知徐铭能熟练和别人使用徳语交谈,田纲意外之下则更欣喜自个名义上的学生,竟还如此全能不单是在数学领域有着天赋。
至于徐铭在算术几何分支指导舒尔茨,他情绪则就显得比较平静。
仿佛是理所当然的事。
他早就看过徐铭在燕大数院的资料,从一开始便是研究格拉姆矩阵新不等式,且在各专业数学课程上面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后面给毕业论文选题,才阴差阳错选择数论,还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
自然不惧任何数学分支内容交流探讨。
第二天。
6月23日,周一。
国际数论会议正式召开,来自全球将近四百位学者汇聚在波恩大学。
法兰克福汇报和时代周报等媒体,都派遣了新闻记者对会议进行报道,并对全球顶尖学者进行采访。
而早上酒店用餐区,徐铭则正在卡茨的介绍下,和伊万尼克以及陶哲轩打起招呼。
他们两人一个是数论界公认的顶尖学者,另一个刚在上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以三十岁的年龄成功摘取到菲尔兹数学奖的桂冠。
加上又都是他那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和面对拉波波特教授时完全不同。
“徐。”
“这位就是伊万尼克教授,目前在罗格斯大学,主要研究解析数论和自守形式。”
……
徐铭听完卡茨教授的介绍,忙主动伸出手,和面前伊万尼克教授握了下的同时礼貌问候声。
“伊万尼克教授您好,感谢您对我论文的认可。”
“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更加年轻,我很高兴数论界能有这样的天才存在。”伊万尼克认真打量着徐铭说,比较慈祥的脸上仿佛只写着两个字。
满意。
旁边陶哲轩同样移不开目光,仿佛从徐铭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不过对方取得的成就,远高于他那个时候。
于是触动之下率先开口,当面把数学界莫扎特的名号赠送给徐铭。
“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确实很惊艳,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可还没有数学顶刊论文,相信以后你的学术成就会比我现在更加高。”
“数学界的莫扎特应该属于你才正确。”
徐铭面对菲尔兹奖获得者的极高赞誉,虽内心涌现出欣喜和高兴,却依旧保持着谦逊和向前辈学习的态度。
“谢谢陶教授的认可,我会继续努力下去,多向各位数学前辈学习。”
他虽在数论上做出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复杂庞大的数学分支并不算什么,毕竟目前数学学科也才3级。
念头正停留在这里,又听伊万尼克教授,颇为感兴趣的抛出个新话题。
“听卡茨教授讲,你今天会议上的报告内容,是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优化有了新进展?”
“是想到些新的思路。”徐铭点点头未卖关子。
闻言伊万尼克顿时眼睛一亮,脸上现出笑容再次脱口丢出一句话。
“我很期待你今天的报告。”
“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该前往波恩大学出席。”卡茨教授这时接过话茬微笑着提醒。
话音落下众人便不再多聊,走到酒店外面后,乘坐专车驶向波恩大学。
徐铭和田纲以及王翩,他们都已经不是头一回来波恩大学数学系,很快便随众人顺利进入会场。
待国际数论会议组委会负责人讲完话,宣布本届国际数论会议正式开幕。
由于上午属于开幕仪式,徐铭有幸短暂欣赏下当地的舞台歌舞表演,接着便闭目养神在脑海中演算,为下午自己的特邀报告做准备。
下午三点。
波恩大学主楼报告厅。
此时厅内早已坐满了身影,前排的更是数论学界顶尖专家学者。
按照正常的安排,国际数论会议召开,会有多位学者同时进行报告。
供参会学者自行选择去听哪一个。
但毫无疑问,正是眼下热点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最为受欢迎和关注的。
现场人数只能用爆满形容。
甚至有些受邀报告的人,都对此感到遗憾,没法去听多尺度解析筛法。
好在波恩大学让徐铭作为特邀报告人,专门安排在学校最大的报告厅内,否则有部分学者怕是没有位置坐。
徐铭站在演讲台上,背后是巨大的演示屏幕,面前则满场学界权威。
他面如平湖波澜不惊,正式开始自己的报告。
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并向组委会感谢,然后身后屏幕浮现出报告题目。
“针对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一种动态和计算结合优化。”
而台下坐着的数论学界专家学者,纷纷集中注意力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非常期待会有怎样令人惊喜的内容。
要知道目前多尺度解析筛法,都已称得上是用于解决素数分布问题的强大工具,若真能进一步优化,无疑会扩大这项工具的应用范围。
……
(本章完)
(/bi/285558/17237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