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华娱:这个明星不讲规矩 > 第111章 弧光联盟与新电影

第111章 弧光联盟与新电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燕京的第一场雪簌簌落下,四合院的青砖黛瓦覆上薄薄一层银白。
    檐角的脊兽蹲在雪中,石榴树的枯枝裹着冰晶,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亮。
    院子里,江野搬出老榆木矮几摆在石榴树下,生起一只红泥小火炉。
    炭火噼啪,白雾袅袅,铁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
    白鹭裹着白色羽绒服,盘腿坐在蒲团上,好奇地戳了戳炉边烤得焦香的橘子:“老大,这是什么啊?”
    “围炉煮茶。”
    江野用竹夹翻动炭火,火星溅起时照亮他眉眼的轮廓,“古人叫红焙浅瓯新火活。”
    韩佳女捧着青瓷盏轻笑:“你倒是会享受。”
    她今天穿了件墨绿色羊绒大衣,发间一支白玉簪,与院中雪色相映成趣。
    江野拎起铁壶冲茶,普洱的醇香混着烤板栗的甜腻在冷空气中漫开。
    白鹭突然“啊“了一声。
    她手里的年糕鼓成胖乎乎的气球,江野眼疾手快用竹签戳破,金黄的芝士拉出长长的丝。
    “小心烫。”他递过描金小碟,白鹭吹着指尖接过,对着江野傻笑。
    她随着江野参加完国剧盛典,就立马跑到四合院来了。
    员工宿舍可把她高兴坏了,当然,江野也高兴。
    让她把卫生给打扫了一下。
    白鹭也不负众望,给江野的卧室打扫的干干净净,连他的臭袜子都给洗了……
    江野觉的自己这个助理非常不错,出去拍戏有些浪费了。
    不过她也只能待一晚上,明天还要回横店继续拍摄。
    “咚咚咚”
    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院落的宁静。
    白鹭放下咬了一半的烤年糕,小跑着穿过飘雪的庭院,鞋子在青石板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
    拉开厚重的朱漆大门,风雪中站着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
    他裹着一件略显单薄的黑色羽绒服,鼻尖冻得通红,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公文包。
    看到开门的白鹭,他局促地推了推黑框眼镜:“您好,我是王伟,江导约我来的。”
    院内,炭火正旺。
    江野抬头望见来人,放下茶夹起身相迎:“王导,终于来了。”
    他转头介绍,“这位是韩佳女师姐,北电导演系的,刚毕业。”
    王伟拘谨地点头致意,目光在院中逡巡。
    红泥小火炉上煨着的铁壶冒着白气,矮几上散落着茶点和剧本,这场景与他想象中不一样。
    但他很喜欢这样的氛围。
    “坐。”江野递过一个蒲团,“喝杯热茶暖暖。”
    王伟接过茶杯,热流顺着指尖蔓延。
    他犹豫片刻,终于开口:“江导,您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炭火噼啪作响,江野与韩佳女交换了一个眼神。
    “是这样,”江野往炉中添了块炭,“我和韩师姐打算成立一个弧光联盟,想邀请你加入。”
    “弧光.联盟?”
    “对,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创作共同体,目的是帮助像你这样的青年导演成长。”
    韩佳女接过话题,她的声音温和但有力:“我们计划建立一个跨机构、跨工种的创作平台,涵盖导演、编剧、摄影、美术等全产业链人才。”
    “就像.一个导演合作社?”王伟试探性地问道。
    “比合作社更专业。”江野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份PPT,“联盟会有系统的培养机制。”
    “比如新人导演可以先跟组学习,再独立执导。我们会提供类型片专家指导,共享美术、后期等资源库。”
    他翻到一页标着新人培养路径的图表:“比如你擅长悬疑题材,可以先参与《心理罪》的B组拍摄,熟悉工业化流程后,再独立执导自己的项目。”
    王伟的眼睛亮了起来,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可是.我只拍过几个短片”
    “所以我们才需要联盟。”
    韩佳女微笑着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我们的陪伴式成长计划。你看这里,新人导演前三个项目,联盟会配资深监制全程指导。”
    江野补充道:“为了给联盟提供资金支持,我们还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叫寒江文化!”
