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女频小说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第129章 128新车归属,风光无限

第129章 128新车归属,风光无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129章  128.新车归属,风光无限
    晒台改造的风波,尘埃落定,田主任展现了雷厉风行的作风。
    短短三日,承诺的各项补偿便如数兑现,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那张盖着街道办公章的票证领取通知单,由刘干事亲自送到各家手上。
    肉票、油票、豆腐票、糖票、毛线票,分量虽不多,却像久旱后的甘霖,悄然滋润着每一户干涸的心田。
    各家户主再无二话,怀着各自的心思,在那份最终敲定的晒台改造同意书上,郑重签下了名字。
    比票证更实在的是额外分配的零工指标。
    糊火柴盒、锁扣眼、拆纱头……这些琐碎却能换回真金白银的活计,街道果然优先照顾了石库门这几户。细细算来,每家每月都能多挣四五块钱。
    在这物价低廉、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的年月,这是一笔不小的进项。它能让饭桌上多添一勺油,给孩子扯上几尺布做件新褂子。
    这持续的实惠,比那些一次性票证更让人心里踏实,是真正的“细水长流”。
    陈家的喜事,更是让整个石库门都跟着扬眉吐气。
    田主任承诺的临时工岗位,没有丝毫拖延,迅速落到了张春芳头上。一家街道下属的集体小厂,活儿不算轻省,但胜在稳定。
    只要手脚勤快不犯错,每月十几元的工资稳稳当当。
    这对人口多、负担重的陈家来说,不啻于天降甘霖。
    张春芳拿到通知那天,陈阿婆枯瘦的手紧紧攥着那张薄薄的纸片,浑浊的眼睛里泪光闪烁,一遍遍念叨着:“作孽哦……作孽哦……”
    声音里是卸下千斤重担的哽咽,和对未来的微弱期盼。
    张春芳年轻的脸庞也焕发出久违的光彩,走路都带着风,仿佛脚下坑洼的青石板,已化作通向新生活的坦途。
    而阳家那张自行车票,则让邻居们艳羡得眼珠子发亮。
    这“老三件”之一的票证,其稀缺程度和象征意义,远非零工指标或几斤肉票可比。它代表着体面、便利,甚至是一种无形的身份。
    星期日上午,阳光洒满弄堂。
    阳永康特意换上一身半新的工装,揣着那张金贵的自行车票,在全家人的瞩目下,独自去了第一百货商店。
    当他推着那辆崭新锃亮、仿佛自带光芒的“永久牌13型”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跨过高高的石库门门槛,走进天井时,整个弄堂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哦哟!新车!永久牌!”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叹。
    瞬间,天井里炸开了锅。
    在家的邻居们,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涌了出来,像围观稀世珍宝般围住了这辆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的“宝贝疙瘩”。
    李桂花第一个冲上前,围着车子打转,手指想摸又不敢摸,生怕留下指纹:“爸!你买回来啦?崭崭新!油漆亮得晃眼!真好,老价钿了伐?”
    张秀英也忍不住上前,指尖触到冰凉光滑的车把,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与骄傲,嘴上却嗔怪:“老头子,你怎么一个人就推回来啦?路上人多车多,碰着擦着怎么办?也不叫个人陪着!”
    陈阿婆在张春芳搀扶下,颤巍巍凑近,眯起老眼细细打量:“哦哟哟,阳师傅,你家真是……运道好,本事大!这车子,老早辰光只有干部才配坐!我们今朝算是开眼界了!”她枯瘦的手小心地碰了碰锃亮的车圈。
    冯师母微笑着上前,由衷赞叹:“阳师傅,恭喜恭喜!这车真漂亮,实用又气派。”她丈夫冯老师也在一旁含笑点头。
    连三层阁的何彩云,这次也罕见地没有酸言酸语,只是倚在门框上,目光复杂地锁在那辆新车上。眼神里交织着难以掩饰的羡慕和一丝她自己也不愿承认的服气。
    她捅了捅旁边闷声不响的赵铁民:“你看看人家阳师傅家!这才叫有本事!你啥辰光也弄一辆回来?”赵铁民闷头吸了口烟,只含糊地“嗯”了一声,目光却也粘在那片崭新的金属光泽上。
    阳永康被众人围着,听着七嘴八舌的恭喜和惊叹,那张常年刻着风霜、表情不多的脸上,也难得地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腼腆的笑意。
    他笨拙地回应着邻居的热情:“蛮好……蛮好……运气好……运气好……”
    当晚,阳家小小的前楼里,气氛比过年还喜庆。
    那辆崭新的永久自行车,被阳永康小心翼翼的搬进了屋里,占据了堂屋最显眼的位置,像一件镇宅之宝。
    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话题的中心自然是这辆车。
    “爸。”阳光明放下碗筷,声音沉稳地开口,“这车子,我看还是给我姆妈用吧。她每天上下班路远,还要买菜,有车子方便得多。”
    张秀英一听,连忙摆手:“不要不要!给我做啥?我又不是干部,骑个新车出去,人家会要讲闲话的!再说我骑车技术也不灵光,万一摔了碰了,肉痛心也痛!”
    她看着新车,仿佛那是个娇贵的瓷娃娃。
    李桂花也眼热,但知道分寸,接口道:“是啊,姆妈讲得对。这车子是门面,明明你是副厂长秘书,每天进进出出,代表着我们家的形象,你骑最合适!又年轻又精神!”
