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能发年刊的毕业论文【万更求订阅】
专家评审组的田纲院士突然过来,让周围参赛队伍成员瞬间身体紧绷。
整个人变得拘谨,下意识闭口停止交流。
由于田纲并未压低声音,单独向徐铭搭话,以至于其他人都听的很清楚。
距离最近的周俊豪和身旁两位队员,第一反应是田纲院士再说本次获最高奖项的论文,然回过神来脑海中又不由缓缓浮出一个问号。
等等。
哪来的两篇论文?
正为此诧异时,却听徐铭已经开口应声。
“田院士好。”
徐铭看到田纲院士突然过来,他心里也颇意外,连忙礼貌性打招呼。
早在先前陈述答辩环节,徐铭本以为对方会问询。
毕竟在参加专家面试之前,郑以中教授就表示过田纲院士应该是听说过他的。
要知道对方组建的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虽是独立于燕大的教学科研单位,办公区却坐落于未名湖畔的七座中式仿古建筑。
然整个答辩过程田纲院士都未提问,甚至连眼神或者表情也没有一个。
于是他便没再多想。
大不了以后有机会再去拜访。
结果颁奖典礼结束,田院士却主动打开话题。
“你能在证明出加权格拉姆矩阵新不等式,又将其理论应用到奥运场馆无线定位系统,正是燕大理论数学与应用专业对学生们的期望。”
“你还很年轻,我非常期待你以后的发展。”
田纲脸上现出笑容,不吝啬自己称赞的同时,又表达出对徐铭未来期待。
“谢谢田院士。”徐铭再次回答。
而把这几句话全部听下来的周俊豪,纵使再笨都能听出田院士口中的论文,并非和高教社杯竞赛有关。
但同时心里也愈发吃惊,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之色。
“证明加权格拉姆矩阵新不等式?”
“奥运场馆定位系统?”
本以为徐铭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成功拿到高教社杯奖,已然证明自己的数学天赋没有在进入燕大疯人院之后出现倒退。
让人表示羡慕。
可现在怎么看,似乎高教社杯奖是最微不足道的。
心中顿时翻起惊涛骇浪之下,田院士非但没有停下自己的话结束交流,反而下秒再次抛出一个新问题。
“听说你已经学完了本科课程,有计划读研吗?”
田纲这两年主要精力,都在燕京国际研究中心,对燕大数院情况了解不多。
就连关于徐铭的事,还是中心内的博士后偶然聊起。
不过在他看来,这种有数学天赋的天才,肯定不能让其过早毕业以免造成浪费。
必须要读研读博才行。
徐铭闻言知道对方是关心自己学业,所以未作迟疑便如实开口回答。
“院里让我保研了,明年同时攻读数院和信院硕士。”
“目前刚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那就好。”田院士点点头淡然吐出三个字。
对于数院和信院的操作,他不认为有问题,就是那么快便完成毕业论文,只怕含金量不如去年那篇加权格拉姆矩阵新不等式的证明。
如果只是正常的本科毕业论文水平,他显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兴趣。
所以在毕业论文的事上,他没有过多追问,最后只是留下句对晚辈的勉励话。
“希望你读研后继续提升自己,有机会可以来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参观交流。”
徐铭斩钉截铁道:“我会的。”
话说到这里,田院士不再过多逗留,随即便和另外几位专家组评委成员离开。
蒋旭与朱志轩全程面色平静,他们两人对徐铭的水平再清楚不过,平时都不知道被刺激到了多少次,加上刚拿到高教社杯奖心情兴奋,因此看到有院士对徐铭称赞只觉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自然不会流露出惊色。
但周俊豪和另外两位学长队友,就完全不一样了。
此刻瞳孔简直像是发生了一场地震,完全不敢相信有人能做到这种程度。
况且徐铭作为和周俊豪同届的同校同学,那应也是去年才完成的新生报到。
前后仅刚过去一年时间。
徐铭学完本科专业课程,还被两个学院保研,甚至本科毕业论文都已撰写。
这是什么究极卷王。
每天学习二十四个小时不睡觉的吗?
