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明靠山王,崇祯认我当大哥 > 149.第149章 变法维艰

149.第149章 变法维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149章  变法维艰
    见施凤来主动问起,崇祯嘴角漏齿一抹得意微笑道:“朕认为处置流寇当剿抚并重,剿为辅、抚为重!”
    “所谓的抚并非招安,流寇者向无信义,即便暂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也很难保证不再次造反。”
    “所以所谓的抚,乃是安抚天下黎民,使百姓吃饱饭穿暖衣,天下自然再无流贼!”
    这番剿抚并重的言论,崇祯正是得自王安那一句“百姓只要有口饭吃就绝不会造反”的观点延伸而出。
    施凤来闻言频频点头,崇祯所言的确切中要害,然而……
    “天灾评频仍、胥吏贪婪,更有内忧外患,想让百姓吃饱穿暖又谈何容易?”施凤来叹息着说道。
    崇祯点点头,道:“朕也是如此想法,但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容不容易的总要做过才知道。”
    到了此时,施凤来如何还看不出崇祯找他来是另有目的,立刻顺着话问道:“地下莫非已有治国之策,可以教臣?”
    “哈哈哈,”崇祯笑道:“是不是治国之策还未可知,不过朕倒是想试试!”
    说罢,崇祯立刻将废除辽饷,重行一条鞭法,并在此法的基础上实行摊丁入亩。
    详细解释了一遍摊丁入亩的概念,崇祯满脸渴望的看向施凤来,“元辅觉得如何?”
    然而崇祯没有注意到,施凤来早就被崇祯天马行空的想法震惊的目瞪口呆。
    如果只是说崇祯有意重拾一条鞭法倒还好说,毕竟朝廷从未明文废止一条鞭法,只是因为张居正的死从而导致执行力度大打折扣,甚至因此而被下级官府故意曲解,成为了剥削百姓的又一利器。
    崇祯要重拾此法,无非是选派得力人手监督此法的严格执行。
    但,摊丁入亩?
    这玩意一听就知道,主要就是针对的地主豪强,谁的田产多,谁就交的税多!
    而且刚才听崇祯的意思,这一税法乃是将全国应收丁银平摊到全国在册田亩数量之中。
    譬如贫富十家,其中富有者有地百亩,家中有人十口;而贫者每户只有五亩地,家中都有人五口。
    在没有实行摊丁入亩之前,假设每人收取一钱银子的人头税,贫富两家五十五口人,应收五两五钱。
    富豪家应交一两,而九户贫者应交四两五钱银子。
    而实行摊丁入亩之后,这五两五千银子平摊到一百四十五亩地,每亩地应当缴纳的税额约为三分八厘银子。
    那么,就九户贫者共四十五口人,只需要缴纳一两七钱左右;
    而富豪因为有地最多,总共需要缴纳三两六钱银子左右。
    也就是说,富豪的人口总数没有贫者的人口总数多,但因为富豪拥有的土地最多,甚至超过贫者的总和,所以需要承担的丁银便远远超出之前所需要承担的数额。
    等于多出的这一部分,是为普通百姓承担的;如此一来,朝廷在保证税收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贫民在任何时代都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摊丁入亩这一手堪称劫富济贫,只从人数上来考虑的话,无疑将会受到几乎是整个大明的拥戴和欢呼。
    但摊丁入亩也不是没有坏处,那就是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生出抵触情绪。
    可以想象,一旦崇祯正式宣告天下将要实行此法,必定将会受到除普通百姓以外的“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
    而且因为是将丁银平摊到全国在册的所有田亩数中,这也就表示,即便是那些藩王勋贵名下的田庄,也将成为征收对象。
    衙门胥吏跑到藩王府征收赋税,那画面实在太美,施凤来不敢想。
    他更加不敢想象朝野上下联合起来,对抗崇祯皇帝和朝廷的谕旨。
    说句难听的,如今大明朝廷内忧外患,本来就到了已经岌岌可危的地步,要是再得罪了士绅阶级,大名几无立锥之地!
    见施凤来面色苍白,崇祯又如何不知他心中所想。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崇祯已经仔细思考过摊丁入亩的可行性。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除了会遭到士绅阶级的激烈对抗以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好处没有半点坏处。
    从此赋税的轻重只在于田亩的多少,日子艰难田地少的人家少交税,日子安逸田地多的地主多交税。
    地主并不会因为多交了几两银子而饿死,然而日子过得贫苦的佃农却也许会因为少教的这一点银子而多出一口救命粮。
    而且因为摊丁入亩的本质是将丁银分摊到田地数量之中,从而变相的实现了某种永不加赋。
    百姓无论人口再多,只要拥有的田地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所需要上缴的赋税便不变。
    这对于鼓励人口增长,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当然,对于如今还笼罩在小冰河淫威之中的大明来说,此时考虑人口增长还为时过早。
    但摊丁入亩与一条鞭法的相互结合,哪怕施凤来并非专精算术,仍然可以预感到将会大大减轻百姓的负担。
    而百姓只要能够减轻负担,尚且能够吃上一口粮食饿不死,以华夏百姓的秉性而言,那就绝对没有造反的那一天。
    虽然微微有些失望,但崇祯还是问道:“元辅,你觉得如何?”
    “啊!”施凤来匆忙回神,连忙道:“张阁老的一条鞭法成效如何自不必说,而陛下所倡议的摊丁入亩,其中精妙处亦是令人叹为观止!”
    “只是,税法改制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有用的税制改革从来没有轻易便能推行的。”
    “远有商鞅变法、近有张阁老的一条鞭法,没有哪个是能够轻易推行的,也没有哪个是没有遭到……遭到无知者非议的!”
    崇祯点头,他看出施凤来原本是想说没有哪一个是不会遭到朝野上下反对的,只是顾虑着自己这个皇帝正是提出者,所以尽量把话说的委婉而已。
    然而施凤来知道的,他崇祯难道就不知道了?
    (本章完)
    (/bi/284742/17237490.)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