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黄巾降卒到大汉脊梁 > 第十一章 屯田

第十一章 屯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上队率,也没啥太大不同。该啃黑饼子还得啃,该喝馊粥还得喝。就是操心的事多了,哪个人病了,哪两个人的家伙事磕碰了有矛盾了,都得管。
    最操心的,还是肚子。
    边关这地方,粮食比金子还贵。上面拨下来的那点粮饷,层层克扣,到了他们手里,也就刚够吊着命,饿不死而己。一场小仗打下来,体力消耗大,那点吃食就更显得不够塞牙缝。
    李想看着手底下弟兄们越来越尖的下巴颏,心里急得冒火。光靠上面,迟早饿死。得自己想办法。
    他想起之前帮王嫂改进织机的事。织布能换粮,但那是细水长流,解决不了眼前的饿。
    得种地。
    这念头一冒出来,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边关土地贫瘠,天气恶劣,胡虏还时不时来捣乱,种地?谈何容易。
    但他把这念头跟赵大几个人说了说。
    种地?赵大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俺以前在家就是种地的。可这地方,能长庄稼吗?再说,种子呢?农具呢?胡虏来了咋办?
    问题一大堆。
    李想没放弃。他去找张骏。
    老兵,城外那些荒地,能开出来种点东西吗?
    张骏正擦着他的刀,闻言抬眼看了看他:又想折腾啥?种地?你以为没人想过?种下去,不等苗长起来,不是旱死就是让胡虏踩烂了。白费力气。
    总得试试!不试试,永远都得饿肚子!李想坚持道,咱们可以找离城墙近点的地方,地势险要点的,派人守着种!
    张骏把刀插回鞘里:你跟我说有啥用?去找王队率。
    李想又去找王队率。
    队率,咱们能不能组织点人手,在城外开点荒地?种点糜子也好啊!不然弟兄们都快饿得拿不动矛了!
    王队率一脸愁容:老子不知道饿?可种地不是嘴皮子一碰就行!种子哪来?农具哪来?劳力哪来?守城的弟兄本来就紧巴巴的!万一开荒的时候胡虏来了,损失更大!
    李想早有准备:队率,种子,我可以带人去附近被胡虏祸害过的村子里找找,说不定有遗漏的!农具,咱们自己想办法做点简单的!劳力,不用守城的弟兄!用营里的老弱妇孺!他们反正也没啥事,组织起来,由我们队出人保护着去种!就在烽火台能看见的地方,一旦有警,立刻撤回!
    王队率摸着下巴,有点犹豫:老弱妇孺?能行吗?
    行的!李想赶紧说,种地他们比我们在行!咱们当兵的,就负责警戒和出力气开荒!这叫,军屯!自古有之!
    王队率被说动了:军屯,倒是个法子。行!老子准了!但话说前头,只能在外城烽火台视线之内!一旦烽火起,立刻撤回来!损失了人手,老子唯你是问!
    得令!谢队率!
    有了王队率的首肯,李想立刻行动起来。
    他先去找了王嫂。王嫂在妇孺里有些声望。
    王嫂,想不想让娃娃吃饱饭?
    王嫂苦笑:李队率,瞧您说的,谁不想啊?
    想,就得出力。李想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
    组织妇人、半大孩子,甚至还能动弹的老人,出城开荒种地!我们当兵的护着你们!
    王嫂听得眼睛发亮,但又有些害怕:这,能成吗?胡虏,
    就在眼皮子底下!看到烽火就跑!比在城里饿死强!李想鼓励道,种出粮食,你们也能分!
    好!王嫂一咬牙,俺去跟她们说!
    很快,一支奇怪的“垦荒队”组织起来了。几十个面黄肌瘦的妇人、老人和半大孩子,拿着简陋的木棍、石头片,甚至吃饭的陶碗,在李想一队士兵的保护下,忐忑不安地走出了城门。
    就在离城墙不到一里地的一处背风小山坡下,有一小片相对平坦、靠近溪流的荒地。
    就这儿了!李想划定范围,弟兄们!外围警戒!眼睛都放亮些!婶子大娘们!看你们的了!