念头停留在这里,周俊豪居突然觉得,自己对徐铭变得非常陌生。
明明才高考完一年多时间。
要不是这次趁着高教社杯的机会,时隔一年又见到徐铭彼此重新熟悉,否则以后见到真都不敢相认了。
下秒他实在按耐不住,还是主动询问一句。
“徐铭。”
“你已经学完本科阶段课程了吗?”
说完想到自己还是名副其实的大二,且拿到高教社杯数学建模国奖后,后面才有希望获取院里的保研机会。
和徐铭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本以为自己能凭借努力,逐渐缩小和徐铭的差距。
现在看来在东坪一高的时候,才是和徐铭差距最小的时候啊。
徐铭面对周俊豪的询问,倒也没啥卖关子的,直接如实开口解释几句。
“我暑假就开始提前学习数学必修课,现在已经跟着大三完成了期末考试,进度上确实比其他人快一点。”
周俊豪听到这句话,顿时有种想投去一个白眼冲动。
心想只用一年时间便学完本科全部课程。
这特么叫快一点?
不过得知徐铭暑假都在学习,他又陷入了沉默。
果然别人的优秀是有原因的。
而这次不等他回答,身旁那位脸肉多的男生,率先脱口由衷感叹。
“学弟真是强啊,和你比我都学到狗身上了,这高教社杯奖确实该你拿。”
话音刚落。
另外一位男生却像是突然想到什么,眼中立刻迸发出惊喜的精芒。
“我想起来了。”
“学弟你是不是参加了奥运核心场馆定位系统竞标?”
“是有这么回事。”徐铭点头承认。
后者脸上激动表情更盛,忙详细解释缘由。
“那肯定没错,我之前听佟教授的课,听他讲过燕大数院有一个天才。”
“原来竟是俊豪的高中同学。”
徐铭知道对方讲的是佟永峰教授,四月份进行最后答辩的时候,许崇兴教授专门领着他们去和箐华的打招呼。
这么几句话聊下来,加上高中同学的关系,两个队伍倒是熟络不少。
最后一拍即合决定去校外吃饭庆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倪明杰以及陈璐等人,都知道今天出高教社杯的结果。
为第一时间送上祝贺沾沾喜气,都在报告厅所在的楼下区域等待着。
待众人下楼出去后,很快便与之汇合。
“恭喜学长拿到高教社杯奖,这是我们302寝室一点小小心意。”
“学长可千万不要嫌弃。”
陈璐和同宿舍的孙敏婷以及程欢一起,其中孙敏婷性格最为开朗活泼,刚碰面便笑着开口把手里礼物递过去的同时不忘小声补充句。
“这些可都是陈璐特意选的哦。”
自从他跳级跟着高年级学习考试后,就被孙敏婷经常喊作学长。
因为有时候和陈璐在图书馆学习,她们宿舍的女生也会一起复习备考,如此两个宿舍之间关系还算不错。
互相之间都认识。
“恭喜啊。”
“我知道你肯定可以,叔叔阿姨会很高兴。”陈璐在程欢后面柔声对徐铭说。
“晚上我就跟他们打电话。”徐铭沉声回答。
而相比较女生的含蓄,倪明杰要显得大大咧咧的多。
近前后看向徐铭顿时两眼放光。
“铭哥。”
“能让我摸摸你的奖杯吗?”
闻言徐铭堆着笑容,直接把奖杯大方递给倪明杰。
“随便摸。”
与此同时周俊豪的目光,则是在徐铭和陈璐两个人身上来回移动。
从某方面来讲,他相比徐铭对陈璐更熟悉,毕竟以前大多数时候陈璐都是年级第二名。
虽然知道陈璐也报考了燕大,可怎么看她和徐铭的关系都不大普通。
对此周俊豪倒也没想太多,直接脱口问道:
“陈璐。”
“你和徐铭是在一起了吗?”
陈璐注意力全都在徐铭身上,甚至都不舍得把目光短暂离开。
自然没有注意到旁边的老同学周俊豪。
忽地听到这句话,立刻有种当着很多的面,自己心事被戳破的感觉。
脸颊瞬间微微泛红。
抬眼认出说话的人是周俊豪,惊讶之下脱口回复句。
“周俊豪?”
