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让我给参赛小组上建模课【二合一】
徐铭在郑以中教授办公室,待了近两个小时,这才起身离开前往食堂。
同郑以中教授在筛法问题上交流后,他对融合解析数论工具的思路更清晰,以至于走在路上脑海里面都还在解构相关筛法公式和步骤。
另外值得一提,数学学科经验也获得不少。
而接下来几天。
徐铭主要精力都在自己的毕业论文上,专注筛法优化的理论推导。
他对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相信不用太久,便能完成相关证明初步进行实验。
时间进入五月份。
临近期中外加英语口语考试,讨论室甚至未名湖旁都能看到补习和练习口语的学生。
虽说口语考试并非必须参加,但对燕大的学生来说倒也不是啥难事,能多考一个证件肯定是好的。
……
“要不是被你们拉着,我都没打算考口试。”
203宿舍内。
早上大家边整理自己的东西边闲聊,其中以倪明杰的声音最为响亮。
今天是四级口语考试的日子,去食堂吃饭前要带上所需的东西。
倪明杰原本并无要报名口语考试的想法,毕竟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并不涉及英语行业,但架不住寝室另外三个人全选择了报名。
最终只得跟着一起。
不过到底是参加高考被燕大录取,自然不存在英语偏科这种问题。
虽说口语不太擅长,突击练一下便足以拿证。
相反期中考试,倒是变得不怎么紧张,甚至都没怎么补习必修课程。
主要他们马上都会成大二学长,纵使身处燕大疯人院也早已摸清熟悉,在适应其学习强度和节奏之后,数学必修课程不说能拿到很高的分。
起码挂科率大幅度下降。
平时每周的作业习题,都能按时完成交给助教。
“反正口语考试时间比较短,多一个证挺好。”朱志轩接过倪明杰的话茬笑着补充句。
蒋旭闻言则突然想到什么,看向徐铭颇感惊讶。
“我倒是没想到,徐铭的口语竟也这么好,水准完全能够播报英语听力考试了。”
是的。
前两天他们突击进行口语练习时,几人算是头回听徐铭使用英语对话交流。
那标准且没有口音的话语刚传进耳朵,当场便表情凝固在脸上怔住,若非亲眼目睹是从徐铭口中讲出,都怀疑哪藏了个国外英语大师。
伴随蒋旭又提起这件事打开话题,很快便引起朱志轩和倪明杰两人的兴趣。
纷纷扭过头来参与讨论。
“谁说不是呢,徐铭一开口都把我吓一跳。”
“以铭哥的口语水平,估计从初中就开始练了,真不知道还藏着多少优秀的地方。”朱志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中满是崇拜之色。
高考英语成绩好,在大家眼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连蒋旭这种数学保送生,英语都不算差。
可口语水平却完全不同。
毕竟高考对英语口语并无要求,加上时间用来学习其他学科提升分数都还不够,怎么可能会去花时间练口语。
哪怕让英语老师看到,都要被训斥不行。
偏偏徐铭是个反例。
以那么高的高考总分拿到理科状元不说,英语口语竟也这么变态。
说明高中是会抽时间练车。
这让他们大家觉得,徐铭每天学习的时间,恐怕还要更长才对。
说十八个小时应该是稍微谦虚了下。
“我现在都怀疑,徐铭是不是每天晚上不用睡觉。”
“半夜从床上起来偷偷学习。”倪明杰嘴角上扬半开玩笑打趣了一句。
徐铭把大家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对此倒也没有保持沉默当闷葫芦。
他转过身玩味道:“每个人体质不同,强求不来。”
此话一出。
蒋旭等人瞬间陷入沉默。
心中暗自感慨,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本来徐铭在数学和信息领域,已经表现出强大的天赋和优秀。
大家也早就熟悉。
结果纵使这样,还能突然亮出让人吃惊的表现。
简直如同一座行走的宝库。
很快几人拿好东西,结束话题后朝楼下走去,担任着宿舍长的倪明杰,锁门前则不忘最后提醒句。
“准考证都带了没?”