    阳光辉闷头扒着饭,闻言抬起头,憨厚地笑了笑:“我有我那辆‘老坦克’,驮爸去厂里,蛮好。新车给明明,撑撑场面,应该的。”
    他语气真诚,没有丝毫不满。
    每日清晨,由他骑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周身都响的旧车,驮着父亲阳永康去东方机械厂,风雨无阻,早已成了石库门清晨一道固定的风景。
    阳永康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磨得光亮的桌沿上轻轻敲击。
    昏黄的灯光勾勒出他略显佝偻却依旧坚实的轮廓。
    片刻,他抬起眼,目光在家人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小儿子阳光明身上,声音低沉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新车,给明明骑。”
    他顿了顿,看向张秀英,“秀英,你以后上班,让明明驮你去。路是远了点,但总比一个人走路快当。”
    这个决定,既考虑了阳光明工作的“门面”需要,又解决了妻子通勤的辛苦,更巧妙地将这辆新车带来的便利和荣耀,转化为了儿子对母亲的孝心。
    张秀英心里那点顾虑瞬间消散,只剩下暖融融的熨帖。
    “姆妈,爸讲得对。”阳光明立刻接话,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亲昵与担当,“以后我就是妈的专职车夫!保证安全又稳当!”他笑着看向母亲,眼神里充满年轻人的朝气。
    李桂花和阳光辉也纷纷笑着点头赞同。
    小壮壮在一旁似懂非懂,拍着小手咯咯笑。
    一家人其乐融融,那辆崭新的永久自行车静静地立在角落,金属的光泽似乎也柔和了几分,融入了这份温馨。
    星期一清晨,天刚蒙蒙亮。
    石库门里已有了窸窣的动静。
    阳家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
    阳光明推着那辆崭新的永久13型走了出来。
    车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车把、车圈、每一根辐条都闪着清冷而耀眼的金属光泽,与周遭灰扑扑的墙壁、潮湿的青石板路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自带光环。
    他今天也特意收拾得格外精神。白衬衫洗得干干净净,熨烫得服服帖帖,深蓝色的卡其布裤子笔挺,脚上一双刷得发白的解放鞋。
    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露出饱满的额头和明亮的眼睛,整个人显得朝气蓬勃又沉稳干练。
    “明明,你车子推出来啦?”正在水龙头下淘米的李桂花直起腰,眼睛发亮地看着新车,“新!真新!骑上去肯定老神气的!”
    “阿嫂,早!”阳光明笑着打招呼,声音清朗。
    隔壁陈阿婆也探出头来,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明明,带你姆妈去上班啊?你姆妈好福气哦!”
    “阿婆早!”阳光明应道,小心地将车支稳。
    这时,张秀英也走了出来。
    她换上了一件压箱底的、颜色还算鲜亮的蓝底碎花罩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气和一丝初坐新车的紧张。
    她手里拎着那个用了多年、边角已磨得发白的帆布包,里面装着铝制饭盒。
    “妈,坐稳了。”阳光明跨上车座,左脚稳稳撑地,右脚踩住脚蹬。
    张秀英侧身,小心翼翼地坐上后座,双手紧紧攥住儿子腰侧的衣服,动作带着点笨拙,却透出全然的依赖。
    “坐稳了?走咯!”阳光明回头轻声问了一句,得到母亲肯定的点头后,脚下用力一蹬。车轮轻快地转动起来,链条发出细微而悦耳的“嗒嗒”声,崭新的轮胎碾过天井里湿漉漉的青石板,留下两道浅浅的水痕。
    “阳家姆妈,你好享福咯!”
    “明明,新车好骑伐?”
    “一路顺风啊!”
    邻居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这对母子身上,充满了毫不掩饰的羡慕和善意的调侃。
    何彩云站在三层阁的窗口,看着楼下那辆闪亮的新车载着张秀英,在众人的注目礼中驶出黑漆大门,心里那股酸溜溜的滋味又翻腾起来。
    她撇撇嘴,终究没说什么,只是“砰”地一声,带点闷响地关上了木窗。
    车子驶出弄堂,汇入了清晨上班的人流。
    阳光明骑得不快,力求平稳。张秀英起初还有些紧张,腰背挺得笔直,双手死死攥着儿子的衣角。渐渐地,感受到儿子的沉稳和车身的平稳,她才慢慢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晨风拂过脸颊,带来一丝难得的凉爽。
    “明明,你骑得蛮稳当的。”张秀英的声音带着轻松的笑意,在风里传开。
    “姆妈放心,保证把你安全送到!”阳光明也笑着回应,声音里透着自信。
    路上,认识或不认识的工友们,目光都被这辆簇新的永久自行车吸引。
    当看清骑车的是厂里新上任的年轻副厂长秘书阳光明,后座坐着的是厂里人缘不错的张秀英时,惊讶、羡慕、善意的招呼声便此起彼伏。
    “哟,小阳!新车啊?永久13型!老灵光的嘛!”和张秀英一个车间的一位老师傅,远远挥着手,高声招呼。
    “张师傅,好福气啊,儿子驮你上班!享清福咯!”相熟的工友笑着打趣。
    “小阳秘书,这车子崭崭新!配你!小伙子精神!”路过的科室同事也点头称赞。
    “阳家姆妈,你坐稳当咯!”一位叫不出名字的阿姨笑着喊道。
    阳光明一一笑着点头回应,态度谦和又不失大方。
    张秀英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但心里那份自豪和满足感却像泡开的茶叶,一点点舒展开来,浸润了全身。
    晨风吹拂着她梳理整齐的鬓发,初升的阳光跳跃在她带着笑意的眼角皱纹上。
    她看着儿子年轻挺拔的背影,感受着身下平稳前进的车轮,觉得这条拥挤喧闹、充满汗味和煤烟气息的上班路,从未如此舒心畅快。
    (本章完)
    (/bi/286396/17237509.)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