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杨絮飘飘 > 22.远去的银幕

22.远去的银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22.远去的银幕
    在记忆的长廊里,总有一幅画面在时光的流转中愈发清晰:一方四角拴着麻绳的白色幕布,随风微微晃动,如同一个温柔的叹息。幕布前,是黑压压的人群,他们的身影在暮色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剪影。孩童们像一尾尾灵动的鱼儿,在人群的缝隙中穿梭嬉戏;大人们则摇着蒲蒲作响的芭蕉扇,慢悠悠地唠着家常。这幅画面,是狗娃童年最珍贵的记忆底片——露天电影,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一段永不褪色的温暖时光。
    狗娃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那年他刚满七岁,有着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和一双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睛。在他的小世界里,最大的期盼莫过于每月一次的露天电影。那是一个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的年代,一场露天电影便是整个村庄最隆重的文化盛宴。
    消息总是通过村里那台锈迹斑斑的铁皮喇叭传开。每到傍晚,村长粗犷的嗓音就会通过喇叭传遍村子的每个角落:"村民们注意啦,今晚大队部放电影......"这声音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村子里荡开层层涟漪。狗娃至今还记得,每当听到广播,他的心就会像揣了只小兔子般怦怦直跳。
    一听到广播,狗娃就会像只敏捷的野兔般飞奔回家。汗水沿着他红扑扑的脸颊滑落,在夕阳下闪着晶莹的光。他急切地扯住母亲打满补丁的衣角,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娘,快点,去晚了就占不到好位置了!"母亲是个温婉的农村妇女,总是含笑应声,小心翼翼地撂下手中的针线活,从炕头的木箱里取出一块洗得发白的粗布,仔细地包好几只被磨得光滑的小板凳。
    去往大队部的路上,夕阳将母子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沿途遇到的乡邻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带娃看电影去?""可得快些,好位置早没啦!"一张张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上漾开着朴实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四月的阳光,温暖而真挚。狗娃注意到,就连平日里最严肃的王大爷,此时眼角也堆起了笑纹。
    放映场地早已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泥土混合的独特气息。母亲携着狗娃在偏后处觅得一方空隙,摆好板凳。狗娃蜷缩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块神秘的白色幕布,小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等待的时光就像一场神秘的探险,让他的心怦怦直跳。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开始在田野间闪烁,如同撒落在夜幕中的碎金。这时,放映员推着他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出现了。他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斯文中年人,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显得与其他村民格格不入。孩子们立刻围了上去,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
    放映员利落地架设机器,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咔哒"一声,一束强光蓦地劈开浓稠的夜色,直直地投射在白色幕布上。光晕的边缘锐利如刃,仿佛要将夜幕割开一道口子。在这束神奇的光柱中,无数细小的尘埃上下翻飞,如同被唤醒的精灵,在光的怀抱中演绎着一场无声的舞蹈。
    这一刻,原本喧闹的场地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仰着小脸,嘴巴张得圆圆的,眼中闪烁着惊奇的光芒,仿佛在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大人们也停止了交谈,手中的蒲扇停在半空,目光被牢牢地锁在那方光影变幻的幕布上。狗娃注意到,就连最调皮的二蛋此刻也安静了下来,眼睛瞪得像铜铃。
    放映机发出嗡嗡的轻响,与现场的寂静形成奇妙的对比。风扇转动带来的微风湿热,轻拂过人们的脸庞,也吹动了幕布的边缘,让它如波浪般轻轻起伏。幕布上,光影开始流转,人物的轮廓逐渐清晰,伴随着胶片转动发出的沙沙声,一个精彩的故事正在缓缓展开。
    狗娃偎在母亲怀里,完全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小兵张嘎》里那个机灵勇敢的小英雄,他的每一次冒险都让狗娃心跳加速。见到嘎子机智地与敌人周旋,狗娃忍不住拍手叫好;看到嘎子陷入危险,他又紧张得手心冒汗。母亲在一旁柔声讲解着剧情,让狗娃更加投入,仿佛自己也跟着嘎子在芦苇荡中穿梭,与敌人斗智斗勇。
    不知过了多久,狗娃的眼皮越来越沉,就像被施了魔法般,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变成了小兵张嘎,正在青纱帐里与敌人周旋。等他再次醒来,电影已经结束,人群开始四散离去。狗娃迷迷糊糊地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还在母亲怀里,可电影却已经落幕。他小嘴一撇,"哇"地哭出声来,满心委屈,觉得自己错过了世界上最精彩的部分。
