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第260章 260车祸换推荐
杨浩然瞪大双眼,眼珠差点砸到脚面:基地最神秘的高手,我的救命恩人,我崇拜的偶像,竟然是你妹妹,你瞒得我好苦啊。
赵乐兮一刻不敢耽搁,下车的时候,高珏提醒她,要用最快的速度把人带回来。
赵乐兮没问为什么,但谨记心中。
从停车点到围墙下面,赵乐兮只用了不到一分钟就躲过所有摄像头,将后背贴到围墙上。
这里没有守卫,而且是摄像头的死角。
赵乐兮使用轻身术,纵身一跃跳到高墙的四分之三处,脚下用力,攀上高墙,利落的翻进去。
墙下是一堆垃圾,很脏很乱,但并不臭。
可见谁家也有没有多余的食物浪费。
垃圾的最下面,是一个木头箱子,被钉子钉死。赵乐兮徒手将盖子翻开,看到里面躺着一个中年男人,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一双小眼睛瞪得溜圆,惊恐地看着赵乐兮。
赵乐兮看到这人脸上写着的“司”字确定他就是大哥提前藏在这里的人,当下将人扛在肩上,将箱子和垃圾堆恢复原样,跳上垃圾堆,再一用力,攀上高墙翻出去。
前后不超过一分钟,这个垃圾堆恢复平静,仿佛什么也没与发生过。
一分钟之后,赵乐兮扛着男人,回到车队前。
从她离开到回来,不超过三分钟。
知道真相的人不敢相信赵乐兮的速度居然这么快。
不知道真相的人以为那个被绑的男人就藏在附近。
赵乐兮把人扔在车内,问大哥:“他就是那个司机吗?大哥,你提前过来一趟,就是为了找他?”
“是!我提前过来,和舅舅见了一面,了解一些基地的人际关系,然后拜托舅舅找这个人。我记得他的身份证号,所以很容易就能确定他的位置。然后把他放进箱子,藏在那里,等待机会。”
男人显然也从兄妹二人的对话中猜到他们的身份,眼中惊恐更甚。
高珏一直看着他,悄悄弯起嘴角。
男人不知道这里有人能听到他的心声,脑子疯狂运转:放在以前,只要他咬死不承认,谁也不能怎么样他。可是现在不一样,人命贱如草芥,他们不需要证据就能直接杀了他。无论无辜还是不无辜,没有政府、没有法律为他出头。而且,他们精准的找到自己,并且从戒备森严的基地里轻松带出来,就一定不会放过他。
幸好,他不是主谋,那个老头才是,老实交代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很快,车队回到北仓基地,车子把兄妹二人直接送回别墅。
杨浩然恋恋不舍的和赵乐兮告别,让小女孩有些不自在,怎么杨哥的眼神那么奇怪,仿佛要生吞了她一样。
赵世赟带着高珏快步走进地窖,赵乐兮紧紧跟在他们身后。
把男人扔到地上,赵世赟给他松绑:“张禹,你应该能猜到我是谁,想知道什么,如果你如实说,我保证,会给你一个痛快。你也知道,如今秩序崩坏,无论我怎么折磨你,也没有人会管。”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你是谁,我也不知道……”张禹听到自己直接被判了死刑,下意识否认。
赵乐兮抿了抿唇,上前一步,抓住他的左胳膊,捏了捏。
张禹立刻痛苦的大叫出声。
楼上的高珣默默带上耳塞。
“你做了什么?我不知道,我不认识你们,你们怎么这么狠,你们不怕遭天谴吗!”
赵乐兮心中有恨,捏住他的右胳膊!
张禹的痛苦立刻加倍。
“求求你们,放过我吧,给我个痛快,我说,我说,我什么都说。”
赵乐兮刚要上前,被赵世赟拦住。
“是谁让你撞死我们的父母。”
“老头,一个老头!我不认识!”张禹痛苦的在地上来回翻滚。
“他长什么样子?”
“他……白头发……瘦……”
张禹疼的说不清楚话。
赵世赟这才让赵乐兮上前,给他解除疼痛。
而在一旁,高珏凭借张禹记忆中的模样,画出一个老头的模样:他戴着黑框眼镜,眉毛很细,嘴唇红且厚,看着说不出来的怪异。
赵世赟把画像拿在手中,皱紧眉头:这不是赵家人。
高珏盯着画像思索片刻道:“他应该是一个和赵家没有任何利益相关的人,如此才敢以真面目和张禹相见。因为没有利益牵扯,所以即使知道他什么模样,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如同大海捞针。”
“他不露面不是更好?”赵乐兮不解。
“乐乐,如果你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让你杀一个人,杀完给你钱或者其他什么好处,你什么反应?”
“报警!”
“这种事情,只能当面谈。当然,就算露了脸,也不代表这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什么意思?”
“他的容貌修饰过。”说完,高珏涂涂抹抹的修改手中的人像。
稍微缓过来的张禹被折磨怕了,破罐子破摔的全部说出来:“他先是打电话找我,说能把我儿子去国外留学的事情解决,但是,我需要替他做件事,做什么事,他没说。我以为是谁在拿我开玩笑,就没在意。可是后来,我听儿子说他真的有机会去国外留学,而且有可能是全额奖学金,我才开始怀疑,那个电话可能是真的。”
“后来那个人又打电话过来,问我想好没有,儿子的机会转瞬即逝,能不能走的成就靠我一句话。我知道这可能是儿子出人头地唯一的机会,就问他让我干什么,他说需要我制造一起交通事故。”
“我没有答应,那可是杀人啊,就算最后定义成交通事故,我的良心也会不安!再说,儿子的成绩一向不差,就算没有那人的帮忙,机会可能也是我儿子的。但是,第二天,儿子突然回家,说之前答应给他写推荐信的教授又选了一个学生,现在一个名额是两个人竞争,之前八成的机会现在仅仅有四成。突然这么多巧合,我知道,就不再是巧合。”
“再然后,那人说最后一次给我打电话,我就说,我需要见他一面才能做决定,否则我不能答应。”
“他就来和我见了面,我答应他的要求,他告诉我时间地点,刚刚好就在我经常拉货的那条路上。我后来过了好久才意识到,他们可能早就选中我了。第二天,我儿子就高兴的告诉我,导师已经明确答应会给他写推荐信。”(本章完)
(/bi/339208/17237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