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南方往事风云录 > 第010章 引言

第010章 引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说到国内枪支管理问题的时候,他不无坦承地表示,尽管现在处于史上最严厉的控枪阶段,民间拥有各种枪械的人数可能比官方估计的还是要多得多。
    他的这个结论也许不是凭空想象,作为一名经常接触三教九流的社会人士来说,有着一般人没有的真实资料和感受。
    对于他说的话,我深表赞同。
    本人从小到大,身边各种亲戚、朋友爱好这个的也很多,只是各自的需求和用途不一样。
    我记得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80年代初),因为父母所在的单位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枪械的兵工厂缘故(60到70年代国家出于随时准备打大战的战略思想,在很多人迹罕至,荒山野岭的地方建了大量兵工厂和军事研发基地。
    不计其数的城市和农村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非常落后的机械和工具,挖山凿洞,硬是把一座座庞大的山体掏空,平整,创造出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每天爬到建在山腰上的学校读书,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的上班时间,总能听到山脚下方实验靶场传来的“哒哒哒……”射击声。
    这种不同寻常的声音激烈高亢而又富有变化,持久悠长,就这么回荡在山林上空,飘向远方。从第一次听到的好奇紧张,到如同吃饭穿衣般地习以为常,伴随我渡过了好几年的难忘时光。一直延续到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随父母全家调入省会城市才结束。
    童年时代正处于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于是乎,多到随处可见的空弹壳(还有不少未使用过带弹头的)成了我们闲暇之余拿来玩耍的物品。
    60到80年代,社会上的枪支管理还是非常宽松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管理这个概念,全民皆兵的上层指导思想,使得相当大一部分人家中都收藏有枪支,并且都熟练掌握了枪支的使用技能。那个时候的武装部和民兵连组织不像现在早已是名存实亡的边缘单位,而是实打实起到维护地方安全稳定和宣传普及爱国军事知识教育的机构。
    记得有过很多次,进到父亲把守的厂内存放成品的超大仓库,看到堆积如山,数量高达上万,随时准备运往全国各地,包括前线阵地(当时正和越南展开自卫反击战,打打停停持续了很多年)的武器时,那种震撼感是无以复加的。
    读高中时,曾经出于对军事的热爱(主要还是想去部队玩枪),去报名参军,结果由于视力太差被刷了下来,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不知道我的同龄人小时候跟家里人一起玩过气枪没有?反正我是受到他们影响太多(80年代,个人是可以在百货大楼里面购买到气枪的)。炎炎夏日里,两三个大人加小孩,手里拿着国产的工字、***压杆气枪,甚至还有土枪,在院子里互相切磋,一般是瞄准十几米远处摆放着的瓶子或其它标靶物,各开几枪比谁的枪法更好,输了的就负责请客买西瓜吃。
    同一个院子里住着的隔壁邻居则笑呵呵地搬个板凳,拿个蒲扇坐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看,时不时点评几句。等到输家买来西瓜,不论男女老幼,所有人都围在葡萄架下的石凳旁,大快朵颐,欢笑声传遍整个大院。
    这些难忘的美好时光今天是不可能再现了,除开没这么大场地不说,谁要是敢拿出一把枪在隔壁邻居面前晃一下,哪怕只是一把****,十有八九就会被报警,然后一大群全副武装的警察很快就会赶到,如临大敌般地把你从家中带走,轻则拘留,重则坐牢。现在的人,尤其是城市中的,对于枪的恐惧已经不亚于口袋里没钱去买米,呵呵,开个玩笑。
    进入到九十年代,特别是96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出台,正式开始宣告全面禁枪时代来临,曾经正大光明玩枪的行为开始变得不合法,逐渐走入地下。
    与此同时,失去正规购买途径的爱好者,和追求暴利的不法分子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制造,通过边境走私进来的手段也大量出现,2000年后网络的迅速普及也让很多人通过网购实现了拥有的目的,枪支泛滥程度依然没有得到改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80到90年代,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所认可的枪支,绝大部分含义是指以火药为动力,发射制式口径子弹或金属弹丸的枪械。
