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134章 收网
第134章 收网
心想刚才还装的义正言辞,还不是想要好处罢了。
不过这些晋商早就料到这种情况,同样的匕首还准备了十几把,就是预备着发生这样的情况。
然而多罗特却是把匕首收进怀里之后,再次板着脸道:“既然是吴将军的小生意,我们多罗特部自然没有不照顾的道理。”
“这样吧,你们就把剩下的货物全部卖给我们多罗特部算了,也省的你们千里迢迢的运到别处。”
“这这这……”范永斗等人顿时愣住,张口结舌的说不出话来。
要是正常的货物,即便是布帛食盐,甚至是铁锅等器皿,直接卖给多罗特非但不无不可,而且还的确省了他们不少的功夫。
但是众人的马车上装着的可不只是粮食布匹,还有着大量的铠甲铁器、伤药和火药等物。
这些东西别说不能卖给其他部落,即便是被特许互市的多罗特部,没有朝廷的特别批准,也是不可以采购的。
要是真的把货物卖给多罗特,不能交货给黄台吉还是小事,就担心多罗特不知好歹的上报给大明朝廷,都时候他们这些晋商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得完蛋。
范永斗立刻绞尽脑汁,一边又从袖子里掏出一把同样的匕首递给多鲁特道:“这些都是其他人定下的,怎么好临时变卖给贵部?”
“头人的好意小人代吴将军谢过,收买之事变就此作罢,只要头人能够高抬贵手,对我等放行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然而多鲁特只是来者不拒,动作熟练的将第二把匕首收进了怀里,面上却只是冷笑。
范永斗见状,咬咬牙道:“既然头人知道吴三桂吴将军是祖大寿的外甥。更是辽东总兵的吴襄的亲儿子,那我也不瞒头人,其实这个生意吴总兵和祖大帅也是占了股份的!”
根据梁嘉宾所说,因为祖大寿带兵救援了被黄台吉攻击的多罗特部,所以多罗特部上下对祖大寿都心存感激。
上次他就只是隐晦的提了一嘴,说这是吴三桂的小生意,面前这个多鲁特便不再追问。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吴三桂的名头已经不管用。
于是范永斗只好抬出了吴襄和祖大寿本人,希望可以借此让多鲁特看在祖大寿的面子上不再为难。
然而让范永斗开始感觉到不对劲的事情发生了,即便自己已经抬出了祖大寿的名字,多鲁特依然没有好脸色,甚至冷笑着道:“如果真是祖大帅的生意,我们多罗特部上下自然不会为难,可是……”
多鲁特后退一步,道:“这真的是祖大帅的生意吗?”
随着多鲁特话音落地,跟在他身边的多罗特部众立刻拔出腰刀围了上来,一个个虎视眈眈的盯着范永斗等人。
八大晋商中,除了已经卖完货物的梁嘉宾没有来之外,其余七人都带着商队来到了敖木伦。
七人的商队各自豢养着不少带刀家丁,加起来至少也有五六百人之多。
然而此时在人家的地盘上,面对着虎视眈眈的多罗特部落勇士,这些往日最喜欢仗势欺人的家丁们顿时怂了,甚至都不敢去摸腰间的佩刀。
范永斗更是吞了口口水,心中飞速思考着解决的办法,一边出言安抚道:“这当真是祖大帅的生意,只是祖大帅的身份自然是不好出面的,不过多鲁特头人您应该知道,辽东总兵吴襄是他的大舅子,你要是不相信的话,我可以立刻派人去请他过来证明。”
祖大寿当然没有直接参与八大晋商的生意,这只不过是范永斗的疑兵之计罢了。
但倒是的确买通了吴襄,并且实打实的给出了客观的干股,此时若是将吴襄请来配合一下,倒是的确可以唬住这些多罗特人。
然而,身边的一座帐篷里却是忽然传来一道冷笑声道:“不必劳烦吴襄证明了,直接让本官出面岂不是干脆?”
随着话音,帐篷里走出一名全身铠甲的武将,正是坐镇锦州的祖大寿。
随着祖大寿的出现,四周的帐篷里哗啦啦涌出许多锦州城守军,一个个端着兵器杀气腾腾的指着晋商们。
而且这还没完,除了身穿大明鸳鸯战袄的官兵,还有许多身穿锦衣卫官服之人混杂其间。
而稍远些的地方,则想起了固噜和赛琳等人的呼和声,大批甩着狼牙棒握着强弓的蒙古骑兵更是直接将晋商们可能的逃跑路线全都堵的死死的。
在祖大寿出现的一瞬间,范永斗就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脑子轰隆一声道:“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骗局,是专门为了对付咱们的!”
范永斗并没有企图用吴襄也有参与来威胁,因为在他发现这一切都是个阴谋的时候就明白,无论吴襄是不知情而本性毕露也好,故意麻痹他们也罢,是非曲直已经都是祖大寿说了算的。
祖大寿冷笑一声道:“伱们这些拾人牙慧的垃圾,要是老老实实的做生意,不说富甲天下也可成为一方豪富了。”
“甚至于你们贩卖违禁品给蒙古其他部落,只要不是铠甲火药一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千不该万不该,走私军赀给建奴!”
范永斗苦笑一声,道:“不错,我们的确是一群拾人牙慧的垃圾,山西祁县的乔家、榆次的常家、太谷的曹家、孔家,介休的侯家、祁县的渠家、临汾的亢家、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晋商豪强。”
“但是在商言商,有人出价我们又正好有的话,为什么不能卖?”
“难道也包括卖国吗?”祖大寿只是冷冷道。
范永斗顿时哑口无言,张着嘴巴不止如何辩驳。
后世人往往以为所谓的八大皇商必定富可敌国,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是。
因为最早的晋商是靠着盐引发家,因为明初施行的是开中制,朝廷鼓励商人运送粮食到边关换取盐引,再用盐引兑换食盐贩卖。
这就导致占有地域优势的晋商,很快便积累了原始资本。
(本章完)
(/bi/284742/17237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