“他也参加了高教社杯,今天来燕大答辩。”徐铭向陈璐解释起来。
这时沉默许久的蒋旭,终于舍得开口,笑着对徐铭和陈璐的关系给出定论。
“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高中同班同学。”
“就是平时走的比较近。”旁边孙敏婷憋着笑当即接上句特意补充。
话都说到这种程度,大家心里自然有着判断,其中那两位箐华学长眼中满是羡慕。
徐铭天赋和实力强到让人不敢相信外,竟还有这么漂亮的高中同学女友。
怎么可能不吃柠檬。
将众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倒没解释什么。
看到陈璐不好意思,方开口解围,暂时结束掉当前谈论的话题。
“咱们还是先找吃饭的地方吧。”
此话一出大家自然都无异议,随即便乌泱泱一群人前往校外饭店。
……
燕大参赛队伍成功拿到高教社杯奖,这无疑算是件很有荣誉的事。
毕竟燕大数院作为国内数学殿堂,以往数学建模竞赛却未拿到最高奖项,没少被外界媒体和网友诟病。
天涯社区论坛上,有时都能看到相关吐槽帖子。
为此数院特意举办院内自己的挑战杯。
就是想选拔出,更优秀综合水平高的参赛队伍。
如今徐铭和蒋旭以及朱志轩,以全员大二新生的身份获得最高奖项,无疑是对燕大数学殿堂的最好说明。
当获奖情况在官网公布,并被一些媒体报道后,社会上多少有些人讨论。
其中最火的天涯社区相关板块,也有人发帖指出燕大数院的实力。
加上燕大学生,同样有不少人兼玩天涯社区,跟帖回复的内容颇显和谐。
“今年高教社杯奖被燕大的队伍拿到,并且三个人都是数院大二新生,这回没人讲燕大的数学不行了吧。”
“全员大二新生的话确实厉害。”
“以徐铭的数学和计算水平参加高教社杯,我只能说对其他人是降维打击。”
“这个徐铭很厉害吗?”
“我们燕大数院的天才,刚入学就发SCI论文了,能不厉害吗。”
不过当帖子的热度逐渐变大,引起社区内其他用户注意后却有人觉得这不算什么。
“只是参加个数学建模竞赛而已,就算拿到高教社杯奖也称不上天才吧?”
“啥时候能像陶哲轩那样,三十岁拿菲尔兹,再在论坛里发帖吹国内所谓数学天才。”
“说实话这些竞赛成绩除了保送保研,在国际数学上根本没任何用处,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国内的年轻数学家拿到数学奖项。”
而就在专家面试结束的当天,燕京大学也正式在校内发布公告。
对徐铭的队伍获得高教社杯提出表扬。
并给予现金奖励。
另外燕大还以学校的名义,向徐铭的母校东坪一高发送喜报。
告知这份荣誉的同时,对东坪一高为燕京大学培养出优秀人才表示感谢。
然而校内未名社区论坛上,却没多少人谈论。
就像是知道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自然表现不出多少惊喜情绪。
况且徐铭先前都不知道几次登上未名top1,大家太过熟悉之下阈值高起来,也就变得不太去关注这种小事。
但其中有一个群体属于例外。
那便是今年新入校报到的大一新生。
九月下旬结束校外基地军训,正式上课两三个学周。
突然看见自家学长拿到高教社杯奖,心里面肯定会涌现出骄傲自豪之感。
结果学校的未名社区,却基本没什么人谈论。
难免心里会浮现出问号。
10月22日,周一。
理教楼某阶梯教室内,刘新杰依旧担任助教,给新生上数学分析习题课。
碍于去年徐铭带来的印象太深刻,看到自己写在黑板上的经典例题,让人上来依次给出解题步骤时,有不少人都写出了错误的答案。
不由得暗自感慨这届新生水平不行。
整体实力低于徐铭那届。
于是在习题课快结束的时候,便拿徐铭举例子。
没办法。
只能说徐铭的例子太好用了。
“你们的基础有些薄弱,若不尽快组建学习小组,我担心这周习题作业很难收齐。”
“这点上要以你们的上届学长徐铭为目标。”
“他除在摸底考试中提前交卷拿到满分,还通过了院里三位教授联合出的屠神题。”
“去年可是未名社区的风云人物。”
“现在已经提前保研,成为了我的新师弟。”
随着他话音落下,教室内有了解过徐铭的人,当即举手说出心里疑问。
“刘师兄。”
“徐学长在学校这么出名的话,怎么这次获得高教社杯奖没多少人讨论?”
