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150章 149开诚布公,真诚建议,送走二哥

第150章 149开诚布公,真诚建议,送走二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150章  149.开诚布公,真诚建议,送走二哥
    “二哥难得来一趟嘛。”阳光明笑着,拿起饭勺,给阳光耀盛了满满一大碗压得瓷实的白米饭,递到他面前,“尝尝这肘子,朋友送的熟食,我就热了一下,味道应该还行。”
    阳光耀不再客气,心里那点谋划暂时被食物的香气冲淡了。
    他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大块连着皮和肉的肥瘦相间的肘子,塞进嘴里。
    肥肉部分入口即化,丝毫不腻,浓郁的肉汁瞬间在口中爆开,瘦肉部分也炖得酥烂不柴,酱香完全渗透进去。
    他又夹了一块醉鸡,鸡肉极其滑嫩,带着清冽的酒香和恰到好处的咸鲜,回味悠长。
    再配上蓬松香软的炒鸡蛋,酸辣爽脆、极其解腻的白菜心,就着那喷香的白米饭……
    阳光耀吃得风卷残云,额头上很快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嘴里含糊不清地连连称赞:“好吃!真香!比我们知青点那清汤寡水的饭菜,强太多了!这味道……绝了!”
    阳光明吃得不多,主要是陪着二哥,偶尔给他添点菜,把肘子最肥美的部位夹到他碗里。
    一顿饭下来,阳光耀吃得额头冒汗,心满意足,胃里被食物塞得满满当当,暖烘烘的,连带着四肢百骸都舒坦了许多,连日来的愁绪似乎也被这顿饱饭暂时压了下去。
    吃完饭,阳光耀又抢着收拾碗筷。
    他把空盘空碗摞起来,端起那盆油腻的碗碟,熟门熟路地走向水房。
    水房里的人比刚才少了些。
    他打开水龙头,用丝瓜瓤沾着碱面,仔细地刷洗着每一个碗碟,再用清水冲净。冰冷的自来水依旧刺骨,但他似乎不那么在意了。
    洗刷干净后,他又把八仙桌擦得光可鉴人,连桌腿都顺手抹了一下。
    阳光明默默地看着二哥忙活,没有过多阻拦。
    等阳光耀擦完桌子坐下,他才拿起桌上的茶叶罐——那是一个普通的铁皮罐子,但里面装的茶叶显然不普通。
    他取出一小撮深褐色的茶叶,放入白瓷茶壶,冲入滚水。深红色的茶汤迅速析出,注入两个同样洁白的瓷杯里,一股醇厚馥郁、带着果蜜香气的茶香立刻在小小的房间里弥漫开来。
    这是阳光明冰箱空间里收藏的顶级红茶,平日里担心被人发现异常,他一般都是自己喝,很少拿出来待客。
    阳光耀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浮着的热气,小心地啜饮了一口。温热的茶汤滑入喉咙,口感饱满顺滑,回甘悠长,带着一种熨帖的暖意。
    他舒服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要把胸腔里积压的浊气都吐出来。沉默在茶香中持续了一会儿,阳光耀脸上的神情渐渐变得郑重起来。
    他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
    “明明。”他开口,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慎重,“这次回来,在家里也待不了几天了。后天,后天一早的车。”
    他顿了顿,像是在积攒勇气,“有件事……二哥想跟你好好说说,交个底。”
    阳光明也放下了茶杯,目光平和地看着他:“二哥,你说。我听着。”
    “还是……回城的事。”
    阳光耀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我知道,现在没政策。街道办那边,我去问过了,办事员讲得清清楚楚,政策没有,路子没有,一点希望都看不到。我……死心了。”
    他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笑容,带着认命的无奈。
    “但是。”他的声音陡然提高了一点,眼神也变得热切起来,“现在没政策不代表以后永远没有!政策这东西,像天一样,说变就变。哥在东北那疙瘩,消息闭塞得很,就像聋子瞎子,啥也听不到,啥也不知道。你不一样!”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撑在膝盖上,目光灼灼地盯着阳光明,“你在这么大一个厂子里,又在领导身边做事,接触的人多,层次也高,消息肯定灵通!认识的人也多!”