    母亲轻轻拍着他的背,温柔地安慰道:"乖娃,下回还有机会,咱们回家。"旁边的乡亲们看到狗娃哭得伤心,不但不同情,反而哈哈大笑起来。这让狗娃更加委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
    回家的路上,月光如水银泻地,将母子二人的身影拉得修长。狗娃仍揪着母亲的衣角,不停地追问电影后面的情节。母亲耐心地讲述着,声音在静谧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温柔。狗娃凝神倾听,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些画面,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世界。
    换片子的间隙,也是狗娃童年记忆中难忘的片段。每当电影放到一半,屏幕突然暗下来,放映员开始换片子时,孩子们就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大家都在猜测下一部片子会是什么,是惊险刺激的战斗片,还是温馨感人的生活片?这个小小的悬念,就像一颗神秘的糖果,甜丝丝地勾着每个人的心。
    趁着换片子的空当,大人们会起身活动活动筋骨,相互递根烟,闲聊几句今年的收成。孩子们则像一群好奇的小跟班,围到放映机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放映员忙碌的身影。有时候,放映员还会让孩子们帮忙递一下片子,这可把大家乐坏了,感觉自己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胸脯挺得高高的,走路都带着风。
    狗娃对电影有着自己的偏好。他最喜爱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动画片和惊险刺激的战斗片。像《地雷战》中,村民们巧妙布设地雷,炸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地道战》里那错综复杂的地道和神出鬼没的战术,总看得他热血沸腾,恨不得钻进屏幕里去帮乡亲们打鬼子。可是对于文艺片和戏曲片,他就完全提不起兴趣。每次放到这类片子,他就觉得无聊透顶,没看一会儿就想着溜去和小伙伴们玩耍。但母亲却看得津津有味,总是沉浸在剧情里,跟着影片中的人物一起欢笑、流泪,那时的狗娃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些慢吞吞的片子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除了大队部定期放电影,村里要是谁家有了喜事,比如孩子过周岁或者老人做寿,主家也会请放映队来放电影。这时候,整个村子都像在过节一样热闹。主家门口早早地挂起白色幕布,放映机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像是在宣告一场欢乐的盛宴即将开始。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像收到了最珍贵的请柬,纷纷赶来祝贺。
    记得隔壁家小虎过周岁时,他爹娘特意请来了放映队。消息一传开,孩子们兴奋得像刚出笼的小鸟,早早地就围在小虎家门口,眼巴巴地盼着天黑。大人们也放下手中的活儿,热心地帮忙布置场地。有的搬来桌椅,有的准备茶水点心,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夜幕降临,放映机射出一道明亮的光束,电影正式开始。第一部放的是《哪吒闹海》,小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把东海龙王打得节节败退。狗娃和小伙伴们看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张得大大的,不停地发出惊叹。看到哪吒自刎的那段,好多小伙伴都忍不住哭了起来,狗娃也觉得鼻子酸酸的,心里满是对哪吒的心疼和敬佩。
    放第二部电影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突然,放映机"滋滋"地响了几声,画面一下子消失了。孩子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大喊着:"怎么回事啊?""快修好呀!"放映员赶忙检查机器,原来是胶片卡住了。他手忙脚乱地摆弄了好一会儿,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终于把胶片重新弄好。电影继续播放,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又重新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中。
    电影散场时,夜已经很深了。大家一边往家走,一边热烈地讨论着电影情节。有的说哪吒真勇敢,有的说敖丙太坏了。大人们还会感慨,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孩子们能看到这么精彩的电影,真是幸福。那一夜,电影里的故事和大家的欢声笑语,交织成村庄里最美妙的夜曲,久久回荡在夜空中。
    最让狗娃难忘的,是去邻村看电影的经历。听说邻村要放电影,而且还是大伙念叨了很久的《少林寺》,狗娃和小伙伴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上,散发着炽热的光芒,可他们早就无心玩耍,整颗心都被这场即将到来的电影占据了。
    狗娃匆匆跑回家,翻箱倒柜找出那双洗得发白的帆布鞋,仔细地系好鞋带,又从衣柜里拽出一件还算干净的衣裳,胡乱套在身上。顾不上跟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打招呼,他就一溜烟地冲出门去,与小伙伴们会合。
    村头的老杨树下,小伙伴们早就到齐了。小强手里挥舞着一根自制的"金箍棒",那是他前几天在村后的树林里找到的树枝,经过精心打磨后,还真有几分齐天大圣的威风;小虎则把家里的手电筒别在腰间,像是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拍着胸脯保证:"放心,今晚有我这手电筒,咱们肯定不会摸黑回家!"