    他指了指文件上的股权分配条款,“联盟成员可以按项目贡献获得公司分成。”
    白鹭在一旁听的云里雾里,于是悄悄端来一碟刚烤好的栗子吃,甜香在微凉的空气中格外诱人。
    “其实,”江野突然换了个话题,“我看过你的短片《樱为爱情》。那个长镜头调度,很有想法。”
    王伟惊讶地抬头:“您您看过?”
    “不仅看过,”韩佳女从文件堆里抽出一张评分表,“联盟创作委员会给了8.2分,在新人中排名前三。”
    江野向前倾身,目光灼灼:“王导,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不是已经成熟的导演,而是有独特视角的新鲜血液。联盟提供工业化的制作支持,你们负责打破常规。”
    他指向文件最后一页的联盟宣言,那里用加粗字体写着:“友谊不是相互取暖,而是相互成就伟大的工业。”
    “下周我们会在FIRST青年影展做宣讲,”韩佳女说,“希望到时候能看到你的入盟申请。”
    王伟走的时候人都有些飘,激动的……
    这件事情,江野已经操作了将近一个月。
    “弧光联盟”就是他最近一直在运作的项目。
    这个联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司,而是一个跨机构、跨工种的非营利性创作平台,成员涵盖导演、编剧、摄影、美术、制片人等全产业链人才。
    有点类似于坏猴子影业的“72变电影计划”。
    不搞资本主导的层级架构,而是以“创作者抱团”为核心,把散落在行业里的“技术派”“细节控”聚到一起。
    你擅长悬疑剧的镜头调度,我精通古装剧的服化道考据,他能把小众题材写出大众共鸣,大家共享资源、共审剧本、共担风险,像拼积木一样把各自的优势凑成完整的创作链条。
    它的好处远不止资源整合,更像一个藏在行业里的新人孵化器。
    新人导演最缺的不是才华,是试错的机会。
    刚毕业的学生拿着剧本找不到资方,想拍个悬疑短片连灯光设备都借不到,这些在联盟里都能被接住。
    前辈带着跟组练手,器材库免费开放,甚至能拿到小成本单元剧的执导机会。
    就像韩佳女常说的:“当年我们在北电拍毕业作品,有好多同学为了借台RED相机跑遍三个剧组,现在联盟直接和器材公司谈了合作,新人随时能申请使用。”
    这份底气还来自北电的支持。
    江野特意跑了三趟学校,和导演系、文学系的老师敲定了合作。
    北电学生可以凭毕业设计或原创剧本优先申请加入联盟,优秀者直接纳入新人培养计划。
    老师们看中的是联盟能给学生真刀真枪的实战机会,而对新人来说,这无异于拿到了一张跨越行业门槛的通行证。
    毕竟在影视圈,太多有天赋的年轻人卡在“没资源、没人脉、没机会”的死循环里,联盟就像在循环外凿开的一道缝,让光和机会能透进来。
    对江野自己来说,这好处更是实打实的。
    联盟里的成员越多元,就越像为他的影视公司攒了个移动人才库。
    哪个新人编剧在悬疑题材上崭露头角,哪个摄影助理对光影的理解格外细腻,他都能第一时间看在眼里。
    等这些年轻人在联盟的项目里磨出了经验,优秀的就能顺理成章吸收进公司核心团队,比起盲目招聘,这样看着成长的人才更知根知底,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更关键的是剧本资源的优先选择权。
    联盟里的导演们打磨出的新剧本,他和韩佳女一起开的公司天然拥有第一投资权。
    当然,这个联盟也不是江野想出来的,他也是提前截胡。
    王伟,也正是这个联盟的最早成员之一。
    他不是科班出生,初中毕业之后就在社会上闯荡。
    离开学校后,王伟进入地方广告公司担任剪辑师,主要制作宣传片和婚礼录像。
    这和猫的树有点像……
    2010年前后,加入导演五百团队,从做剪辑开始,逐步参与拍摄项目。
    他也是在2016年初和导演五百一起成立弧光联盟,才开始展露头角。
    2017年,王伟独立执导首部硬汉派悬疑剧《白夜追凶》。
    然后还执导《隐秘而伟大》,《问苍茫》,《人生若如初见》……
    当然这种人才江野肯定也是希望能拉进公司的,但说实话,这些有能力的导演,到了后期,基本都想自己单干。
    你靠那点工资,很难留住人。
    但江野又不可能给每个导演发股份。
    所以联盟这种松散又紧密的合作模式,反而成了最佳的选择。
    不用签死约,却能靠创作共识把人绑在一条船上。
    你想独立开工作室?没问题,联盟的资源照样向你开放,器材、人脉、剧本打磨都能搭把手。
    你要拍新作品缺投资?
