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第一把火
李德海的最后通牒,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套在了在场所有人的脖子上。
议事厅里,那一张张养尊处优的脸上,表情精彩纷呈。
震惊、愤怒、不甘、恐惧……最终,都化作了深深的忌惮,和隐藏在眼底的怨毒。
他们不敢再公然反对,只能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那气氛,压抑得几乎让人窒息。
“都散了吧。”
李德海疲惫地挥了挥手,仿佛刚才那一番话,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
众人如蒙大赦,却又不敢立刻离开,一个个都看向了脸色最为难看的李德泉。
李德泉站在那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作为李家除了李德海之外,最有权势的人。
今天却被当众驳了面子,还要听从我这个黄毛小子的调遣,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冰冷而复杂。
然后,他一言不发,第一个转身,拂袖而去。
有了他带头,其他人也纷纷起身,陆陆续续地离开了议事厅。
每个人经过我身边时,都会或明或暗地投来一道不善的目光。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成了整个李家的公敌。
很快,偌大的议事厅,就只剩下了我们三人,以及一直恭敬地站在李德海身后的老管家福伯。
“咳咳。”
紧绷的神经一松懈下来,李德海便忍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
“爸!”
李月萍连忙上前,轻轻地为他拍着背。
“我没事。”
李德海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妨。他抬起头,看着我,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歉意和无奈。
“贤婿,让你见笑了。”
“这是李家的家事,也是我的家事。”
我摇了摇头,并不在意。
“当务之急,是尽快把那个人找出来。”
李德海赞同地点了点头。
他看向身后的福伯。
“福伯,从今天起,你全力协助秦飞。他有任何要求,你都必须满足,明白吗?”
“是,老爷。”
福伯躬身应道,他的腰板挺得笔直,声音沉稳有力。
他看向我,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表情严肃,眼神里却透着一丝好奇和审视。
这位在李家待了超过四十年的老管家,见证了李家三代人的兴衰,他看人的眼光,比谁都毒。
“贤婿,你需要什么,尽管跟福伯说。”
李德海对我说道:“他是家里的老人,绝对信得过。”
我点了点头,这正是我需要的。
“福伯。”
我看向这位老管家。
“我需要三样东西。”
“秦先生请讲。”
福伯的态度,不卑不亢。
“第一,我需要那件元青花梅瓶,从入库、鉴定、做暗记,到最后进入拍卖会展厅的全部经手人名单,越详细越好,包括每一个环节的安保人员。”
“第二,我需要知道,李家独门的暗记手法,到底有几个人知道。除了家主之外,还有谁?”
“第三。”
我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我需要立刻查封李家所有的珍品库房,进行全面的盘点和排查。”
“在我盘查结束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出!”
我这三个要求一说出口,连李德海的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一下。
第一个和第二个要求,还在情理之中。
但这第三个要求,无异于是在整个李家,投下了一颗真正的炸弹。
李家的库房,是整个家族的命根子。
里面存放着李家上百年积累下来的,价值连城的古玩珍宝。
查封库房,全面盘点,这在李家的历史上,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工作量巨大,更是对所有掌管库房和资产的李家人的,一次赤裸裸的不信任和权力挑战。
福伯的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秦先生,这第三条恐怕阻力会非常大。”
“库房的管理,一向是由三爷,也就是李德泉先生负责的。您这样做,等于是……”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等于是,直接把枪口,对准了李德泉。
“我就是要让他知道,枪口对准他了。”
我平静地说道。
李月萍不解地看着我。
我解释道:“现在的情况,我们是明,内奸是暗。”
“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他却对我们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样被动下去,七天时间,我们什么都查不出来。”
“所以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
“我要烧一把火。”
“一把大火,烧得整个李家都坐立不安。”
“只有把水搅浑了,那些藏在水底的鱼,才会自己忍不住,跳出来。”
我看着李德海,一字一句地说道:“爸,我这是在打草惊蛇。”
李德海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瞬间就明白了我的意图。
与其一个一个地去排查,去盘问,不如直接用最激烈的方式,去冲击那个内奸的利益链条,逼他自乱阵脚,露出马脚。
“好!”李德海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的狠色:“就这么办!”
他看向福伯,声音不容置疑。
“福伯,按秦飞说的做,立刻带人去查封库房,谁敢阻拦,家法处置!”
“是,老爷!”
福伯不再犹豫,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快步离去。
我知道,我的第一把火,已经点燃了。
果不其然。
不到十分钟,李德泉就怒气冲冲地,去而复返。
他身后,还跟着好几个李家的叔伯长辈,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气势汹汹。
“大哥!”
人还没到,李德泉那压抑着怒火的声音,就已经传了进来。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李德海的轮椅前,指着我,手都在发抖。
“他凭什么查封库房?他一个外人,有什么资格动我们李家的根基!”
“库房里的东西,每一件都价值连城,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谁来负责?他负得起这个责吗?”
“大哥,您不能这么糊涂啊!这是在自毁长城!”
他身后的人,也纷纷开口附和。
“是啊,大哥,三哥管着库房几十年,从没出过差错,怎么能说封就封呢?”
“这要是传出去,别人还以为我们李家自己监守自盗呢,我们李家的脸,还要不要了?”
“家主,请您三思啊!”
(/bi/284332/36648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