此话毫无疑问讲到了不少人心趴上,纷纷接过话茬跟在后面附和。
“这应该是值得咱们数院庆祝的事吧?”
“摸底考试这么难,徐学长竟然拿到了满分,这我之前还真不知道。”
“提前就被院里保研,好厉害。”
“刘师兄能让徐学长过来给我们上节习题课吗?”
刘新杰把底下同学的话悉数听进耳中,眼看话题有种越来越偏的趋势,连忙开口把话语权给重新收回来。
“你们私下里多去看看未名社区去年的帖子,就知道为什么没人讨论高教社杯了,因为这份荣誉对徐铭来说是最不值一提的。”
“至于让徐铭过来给你们讲习题课,现在恐怕不行。”
“他正忙着撰写毕业论文呢。”
说完伴随下课铃声响起,刘新杰便不再耽搁,当即拿上东西朝门外走去。
而阶梯教室内的其他人,则对徐铭越发好奇。
想着晚上一定要去机房登录未名社区,仔细了解下这位数院的天才学长。
徐铭并不知道,他的粉丝群体已然扩展到大一新生。
晚上吃完饭,依旧坐在图书馆二楼西侧老位置,抱着笔记本电脑最后完善毕业论文。
兴许是在学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又为学校拿到高教社杯奖带来荣誉,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他常坐的位置,因此来图书馆时会特意避开此座位。
这使得徐铭无论什么时候过来,都会有座位坐。
“论文只差最后的收尾和精修工作,争取今天晚上图书馆闭馆前完成。”
徐铭调试好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论文页面后心中暗自思忖句。
参加专家组面试前,毕业论文就已写的差不多。
刚好今天整个状态还算不错,便准备彻底完成也好拿给导师预览。
就这样。
伴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徐铭双手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使论文进度逐渐增长。
同时面板上的经验值信息,也随之持续刷新。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20点。】
【经过……】
直到图书馆内熟悉的闭馆音乐响起,徐铭终于停下手上的动作。
稍微活动下脖子松了口气。
“总算搞定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本科毕业论文终于完成。
内容包括他创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框架,以及对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的证明,全论文最终在58页这个数字。
相比较数论领域重要论文的页数,他这个已经可以称作非常精炼。
接着他则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分别给导师和郑以中教授发去短信约时间。
“明天就拿去让导师和郑教授审查吧,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自顾自低喃句,然后他又把目光放在面板上,查看数学学科经验值。
——
【数学:lv3(760/5000)】
无论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的阶段,还是后面证明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都获得了大量的学科经验值。
尽管距离数学提升到4级学科,还需要更多的学科经验值才行。
但从这次撰写毕业论文能够看出,研究创新数学工具推动数学分支进展,远比学习新知识更容易获得经验。
他已经有了决定。
读研之后会继续对多尺度解析筛法优化,在数论领域持续深挖进入数论殿堂。
想清楚这些他也不再耽搁,整理好东西背上笔记本电脑离开图书馆。
翌日。
徐铭准时被生物钟喊醒。
从床上起来,独自离开宿舍,按照往常习惯运动热身后沿着未名湖进行晨跑。
说起来燕大校园内,喜欢早上跑步的学生不再少数。
