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黄巾降卒到大汉脊梁 > 第二十章 升任司马

第二十章 升任司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黑风沟那一仗,像颗火星子掉进了干柴堆,把边城死气沉沉的劲儿一下给点着了。
    走出去!主动打!还打赢了!这消息比风跑得还快,半天工夫,连城里最蔫儿的老兵油子,眼睛里都冒了光。
    见着李想,不再是客气,那是真真切切的佩服,带点狂热的那种。
    “李百夫长!下次出击,带俺一个!”
    “百夫长!啥时候再干他娘的一票?”
    王军侯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几分,走路带风。可高兴没两天,现实那盆冷水又浇下来了——粮仓又快见底了。
    庆功那点消耗,加上张嘴吃饭的人没少,野人谷那点老本,眼看又要啃光。
    王军侯又把李想和张骏叫到一块,脸皱得跟苦瓜似的:“…咋整?总不能天天指望你们出去打野食吧?”
    李想没直接回答,反问道:“军侯,咱们这次打了胜仗,上面…一点表示都没有?”
    “表示?”王军侯啐了一口,“屁的表示!报功的文书送上去了,石沉大海!估计那帮老爷正忙着争权夺利呢,谁管咱们这穷乡僻壤的死活!”
    李想沉吟了一下:“军侯,光靠等和要,不行。咱们得自己手里有点东西,能换,能挣。”
    他指了指城外:“屯田的糜子快熟了,虽然不多,是个盼头。但光种地不够。我想…能不能组织些人手,搞点副业?”
    “副业?”王军侯愣了下,“啥副业?”
    “打猎,采药,甚至熬盐。”李想道,“我看了看,北面有些盐碱地,或许能刮点土盐出来,虽然糙,但能吃。
    还能跟附近山里那些躲着的零星汉人寨子换东西!他们缺铁器、缺盐,咱们缺粮缺药,各取所需!”
    张骏眯着眼:“这倒是个路子。但谁去?危险不小。”
    “我去。”李想毫不犹豫,“我带一队人,一边巡边,一边找机会。摸清路子,以后就能常干。”
    王军侯看着李想,叹了口气:“你小子…是真不把自己当人啊。行!老子准了!但还是那句话,给老子全须全尾地回来!”
    这次,李想带了二十个精干的老兵,不仅带了武器,还带上了麻袋、药锄、刮盐土的小铲子,甚至还有几件从胡虏那缴获的、用不上的皮子和小刀,准备当交换物。
    他们不再局限于黑风沟,而是向着更远、更陌生的区域探索。一路上,打到了些野物,挖到了些常见的草药,还在一条干涸的河床边,真的找到了能刮出盐霜的碱土!
    最重要的是,在一处极其隐蔽的山坳里,他们真的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汉人寨子!只有十几户人家,躲藏在此,艰难求生。
    看到李想等人的汉军衣甲,寨民们先是惊恐,确认身份后,顿时哭成了一片。
    “终于…终于见到王师了!”
    李想拿出带来的铁器、盐和皮子,换取了寨民们储存的一些粮食和珍贵的药材。双方约定,以后可以定期秘密交易。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与外界连通的消息,李想一行人返回边城。
    这一次的收获,比粮食本身更重要。它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生存和联系的门。
    王军侯看着换回来的东西,激动得直搓手:“好!太好了!这下能多熬一阵了!”
    然而,还没等他们高兴多久,一匹快马带着一名传令兵,冲进了边城。
    “哪位是代军侯王勇?”传令兵高举着一卷公文,大声问道。
    “我是!”王军侯赶紧上前。
    “奉都尉府令!”传令兵展开公文,念道,“兹有代军侯王勇,守边有功,屡挫胡锋,特擢升为别部司马,仍镇守原防区!原百夫长李想,作战勇猛,献策有功,擢升为军侯,辅佐王司马!望尔等再接再厉,固我边陲!钦此!”
    “王司马?”
    王勇愣住了,随即巨大的狂喜涌上心头!别部司马!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中级军官了!虽然还是守这破地方,但名分和待遇天差地别!
    李想也升军侯了!
    “末将接令!谢都尉大人!”王勇…不,王司马激动地接过公文。
    传令兵又压低声音道:“王司马,李军侯,上官还有口信。擢升是实打实的,但粮饷兵员…依旧紧缺。望二位自行筹措,稳固防务。如今朝廷…唉,多事之秋,顾不上这边。”
    王司马脸上的喜色淡了点,但依旧点头:“明白!请上官放心!”