    他语速加快,像是怕被打断,又像是要把压抑已久的渴望和盘托出:
    “哥想拜托你,帮哥留心着!时时刻刻留心着!如果,我是说如果,以后有了什么回城的政策,哪怕只是个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或者……或者有什么别的门路、别的法子,无论是要花钱,还是要找关系搭人情,需要跑腿的,需要打点的……”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恳求的急切,“你千万千万,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写信!拍电报!无论如何都要让我知道!”
    他喘了口气,眼神更加恳切,甚至带上了一丝卑微:
    “钱的事,你放心!需要多少,你告诉我个数目,我先跟家里借!算我欠家里的!
    等以后,等以后我要是真能回城了,找到工作,我一定一分不少地还上!砸锅卖铁也还!我阳光耀说话算话!”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语气更加郑重:“人情债,我也认!清清楚楚地认!是谁帮的忙,花了多大的人情,我都记在小本本上!
    以后我有了能力,该还钱还钱,该报答报答,绝不含糊!绝不赖账!绝不拖累家里,拖累你!”
    他一口气把心里憋了许久的话倒了出来,胸口微微起伏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阳光明,那眼神里有孤注一掷的急切,有近乎卑微的保证,更有一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弟身上的依赖:
    “哥心里清楚得很,现在家里头,就你有这个能力,有点门路,能接触到点东西。
    哥的希望,一大半……不,是全都在你身上了。”
    最后一句,他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哽咽的央求,“哥……哥求你,多费心,帮哥留意着。哥在东北,就指着这点念想了。”
    阳光明静静地听着,看着二哥因为激动、恳求和巨大的压力而微微涨红的脸,看着他那双充满血丝、写满焦虑和期盼的眼睛。
    他完全理解二哥此刻的心情——那种被抛在荒原般的绝望,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的孤注一掷。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提起茶壶,给阳光耀那喝掉一半的茶杯里续上滚烫的茶汤。深红色的茶水注入杯中,热气升腾。
    “二哥。”
    阳光明放下茶壶,语气平和而肯定,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你这话说的就见外了。我们是亲兄弟,一个爹妈生的,骨肉至亲。
    你和二姐在东北那地方吃苦受罪,家里谁不惦记?谁能睡得安稳?能帮上忙的事,我怎么可能袖手旁观?那不成了没心没肺了?”
    他看着阳光耀的眼睛,眼神坦然而真诚:“你放心。只要有了回城的政策,哪怕只是风声,只要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们想办法。
    不管是跑腿打听消息,还是需要找门路疏通关节,该做的,我都会去做。这不是你求我,是我自己本就想这么做,也愿这么做。”
    他顿了顿,把话题引向更现实的操作层面:“至于花钱,如果数目不大,家里能凑齐,我这里拿一点出来,爸妈肯定也愿意拿出家里的老底子帮衬,不会让你们还。
    本来就是为了儿女的事,钱花在你们身上,爸妈肯定愿意,我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要是数目实在太大,家里一下子承担不起,那就只能找亲戚朋友外借,家里的负担会很大。
    那些外债,如果你愿意个人承担一部分,这一部分算你个人借的,以后慢慢还。有你这句话,那就更不是问题,至少我不会反对。
    一家人,血脉相连,不用分得那么清,算那么明。眼前能帮上忙,能把事情办成,才是最重要的。”
    他语气更加诚恳,“人情的事,你也别太有负担,别想得太重。
    如果是为了自家人,为了亲兄弟亲姐妹,我欠下的人情,那也是我心甘情愿。
    你要真觉得过意不去,等以后真能回来了,顺顺当当的,多孝顺孝顺爸妈,让他们晚年享享福,比什么都强,比还我什么人情都强。
    他们年纪大了,最盼着的,不就是儿女能在身边,平平安安么?”
