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父子同心为厚爱,心意相通为已出
随着孙府议事结束,此间消息一一传回家族,一众江东世家也明白了汉王的意思。
趁现在早早纳献土地,不仅能先人一步,换得大量功绩,以争凌烟阁排位,换取功勋殿福利。
更是以帮助袁策争夺世子之位为名,自愿纳献,留有余地。
献多献少,全凭自愿,也不至于就给自家基业绝了根。
若是现在还要偷奸耍滑,不能自觉令汉王满意,等下次汉王亲自动手。
只怕江东六郡,也只能沦落到淮南、汝南两郡之情形,届时江东之地,尽数为袁家兼并,可没机会说理。
就为此事,江东诸世家派出代表,紧急议事,商议应对之章程。
陆家。
见从世家议事大会上回来的陆儁还在为此事而犹豫,陆绩小大人般蹙眉问之。
“事已至此,兄长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陆儁闻言叹之,曰:
“此前众江东世家,共议纳献人口,以充功绩,争夺凌烟阁之星位。
虽然为兄对帮助袁策争夺世子之位,不屑为之,终难抵江东世家大势。
此时拒绝,只恐有倒向豫州世家,为江东公敌之态,遂不得以而献些许藏奴,只以为破财消灾,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那袁策跟我们陆家的旧帐还没算清,我不去扯他后腿都算好的了。
为他一竖子争位而纳献土地,折损我家根基之业?这种事,那些世家也有脸拿叔伯的身份来压我?
凭什么?”
陆儁越说越气,拍案而起,“小弟,你年纪小,不懂事。
此事不必在说,为兄这就发信往梁国,想来伯言定有良策,维护家族。
我就不信了,伯言才在梁国,立下伐国灭鲁之大功。
为那争位之事,举江东世家之大义,就想欺压我陆家,要我纳献土地?
无论是周瑜、还是袁策,儁必要让他们知晓,找错了对手。”
“兄长万万不可!”
陆绩见状,赶忙拱手执礼,拦在陆儁身前。
“此事兄长便是问了伯言,也是一样的结果。
到了现在,您还以为这是袁策的世子之争吗?
兄长以为区区世子之争,他袁策能有多大的脸面,值得我江东世家为此先是共计拿出三十万人口,现在又各家摊派以纳献土地?”
“这不就是那个周公瑾在孙府上捣鼓出来的吗?若不为袁策争世子之位,还能是什么?
总不能都是为了更高的凌烟阁星位吧?”
陆绩:“.”
他眼底泛起一抹关切的无奈,耐心为之解释。
“图穷匕见!
兄长啊!天下谁人不知袁公厚爱袁策,视若己出?
你以为何为厚爱?何为己出?
父子同心为厚爱,心意相通为已出。
袁策非袁策,他代表的正是汉王意志之体现,兄长以为江东世家支持袁策,真的是在支持他一个过继子吗?
他们支持的是袁公,是汉王。
否则谁会放着汉王亲子在一旁,倾力支持一个过继子?就为了那一句:【幼子多疾,汝当勉之?】
实在是袁耀出生袁氏,天生与汝南、淮南等世家绑定。
江东世家皆后来之人,若不借袁策表明立场,承汉王意志而行,与豫州世家相争,顺大势而为,何以得存续?
兄长还不明白吗?
所谓袁策,所谓世子之争,不过徒占一名耳,此正是汉王为我等做臣下的所留之余地。
为君为王者,余地、台阶、名义都给我们准备好了,此时不踩着台阶而行,是在等什么呢?
等着汉王给我们亮刀兵吗?”
“岂有此理?
纵使他是汉王,也不能这么不讲道理吧?
当初是我等世家相投,他才得以据江东,此后东征西讨数载,穷兵黩武,哪次不是我等世家为他稳定江东,提供粮草?
现在他得豫州,占荆襄,难道就翻脸不认人了?说要释放藏奴,我等为他释人口三十万,已尽全力。
现在要了人口,又要土地,予取予求,莫过于厮。
就这样,他还是留了台阶余地?
那若不留余地,他要做什么?把我等世家杀个人头滚滚?莫要忘了,他袁家才是当今最大的世家!
世间岂有他这才吃上了饭,就砸锅的道理?”
