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你还对算法有研究
张鲁平听到许崇兴的话,他站在办公桌前,俯身拿起桌面上的东西回应。
“小刘算是不错的,不过要再给他几年时间成长。”
笑着帮自个学生美言两句,然后迈步折返,重新回到沙发处坐下。
许崇兴此刻,心思都在借人上面。
闻言并未在刘新杰的话题上过多讨论,继续追问张鲁平口中所讲的人。
“不提你这个研究生了,先说你打算推荐谁?”
“年纪大了心急容易上火。”张鲁平把手里的东西递过去并未直接说出人名。
“先看下这个,具体页数我已经标记出来。”
“还搞那么神神秘秘。”许崇兴撇了下嘴伸手接过。
尽管脸上表情透露着怀疑,动作却是诚实,暂时耐住性子翻看起来。
这是一期来自海外的纸质数学期刊,很快找到标有记号的页面,当即垂下目光认真查看其上面的内容。
“加权格拉姆矩阵的行列式紧界不等式及其应用。”
他将标题默读出声,眉头微微一皱,像是想到了什么顿时陷入思考状。
旁边张鲁平则从旁解释道:
“这篇论文中的加权格拉姆矩阵不等式,在传感器网络定位领域有潜在应用,能够对你们的‘数字奥运’项目起到不小的帮助。”
这段时间徐铭的论文正式发表后,其理论与应用数学通讯最新期纸质期刊,也顺利来到燕京大学数院。
既然他都把徐铭当成自己学生,办公室里肯定要收藏份才行。
毕竟作为数院正教授,年轻的时候拼学术,现在年龄大了之后,基本都是比谁的学生更加优秀,偏偏徐铭刚入学就取得如此成就是最耀眼的。
“莫非是你哪个博士生发表的论文?”许崇兴眼中浮现出兴趣追问。
为实现‘数字奥运’打造靓丽名片,燕大自然要积极参与各种技术项目。
其中信息与工程学部,便是要解决奥运大规模应用无线定位技术的难点,确保实时掌握人员流动,场馆路径显示地图导航避免拥挤迷路,以及在主新闻中心服务全球媒体做到定位精准。
尽管距离奥运还有一年多,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很少。
需要在年底之前拿出可行方案竞标。
然算法模型优化精度,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也正因如此,许崇兴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这段时间压力着实不小。
眼看进度停滞不前,只能到处去其他学院借人用。
“是我们数院今年刚入校的新生。”张鲁平摇摇头如实解答许崇兴的疑问。
“新生?”
许崇兴闻言惊呼出声,音调都高了许多。
他大致浏览论文中的核心内容,尽管不是数学领域的资深教授,却也能判断出其具有的含金量,确实对项目有着潜在应用并非水刊。
只不过在他看来,能让张鲁平这么上心,论文应该是门下的博士生所发表。
刚好可以把人借过去。
但结果实在意外。
论文来自数院新生之手,让他心中不由得涌现出几分遗憾。
“看样子,你们数院今年有好苗子啊。”
许崇兴放下期刊,看向张鲁平前脚刚说完,紧接着嘴上不停开口抛出一个问题。
“这是打算带新研究生了?”
最近两个多月,他除完成院里的公开课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负责无线定位技术研发。
自然不会去关注学校未名社区,对前不久成为论坛风云人物的徐铭不熟悉,但他并没有因徐铭是新生,就质疑论文水平产生不信任。
反而给出了肯定。
“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并且眼下可不单单是我,冯长平和老郑都盯着呢。”
张鲁平再次询问道:“你觉得他怎么样?”