    江野的公司可以优先参投,不求完全控股,但能保证创作不被资本瞎插手。
    对导演来说,既保留了单干的自由,又不用从零开始单打独斗。
    对江野来说,不用背负留人的压力,却能持续绑定优质创作者,甚至能在合作中提前锁定好项目。
    借着弧光联盟的纽带,江野与韩佳女的合作共识进一步落地。
    改为深度的商业绑定!
    由江野主导资源整合、新成立的“寒江文化”影视公司,正是这种绑定的实体载体。
    作为江野影视版图的核心布局,寒江文化的股权结构,江野以51%的持股比例占据主动,把握公司战略方向与重大决策主导权。
    韩佳女凭借其在行业资源、资本渠道上的核心价值,持有29%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而景田以20%的持股比例入局。
    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投资电影!
    电影和网剧完全是两个概念,你想单干是很难的。
    就比如《我不是药神》,你要是没后台,你审核都过不了!
    还有院线排片,一部电影即便内容过硬,若没有足够的发行资源与院线关系,很可能面临“上映即冷遇”的困境。
    黄金场次被头部大片挤压,排片占比不足5%,再好的口碑也难转化为票房。
    所以他拉来这两位姑娘,一位身后站着韩三坪,一位身后有万达院线。
    院门“吱呀“一声关上,王伟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胡同尽头。
    白鹭正要收拾茶具,却见江野突然伸了个懒腰,骨骼发出轻微的脆响。
    “总算走了,”江野揉了揉太阳穴,“装了半天,脸都笑僵了。”
    韩佳女轻笑着翻开笔记本:“你这演技,不去当演员可惜了。“
    她指尖在弧光联盟首批成员的名单上轻轻敲打,“不过这个王伟确实有潜力,镜头语言很特别。”
    “寒江文化刚成立,得先拍部电影练练手。”
    江野突然转了话题,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烫金封面的企划书,“顺便把咱们的制作班子搭起来。”
    韩佳女挑眉:“这么快就有项目了?”
    她接过企划书,封面上《后来的我们》五个字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爱情片?”韩佳女有些意外,“我以为你会先做悬疑类型。”
    江野给自己续了杯茶,茶汤已经泡得发苦:“我前段时间偶尔看了刘若瑛的散文集《我的不完美》,其中《过年回家》这个故事很适合改编。”
    “刘若瑛?”白鹭正在收拾茶点的手突然一顿,“唱《后来》的那个刘若瑛?”
    “不然呢?”江野没好气地白了她一眼,“奶茶店卖奶茶的刘若瑛?”
    白鹭吐了吐舌头,小声嘀咕:“她不是歌手吗.还会写书啊.”
    韩佳女若有所思地翻着企划书:“刘若瑛知道你要改编她的小说吗?”
    “她不仅知道,还有意亲自执导。”
    “她行不行啊?”韩佳女皱眉,“歌手转型当导演的失败案例可不少。”
    江野摩挲着茶杯边缘:“所以我想把文木野师兄派过去联合导演,他正好需要长片练手。”
    “文木野”韩佳女沉吟片刻,“倒是合适。他那种细腻的叙事风格,能补足刘若瑛可能缺乏的技术把控。”
    她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中影最近有批资深场记和摄影指导想出来单干,我可以帮你牵线。”
    江野眼前一亮:“韩三爷的千金开口就是不一样。”
    “少来,”韩佳女笑着拍开他作揖的手,“男主有人选了吗?”
    “留着给投资方塞人吧,”江野耸耸肩,“倒是女主,我有个合适的,陈嘟灵。”
    “《左耳》里的小耳朵?”
    韩佳女回忆着那个清纯倔强的银幕形象,“气质倒是契合。她经纪人好说话吗?”
    江野低头整理茶具,声音忽然含糊起来:“应该.没问题吧”
    白鹭正要把凉透的栗子端走,听到这话突然僵在原地。
    她脑海中闪过圣诞节那晚,江野扔下他们去鬼混的场景!
    破案了!
    老大,很有可能就是去见的陈嘟灵!
    她真是太机智了!
    (本章完)
    (/bi/286388/17237527.)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