    阳光明端起自己的茶杯,也喝了一口,看着二哥脸上紧绷的肌肉似乎因为他这番话而放松了一些,眉宇间的愁苦也淡了一点,才继续开口,语气更加推心置腹:
    “二哥,有句话,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讲,但想想还是要跟你说说。”
    “你说。”阳光耀连忙坐直了身体,认真地看向弟弟,像学生等待老师的点拨。
    “东北的日子苦,我知道。冰天雪地,活儿重,离家万里,心里憋屈,有怨气,这太正常了,谁都会有。”
    阳光明的语气平缓,却带着一种穿透力,“但是啊,怨天怨地怨命,除了让自己心里更难受,像泡在黄连水里,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日子总得一天天过下去,太阳不会因为谁心里苦就不升起来了。”
    他看着阳光耀有些茫然又若有所悟的眼神,缓缓说道:“既然环境暂时改变不了,不如……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就当是老天爷给咱们兄弟的一场大磨练?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是老套,是老生常谈,但不是没道理。
    熬过了北大荒这份苦,以后人生路上再遇到什么沟沟坎坎,你想想那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想想那望不到头的垄沟,想想那拉犁的累,也就觉得眼下的困难不算什么了。
    人这一辈子,就像黄浦江的水,总有涨潮落潮,总有顺境逆境。
    现在苦,未必以后不甜。
    没吃过苦的人,尝到点甜头就忘了形;吃过苦的人,才更懂得珍惜往后那一点点甜。”
    “最重要的是。”
    阳光明加重了语气,目光直视着二哥,“耐心点,别放弃希望。政策这东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谁说得准?长则五六年,短则两三年,说不定就有转机。
    你自己得准备好。万一机会来了,要保证一定能抓在手里!
    平时……别把书本全丢了,初高中的课本,有空就翻翻,看看,保持住那点文化底子。脑子不用会生锈。
    还有……”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在那边,千万别急着结婚安家。这句话你也带给我二姐,就说是我说的,让她一定铭记!
    一旦成了家,特别是有了孩子,再想动,那可就千难万难了,牵绊太多,政策也不会允许。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人还在,心气还在,回城,未必就是永远够不着的奢望。”
    阳光耀认真地听着,小弟的话没有高深的道理,却像一股温润平和的泉水,缓缓浇灌在他焦灼干裂、几近绝望的心田上。
    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没有空洞的安慰,只有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实实在在、可操作的劝慰与建议。
    尤其是那句“未必就是奢望”,像沉沉黑暗中骤然点亮的一盏豆大的灯火,虽然微弱,却让他那颗近乎死寂的心,又顽强地微弱地搏动起来,生出了一丝暖意和微茫的盼头。
    “明明,你说得对!说得在理!”
    阳光耀重重地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带着点振奋和决心的笑容,连日来的阴郁似乎被驱散了一些,
    “哥听你的!回去就找书看!把以前学的东西捡起来!一定稳住!坚决不结婚!就等着!
    有你这句话,有你在家里帮哥留心着,哥心里……就有底了!踏实多了!”
    心结似乎打开了一些,气氛也随之轻松起来。
    兄弟俩围绕着回城政策可能的走向、东北具体的生活细节、家里父母兄嫂的情况,越聊越投机。
    阳光耀像是打开了尘封的话匣子,把在街道办碰壁时感受到的世态炎凉、对渺茫未来的恐惧和迷茫、对家里这次倾尽所有为他操办的感激与愧疚,都一股脑儿地毫无保留地倒了出来。
    阳光明则耐心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或者简短地开解几句,也分享一些厂里不涉密的趣闻和人事变迁。
    窗外的天色,就在这推心置腹、家长里短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由明亮的午后,渐渐染上了昏黄的暮色,最后被深沉的靛蓝所取代。
    直到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彻底消失在天际线,屋里变得昏暗,阳光明拉亮了悬在八仙桌上方那盏三十瓦的白炽灯,昏黄的光线填满了小小的房间,阳光耀才猛地惊觉时间流逝之快。
    “哎呀!聊得都忘了时辰!”他赶紧站起来,带着几分歉意,“我得回去了,再晚咱妈该着急了。黑灯瞎火的,路不好走。”
    “嗯,路上小心点,弄堂里黑。”阳光明也站起身,送他到门口。
    “明明,今天……谢谢你了。”
    阳光耀站在门口昏黄的灯光下,看着小弟那张在光晕中显得格外沉稳可靠的面容,心里涌动着复杂难言的潮水,有感激,有羡慕,有离愁,但更多的,是刚才谈话中重新点燃的那份带着些许踏实感的希望。
    他用力拍了拍阳光明的肩膀,那力道传递着他的信任和托付,“二哥的话,你记在心上!二哥在东北,等你的信!”
