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是你啊,又是你啊
恭喜《长城》喜获奥斯卡提名!
真的。
晚会主持人吉米·坎摩尔在开场就cue了台下的马特·达蒙。
“他是个自私的人,跟他合作过的都知道。但他做了非常无私的事情,我想表扬一下。马特本来可以主演《海边的曼彻斯特》,他是制作人,还提名过6次奥斯卡,包括最佳男主角,他本来可以自己演男主角的,但他把这个角色给了自己的好友卡西·阿弗莱克,他把这个奥斯卡水平的角色给了朋友,自己扎了辫子去演了一部中国电影,结果《长城》亏了8000万刀。干得好,白痴。”
提到名字=提名,也没错吧。
也恭喜《爱乐之城》荣膺最佳影片!实至名归!
什么!闹乌龙了?
最佳影片是《月光男孩》,颁奖嘉宾拿错了信封?
《爱乐之城》剧组在台上都说了好几分钟获奖感言了,结果被告知最佳影片不是他们。
但其实很多人不满《月光男孩》获最佳影片,认为《爱乐之城》才名副其实。
但没办法,奖就是这么颁的。
奖颁得不让人满意,但典礼戏剧性拉满,可以给5星,谁能想到最后能闹那么大一个乌龙。
“艹!亏了两万多!”李秋棠第二天隐约听见剧组有人在议论昨晚的奥斯卡,“我买了2万《爱乐之城》得最佳影片,傻X奥斯卡。”
吃菠菜就要有这种觉悟。
“我听导演说《爱乐之城》横扫就买了,看到《爱乐之城》拿最佳女主最佳导演,我以为都稳了。”一般来说,最佳导演作品通常就是最佳影片,“那女嘉宾宣布《爱乐之城》的时候我高兴得要死,结果……哎……”
又骂了一句傻X奥斯卡。
啊?听李秋棠话买的?
李导可不背这锅。
3月的第一天,《梁祝》剧组应媒体强烈要求,在这天开放了探班。
媒体对《梁祝》太好奇了。
这是李秋棠的第一部文艺电影,也是刘艺菲的第一部文艺电影。
自去年11月中旬开机以来,一直不曾公开任何拍摄信息,各家媒体电话都打烂了,约不到探班,约不到采访,也拿不到任何报道。
今天终于开放探班,十余家媒体给剧组递探班申请,准备了一肚子问题想问。
但《梁祝》剧组还是把独家给了电影频道,在不影响当天拍摄的前提下,今天只接受电影频道一家的探班采访。
“是你啊,又是你啊。”电影频道来的还是那个采访过刘艺菲两次的记者,两人都认识了。
“一听说你们开放探班,我马上就来了。”
“这么好啊。”刘艺菲笑道。
“主要是这么久不见了,来看看你。”
刘艺菲笑道:“有点刻意献殷勤了。”
现在片场里在拍秦浩的个人戏份,刘艺菲才有空做采访。
“这部戏拍好久了。”两人在片场外闲聊。
“嗯,3个多月了,不过也快杀青了。”刘艺菲透露道。
“这几个月过得怎么样?”
“挺煎熬的。”记者要的就是这个,只听刘艺菲接着道,“人物和故事离我都很远,理解起来很费劲。”
“那你是怎么克服这种困难的?”
“也没别的好办法,只能下死功夫,一点一点去磨,因为不是所有困难都有一个最优解,有时候就得靠笨功夫。南墙绕不过去,唯一的方法就是一点点撞破它。”刘艺菲真的在认真思考演戏这件事。
“在演戏的过程中,导演和对手演员有帮助你吗?”
“有啊,”刘艺菲道,“我们每天都在剧组互相交流,当天没戏也坐在一边看,大家说说话,互相搭个肩膀搭个戏,挺好的。”
“导演呢?他会给你开小灶吗?”记者最想知道的是这个。
刘艺菲笑道:“该开的小灶在家都开完了。”
在片场外景聊了一会儿,两人又来到化妆棚里做专访。
专访做了半个多小时,刘艺菲聊了很多自己在《梁祝》上的创作感悟以及跟以往拍戏不一样的体验。
她特意强调,祝晓艳这个角色虽然离自己很远,但离得远并不意味她演不好。
“有挑战才会有创作的激情和欲望,才更有动力去揣摩和理解角色。”
且她坦言:“Lucy和Grace这样的女战士,我也不是吹嘘自己哈,是会轻松一点,观众也会觉得这样的角色是我的舒适区。但演员工作的意义就是体验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祝晓艳这个角色对我充满了吸引力,我也会想演这种相对更厚重更复杂的角色。”
对《梁祝》的专访就此结束,记者收了机器后,又问了一个个人问题:“《环太平洋2》今年能上吗?”
《环2》去年3月杀青,按照后期进度,今年下半年应该要上了,但刘艺菲还没收到消息,但她也知道差不多要上了,于是答复记者:
“应该在下半年吧,前几天环球也通知我调整下半年的档期,给《环2》留出空档,定档预告应该很快就会出来。”刘艺菲同样很关心《环2》的进度。
但是很可惜,《环2》之后,大概率不会有《环3》了,托罗拍完第二部,在杀青派对上就跟主创说了,他对《环太平洋》的故事已经没兴趣了,接下来他要做自己的原创。
结束专访,刘艺菲回片场拍戏。
一直到中午剧组放饭,记者在剧组蹭了一顿饭,趁还有点休息时间,找到导演李秋棠,要给他做个简单的采访。
围绕在《梁祝》身上一直有一个观点,这部片子是李秋棠定制出来冲奖的,他想让观众看到他不只是个充满铜臭味的商业类型片导演,他也是个有表达有思想的艺术家。
跟冯晓刚这两年一样。
记者也毫不客气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李秋棠。
李秋棠道:“我拍了10年电影,从来没人逼我说,你必须拍这样的那样的,我所有电影都是我自己想拍的。《梁祝》也是一样,我拍这样的故事,只是因为我想拍,我对这样的故事有想法,有欲望。
“如果拍电影一开始就抱着这部电影我要拿票房,这部电影我要拿奖,抱着这样想法去拍,一定死的。
“谁敢说自己的电影就一定能拿票房拿奖?都在赌。
“所以冲奖定制的想法很幼稚。”
但记者还是问他:“目前有收到一些电影节的邀请吗?”看来他也知道一些消息。
“有是有,但我还是先紧着拍摄来,该怎么拍怎么拍,后期该怎么做怎么做,不会刻意赶电影奖的周期。”
“好,谢谢导演接受我们的采访。”
(本章完)
(/bi/280942/17237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