    而不像现在,除了没有任何争议的火药和高压气体作为动力的枪支,普通的压杆气枪、***、都会被认定为枪支,甚至夸张到连小孩玩的水弹枪、和能发射弹丸,射程只有2到3米的玩具枪都被禁卖和禁止玩耍。
    因为跟本文一些主角人物认识的缘故,我也经常去他们那里串门。有天去到已经隐居内地城市的某朋友家里,打开他的电脑,无意中看到十几年来存着的照片,都是他和兄弟们的留影。
    照片从头翻到尾花了很长时间,不光是用眼看,还激发了我很多回忆和感慨。因为,本人也是见证者之一。
    最早的照片是从2003年开始,一直到近几年结束,大部分都是在玩真人CS、打猎、旅游、聚会时拍的,里面的人物个个英姿飚爽、意气风发,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最吸引人的,还是他(她)们身上穿的一身非常正规和标准的戎装,以及肩膀上挎着或手上端着的各式长短枪支。如果仔细看,还能发现插在腰间的手枪。
    一页页,一张张翻过去,里面除了人物和年龄带来的面貌有变动以外,身上的装备也在不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说说人,第一张照片是两人在画面里,随着年代往后推,人越来越多,但主角还是那几个没有改变,特别是第一张照片里的两人,大部分时候都站在中间的位置。不过可以看得出有那么几年,两人都有过缺席到场的记录,原因不外乎是坐牢或跑路或去国外了。
    照片中的人物几乎每年都是笑脸,但要是细心点的多看一会,或者是像我这种对他们很熟悉的身边人可以感觉到,逐渐变得沧桑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复杂。
    再来说说造型的变化。从最开始穿着T恤衫、帆布裤、戴着鸭舌帽、手里拿着最老款的杂牌枪,规规矩矩站着拍照的业余和青涩模样;到换上统一服装,手拿著名品牌的流行枪械,开始试着做一些姿势配合拍照者;最后到全部按美军现役军人的标配来穿戴,手中的武器也换成了在市场上很难见到的顶尖装备,无论是被拍照者的动作还是眼神看上去都非常专业和冷酷,俨然一支国内特种突击队的形象,完全可以当做我国军事爱好者一部非常生动的演化史。
    尽管造型和场面很震慑,但这些枪其实大部分都是低威力的***,或者是不能击发的枪械模型。只有少量威力较大的猎枪、高压气枪、和***支混杂在其中。
    各位看官不要下意识认为这是某地混社会的人影集回放,我敢保证,里面大多数人都有正当职业(甚至有的事业上比较成功),就算赋闲在家不干活的,在个人道德层面、社会公德上也没有问题,不会去伤害别人的利益。
    说到这里,我想纠正现在不少人群对于持有和玩耍枪支的爱好者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玩枪的都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甚至是黑社会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跟国内无良媒体长年累月用夸张用语,扭曲事实,错误引导的报道有很大关系。
    我承认,确实有一些人利用枪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以此来把所有爱好者都妖魔化,一棍子打死,是非常不公平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不少人开着车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故意用车撞人,你能说所有的司机都是坏人吗?
    先不说本人。从小到大,身边绝大多数爱好者都是遵规守纪的人(大家从最近几年媒体报道的大量涉枪案件可以了解到,占了相当数量的嫌疑人都是学历很高或有正当职业的,因为收藏和朋友之间交流而被抓,其中有些还是公务员,甚至是警察和现役军人)。
    玩枪的爱好(包括这十几年流行起来的真人CS)跟足球、篮球、钓鱼、下棋、跳广场舞、极限运动等等,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以锻炼身体、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充实生活、追求人生乐趣和意义为目的。
    本文主要讲叙的,是2000年后十几年间深圳市一群枪械爱好者,和当地及内地各种形形色色人群之间的恩怨情仇精彩故事。既然是以真实素材为背景,类似于纪实小说的文体,肯定会牵涉到不少发生过的真人真事。
    为了避嫌、尊重当事人、和不引发法律上的纠纷,文中的人物,不可避免地都要用假名来代替。就连很多事件,也会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请读者谅解。
    我希望各位亲爱的读者在看完本书后,能够引发一点对于枪支和相关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思考,那么,我的心里就会感到非常宽慰,这部耗费了多年精力和付出不菲代价的小说就没有白写。
    (/bi/284900/36646640.)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