“兄长,你冷静些。
才遇上些事,就愤青激世,陆家将来,何以长久?”
“我陆家为他立过功,伯言还在梁鲁之地为他操持大事,这可是灭国之功啊!
汉王如此不念旧情,却教人心怎不齿冷,让为兄如何能不激愤?”
见陆儁越说越急,脸色涨的通红,陆绩幽幽而叹。
“可你激愤,又能如何?
兄长以为汉王为何会挑这个时候,假袁策世子之争为名,逼压我等江东世家?
方今汉王横扫荆襄,威震华夏,曹公兵败宛城,刘备失去基业,蜀中山高路远,袁绍远隔天边。
唯一还有实力能威胁到汉王的,唯有徐州吕布,可此反复小人,只他一家,真敢犯汉王天威耶?
我等江东,除了东海之外,所毗邻者为荆、交二州。
眼下荆州新定,兵权尽握于邢道荣、蔡瑁,此二人者,汉王之心腹也。
若敢与他二人通谋,只恐我等立时为其义子功劳簿上,两行名姓耳。
可舍荆州之外,难道兄长是想举家搬去交州那等流放之地,披发左衽与蛮夷同流?”
陆绩眼神无奈,小手握住陆儁的大手,劝之曰:
“兄长,如今之江东,上不至天,下不接地,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如此局面,与此前之淮南、汝南一般无二,此所以周公瑾敢坦言,汉王兼并淮南、汝南土地之法。
因其不怕,因此无解。
当真不留余地,他是真能把我等江东世家像淮、汝世家一般逼入绝境,求着他来租田的。
今所以不为者,无非是顾忌豫州之梁、陈、鲁等地世家。
这些地方,毗邻曹、吕,汉王还不想把事情做绝,以失世家人心。
所以才让我等以相助袁策世子之争为名,自愿纳献,献多献少,全凭诚意。”
“可这.”
陆儁的脸色被陆绩说的几经变换,好半晌才嗫嚅着。
“可怎么说也拿自家土地,去相助那袁策争什么世子位,为兄心底就是过意不去。
既是汉王的意思,要献大不了,我陆家就给那袁耀去献,反正都顺了汉王的意。
两位公子,我陆家帮哪位不是帮?
听说伯言还和那位袁耀公子私交甚笃,今若助之,其必以我陆家为臂膀”
然而没等他说完,这个想法就被陆绩打断,他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看向兄长,那眼底的失望,痛心疾首。
“兄长欲亡我陆家乎?
私仇、私情,岂可拿来论公事?
我陆家基业,可还都在江东土地上呢!
今若背义投豫,为江东公敌,兄长以为基业安得存续?
至于袁耀公子会以我陆家为臂膀,更是笑话!
他不过一七八岁稚童儿,豫州世家推出来的大义之名罢了。
兄长真以为他能号令豫州世家?
届时江东世家以我陆家为敌,豫州世家又排斥你我。
父亲临终将陆家基业托付兄长,兄长就是这般为他操持的吗?
九泉之下,父亲何以瞑目?”
“你长兄如父,昔日怀橘称孝之陆绩,你今日这是在训斥父兄吗?”
陆儁严词厉色,尽管被陆绩一句句逼问的哑口无言。
但被小弟拿出九泉之下的父亲训斥自己,言说陆家要亡于他手,他这个兄长又颜面何存?
“兄长.”
孝字为先,陆绩黯然低下了头,赔礼道。
“小弟也是一时情急,还望兄长恕罪。
但纳献土地之事实在不容疏漏,眼下汉王以道君自居,高坐九重宫阙。
在释放藏奴之后,于扬、豫两州之声望已是如日中天,虽上古贤王,未莫能至。
这个时侯正是俯瞰江东,坐等出头之鸟,以杀之儆猴。
我陆家可万不能撞此刀口.”
没等他说完,陆儁就不耐烦的抬手打断,“够了!此间诸事,为兄自有考量。
千叮万嘱,你是父兄,还是我是父兄?
莫非在你陆绩眼中,儁就是那痴傻呆愚之人不成?”
陆绩:“.”