    送走传令兵,王司马看着手里的任命公文,又看看李想,用力拍拍他肩膀:“好兄弟!咱们总算没白拼命!以后,你就是李军侯了!这城里军事防务,你得多担待!”
    李想也是心潮起伏。军侯!这一步,跨得太大太快了!这意味着,他真正进入了边军的军官阶层,能调动更多的资源,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末将定当尽力!”
    消息传开,又是一阵欢腾。王司马和李军侯!这是边城多少年没有过的喜事了!虽然粮饷还是没影,但这名分,代表着上面的认可!代表着希望!
    张骏把两个酒囊分别扔给王司马和李想。
    “庆功酒。升官酒。”
    王司马哈哈大笑,仰头就灌。李想接过酒囊,感觉沉甸甸的。
    当晚,王司马摆了个简单的庆功宴,把几个老队率都叫来了。
    “如今老子是司马了,李想是军侯。”王司马红光满面,但这担子也更重了。城里现在能战之兵,不到两百。老子决定,重新整编!李军侯!”
    “末将在!”
    “任命你兼领前部,统辖所有战兵!练兵、防务、出击,你全权负责!老子给你撑腰!”
    李想深吸一口气:“末将领命!”
    “老王…王司马,这…是不是太…一个老队率有些迟疑,“李军侯年轻…”
    “年轻咋了?”王司马眼睛一瞪,“老子就信他!谁不服,现在站出来!”
    没人再敢说话。
    李想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承蒙司马信任,弟兄们抬爱。李想别的不敢说,就一句话,带着大家杀胡虏,活下去!有功一起领,有饭一起吃!若是贪生怕死,处事不公,诸位皆可取我项上人头!”
    话不多,但够硬气。
    众人纷纷抱拳:“愿听李军侯号令!”
    从这天起,李想成了这座边城实际上的军事主管。他立刻着手整编队伍,淘汰老弱,补充青壮,强化训练。将鸳鸯阵和土弩进一步推广到全军。
    他还组织了一支专门的“商贸队”,由机灵的猴三带领,定期与那个隐藏的小寨子和其他发现的零星汉人据点交易,换回急需的物资。
    边城的日子,依旧艰苦,但却肉眼可见地有了活力,有了章法。
    这天,李想正在校场督促训练,一个士兵跑来报告:“军侯!巡边的兄弟抓到一个形迹可疑的汉人!说是从南边来的,有要紧事禀报!”
    “南边来的?”李想眉头一皱,“带过来。”
    很快,一个穿着破烂、面黄肌瘦、像是逃难过来的中年人被带了过来。他一见到李想的军官打扮,就扑通一声跪下,哭喊道:
    “将军!将军!大事不好了!中原打起来了!到处都在打仗!没人管咱们边关的死活了!”
    “什么?”李想心中巨震,猛地站起身,“你说清楚!怎么回事?”
    那难民哭诉道:“京城里好像出了大事,说是太监杀了大将军,又有个姓董的带兵进了京,把皇帝都给废了!现在各地州牧太守都在拉队伍打仗,抢地盘!乱套了!全乱套了!”
    董卓废立皇帝,诸侯混战。
    李想的脑袋嗡嗡作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一天真的到来时,还是让他感到一阵窒息般的恐慌。
    真正的乱世,开始了。
    边关,彻底成了被遗忘的孤儿。
    王司马和张骏也闻讯赶来,听完消息,脸色都变得无比难看。
    “完了。”王司马喃喃道,“这下真没人管咱们了…”
    张骏沉默许久,缓缓道:“也好。没人管,就不用受那鸟气了。”
    李想看着校场上那些还在努力训练的士兵,看着远处又绿了一片的屯田,眼神慢慢变得坚定。
    他看向王司马和张骏:“司马,老兵。没人管,咱们就自己管自己!这城,咱们自己守!这片地,咱们自己活!”
    王司马重重一拍桌子:“对!老子们自己干!”
    张骏看着李想,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别样的光芒。
    他低声道:“小子,这担子,你可扛稳了。”
    李想握紧了腰间的军侯腰牌,重重点头。
    (/bi/286360/36601937.)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