    “放心,二哥。”阳光明点点头,语气沉稳。
    看着二哥的身影消失在昏暗的堆满杂物的楼道拐角,脚步声渐渐远去,阳光明轻轻关上了门。
    屋里还残留着红茶的醇香,以及兄弟间那份沉甸甸的关于未来和责任的托付,无声地弥漫在空气中。
    ……
    接下来的两天,石库门阳家小小的灶间和隔间,都弥漫在为阳光耀返程做准备的忙碌气息里。
    张秀英把家里攒了很久、全家人共同努力才换到的76斤全国通用粮票,连同120元现金,用厚厚的防潮的油纸仔细地包了好几层。
    然后,她戴上老花镜,一针一线,密密实实地把这宝贵的“硬通货”缝进了阳光耀贴身穿的那件旧毛衣内侧一个特制的小口袋里。
    两个沉重的大包裹也打好了。
    里面是两床拆洗翻新过、重新弹了棉花的旧棉被,虽然被面洗得发白,但厚实暖和;还有两身同样拆洗过的、絮着厚厚棉花的旧棉袄棉裤;以及两双李桂花熬了几个晚上赶制出来的簇新的千层底棉鞋,鞋底纳得又厚又密实。
    这些,是抵御东北酷寒的保命装备。包裹用粗麻绳捆得结结实实。
    家里还准备了一大包路上吃的干粮:十几个煮好的茶叶蛋用旧报纸包着;一大摞烙得两面焦黄的油盐饼;两罐头瓶自家腌的咸菜疙瘩和雪里蕻;还有一包炒得喷香的油茶面……
    这些东西把阳光耀那个硕大的帆布已经有些发白的旅行袋,塞得鼓鼓囊囊。
    阳光明也单独准备了一份东西。
    他拿来了两瓶蜂蜜,这在当时是稀罕的营养品;两斤用彩色糖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白兔奶糖;两大玻璃罐包装朴素的奶粉;两大包印着简单花纹的黄油曲奇饼干。
    还有专门给二姐阳香梅的两斤红糖,都用厚实的牛皮纸包好。
    最后,是一个用油纸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防止气味外泄和油渍渗出的大包,塞到阳光耀手里:“二哥,这个你路上吃,顶饿。一只醉鸡,还有二斤酱牛肉。”
    阳光明有能力给的更多,但坐火车携带物资同样有严格的规定。
    首先就是不允许携带原粮,比如大米、白面这些。这项规定执行的非常严格!
    其次,路上携带的食品,原则上只能满足一路上的吃用,不能超出太多。
    第三,对于携带行李的总重量也有要求。
    当然了,有些规定可能执行的不是很严格,但也不能太过超出,不然很可能会被抓典型。
    看着眼前堆在八仙桌和地上的,远远超过他带回来的那点可怜山货的“小山”,阳光耀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
    他嘴唇翕动了几下,想说什么感谢的话,却发现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最终,他只是用力地重重地拍了拍小弟的胳膊,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和一种沉甸甸的承诺:“明明……让你破费了。这么多好东西……二哥……都记心里了!”
    星期一晚上,阳光明回到了石库门家里住。
    明天阳光耀就要走了,阳香兰一家三口也特意赶了过来,全家人吃了有阳光耀在的最后一顿团圆饭。
    星期二。
    天还黑沉沉的,启明星孤独地挂在天边,弄堂里一片寂静。
    阳家灶间的小灯却早早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下人影晃动。
    全家人都起来了。
    冰冷的空气里弥漫着水汽和食物的味道。煤球炉子上坐着一大锅稀饭,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张秀英从咸菜坛子里捞出一碗咸菜,一家人围着小方桌,沉默而快速地吃着这顿离别的简单早餐。气氛有些压抑。
    匆匆吃完,张秀英又把两个刚煮好、还烫手的鸡蛋硬塞进阳光耀手里:“拿着,路上……饿了垫垫……”话没说完,眼圈又红了,声音带着颤。
    “晓得了。姆妈,阿爸,你们放心。”阳光耀的声音也有些沙哑。
    他背上那个巨大的灰色帆布旅行袋,袋子立刻沉甸甸地坠下去。
    手上拎起那个同样沉重的土布提包。肩上挎着装满干粮、鼓鼓囊囊的网兜。大哥阳光辉默默走过来,帮他拎起那个最大的装着被褥的包裹。
    “走吧,我送你。”阳光明推起那辆崭新的“永久”牌二八大杠自行车。
    两个最沉的大包裹被粗麻绳牢牢地捆在后衣架上。阳光耀把旅行袋和土布提包分别挂在车把两边。然后,他斜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坐上后座,尽量保持平衡。