得到众人肯定的回答后,这才果断落锁。
前几天准考证刚打印出来时,大家便互相查看,发现都不在同个考场。
因此学五食堂吃完饭后,直奔候考区等待。
核验完考试证件,观看考试示例视频,等到距离开考前15分钟各自进场。
而在这里徐铭也看到了熟人。
除数院高班同学外,便是陈璐和室友程欢。
徐铭知道陈璐也想参加口语考试,因此并不意外。
趁未进场前,不忘过去打起招呼。
“数院和信院的掌上明珠,也参加口语考试啊?”程欢注意到徐铭有些意外的率先幽默询问一句。
自从上个月学校发布喜报,又加上未名社区论坛大家的热烈讨论。
她们哪怕是经管的,也早知道徐铭的事。
刚入学一个多学期,发表数学SCI论文后,又参与奥运核心场馆定位系统招标项目,且凭借无线通信顶刊一作论文帮燕大打败箐华团队。
这种天赋实属变态。
为此她们宿舍经过讨论后,便把徐铭称作是数学和信院手里的掌上明珠。
“陪舍友凑个热闹。”徐铭淡然一笑随口回答。
程欢闻声倒也没有多想,只是随口提醒了几句关于口语考试的注意事项。
“口语确实没太高难度,用词简单清晰避免复杂句式注意发音准确就行。”
“还有互动环节需要和搭档积极交流。”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旁边陈璐则接过话茬补充道。
“我们班上英语口语最好的就是程欢了,她小时候在国外长大的。”
“我会注意的。”徐铭礼貌性表示感谢。
很快考生正式进场后,徐铭注意到监考老师,竟刚好是之前教过他英语大二教师吕春梅。
还记得对方想让他负责奥运时的外语讲解人员。
不过考虑到眼下已算考试时间,他并未冒然打招呼仅点头用眼神示意。
口语考试包括自我介绍,和短文朗读,以及最后的搭档互动环节。
至于评分则主要从语调和发音,逻辑与内容再加上时间控制几个方面入手。
徐铭对这些自然毫不在意,毕竟从某方面来讲,以他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加口试就和走过场差不多,根本就不用费什么劲。
唯一意外的是,搭档居然刚好是程欢。
来到互动环节时,他首先开口根据题目主动提问。
程欢发现自己搭档是徐铭后,也颇感到碰巧,但注意力依旧在考试上。
其余并未想太多。
然而当徐铭的提问传进耳朵,整个人突然有种大脑宕机的感觉。
连在脑海刚准备好的单词句式,都一下子想不起来。
心里只浮现出一个问号。
“他的英语口语怎么会这么标准?”
作为从小在海外长大的人,她很早便重视口语,且回国上学后依旧进行练习。
毫不谦虚的讲,哪怕是系里的英语教师,在单词发音上都不如她精准。
可徐铭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实在令她吃惊。
主要徐铭在数学和编程算法领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被喊作徐神,按理说英语口语应该平时没有足够时间练习会稍差些才对。
正因如此她刚才还专门提醒几句。
未料到会是这种情况。
好在她的英语口语水平到底算过硬,短暂怔住数秒后及时回过神来。
忙接过徐铭的提问,用英语进行交流。
相比较下个月的英语四级考试,口试节奏比较快。
没过去多久,徐铭等人便结束从考场出来。
程欢和陈璐近前后她主动称赞道:“没想到你的英语口语天赋也这么高。”
是的。
对于徐铭的口语水平,她震惊过后将之认为是天赋。
“还行吧。”徐铭闻言谦逊回答。
接着他因要等蒋旭和朱志轩他们三个,并未和程欢陈璐过多说话,随即双方分开后便朝着另外的楼层走去。
望向徐铭的背影,直到彻底从视野消失,程欢这才扭头看着身旁的陈璐说。
“我都开始羡慕你的眼光了,居然能找到这么优秀有天赋的男生。”
“以后千万别放手。”
“可以看出来,徐铭对你和对其她女生不一样。”
“你们的高中同班同学关系更是优势。”
陈璐则依旧望着徐铭离开的方向,听完室友的话脸上不由浮现出幸福笑容。
……
徐铭只是把英语考试,当做是件小插曲,根本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节奏。
对于数论筛法的优化工作,进度保持稳步前进。
除有时去物院听课,重组自己的思维,大部分时间便在图书馆研究筛法。
当然郑以中教授那里,他偶尔也会抽时间过去。
这有助于激发出灵感。
燕京的六月份,温度逐渐升高。
6月15日,周五。
刚参加完英语四级考试的徐铭,中午吃完饭再次来到郑以中教授的办公室。
两人就权重筛法和可优化的方向进行讨论。
交流一个多小时后,郑以中脸上笑容越发的盛,甚至亲自用珍藏的好茶叶泡了壶茶。
“来小徐。”
“尝尝我泡的茶味道如何?”
办公室沙发上,郑以中把一杯红茶递给徐铭,在其接过后不忘仔细介绍起来。
“这茶可还是先前咱们燕大校长送的,为了能收你当我的研究生还被老张拿走不少,你要是喜欢喝等下临走我给你装上一些。”
尽管如今徐铭已经是张鲁平的学生,但郑以中丝毫没有把徐铭当外人。
尤其经过这几次在数论筛法上的探讨交流,他对徐铭可以说愈发的满意起来。
同时非常期待,徐铭能在数学领域走到哪一步。
所以是不是导师反倒显得不重要。
说实话徐铭没怎么喝过茶,更不知道如何去鉴别茶叶的好坏。
接过茶杯放到嘴边抿上一口吐出两字。
“好茶。”
郑以中看到这幕自是明白,脸上依旧堆着笑容开口和徐铭说话。
“你们年轻人就是不喜欢喝茶,等到了我这个年龄估计就该主动研究了。”
徐铭表情闪过尴尬未接话。
而下秒郑以中未作停顿又继续往下说,将杯中的茶喝完后抛出一个新问题。
“马上就是暑假了,你打算怎么安排?”