陆绩默然,只答了句,“兄长想多了。”
兄弟二人默然良久,陆儁这才压低了声音,小声询之。
“既然要献,小弟以为,当纳献土地几何,汉王能够满意?”
见兄长没犯糊涂,陆绩欣喜答之。
“要献自然就全部献上!”
“什么?”
陆儁难以置信,他都后悔问了。
“你疯了不成?我等又没真到淮、汝世家那等绝境,哪有自绝根基退路之理?
你方才也说了,汉王给我们留了余地,那你便按这余地,估算个数献上也就是了。
哪有人留了余地,我们还不要的道理?”
“兄长糊涂啊!
今时之余地是今时,就看淮南、汝南这势头,我们今日留了,将来也保不住。
不如孤注一掷,换个泼天大功,供给伯言。
届时算上伯言此前的灭国之功,足以在星位排名上名列前茅。
兄长,时代变了。
眼下凌烟阁新出,改天换地之趋势才初现端倪。
此时正是这些土地价值最大,而凌烟阁功绩最为便宜之时。
待到局势逆转,凌烟阁新制在汉国稳固,天下之土尽归汉王,以租天下之民。
那时节土地价值大不如前,而功绩有价无市,我们就是想换,也悔之晚矣。
此正天翻地覆之千古大机遇也,我陆家若错过,岂不可惜?”
陆绩一张小脸上满是愁容,说的苦口婆心,陆儁却听得不以为然。
土地价值大不如前?怎么可能!
历朝历代,土地都是最紧俏抢手之物,反而是那凌烟阁的功绩,新鲜出炉。
虽然传的神乎其神,可等眼前的新鲜劲过去,到底值不值价还不一定呢。
“好了,为兄自有思量,用不着你多言。
小弟,我看那个寿春学宫,你今后也少去,尽学些云里雾里的道理,越来越站在汉王那边说话。
我陆家自有诗书传家,供你研读,莫忘了你陆家人的身份。”
“我?我站在汉王那边说话?
绩苦口婆心,费力解释,哪一句不是为了我陆家,为了兄长思量?”
小小的陆绩,望着兄长的眼神,越渐失望。
他发现思想的不同,格局的不同,见识的不同,真的能让人连原本最亲密无间的家人,都格格不入,渐行渐远。
几乎与陆家如出一辙的场景,也一一在其余江东世家中上演。
顾家顾雍、朱家朱桓才刚升了荆州刺史和镇西将军。
直到此时族人把书信传来,他们才恍然明白,当日汉王对自己两人突然提拔的根由,竟然应在此处。
这是先赏后要,主君待臣子体面恩义都已给足,我们做臣子的又何惜自身?
此时大权在握,几乎是顾家、朱家执掌者的顾雍、朱桓当即决定配合汉王。
于是顾家、朱家相继拿出自家五成的土地,各献良田三十万亩以租袁氏,为袁策公子争世子位助力。
有了这两家表率在前,又得陆绩提点,陆儁到底是咬了咬牙,也拿出二十万亩良田,一脸不情不愿的喊出助力袁策的口号。
顾、朱、陆、张四大家族已响应了三家,剩下的张家已然没法落后,只得也陪着拿出了良田二十万亩,高呼:毁家纾难也要助力袁策公子!
而当四大家族都已做出表率,剩下周家、吴家又各出良田十万亩,鼎力支持袁策。
江东之大势所趋,已然成型,其余大小世家哪怕再不情愿,也只得各献良田以租袁氏,齐呼助力袁策!
唯一的好消息是,此事明面上毕竟就是大家对袁策公子争夺世子位的投资,是以没有限额。
投多投少,全看各家自愿,愿意的多投些,不愿的少投些,总算没触及大家底线。
况且是租,不是卖,至少土地还是自己的?就当是换份与国同休的契书,怎么也不亏?
众世家们也只能这般含着感动的泪花,安慰自己。
于是乎,随着江东世家一家家来袁家签了租田契约,助力袁策的口号响彻六郡,几乎满江东都在高唱:
“我们大力支持袁策公子!”
“袁策公子必胜!”
“袁策公子定能承继汉王之志!”
“继汉王者,非袁策谁与?”
而某听说了这些消息的袁策:“.”
救命,别搞!
(本章完)
(/bi/286452/17237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