    “走了!”阳光明跟站在门口的父母和大哥道别。
    他脚下一用力,自行车稳稳地驶出狭窄的弄堂口,车轮碾过青石板路面,汇入黎明前清冷寂静的街道。
    张秀英忍不住追到弄堂口,扶着冰冷的砖墙,直到自行车彻底消失在拐角,再也看不见,才被李桂花搀扶着,抹着眼泪慢慢走回去。
    天色由深黑转为一种朦胧的蟹壳青。
    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在清冷的晨雾中晕开一圈圈光晕。
    路上行人稀少,只有清洁工挥动着大扫帚,发出沙沙的声响。
    兄弟俩都没怎么说话,只有车轮碾过路面的沙沙声和链条转动时规律的哒哒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深秋清晨的寒意像细密的针,穿透衣物,阳光耀裹紧了身上的棉袄。
    他看着前面小弟宽阔挺直的背影,和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却依然笔挺的中山装,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羡慕、感激、离愁、对前路的茫然、以及那一点点被小弟点燃的微弱的希望……种种情绪交织翻腾。
    火车站永远是魔都最喧嚣的漩涡。
    巨大的穹顶下,人声鼎沸,南腔北调的方言、广播喇叭字正腔圆却不断重复的报站声、行李小推车的铁轱辘碾过水磨石地面的刺耳噪音、还有孩子的哭闹和大人的呵斥声,混杂成一片巨大而持续的声浪,冲击着耳膜。
    阳光明熟门熟路地把自行车推到存车处,付了钱,领了一个小木牌。然后帮阳光耀把挂在车把上的旅行袋、提包和网兜都卸下来。
    两人拿着沉重的行李,一路来到进站口。
    “就送到这儿吧,里面人挤人,你车也进不去。”
    阳光耀接过自己的旅行袋和提包,又把肩上的网兜使劲往上挎了挎。后衣架上那两个最沉的大包裹,他得自己扛进去。
    阳光明看了看他被行李淹没、几乎看不到身影的样子,点了点头:
    “好。二哥,一路顺风。到了那边,照顾好自己,多保重身体。家里有我,你放心。”他特意强调了一句,“信里不方便详细说的那些话,简单提一句就行,我会记在心里的。”他指的是关于回城消息的敏感话题。
    “嗯!”阳光耀重重地点头,喉头再次发紧。他用力吸了口气,把涌上来的酸涩强行压下去,声音带着一种故作轻松的沙哑,“明明,家里……爸妈,就多靠你了!二哥……走了!”
    他转过身,动作有些笨拙地调整着身上的负重。
    先把帆布旅行袋的背带吃力地套在肩上,袋子沉沉地坠在背后。一手拎起沉重的土布提包。另一只胳膊努力挎着装满食物的网兜,网兜的绳子勒进棉袄里。
    然后,他弯下腰,用肩膀顶起后衣架上那个最大的装被褥的包裹,身体被压得明显一沉。
    整个人瞬间被各种形状的行李淹没,像一座移动的、摇摇晃晃的包袱山。
    他努力挺直被压弯的腰板,梗着脖子,迈开有些蹒跚却异常坚定的步子,朝着进站口那汹涌嘈杂、人头攒动的人流一步步走去。
    阳光明站在原地,没有立刻离开。
    他隔着攒动的人头,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个被沉重行李压弯了腰,如同负重的骆驼,却倔强地挺直着脖颈、一步步向前挪动的背影。
    那背影在庞大喧嚣的车站背景和汹涌人潮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孤独。
    他看着那背影一点一点,艰难却执着地汇入那片南来北往、行色匆匆的人潮,被裹挟着,最终彻底消失在检票口那个昏暗的仿佛能吞噬一切的拐弯处,再也看不见。
    车站广播里,字正腔圆的女声毫无感情地播报着列车信息。高高的圆形挂钟下,巨大的钟摆规律地摆动,指针清晰地指向六点四十分。
    他转过身,不再看那喧嚣的站台方向,径直走向存车处。掏出那块小小的木牌,换回自己的自行车。
    他扳正车头,跨上那冰冷的皮座垫,脚下一用力,车轮转动起来,驶离了这片永远喧嚣、充满离别与重逢的广场。
    初冬的风带着凛冽的寒意迎面吹来,吹动了他的衣襟,也带来了一丝属于清晨的带着寒意的清新气息。
    PS:今天还有一章。
    (本章完)
    (/bi/286396/17237488.)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