甚至还成立了社团协会。
只不过能像他这样每天自律坚持的,整个燕园都找不出来第二个。
以至于还有人邀请他加入跑步社,参加学校有时举办的运动会比赛。
可惜徐铭跑步锻炼身体,只为强健体魄,将来能有个搞科研学术的好体质。
并无加入社团协会的打算。
何况也压根没有多余的时间分配。
而就在徐铭绕了将近半圈时,视野中突然出现一道熟悉的身影。
正是扎着高马尾,脸上现出笑容的陈璐。
对此两人仅是对视一眼,同行继续沿未名湖跑步。
期间甚至无过多交流。
当然这明显不是徐铭头回遇到陈璐,彼此都适应习惯了这种陪伴。
加上陈璐并非每天都跑,这就使得徐铭的行程也不再是一成不变,有时遇到陈璐便相当于获得了惊喜。
使得他对晨跑多出些许期待。
早上在学五食堂吃完饭,蒋旭和朱志轩以及倪明杰他们去上复变函数课。
作为难度系数高于大一课程的必修课,几人可不敢有任何怠慢,必须尽快将其熟练掌握好应对期中考试才行。
否则学期刚开的新课程,刚期中就喜提挂科,那可就太打击人了。
徐铭自然也未闲着。
接到导师电话,得知正在办公室且有时间后,便不再耽搁当即带上论文前往。
数院的理教楼徐铭可太熟悉,很快便来到目的地。
从楼梯上去,来到导师办公室门口,看到没关门便直接迈步探头。
“导师。”
刚抬起手轻敲房门,只见导师张鲁平,这次竟主动来到门口迎接。
“别站着了,快进来坐吧。”
话落不等徐铭反应过来,就已经把人给拽进去。
顿时办公室内的景象全部映入眼帘。
除导师张鲁平外,郑以中教授也坐在沙发上,旁边还站着师兄刘新杰。
“郑教授好。”徐铭近前主动向郑以中教授问候。
说完还不忘同刘新杰打个招呼。
后者咧开嘴回以笑容。
张鲁平和郑以中都是收到了徐铭的短信,得知徐铭竟已撰写完毕业论文,心里首先反应都是怀疑在开玩笑。
主要数论领域的筛法,其复杂程度大家心知肚明。
自从陈景潤院士依靠加权筛法,把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到1+2的程度,数论中的筛法工具便停滞不前,几乎没有什么重要进展突破。
徐铭想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难度可以而知。
尽管郑以中教授同徐铭讨论交流后,对其数论思维给出了比较高的评价。
却也只是有着研究数论的基础。
能明年数院答辩开始前,完成毕业论文,已然算是非常优秀的存在。
结果现在告诉他,不但优化完筛法,还把毕业论文都已撰写好。
说实话心里面多少有些遗憾。
这么快的进展,只怕论文内容不会带来多少惊喜。
“你的毕业论文真完成了?”郑以中从沙发上站起身不敢相信的再次确认。
徐铭则直接掏出优盘道:“昨天刚正式结题。”
张鲁平这时则有些按耐不住,碍于徐铭前两篇一作论文的含金量,对毕业论文的内容还是有些期待的。
究竟如何总要看过才知道。
“我和郑教授一起帮你看一下,如果没问题等着参加院里的答辩就行。”
张鲁平从徐铭手中接过优盘,丢下这句话当即迫不及待朝办公位上的电脑走去。
郑以中虽没再开口,身体却很诚实的走过去。
刘新杰从导师口中得知,师弟的毕业论文竟这么快就完成了撰写,感到震惊的同时也非常好奇,想知道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便特意调整自己今天的安排,来到导师办公室等徐铭过来。
此刻他虽很想去看电脑屏幕,奈何位置刚好被郑以中教授给占着。
只得在旁边耐心等待起来。
徐铭则面色平静,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颇有信心,站在面前随时回答两位教授的提问。
不多时张鲁平操作鼠标打开优盘。
仔细看去只有中文版本。
再次点击进入论文本体格式,首先开头的标题和摘要映入眼球。
【多尺度解析筛法对斐波那契数无穷性的证明】
【摘要:本文针对解析数论,提出一种新筛法,并尝试证明斐波那契数中存在无穷多个素数……】
刚看到前几个字时,属于正常范围,张鲁平和郑以中两人表情并无变化。
但关于斐波那契数无穷性的证明,却让他们瞬间挑起眉毛心惊不已。
说好的融合解析数论优化筛法,怎么去证明起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了。
这对吗?