将郑以中的询问听进耳中,徐铭虽不知道对方突然关心起暑假时间的原因,稍微思索后如实讲出自己的规划。
“应该会留在学校吧,我想尽快完成筛法优化,然后进行实验撰写论文。”
没错。
大学暑假这么多天,若选择回家的话,那可太浪费。
况且如今父母忙着店里的生意,也确实不需要他暑假跑回家来回奔波折腾。
还有就是毕业论文从确定选题到现在,可以说也过去了不短的时间,既然逐渐有明确清晰的思路方法,那肯定要趁机早日把毕业论文完成。
届时也好参加院里的答辩,正式成为研究生。
郑以中对徐铭的回答显得非常满意,点点头接过话茬又继续说。
“如果你暑假留校学习的话,那帮我个忙吧。”
“郑教授请讲。”徐铭坐正身体没有任何迟疑脱口给出肯定回答。
这些天他从郑以中那里学到不少筛法理念,有些还是源自陈景潤院士的权重筛法,对他尝试结合解析数论优化筛法有着不小帮助。
可以说缩短了推导理论的周期。
现在郑以中主动提出有事想让他帮忙,那肯定没什么好说的。
只要处于力所能及范围内就行。
“放心。”
“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不会影响你的论文进度。”
郑以中先解释这么一句,然后也没卖关子,立刻讲出具体的情况。
“是这样的。”
“九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院里从挑战杯优胜一等奖队伍中,挑出了三支当做咱们燕大官方小组去报名参加竞赛。”
“暑假会开设一个关于建模竞赛的短期培训课程。”
“你来给我当助教上课吧。”
徐铭把郑教授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后,心里面对此也是颇为意外。
他自然知道每年,燕大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都是从数院挑战杯获奖的队伍中挑选,且还会专门进行集中培训。
确保官方队伍能在竞赛中取得成绩。
但他着实没想到,郑教授会让他当助教,去给院里的官方参赛小组上数学建模课。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连忙开口讲出自己的担忧。
“郑教授。”
“我并没有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去给大家上建模课是不是不太妥当?”
没办法。
能被学校选中,作为官方队伍参加高教社杯,其小组成员都有着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
甚至成绩称得上出色。
他连数院的挑战杯都没有参加过,确实不适合去当助教讲建模课。
然而郑以中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没人比你更合适。”
“你也知道我这些年没带研究生和博士,就中意你还被老张给挖走了。”
“让你过来给我当段时间助教再好不过。”
“另外以你的数学水平,和编程算法水平,那些数学建模题可难不住你。”
“还有论文撰写你也擅长。”
“关键我知道你给同学补习讲过课,去年在大一新生里面可是很受好评。”
伴随郑以中教授都把话说到了这里,徐铭自然没有办法再推辞什么。
只得开口答应下来。
“那我就试试。”
“有你这句话我放心多了,希望今年参赛队伍能有个不错的表现吧。”郑以中听见徐铭的确定回答道:“最近几年咱们燕大都没拿到最高荣誉高教社杯奖。”
虽说燕大数院作为国内数学的殿堂,重要成就都在对数学难题的解决上。
努力证明解决各类猜想发表学术论文。
不是太重视这种竞赛奖项。
可连续几年未摘取高教社杯的桂冠,脸面上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毕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到今天为止已经举办过许多届。
在国内属于知名度和参赛队伍双高的竞赛。
尤其前几年燕京成功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后,每年还会有海外的队伍报名参加。
郑以中被院里安排负责这件事,肯定希望看到自家参赛队伍能有优异表现。
他话音才刚落下,紧接着又想到什么,看向徐铭不经意的嘀咕一句。
“若不是怕耽误你毕业论文进度,我都想直接让你带队参加这次竞赛,到时候肯定能拿到高教社杯奖。”
“听说此次田纲院士也是专家评审组成员,估计他还听说过你呢。”
徐铭听到这里心中不由微动,他可是很清楚田纲院士早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受邀进行一小时报告,且前两年刚成功组建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并担任研究中心主任。
早就讲进入大学后额外资源需自己争取,既然田纲院士也在专家评审组中。
那本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倒是更值得凑热闹。
反正建模课都要上了,顺便参加一下也没什么,况且别的小组答题要三天他可不用。
于是想清楚其中的关键,他未卖关子直接表态。
“那个郑教授……我可以参加今年高教社杯的,不会影响毕业论文。”
……
(本章完)
(/bi/285558/17237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