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周一品败家子 > 第132章 书院论道,新颖看法!

第132章 书院论道,新颖看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金陵书院外面围了满满当当的人。
    书院的学生、老师都到了不说。
    像李五、王姑娘这样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自己认得点字的人也来了很多。
    最外层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跑堂、小商贩这类人。
    前面的那些人或多或少都是对知识感兴趣才来的,而后面这些人就全是看热闹。
    在他们眼里,不管是论道,还是唱大戏,都没什么区别,都是看个热闹罢了。
    当然还有很多人是对项燕慕名而来。
    都想离近了看看这救了全城人的钦差大人是长个什么样。
    本来这种相对来说还算比较严肃的活动来说,围观的人不宜多,基本都是要清场的。
    就算只是观众都要有点墨水和素质的人才能充当。
    毕竟乱哄哄的,对知识本身不尊重不说,噪音太多都听不清对方说什么,还论什么道嘛。
    但项燕的目的是为了发表自己的“柴薪论”,所以阻止了书院方的清场。
    李五到处望了一圈,没有看到王姑娘,心中顿时有点失落。
    再望了一眼这乌泱泱的人群,眼中现出一丝鄙夷。
    都是些随波逐流的庸者!
    不像自己。
    自己可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的!
    时间上差不多了,随着唱礼者高声宣布论道开始。
    项燕和范行恭谈论了起来。
    一开始先是从四书五经中挑了一些比较简单,大而宽泛的理论进行了浅要的交流。
    说的都是一些读书人基本都知道的东西,也就外面的那些文盲们听个新鲜,但他们也不是完全听得懂。
    在列的读书人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态度,不褒不贬,比较淡然。
    而李五听了心里那股鄙夷的心态又升了上来。
    就这?就这啊?
    就为了说点这些有标准答案的大路货,搞了这么大一个阵势?
    我看真的就只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罢了!
    这肯定是心存不轨,就是为了欺骗无知少女!
    之后项燕又和范行恭谈论了一些儒家经典,这次还顺带发表了一些自己对各种儒家经典的见解。
    有着现代人思维的项燕,解读儒家经典的视角和这些封建礼教里的读书人有些不同。
    虽说达不到惊天动地,但听来也还算新颖。
    在座的读书人们脸上也不禁露出些许思索之色。
    而在外围聚集的王姑娘这群女孩,却是个个脸上都带着兴奋之色。
    望向项燕的目光中,钦佩中带着很多不加掩盖的憧憬。
    缩在人群中小声地起起哄来。
    “哇,钦差大人好有学问!”
    “不愧是钦差大人,懂的东西就是多啊!”
    “钦差大人好帅……”
    “啊啊啊……”
    这些人虽然说也认得几个字,读了几本书,但到了这个深度跟外围的那些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基本就是粉丝性质地看个热闹。
    而李五就批判了起来:
    “哼,离经叛道,哗众取宠!”
    理论方面的,浅谈一下打了点基础后,项燕开始谈时事。
    先从上古的三皇五帝开始,谈到了奴隶制社会的消亡。
    封建社会读书人们的看法基本就是,神器更易,有德者居之。
    对奴隶制社会的消亡,基本都归结于当权者的个人品德。
    对此,项燕在尊重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视野:
    远古部落从采摘模式转向农耕模式后,生产力提高,以至于推动了制度的改变。
    这里项燕说的还比较委婉,直白的说法是,生产力提高了,对不再需要人与人之间那种惨无人道的剥削方式。
    但“剥削”这个说法易开民智,在这种封建社会里太过超前。
    为避免读书人们因理解不了,而认为他太过离经叛道,所以才采用了温和的阐述方式。
    但仅仅是生产力这个概念与历史结合的读史角度的提出,就已经让很多在座的学生们脸现茫然之色。
    而诸位教师们脸上的思索之色更甚。
    到这里王姑娘这群女孩就和外面的文盲们没有任何区别了,全都仿佛听大戏一样。
    但仍然不影响她们小声为项燕欢呼。
    “钦差大人好帅!”
    “钦差大人实在太有知识啦,你看那些平常牛哄哄的读书人们,个个都满脸傻样了。”
    “不愧能成为钦差大人,京城的学子就是有学问啊!”
    “呜呜,想当钦差夫人……”
    李五本来也想再批评一句,离经叛道,哗众取宠。
    但项燕的话让他三分懂七分懵的,脑子很乱。
    但直觉上又感觉钦差说的东西好像有道理。
    于是李五也脸现痛苦,眼中出现思索之色。
    三皇五帝的奴隶制社会谈完之后。
    项燕又谈起了夏商周的分封制社会。
    仍然是着重谈它的消亡原因。
    读书人仍然是神器更易,有德者居之那一套。
    甚至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为何项燕要把三皇五帝和夏商周分开谈。
    在他们的眼里,一切历史都不过是道德史,或者说是政治史。
    而这边项燕又给出了,分封制之下,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仅靠威慑和道德。
    一切都是建立在周天子是最强的这个前提下的。
    而当地方的发展超越中央,自然这套政治架构也就失去它的作用了。
    这套新颖的看法。
    其实在之前范行恭刚得知项燕要与他论道的时候。
    他心里也是带着不屑的。
    他的看法与李五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以为这位钦差大人趁此时机,打算走个形式,借他这个老头子的名声,再钓一批名誉回京,以方便日后的飞黄腾达。
    尤其刚开始项燕那些泛泛而谈,更是坚定了范行恭内心的想法。
    所以他心中也渐渐生出一些无趣。
    但论至此处,范行恭只感觉醍醐灌顶。
    项燕所说,乍一听太流于技法,落了下乘。
    但细细一想,又只感觉信息无穷!
    其中之道,不是这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白的。
    光光项燕今天这短短一炷香之内的所谈,都足以够任何一个儒生研究一生!
    在历史一道,范行恭作为当世大儒,自认为天下间已经少有人能在他面前卖弄。
    但眼前的项燕,现在却是让他悄悄直起了身子。
    (/bi/285068/38984865.)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