素数分布中的无穷性问题,可以说是数论领域非常经典的问题。
对其证明有助于数论的研究。
然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虽知名度和讨论热度不如孪生素数,以及哥德巴赫猜想这些难题,却也同样困扰数学家许多年。
至今未能有人给出准确的证明,属于数论界的憾事。
可眼下相关证明过程,却出现在一篇本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中。
且还是使用的新筛法。
哪怕知道徐铭绝不会在数学上开玩笑,还是不太敢相信标题和摘要的内容。
郑以中教授最先反应过来,抬眼看向徐铭,表情颇为激动的询问道:
“你在毕业论文中证明了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
“我想验证多尺度解析筛法,能否在素数分布上起到更好的效果,便选择了熟悉的斐波那契数尝试证明。”
“最终我的运气还算不错。”
“得到了结果公式。”徐铭云淡风轻的保持镇定回答。
然而这话传进郑以中教授耳中后,却是下意识撇了撇嘴不知该如何接茬。
心想证明数论中的无穷性问题,这是靠运气就能完成的事情吗?
与此同时旁边站着的师兄刘新杰,那震惊的样子下巴都快惊掉到地上,整个人完全呆滞住一阵愣神。
“师弟在毕业论文中证明了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
“谁家本科毕业论文是这样式的……”
刘新杰嘴里低喃重复着,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这两句信息。
大家的本科毕业论文水平都差不多,结果却突然冒出来这样一篇都能发顶刊的论文。
以后其他人压力该会有多大?
简直卷到没边了。
正当办公室内氛围有些压抑时,张鲁平已经戴上自己的眼镜提醒一句。
“先继续往下看吧。”
这话也顿时让郑以中反应过来,当即平复情绪把注意力全部投到论文中。
毕竟证明归证明,但结果是否正确,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还不确定。
若无法满足上述任何一项,那么公式便不成立。
数学是严谨的学科,对各种猜想问题的证明,更会被无数数学家不断验证。
只有经过这些洗礼,猜想才算能够变成定理。
接下来的时间,当张鲁平和郑以中两人,见识到徐铭优化的多尺度解析筛法框架,以及详细的数值验证作为辅助支撑后脸上不断闪过惊喜。
后面更是忍不住连连赞叹。
“引入具有尺度特性的解析尺度函数,用来作为动态滤波器。”
“太精妙了。”
“多尺度解析筛法关键突破,是解析设计和积分路径的巧妙选择,精确抵消了奇偶性问题的破坏性影响。”
“误差估计也比传统筛法优越的多。”
“将筛法首次从离散组合求和,提升到复平面的解析积分框架才是根本性创新。”
两人毫不掩饰自己脸上的兴奋,直接在根据论文中的式子边手动验算边讨论,尤其确定了数值验证的结果更加确定此筛法的价值。
毫无疑问这将会是数论界中,全新的筛法工具。
对数论的研究具有潜在作用。
不夸张的讲,纵使没有对斐波那契数的证明,单凭多尺度解析筛法都有资格发表到数论领域顶刊。
关键这还只是一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可以想象若这个消息传出去,肯定能够让燕大数院成为国际数学界讨论的话题。
尤其郑以中的是心情更是复杂。
本以为徐铭这么快就完成的毕业论文,优化的筛法不可能有太大价值。
结果却是如此大的惊喜。
同时他也更加后悔,当初没有和张鲁平据理力争。
白白错过一位真正的数学天才学生。
当然他们家任务还没结束,尽管确定了多尺度解析筛法的价值,那更需验证斐波那契数无穷性问题是否解决。
这里面蕴含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如果没有成功证明,那么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
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但若真的彻底解决了无穷性问题,便代表多尺度解析筛法在处理素数分布上,存在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届时势必会掀起数论界新的热潮。
徐铭也将变成国际数学界关注的焦点。
念头停留在这里,郑以中和张鲁平对视一眼,直接把桌面上的东西挪开共同进行验证。
直至时间来到中午饭点,在脑力持续消耗下,大家的肚子相继传来响声。
张鲁平暂时停下手上动作,摘掉眼镜揉了揉,看向还在发呆的刘新杰喊了句。
“小刘。”
“你去食堂带点饭菜上来,我们直接在办公室吃。”
说完更是直接掏出张百元大钞。
刘新杰看到大家都在忙,只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面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可又想知道最终结果不愿提前离开,被迫坐在椅子上发呆干熬。
眼看终于有了自己用武之地,回过神来后脸上顿时堆出灿烂笑容。
临出发前还不忘特意询问起徐铭。
“那个师弟,你想吃什么?”
