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 第97章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第97章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伴随学校喜报发布,最先热议起来的,毫无疑问是未名社区论坛。
    作为燕大学生,看到自己人打败箐华,中标奥运核心场馆无线定位项目自然高兴,心里面有种与有荣焉的骄傲以及自豪感觉。
    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代表国内无线通信领域,还是燕大更胜一筹。
    然当大家仔细看完上面发布的内容,却眼尖瞧见项目组成员中有个特殊名字。
    “徐铭。”
    但凡经常在未名社区水贴的学生,对徐铭这两个字就不可能不认识。
    毕竟是去年未名社区top1的存在。
    关键以数院新生的身份,出现在信院项目中,显得比较奇怪不合理。
    而就在大家想弄清楚具体情况时,信院方面听说过内幕消息的人,则主动发帖替徐铭回应介绍详细贡献。
    “信院的学长学姐太厉害了,恭喜拿下奥运核心场馆定位系统项目。”
    “箐华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不如咱们燕大啊。”
    “徐神怎么也是项目组成员,难道是过去凑人数的?”
    “信院的过来现身说法了,听学长之前讲,是信院许教授主动去数院借人,把徐神给拉进项目,并且这次徐神还在竞标上帮了很大的忙。”
    “徐神不单单在数学上很厉害,编程算法的水平同样非常高。”
    “真的假的?”
    “去看看这次信院项目团队发表的顶刊论文,徐神可是论文一作。”
    ……
    大家都是燕大的高材生,自然清楚无线通信领域顶刊论文的含金量。
    如果不是在论文中有着巨大贡献,根本拿不到一作。
    因此确定这件事后,所有人顿时沉默了,本以为徐铭开学报到便能发表数学SCI论文,已经称得上变态让一众高年级学长都望尘莫及。
    结果现在才忽然发现,那只不过是开胃菜。
    仅仅相隔几个月,就又在无线通信领域发表顶刊。
    还帮信院项目团队,成功拿下奥运核心场馆无线定位系统竞标。
    这使得很多人都找不到词形容。
    只觉得有一种,被深深打击到的挫败感。
    最终仅有一条跟帖,深得大家共鸣,引起不少人发自内心的认可。
    “别人的燕大第二个学期就发表顶刊了,我第二年还在担心怎么才能不挂科。”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果然比人和狗都大。”
    与此同时。
    数院32楼203宿舍。
    倪明杰坐在电脑屏幕前,鼠标滑动浏览社区,过程中不忘向徐铭持续转述。
    “徐铭你又火了。”
    “大家都在讨论你参与信院项目的事,说你数学天赋和编程算法天赋高的吓人。”
    徐铭将倪明杰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表情依旧保持着平静并未在意。
    仔细算算他这都是第三次在学校社区大火,早已习惯的不能再习惯。
    至于旁边的蒋旭和朱志轩两人,今天则显得沉默。
    干什么都是有气无力。
    哪怕面对这种学校里的热点新闻,依旧如霜打的茄子瘫坐在椅子上,完全提不起半点兴趣显得不正常。
    倪明杰这时注意到两人状况,暂时停下手上动作扭头看向蒋旭和朱志轩。
    大声喊起话来。
    “我说你们俩今天也太蔫了吧。”
    “不就是参加院里挑战杯没有发挥好嘛,哪至于直接变成这个样子?”
    是的。
    昨天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正式结束,朱志轩和蒋旭回来便有种失魂落魄的感觉。
    询问后得知是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提交。
    “主要实际情况和心里落差太大。”蒋旭这时终于回过神来接上一句。
    他和朱志轩以及班上另一位同学,组成小组报名参加院里面举办的挑战杯竞赛,虽本想着积累经验增长见识不追求必须获奖,但他们还是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除私下研究往年的建模题外,院里开设的建模补习课更是一节都没有落下过。
    在经过这些训练后,不免涌现出些许自信。
    然当挑战杯建模竞赛正式开始,面对挑选的题目却逐渐力不从心。
    尽管最终成功完成了计算和建模,论文却没来得及写完便被迫选择了提交。
    遭到沉重打击之下,蒋旭和朱志轩心情欠佳,剩下那位队员更是表示不想再参加类似竞赛。
    可见受了多大刺激。
    蒋旭知道徐铭去年就发表数学SCI论文,虽清楚这是很厉害的事情,本身却对其中难度没有具体的概念。
    直到这次需要真正撰写论文,才明白是多么困难。
    朱志轩听到蒋旭的话,也顺利打开话匣子,当即接过话茬继续往下说。
    “我们的基础还是太薄弱了,权当作积累经验吧。”
    “看未名社区论坛上大家的讨论,讲这次挑战杯的难度确实比前几届高些。”蒋旭点点头又附和一句。
    而徐铭把话听到这里,不由得产生兴趣,于是便随口询问了句。
    “你们选的题目能让我看看吗?”
