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60年代:开局荒年,我带着全村吃肉 > 第518章:进账675.4元

第518章:进账675.4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谢谢王哥!”
    “小事,说这些就见外了。”
    王科长拍了拍李有福的胳膊,“回去告诉咱二姐,让她安心工作,这些事由厂里来解决。”
    “好,回去了我就跟二姐说。”
    就在这时,食堂的人拿着单子走了进来。
    “科长,野猪毛重307斤,这是单据。”
    王科长接过单据只扫了一眼,接着就把单据递给李有福,“老六,你也看一眼。”
    “我就不看了,信不过别人,还信不过王哥。”
    王科长轻笑一声,“行,那咱们还是按之前的价格?”
    李有福没意见,307斤,按照2.2元一斤,总共675.4元,都快要赶上李有福卖工作的钱,他还有啥不满足的。
    “小胡,回去跟食堂说一声,抓紧点时间把野猪给处理了。”
    “好的科长,那我就先下去了。”
    “嗯!”
    等食堂汇报的人走了,王科长拿起笔在单据上签字,然后将签过字的单据递给李有福,“老六,一会拿去财务科把钱领了。”
    “谢谢王哥。”
    “你看,又这么客气,该说谢的人是我。”
    王科长抿嘴一笑,接着拉开抽屉从里从面取出两条大前门,“这两条烟你拿回去抽。”
    “这怎么好意思呢。”
    话是这么说,李有福却是一点没客气,“王哥,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这就对了。”
    王科长咧嘴一笑,感觉两人的关系又亲近了不少。
    两条烟对他来说不算什么,李有福要是不收,或许王科长才头疼。
    “王哥,下次送物资可能没这么快。”
    李有福觉得还是有必要跟王科长说一声。
    当然!卖掉工作和送物资并不冲突。
    李有福从江浙省回来后就可以送物资,既能赚钱,还能维持关系。
    毕竟有这层关系在,大姐,二姐在糖厂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好!”
    王科长表情十分平淡,像是早已预料,“说实话,你能这么帮我,王哥念着你的好。”
    “要是因为帮我,耽搁你自己的事,那我也太不是人了。”
    “王哥放心,你对弟弟这么好,有多余的物资一定念着你。”
    “成,有老弟你这句话,当哥的心里就踏实了。”
    王科长喜形于色,他一个科长对李有福这样,不要面子的?
    说白了,全国到处缺少物资,尤其计划外物资,李有福又凭啥要把物资送给糖厂?
    所以…不是李有福求着王科长,而是王科长求着李有福。
    在这个年代当官不算啥,有物资走到哪里都能吃的开。
    “王哥,要没啥事我就先回去了。”
    “急什么,留下来吃顿饭,到时候咱哥俩再喝一杯。”
    “我倒是想多留一会,这不是还要把钱送回去,一来一回好几个小时,到时候天都黑了。”
    在别人眼里,野猪是李有福从下面收购的,再说,李有福也不算完全说谎,从县城到李家村,的确要花2个小时。
    “那行,早点把事情办了心里踏实。”
    “我就不多留你了,路上慢点。”
    ……
    “娘,我回来了。”
    李有福到家门口,观察了一下四下无人,连忙从灵泉空间取出500斤豆粕,整整装了4个麻袋。
    听到声音,蒋翠花,张玉梅从屋里出来,一眼看见自行车后座的麻袋,询问,“这又是啥?”
    “之前不是跟你说了,咱家今年养猪,麻袋里面全是豆粕,整整500斤。”
    嘶!
    “这么多?”
    两人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一早上的工夫,李有福竟然从外面弄回来了500斤豆粕。
    李有福笑着反问,“多吗?”
    “这还不多。”
    蒋翠花白了他一眼,这话也就是李有福,换个人脑壳都能敲掉。
    刚拉回来的豆粕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发酵10天到半个月,还要添加一些其他辅料,例如,玉米,红薯,麦麸,米糠等等。
    不过最常见的还是猪草。
    “你饭吃了没有?”
    “吃过了。”
    “你不是说要去研究所办手续,办的怎么样了?”
    蒋翠花一边倒水,一边询问。
    “你儿子出马,哪有办不成的。”
    “不过和原来想的不一样。”
    “出问题了?”
    李有福没急着回答,端起蒋翠花倒的水,哐哐,一口气喝干,“我把工作给卖了。”
    “卖了?”蒋翠花一下子愣住了。
    “嗯!就是你想的那样。”
    李有福拿出一根烟点燃,接着把研究所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说给蒋翠花听。
    “我还以为当官的,随便就能安排人进去,没想到也要花钱买工作指标。”
    其实不只是蒋翠花会这么想,张玉梅也是同样的想法,或者说,在大部分农村人眼里,城里人就应该个个光鲜靓丽,当官的更是无所不能。
    听完李有福的话,两人一阵恍惚,简直就是滤镜碎了一地。
    见状!
    李有福乐的不行,忽然想起一句话,“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哪怕过了几十年,日子好起来了,还是有人觉得国外的月亮就是圆,呼吸到的空气都是香甜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事实摆在面前又如何,宁愿活在自己编造的梦境里,在李有福看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悲哀。
    “或许去年还可以,到今年已经不容易了,往后只会更严格。”
    李有福很清楚,历史的轨迹就是按照这个前行。
    一个萝卜一个坑,随便招人的时代已经过去,除非扩建,以后的岗位只有两种方式。
    要么子承父业,就像李有福这种,私下通过买卖工作指标,明面上还是转给指定的人,要么就是高学历,分配的形式。
    “我原本听了主任的建议,是想把工作转给二叔,算下来,就剩下二叔一家还在地里刨食,要是二叔有份工作,照顾爷奶也能尽心尽力。”
    “不过采购员不好干,我怕二叔去了也是白搭,这些话咱们自个关起门说说就行了,可千万别在二叔面前提。”
    李有福说的是心里话,几百块钱他压根不在意,比不上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重要。
    话又说回来,有钱也就那么回事,你还能肆意妄为,大买特买,用不了一天时间,就有人过来调查你,所以…保证一家人吃好喝好,平安度过到改开,才是最重要的。
    “你娘又不傻,我去外面说这些干啥,不是没事找事。”
    “小叔子,我也是,我不会到外面乱说。”
    李有福扬了扬嘴角,他自然信的过两人,一个是自己的四嫂,一个是自己的亲娘,不过该有的提醒还是要提醒,免得无意间说出去,可就把人给得罪了。
    ……
    (/bi/368878/36954518.)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