他算是已经看出来,徐铭的这篇论文肯定发表,到时便不再是燕大校园里的风云人物。
而是进入国际数学界的圈子。
作为师兄肯定要和师弟打好关系抱紧大腿,说不定以后能有机会也到国际上混混。
徐铭闻言倒是没想太多,直接说出自己平时吃的。
“土豆牛腩盖饭,再加一份小炒肉吧,麻烦刘师兄了。”
“好嘞。”
刘新杰响亮的回了嗓子,下秒没有任何迟疑,立刻朝着办公室外面走去。
再说郑以中和张鲁平两位教授这边,中午在办公室简单吃完饭,当时间来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才算停下。
张鲁平研究的数学方向更偏向应用,对于理论数论的研究自认为不如郑以中。
所以他忙询问道:
“怎么样老郑,能确定小徐的证明过程吗?”
“借助多尺度解析筛法,经过问题转化对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证明,关于证明步骤和结果公式,我没有发现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或错误。”
郑以中微皱着眉头,将自己的验证结果,如实告知给面前的张鲁平。
“但是否彻底解决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我现在还无法给出确切判断。”
“不过这绝对是一篇,能够发表在数学年刊上的数论领域重大突破论文。”
徐铭最初目的只是为完成毕业论文,后面则是验证筛法以及获得学科经验值,这才机缘巧合下证明了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
没想到竟能发表到数学界四大顶刊之一的数学年刊。
但他本人却并未表现出多少激动,脸上的表情几乎看不到情绪剧烈变化。
反倒是刘新杰把眼睛瞪得浑圆,很后悔没把林伟给喊过来一起受这种刺激。
作为燕大的数学系研究生,对于数学年刊无疑是再熟悉不过。
很多人甚至将其当做最大追求。
做梦都想要发表一篇数学年刊论文。
然哪怕院里的教授,能发四大的机会都不多,普通研究生和博士更不用多想。
偏偏轮到了还是本科生的徐铭,并且论文内容为数论领域比较大的突破。
虽然郑教授没给出准确答复,想来也是八九不离十。
而这篇论文尽管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表现的却硬是比徐铭这位原作者更激动兴奋。
就差原地跳起来,大声对徐铭表示祝贺。
张鲁平这时则突然想到什么,略作思索快速开口提起另外一件事情。
“今天田院士应该在研究中心吧,或许可以让田院士看下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证明。”
“我看可以。”郑以中点头表示支持。
话音刚落两人没有丝毫耽搁,快速把桌面上散落的草稿纸整理好,安全取下优盘交到徐铭手中喊了句。
“小徐。”
“跟我们去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一趟。”
说完走到门口后,张鲁平又停下脚步,转身对跟在后面的刘新杰多交代句。
“你把办公室的东西清理下。”
待三人的身影从办公室内消失,刘新杰望向中午吃完饭剩下的垃圾,顿时满脸遗憾连连叹息感慨,想着只能等晚上再询问具体情况。
……
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由国家出资建设,致力于培养一流数学人才。
研究数学学科的前沿问题。
打造国内自己的新一代世界级数学家。
为促进数学思想和成果,提供合适的交流平台。
研究中心简称YICMR,坐落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镜春园和朗润园等建筑。
徐铭还是头回来到这里,路上目光都在欣赏周围的中式建筑和风景。
直到跟着导师和郑以中教授,进入镜春园后很快见到前两天刚碰面的田纲院士。
“张主任和郑教授,今天怎么有空来研究中心?”
田纲看到张鲁平和郑以中主动搭话,显然彼此之间并不算陌生。
至于后面的徐铭,虽注意到却未多想,只当做是跟着两位教授一同过来的。
张鲁平心思都在徐铭的论文上,倒也顾不上去和对方叙旧闲聊。
仅回了声便直接开门见山表明来意。
“是这样的田院士,我们有篇关于数论领域的无穷性问题论文,想让你帮忙验证下结果是否成立?”
……
万字更新,求月票,还差165张,本月破千会加更。
(本章完)
(/bi/285558/17237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