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归元山
归元山位于密云州和抚州交界,背靠红云山脉,势力范围方圆三十万里。
三湟舟风驰电掣一样在空中飞行。站在船头上放眼望去,脚下山川林立,树木森森,其中不乏险峰与深涧,湍急的河流在河谷间纵横,声势浩大。
三日后,三湟舟一头扎进一条幽深地峡谷。沈寇小心翼翼操纵小舟飞行。云息坐在甲板上自斟自饮。楚俏儿紧靠在船舷上,不时的发出一声惊呼。
临近傍晚,三湟舟冲出峡谷,在一座山峰上空略一停顿。三人下了小舟,抛出飞行玄器向正北方向飞去。
原来三人一合计,沈寇表示也想加入宗门。他伤势已痊愈,没必要再回百花谷,进宗门是最好的选择。
归元山是北羌第二大宗门,有六万余年的传承,历经无数代人的财富积累,功法秘术仙丹妙药无数,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个解决《甲木仙经》遗患的方法。
云息也想加入宗让。毕竟散修的日子不好过,饥一顿饱一顿不说,势单力孤,危险无处不在。而一旦加入宗门,不仅有了靠山,而且资源无限。
两人纷纷表示想加入归元山,楚俏儿乐的嘴都合不上了。这两位兄长对她宠爱有加,把她都捧到天上去了。有他们跟在身边,日后就有了依靠。
第二日清晨,正前方一座山岭横亘在他们面前,此山也不知有几千仞高,半山腰云雾缭绕。在陡峭的石壁上,一条青石小径弯弯曲曲通向山顶。
云息飞在最前方,突然一股巨大的压力自天而降,不由身子一沉。急忙道:“前面有禁空禁制。”
三人落在山脚下,抬头向上观望了片刻,随后施展轻身术,沿青石小径向山顶掠去。
两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一方平台上。平台方圆百丈,周围散落着不少人,或坐或立,高矮不齐,肥瘦各异,这些人都是来参加本届弟子选拔的修士。
平台尽头是一座青石牌坊,有四五十丈之高,雄伟壮观。牌坊上写着“归元山”三个大字。牌坊下站着四名红衣修士,年纪不大,皆垂手而立,是守山弟子。
三人谁都不看谁一眼,分头钻进人群中。沈寇在平台西侧一角盘膝而坐,他抬头看了看天空,空中艳阳高照,已是正午时分,算计着时间差不多了。
半个时辰后,山门内十余名修士沿青阶缓步而下。为首两人,一个四五十岁年纪,面色红润,狮鼻阔口。一个六旬左右,身材削瘦,发髻高挽。
“袁师兄,不知本届召收的弟子会是什么档次?”狮鼻阔口男子头也不回道。
“估计跟往年差不多。信阳郡就这么大,能有多少资源。”身材削瘦修士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句。
“听说今年青玄门召收到一名地玄根弟子,不知真假?”
“别听他们吹牛了,地玄根修士三四十年未必能出一个,哪这么容易被他们网罗去。”
说话间,一行人自牌坊下鱼贯而出。狮鼻阔口男子站在台阶上,目光向人群中一扫,当即咧了咧嘴。比去年少了几十人,而且修为普遍偏低。
一行人刚现身,散坐在平台周围的修士纷纷站起身来,向青阶下聚拢过去。沈寇坐在角落里冷眼旁观,进宗门要进行考核,着急解决不了问题。
“方师弟,你奉掌门之命主持本届弟子选拔,你就先说几句吧。”身材削瘦修士笑道。
狮鼻阔口男子点了点头,朗声道:“诸位,欢迎大家来到归元山。先自我介绍一下,老夫方松仁,舔居内门执事一职,奉掌门之命负责召收弟子事宜……”
方松仁声音不大,却异常浑厚,每一个字都能清晰的灌入所有人的耳中,足见其法力之深厚。当然,他是筑基修士,实力不是下面这些人能想象的。
“都说资质决定道途。但宗门的规矩首先是人品,其次才论资质。所以不要以为资质好,就一定会被宗门收录,要知道每年都有一些同道铩羽而归……”
从方松仁的话中,沈寇了解到不少信息。宗门奉行的是宗门至上的原则,加入宗门就要为宗门服务,若有人做出有违门规之事,必将受到严惩。
这个问题好理解。宗门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维持的,而是所有修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折不断,这就是宗门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然,门规对散修来说是个考验。散修奉行的是个人至上原则,大家玩的是利已主义那一套。而这套东西在宗门行不通,是宗门修士必须戒除的通病。
方松仁说了将近一刻钟,面面俱到,最后又加了一句:“方某在此奉劝一句,那些大奸大恶之徒,欺师灭祖之辈,想借宗门来躲灾避难之人,还是趁早死了这份心……”
方松仁说罢,反剪双手,眼望天空,一言不发了。身材削瘦修士接过话题。此人名叫袁必臣,是外门总执事,所有外门弟子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袁必臣讲了一下具体的考核规则和考核办法,言简意赅。没用半炷香时间,就结束了谈话。他与方松仁对视一眼,两人袍袖一拂,返身向山门内行去。
跟在他们身后的十余名弟子是从内门精选出来的。他们目送方松仁和袁必臣进了山门,才转过身来,招呼诸人依次进入山门。
沈寇跟在诸人身后缓步而行。前来应召的修士总共二百零一人,女修占五分之一,诸人的修为高低不齐。大圆满修士三人,七层以上三四十人。另外还有七个凡人,年纪在十三四岁,肯定是被检测出俱有玄根资质,只是未曾引玄入体罢了。但此地山高路远,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
沿青阶上行,一个时辰后,诸人来到山顶之上。山顶宽阔平坦,红花与绿树相映,翠竹与小径相依。枝叶掩映间,隐约可见亭台楼阁的影子,宛若仙境一般。
沿青石板路前行,转过两个弯,前面现出一排宫殿式建筑,约有四五十间的样子,都是用三尺见方的青石彻就。远远看去高大巍峨,气派非凡。
在一间大殿门前,二十余名归元山弟子分立两侧,个个身罩红袍,垂手侍立,他们的修为都在玄引期六七层左右,是外门派来维护秩序的弟子。
(/bi/286448/36668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