    他们一行十几人,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路两旁是大片大片的麦田,金黄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夏日的秘密。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为他们的旅程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没走多远,狗娃就感觉脚底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疼得他"哎哟"一声叫了出来。原来是一颗小石子钻进了他的鞋子里。他一瘸一拐地走到路边,坐在田埂上,脱下鞋子使劲倒腾,好不容易才把那颗调皮的小石子弄出来。重新穿上鞋,他正准备起身追赶队伍,却发现小强和小虎站在不远处,一脸焦急地看着他。
    "你咋啦?"小强关切地问道,手中的"金箍棒"都忘了挥舞。
    "鞋子里进石子了,没事,咱们赶紧走吧。"狗娃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
    小虎却一把拉住他,从兜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手帕——那是他娘给他生日时买的,平时都舍不得用。他蹲下身子,仔细地帮狗娃擦了擦脚底,然后又把手帕垫在鞋子里,说:"这样就不会再硌脚了,走吧。"
    狗娃心里一暖,看着小虎认真的模样,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三个小伙伴相视一笑,加快脚步,很快就追上了队伍。这份淳朴的友情,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珍贵。
    夕阳渐渐西沉,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绚丽的橙红色,像是被画家打翻了调色盘。远处的山峦在余晖的映照下,轮廓变得模糊起来,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偶尔有几只归巢的鸟儿从他们头顶飞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催促他们快点赶路。
    走着走着,小强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兴奋地喊道:"快看,前面就是邻村啦!"他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村子里灯火通明,隐隐约约还能听到人群的喧闹声。一想到马上就能看到期待已久的电影,他们的脚步变得更加轻快起来,像一群欢快的小鹿,朝着村子奔去。
    到了邻村,找到放电影的地方,和那里的村民们一起,沉浸在这难得的文化盛宴中。虽然银幕上的故事与往日并无太大不同,但这份远道而来的经历让电影显得格外精彩。散场时,星月已经升上中天。虽然回家的路很远,到家已夜深沉沉,却丝毫不觉倦怠,反满心欢喜。银幕故事成了归途最美谈资。他们沿乡路行,月华铺染田野,如覆银纱。偶闻虫吟蛙鸣,似天地为他们奏乐。他们笑谈共享秘密趣事,笑声荡彻夜空。手电筒的光柱在夜空中交错舞动,为他们指引回家的路。
    后来,电视渐入万户,露天电影愈发稀见。曾一同观影的伙伴,亦四散天涯,为生计奔波。狗娃也离开了那个小村庄,在城市里安了家。他家里有了超薄电视,甚至买了投影仪,随时可以看想看的电影。但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想起那个摇着蒲扇的母亲,那群嬉笑打闹的伙伴,还有那块随风轻晃的白色幕布。
    今每忆此旧时光,狗娃心底总涌暖流——那是源自纯真年代的深切怀念。那一方银幕、一束光芒、一群欢语之人,皆成心中至宝。虽露天电影渐行渐远,然它所带来的喜悦与感动,永驻心间。每忆斯时,仿佛重归那无忧年华,再品那份纯粹美好。那些画面如老旧相片,经岁月流转,反愈鲜明、愈温暖。有时在梦中,狗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夏夜,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仰着头,睁大眼睛,看着那束光如何照亮了整个童年。
    (/bi/284916/36614930.)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