“能刚入学就在格拉姆矩阵领域取得成绩,的确是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可算法编程等方面应该还没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比较薄弱。”
“恐怕解不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许崇兴叹了口气给出自己的真实态度。
他们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学科知识,徐铭虽在数学上有不小的建树,可作为刚入学两个多月的新生,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到熟练应用各种算法,真到了项目上可能都无法和其他人对接工作。
张鲁平将这几句话听进耳中,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原本他是觉得徐铭论文的方向专业对口,加上有机会参加这种项目锻炼是好事。
就想着推荐徐铭。
被许崇兴这么一提醒,才想起来本质上还是新生。
学习的知识内容尚有限。
只因数学天赋太优秀,以至于很容易忽略掉这点。
念头运转到这里,张鲁平也不再纠结,略作考量后给出新的人选。
“那就让小林过去吧。”
林伟是他带的其中一个博士生,平时忙项目论文连刘新杰都很难见到。
许崇兴对林伟明显不陌生,听到这个名字,脸上顿时堆出笑容很是满意。
“让林伟过来可太好了,”
说完主动站起身同张鲁平握手,紧接着也不打算继续逗留耽搁时间。
……
徐铭在将英语提升到2级学科后,主要精力便放到数学和信息两大学科。
随着对大二阶段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融会贯通,即将接触实变函数和泛函分析,这也是让很多数学人头疼乃至崩溃的必修课程。
难度相比高代几何分析等,不知提高几个层次。
不过徐铭对它们却只有两个字。
期待。
另外他去图书馆,基本是抱着算法教材书籍,配合电脑实操狂啃。
对编程算法愈发熟练精通的同时,信息学科也即将提升到2级。
这天晚上。
徐铭背着笔记本电脑和保温壶,来到理科楼四楼讨论室参加小组学习。
自从严伟豪和高科,知道徐铭发表论文后,反倒对其惊人的学习速度变得有些无感。
逐渐认为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毕竟徐铭刚大一就发表SCI论文,数学必修课程学的快点那不很对。
甚至两人还直接改掉常态,变成反向催促徐铭。
希望徐铭能早点掌握实变函数,也好指导他们使学习小组良好发展。
“学弟快过来坐,今天要看实变函数吗?”严伟豪注意到徐铭的身影率先打起招呼。
旁边高科顺势附和道:“学弟晚上好。”
徐铭面带笑容,冲他们点了下头,径直走到自个常坐的位置把保温壶放到桌面。
然后取出背包内笔记本电脑,插好电源开机。
做完这一切之后,才详细讲起自己今天晚上的安排。
“打算研究个新算法,暂时给数学放会假。”
值得一提的是,先前徐铭来参加小组学习任务,都是学习数学掌握理论做题巩固,像今天直接背着电脑过来研究算法属于头一次。
主要他抢到了明天一节比较难得的公开课,对方是信息技术领域资深教授。
想着向其请教有助于提高水平,获得信息学科经验。
便提前熟悉下要讲的东西。
严伟豪和高科两人,听完徐铭的话颇为惊讶。
他们都以为徐铭是把全部精力放在数学上,否则如何能拥有发表论文的水平,可现在徐铭却表示还要去研究信息编程算法。
且看样子不是头一回,心中不由浮现出疑惑的念头。
“徐铭这家伙究竟一天有多少时间?”
念头停留在这里,严伟豪率先开口询问道:
“你还对算法有研究?”
“计算机语言编程,是处理数学问题的实用工具,不掌握怎么能行。”徐铭闻言撇过目光满脸认真回答。
话音落下的同时,双手立刻放到键盘上,快速敲击起算法代码。
他这次熟悉的是TCP拥塞控制算法,常用的几种核心包括Tahoe和Reno以及Vegas算法。
而伴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面板也浮现出信息学科经验值提示。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2点。】
【经过……】
反观严伟豪和高科,在对视一眼后,皆能从彼此眼中看到吃惊之色。
本以为徐铭数学如此优秀之外,还专门花精力研究计算机语音算法,称得上是让人非常佩服的一件事。
可实际感受后他们才发现,徐铭的编程算法水平似乎并不比数学差。
饶是严伟豪自认为,自个打字速度算快的,但和徐铭相比竟还不如人家敲击代码。
尤其想到平时上计算概论课时,满眼的二指禅手法更对徐铭的速度感到震撼。
似乎根本就不可能出错一样。
以至于后面连做题的心情都没有,两人全搁那困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大,偏偏还让他们给撞上。
差不多忙活到将近十二点,学习小组这才解散,大家各自返回宿舍休息。
翌日。
徐铭和倪明杰蒋旭以及朱志轩几人,在学五食堂一起吃了早饭。
待他们去理教楼上必修课后,自个则直奔信息与工程学部前往公开课大教室。
来到地方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能抢到课,起码占据了不少的运气,完全没想到竟如此有人气,除能容纳一百五十人的教室满座外,后面以及门外窗户位置都还站着很多蹭课的学生身影。
……
还有,会晚些。
(本章完)
(/bi/285558/17237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