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最凶锦衣卫,百官跪求饶命 > 第50章 风云激荡

第50章 风云激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五十章风云激荡
    当叶轩还在妙音阁与念薇打生打死的时候,应天府内已悄然掀起了一股波及朝野的浪潮。
    工部衙门营缮司主事李咏家中,这一日迎来了一伙不速之客。
    “砰”的一声,院门被人大力踹开,引得一众丫鬟家丁惊叫不断。
    一名家丁上前理论,“哪里来的强人,可知这里是谁的府邸?”
    “瞎了你的狗眼。”一名身穿锦衣官袍,腰间佩刀的锦衣卫上去就给了那个家丁一脚,“你可知道我们是谁!”
    “锦……锦衣卫!”这时有老成的家丁一眼认出几人身上的飞鱼服,顿时哆哆嗦嗦起来。
    其余人一听锦衣卫三字,也如鹌鹑一般全都躲到了角落,生怕一个不小心惹到了这伙人就会被一刀劈了似的。
    这时,正主终于匆忙赶来,一看院中慌乱景象顿时气得七窍生烟。
    “你们这些锦衣卫实在是太过分了,我要上书陛下弹劾你们!”
    锦衣卫为首一名胡须大汉闻言嗤笑不已,“老头,只要你能活着走出卫狱,劳资随便你告!”
    李咏闻言面皮一抖,颤声问:“你……你什么意思,莫非你还要乱抓无辜不成!”
    胡须大汉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其余锦衣卫也是跟着狂笑不止,似乎李咏说了什么可笑至极的话一般。
    笑了好半天,胡须大汉才猛的一拉脸,大喝一声道:“李咏,你在修建华贵殿时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的事儿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李咏闻言手中一松,价值连城的一枚玉扳指顿时摔的粉碎。
    “不不,你们不能抓我!我乃朝廷五品命官,你们抓我要有刑部的驾帖!”
    一名锦衣卫闻言讥笑,“老头,你是睡昏头了吧,管我们要驾帖?”
    “锦衣卫办案,先斩后奏!”
    …………
    兵部左侍郎吴伟镛府邸,此时一片人间地狱景象。
    大量家丁和丫鬟尖叫着四散逃跑,可是只要胆敢试图逃出吴府的,都会被毫不留情的一刀杀了!
    一名锦衣卫手持滴血绣春刀死死守着大门,又砍杀了一名试图逃跑的家丁后爆喝道:“锦衣卫办案,敢有潜逃者,格杀勿论!”
    吴伟镛原本富丽堂皇的卧室,此时已是斑斑血迹成了一间血肉屠宰场。
    “吴大人,还不肯说吗?”锦衣卫千户魏德清拿着把专门穿琵琶骨的铁钩,狞笑这看着面前奄奄一息的吴伟镛。
    吴伟镛强撑着一口气,露出一丝惨笑:“魏大人,您倒是开口就问啊,我也没说我不说啊!”
    魏德清一愣,随即不在意的道:“啊,之前的那些犯人总要折磨一下才肯老实,所以也就忘了先问问吴大人愿不愿意说了,哈哈哈!”
    …………
    应天府内,诸如此类的惨叫与逃亡层出不穷,一夜之间数十名朝廷大员被捕入狱。
    朝野上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某处茶楼包间,几名雍容中年聚在一处面色沉重。
    “陛下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给了锦衣卫刑讯、抓捕之权,以前这些锦衣卫虽然一样难缠,可是要抓人好歹还要通过吏部活着大理寺发出驾帖,可是现在他们不需要知会任何人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对我等朝廷大员下手。”
    “不止如此,锦衣卫昨天抄了户部王大人的府邸,听说连皇上的圣旨都没有请。”
    “什么?连圣旨都不能用,就敢抄一个三品大员的家,这还有王法吗?还有道理吗!”
    良久,下首一名中年痦子男惶急道:“各位大人难道就这么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锦衣卫这帮财狼祸害我大明臣子吗?”
    这句话刚出口,一个肥胖中年就急忙捂住了他的嘴,脸色惶恐的像是见了鬼,“张大人你不要命了,敢说锦衣卫是财狼?”
    张大人挣脱束缚,不忿道:“咋滴,我们在这里私下说说,难道那些锦衣卫还能听见不成?”
    “这……锦衣卫的手段神鬼难测,谁知道他们会从哪里冒出来。”
    肥胖中年话音刚落,房顶忽然传出一阵嗤笑,“刘大人说的对,我们锦衣卫上天下地从哪儿冒出来都有可能。”
    包间之中,气质雍容的几名朝廷大员一下子变了脸色,就好像死了爹妈一样难受。
    少顷,屋顶被破开,几名锦衣卫从天而降。
    同时,包间的房门、窗户,甚至是角落的架子后面全都冒出了一个个锦衣卫。
    原本除了几个中年人外空无一人的包间,眨眼间站满了人呢。
    “你……你们如此窃听朝廷大员的谈话,是犯了王法的!”为首一人顿时气得胡须乱颤,同时心中忐忑不已,也不知道这些锦衣卫到底把他们的谈话听去了多少。
    从房顶落下的那名锦衣卫哈哈讥笑一阵,忽然露出一两狰狞道:“王法?我等奉旨办案,我们锦衣卫就是王法!”
    “来人呐,把这些犯官都给我抓起来!”
    “啊,你们不能就这么抓我们!”
    “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
    “有什么话,留着到卫狱里头说罢!”
    尽管整个应天府的上层社会都陷入了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可以说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衙门吏员全都人人自危,除了按时到衙门里点卯便是缩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各大茶楼酒肆、烟花柳巷,那些朝廷大员、王公贵族最爱出没的地方,此时难得的变得冷清起来。
    大街上,也连着几天不见横冲直撞的官轿、官马,交通事故都少了四五成。
    就连那些蛮横的巡城兵丁居然也学会了讲道理、懂礼貌,遇见摆摊的小贩也不再盲目驱赶,吃东西也知道要给钱了。
    就连上各大衙门告状办事,守门的衙役都不肯要银子了,公案的大老爷似乎也变得和蔼了了起来。
    以前需要几个月才能办下来的事儿,如今慢则三五日,快则当天就能办下来。
    于是乎奇怪的一幕发生了,不论上层如何波诡云谲,老百姓们倒像是过期了节日。
    对此百姓心知肚明是因为什么,纷纷称赞皇帝陛下圣明!
    (本章完)
    (/bi/284802/17237589.)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