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一桶金
天还没亮透。
许墨和许安就扛着买来的十个旧陶碗和一小包糖霜,溜到了城隍庙后边。
心砰砰跳。
怕债主找来,怕赵老四没喊来人,怕一切白忙。
到了地方。
空地上,已经等着三个人。
赵老四果然靠谱。
一个面色蜡黄的瘦弱妇人,紧紧拉着一个五六岁面黄肌瘦的小男孩。是王氏。
一个头发花白、背有点驼的老头,搓着手,眼神忐忑。是老冯头。
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看着机灵,是赵老四远房侄子,叫赵小乙,来找活干的。
赵老四自己也来了,有点不好意思:“大人,我怕您人手不够……”
许墨心里一热。
“来了就好!”
他赶紧把那一小盆试验成功的绿豆腐搬出来。
“就这东西,叫‘清凉糕’!”他临时起了个名字,“做法简单,我把步骤教给你们。”
他演示。
清洗灰灰菜,捣烂,过滤,加草木灰水,静置成型。
切成小块,碗里装上,撒一点点糖霜。
“就卖这个,一文钱一碗。”
王氏看着那绿油油的东西,有点害怕:“大人……这真能吃?”
“绝对能吃!我试过!”许墨自己先吃了一大口,“甜丝丝,凉飕飕,解暑!”
老冯头颤巍巍问:“大人……真的一文钱一碗?真给我们工钱?”
“真给!今天卖完,就结钱!制作的人,一天三文工钱!卖的人,卖一碗分半文!”许墨咬牙承诺。
这个分成很厚道了。
几人眼睛亮了。对他们来说,这是救命钱!
说干就干。
许墨指挥。
王氏手巧,负责清洗捣烂。
老冯头细心,负责过滤和点灰水。
赵小乙机灵,负责跑腿和看火。
许安和赵老四帮忙打杂。
许墨自己,紧张地盯着每一个环节。
第一批“清凉糕”很快做出来了。
颤巍巍,绿莹莹,看着挺诱人。
切成十碗。
撒上金贵的糖霜。
谁去卖?
许墨不能露面。
最后决定让赵小乙和王氏的儿子狗娃去。
孩子叫卖,不容易引人注意,也让人放松警惕。
许墨教他们喊:“清凉糕!解暑的清凉糕!一文钱一碗喽!”
声音要亮。
赵小乙端着木托盘,上面放着五碗。狗娃端另外五碗。
两个半大孩子,有点胆怯地走向人多一点的街口。
许墨几个人躲在庙后墙角,心提到嗓子眼。
成败在此一举。
一开始,没人理会。
行人匆匆,看都不看那绿色的东西。
赵小乙喊得声音发干。
狗娃都快哭了。
许墨手心全是汗。
难道判断错了?这东西没人买?
这时,一个拉货的脚夫满头大汗路过,停了一下。
“小孩,这啥玩意?”
“清凉糕,解暑的,甜的呢,叔,一文钱一碗。”赵小乙赶紧说。
脚夫渴得厉害,看只要一文钱,犹豫一下,掏出钱:“来一碗尝尝!”
他端起碗,咕咚一口下去。
冰凉滑嫩的口感,带着一丝微甜,瞬间缓解了燥热。
“嘿!不错啊!”脚夫眼睛一亮,“再来一碗!”
一口气吃了两碗!
旁边几个看热闹的,见脚夫吃得香,也好奇了。
“给我也来一碗!”
“小孩,我也要!”
转眼间,赵小乙和狗娃托盘里的碗就空了!
两个孩子端着空托盘和收到的十文钱,飞跑回来,小脸兴奋得通红!
“卖了!全卖了!”
许墨一把抓过那些铜钱。
沉甸甸的十文钱!
第一笔收入!
成了!
王氏和老冯头激动得手发抖。
赵老四也咧嘴笑了。
“快!继续做!”许墨信心大增。
第二批,二十碗。
很快又卖光了!
主要是便宜,口感新奇,天热解暑。
消息传开,好奇来买的人越来越多。
不到中午,他们带来的灰灰菜全用完了!
数了数钱罐子。
足足卖了一百五十多文!
扣除成本(几乎为零),净利一百四十多文!
许墨说话算话。
当场发钱。
王氏、老冯头、赵小乙,一人三文工钱。
赵小乙和狗娃卖得多,按碗又分了红。
赵老四也给了三文辛苦钱。
拿到现钱,几个人激动得眼圈发红。
王氏拉着狗娃就要给许墨磕头:“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
“别别别!”许墨赶紧拦住,“明天还来!工钱照旧!”
“来!一定来!”几人连连点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许墨看着手里还剩下的一百多文钱。
长长吐出一口气。
心脏还在狂跳。
成功了!
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百多文,距离百两巨债还很远。
但这是第一步!
实实在在的第一步!
他证明了这条路能走通!
不仅能还债,还能帮到这些穷苦人!
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涌上来,冲散了连日的憋屈和恐惧。
他留下明天买原料的钱,拿着该还苏婉的一百文,心情激动地往苏记酒坊走。
终于能挺直腰板去还钱了!
还能告诉她,这生意成了!
刚到酒坊门口。
还没进去。
就看见苏婉站在门口,脸色煞白,正和一个税吏模样的人争辩。
“李书办,这月的税钱能不能再宽限两天?店里实在……”
那李书办板着脸:“苏姑娘,已经宽限好几次了!今天必须交!不然我就贴封条了!”
苏婉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许墨脚步一顿。
看着手里的一百文钱。
又看看快要哭出来的苏婉。
他犹豫了。
这钱,是先还给她?
还是……
(/bi/286366/36612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