    士兵们分散开来,紧张地注视着远方。妇孺们则开始笨拙地用简陋的工具清理碎石、砍伐枯草、翻动坚硬的土地。
    动作很慢,很吃力。但没人抱怨。看着黑褐色的泥土被翻起来,每个人眼里都带着点希望的光。
    李想也没闲着,他一边警戒,一边琢磨着怎么提高效率。
    这地太硬了,得想办法松松土。他想起了曲辕犁,但那太复杂。他回忆着更简单的犁具样子。
    找来两根结实带叉的树枝,绑在一起,做成个简易的“人拉犁”,让几个力气大的妇人在前面拉,他在后面扶着一根削尖的木棍当犁头。
    虽然还是很费劲,但比用木棍石头刨快多了!
    他还让士兵们把平时攒的马粪、人粪尿都收集起来,混上草木灰和杂草,堆在一起沤肥。
    兄弟们,别看这玩意臭!可是庄稼的宝贝!上了肥,苗才壮实!
    士兵们捏着鼻子干活,心里直嘀咕,这李队率花样真多。
    种子是个大问题。李想带着赵大几个人,冒险去了更远一些、被胡虏洗劫过的废弃村落,几乎是把地皮翻了一遍,才终于在一个塌了半边的地窖里,找到了小半袋发霉的糜子种子和一些干瘪的豆种。
    不多,但足够了!
    小心翼翼地播种,提心吊胆地照料。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苗居然真的颤巍巍地从土里钻了出来!
    绿油油的一片,虽然稀稀拉拉,但在这一片灰黄的边塞之地,显得那么扎眼,那么充满生机!
    所有参与开荒的人,每天都要跑来看好几遍,比看自家娃娃还亲。
    城墙上的守军,也习惯了每天瞅一眼那片越来越绿的坡地。那点绿色,像是给这灰暗绝望的边关,注入了一丝活气。
    然而,好景不长。
    这天下午,天色忽然阴沉下来,狂风大作,吹得人睁不开眼。
    要下大雨了!快!把苗护一护!李想感觉不妙,大声喊道。
    众人手忙脚乱地想找东西遮盖,可是哪里来得及?
    豆大的雨点夹杂着冰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瞬间就把那片脆弱的幼苗打得东倒西歪!
    紧接着,山洪顺着溪流汹涌而下,虽然不大,却正好冲过了他们开垦的田地边缘!
    快跑!回城!李想嘶吼着,指挥众人撤退。
    人们哭喊着,狼狈不堪地逃回城里,回头望去,只见那片辛辛苦苦开垦的田地,已经被浑浊的泥水淹没了一小半,剩下的幼苗也被冰雹打得七零八落。
    希望,仿佛瞬间被击得粉碎。
    窝棚里,一片死寂和压抑的哭声。
    完了,全完了,粮食没了,
    白干了,呜呜,
    王嫂搂着女儿,默默垂泪。
    李想浑身湿透,站在雨中,看着那片被摧残的田地,拳头攥得死死的。
    赵大走过来,声音低沉:李兄弟,算了吧,这地方,就不适合种地,老天爷都不让,
    李想猛地抬起头,眼睛赤红。
    算了?凭什么算了!
    他冲回城里,找到同样脸色难看的王队率。
    队率!不能就这么算了!地还在!咱们再种!
    还种?王队率吼道,种子都没了!拿什么种?
    我去找!我再去找!李想几乎是吼着回答,这次咱们把水渠挖好!把地垒高!老天爷不给活路,咱们就自己闯一条出来!
    你!王队率指着他,气得说不出话。
    张骏不知何时也过来了,看着状若疯魔的李想,缓缓开口:小子,有种。
    他对王队率说:让他折腾吧。不然,这点心气儿没了,人就真废了。
    王队率长叹一口气,挥挥手:滚!老子就当没见过你!
    李想二话不说,拉起赵大:走!再去找种子!
    他们冒着还没停的雨,再次冲向那些废弃的村落,几乎是以一种掘地三尺的疯狂,搜寻着任何可能遗落的种子。
    也许是他们的疯狂感动了谁,也许纯粹是运气。在一处烧焦的房梁角落里,他们竟然又找到了一个破瓦罐,里面藏着小小一捧金黄的粟米!
    不多,但足够重新开始!
    带着这宝贵的种子,李想回到营地。他没有休息,立刻带着所有能动弹的人,再次出城。
    挖渠!排水!把地垒成垄!越高越好!
    他亲自跳进泥水里,用手挖泥,用破碗舀水。
    看着他这样,原本已经绝望的妇孺和士兵们,也被感染了,默默地跟着干了起来。
    这一次,他们挖了简单的排水沟,把田地垒成了一垄一垄,看起来整齐了不少。
    再次播下种子。
    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老天爷,你看着!这次,我们一定要种出来!
    (/bi/286360/36608247.)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