    “我找一下,好像社区论坛上有人发过。”蒋旭闻言未作迟疑连忙寻找起来。
    约摸过去二十多秒左右,便见其抬手转动电脑屏幕面向徐铭让出空间。
    “找到了。”
    徐铭并未耽搁时间,走过去当即俯身查看。
    下秒题目信息映入眼球。
    “煤矿瓦斯和煤尘监测问题。”
    “根据矿井监测点瓦斯浓度,煤尘爆炸下限等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评价各区域安全等级。”
    “判断未测区域是否需预警。”
    “涉及瓦斯与煤尘浓度的关系模型。”
    ……
    待把全部信息和要求看完,便在脑海中思考,如果是自己该怎么解答。
    仅短暂顿了半分钟,立刻开口讲出思路。
    “这道题核心是安全插值和安全评价模型,利用克里金插值对数据补全。”
    “确保无偏性和最小方差。”
    “结合AHP确定瓦斯煤尘权重,用MATLAB编写克里金插值程序。”
    “另外需警惕监测数据空间自相关性。”
    “完成这些建模编程,剩下的论文就比较简单了。”
    蒋旭和朱志轩听着徐铭的讲解,整个人完全处于懵掉的动作和神情。
    心想这与自己做的是同道题吗?
    明明前几天,他们为了这道题还通宵熬夜,结果到了徐铭这里直接给出解题思路不说,其方法也远比他们最终选择的简洁且高效。
    关键他非常确定,徐铭是第一次见到这道题。
    而现在他也总算是知道,为何徐铭对院里数学建模挑战杯没太大兴趣。
    毕竟以这种水平参加的话,基本和炸鱼差不多,其他人根本没有夺冠的可能性。
    “铭哥说的这些我当时怎么没有想到,不然撰写论文的时间肯定是够的。”朱志轩突然开口说上一句眼神中满是遗憾和惋惜之色。
    几人把话聊到这里,倪明杰也不在沉默,选择主动参与到话题中。
    “以徐铭的数学天赋,指点你们还不和玩一样,要是半天答不上来才有问题呢。”
    “那倒也是。”蒋旭点点头对这话很认可。
    四月份的燕京气温还不高。
    徐铭对自己每天安排,称得上相当规律。
    除早上依旧跑步锻炼身体外,便是去图书馆研究筛法和解析数论。
    以及去物院听课。
    补习四大力学中剩下的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
    信院那边最近许崇兴比较忙,因要配合奥组委着手对鸟巢的无线定位系统部署,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学校。
    不过数院和信院方面,倒是达成人才联合培养方案。
    待徐铭本科毕业后,分别作为张鲁平和许崇兴的学生同时攻读硕士学位。
    说起来也就是徐铭在编程算法领域,同样展现出了不俗的水平和天赋,否则张鲁平绝对不会同意双学位,甚至会想办法劝说徐铭。
    毕竟数学从某个层面来讲,也属于吃青春饭的学科。
    三十岁之前不取得重大数学成就,以后迸发的可能性完全是个很低的数值。
    正因如此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数学上面努力提升,否则精力分散的话就很难集中。
    当然这并不适用于徐铭的情况。
    4月24日,周二。
    物院。
    阶梯教室。
    徐铭坐在中间靠前的位置,认真听台上唐亚愚教授讲解量子力学上的难题。
    “关于电场中狄拉克朗道能级与拓扑相,其核心思路是规范变化加周期性边界条件。”
    “零电场情形……”
    “弱电场微扰……”
    “拓扑相分析。”
    ……
    此题是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与拓扑物理结合,可以称得上综合性难题。
    融合朗道能级。
    贝里相位。
    以及量子霍尔效应三大核心概念。
    徐铭研究过拓扑学,尽管对量子力学尚不熟练,倒也能从数学角度分析。
    因此听完唐亚愚教授的讲解后,很快便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物理知识。
    伴随时间流逝同时,面板浮现新的经验值提示。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物理]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6点。】
    【经过……】
    今天他本打算去找郑以中教授,向其请教自己这段时间优化筛法时的疑问。
    结果刚好看到物院唐亚愚教授的公开课,便索性预约过来听讲学习。
    毕竟对方在凝聚态物理,和拓扑量子物态材料等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有利于物理学科尽快提升到3级。
    (本章完)
    (/bi/285558/17237542.)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