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达则兼并天下!
寿春宫殿灯火辉煌,袁胤伏跪地上,仰望那张云烟缭绕间熟悉又陌生的脸。
“臣胤,参见大王!”
“何事?”
“耀儿他今日来寻我,言说释放袁家藏奴之事,小孩子见识浅薄,不敢来说与大王。
胤寻思这也是于民有利,于国有功之事,若能为之,稍释一些藏奴,既不动我袁家根本,又能调动世家一道为国出力。
特为此来寻王上,以请恩准。”
袁胤俯身长拜,伏匐在地,等待着袁术决断。
当时天真的袁耀还来求他私放一些藏奴,说什么:
【以袁家之家底,父亲必不查觉,况且就算察觉了,也不定会因这点小事,就处置他们两个至亲。】
可只有切身挨过袁术那脚的袁胤才知道,以他这位堂兄的性子,眼底哪容得半分情份?
孙策和孙家活着有用,他就能让孙策成为袁策,待他比亲生儿子还亲。
毛玠和杨奉死了有用,他就能杨奉陪着毛玠日夜凌迟,对他满口冤情视若无睹。
莫说旁人,便连你袁耀身为亲子,都落得眼下处处受制于袁策的境地,又何况于胤这个所谓的堂弟呢?
可毕竟身为袁耀党最大的支持者之一,他如今能做的,也唯有在汉王处多说些好话,看能否通融罢了。
忐忑等待中,他终闻一声钟磬,有淡淡一字传来,曰:
“可。”
“谢王上天恩,臣告退。”
袁胤执礼,面朝汉王,趋步而退。
望着袁胤欢喜而退的身影,前来为他添茶的小乔,不由捂嘴而笑,
“大王~瞧您把胤弟吓得。
您若要释放袁家藏奴,以增户籍,何不亲力为之?
莫说您动自家的产业,又挨不着旁人,便是真要那些世家一一照办。
只一声令下,妾身看他们谁敢不从?”
“小妹,你又调皮。”
都没等袁术发话,正在研墨的大乔,就轻轻一弹指,敲在她额前。
“胡言乱语说些什么呢?大王自有大王的思量,忘了我平日怎么教你的?
莫谈国事。”
“阿姊~”
小乔我见犹怜的捂着额头,上来就拉袁术的衣袖。
“大王你看,你出征不在的时候,阿姊她每天都是这么欺负我的。”
大乔:“.”
“好了。
在我这谈些国事倒没什么,只别让旁人瞧了去。”
见她姐妹玩闹,袁术也笑着帮小乔揉了揉额头,谓之曰:
“一声令下,莫敢不从,这世间事,哪有这般容易?
朕可以定下规矩,善待百姓者、释放人口者、返还土地者,可以得功绩,以利诱之。
如此则是否实行,全凭世家自愿,不屑一顾者有之,而有需要者自为。
但朕不仅仅是这荆、扬、豫三州百姓的汉王,更是袁家家主,天下世家执牛耳者。
朕可以鼓励引导他们释放私藏人口,此类事汉朝四百载并非没有先例,不过是朝廷摆出的一个态度。
但朕却不能亲自站出来,将袁家私藏的人口全放了。
这在世家眼里,就是朕和他们的利益不再一致,是要跟他们开战了。
朕为汉王,要为万民谋福祉,可身为袁家之主,也要为世家衡利弊。
便似这一次,袁家所以放人口,只是耀儿和胤弟的私下行为,所释人口也不会太多。
饭要一口一口吃,做事也要留有余地。”
小乔闻言,连声喝彩,“不愧是大王~就是厉害~”
大乔则微微蹙眉,略有忧虑,欲言又止。
“可是大王.就连胤弟都知道,没有您的意思,根本不敢放人。
万一那些世家里也有能人,将之看出来了”
袁术浅浅而笑,望着寿春宫外,眸光陡然转冷。
“要的正是他们看出来!
否则你以为策儿有什么样的脸面,能让江东世家为他献出三十万人口?
袁营上下,谁人不知,朕甚爱策,而他便代表着朕的意志。
今日纳献人口奖励功绩,可争凌烟阁排名,兑功勋殿特权。
朕已给他们留够了余地和体面,再不听话,可就是他们要跟朕开战了。”
不久之后,随着在袁胤的主持下,袁家带头私放了三万藏匿人口后,豫州世家在刘晔的游说下景从。
于是一封数日之间,为汉国增加人口四十万的答卷,摆放在了汉王几案。
汉王批之曰:“大善!”
赏泼天大功者,四!
当是时也,世家释放人口之风,从颍川吹至鲁、梁、陈,自汝南直下淮南,过庐江而至丹阳、吴郡,下会稽以达东海!
要是以往,这些人脱离世家,或许会失去生计,难以为生。
可偏偏眼下,救济百姓也是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处都是施粥放粮的善人。
世家们一边放人,一边救济,一条龙服务安排到位,当场能赚两份功绩。
如此盛景,开太古先民之治,世人皆称汉王以为:【尧舜禹汤!】
百姓得脱世家奴籍,亦自各有际遇,其间:
年老者,半生操劳半身病,一朝见日齐下泪。
青年者,此身往事不堪回,但凭刀剑报君恩。
少年者,今生有幸遇圣王,入得学宫沐书香。
七十万人脱奴籍,两州百姓呼太平!
此之谓:汉王之望,如日中天!
另一边,孙府。
众人齐聚,议事匆忙。
“公瑾,眼下可如何是好?”
“就是,谁能想到,那刘晔当真不要面皮,我们释放私藏人口,他们也学?”
“所言甚是啊!
豫州这些世家是什么意思?
要比狠吗?来试试谁对自己下手更狠?他们四十万咱们就五十万?”
“胡言乱语!
吴景兄,你上头了。
他们豫州世家家大业大,再拿出来百万人口都有可能。
他们玩命,咱们也跟他们玩命?你玩的过吗?”
被当头一声棒喝,情绪激动的吴景也是冷静下来,随即一脸颓然,抱怨着。
“那可如何是好?难道眼睁睁看着袁耀那竖子,一无战功,二无能力,却平白无故位居策儿之上?”
他说着,眸光不由看向好像心很大,对这些事一点不着急上心的孙策,斥之曰:
“策儿,你倒是说句话呀,诸位叔伯都为你着急呢。”
孙策:“.”
他挠了挠头,眼神过份清澈的笑了笑,答之曰:
“此计当问公瑾,必有良方。”
众人闻言,不由将目光聚集在周瑜身上,只见他果然气定神闲,一看就是腹有良谋。
周瑜轻摇羽扇,从容答之曰:
“既然比人口比不过,这次咱们来个刘晔他学不了的就是了。
今当纳献土地,以投袁公。”
“周公瑾!你居心叵测!”
“疯了!若然如此,这世子之位,不争也罢!”
“依我看,周公瑾私心过甚,已被那凌烟阁星位迷了眼。
袁策之位,我等自谋便是,不必理他。”
随着周瑜这句:【纳献土地】才一出口,当时便是全场哗然,群情激奋,党诛笔伐,言语如刀。
如果说此前释放些人口,倒还罢了,今日放了,以后碰见个天灾人祸的,很容易就又能再藏回去。
但土地,却是他们世家千载传承之根本,一代代人,励精图治,好容易才将家族的土地越搜刮越大,这要他们交出去绝无可能!
“诸公,何必着急?
且听瑜一言。”
周瑜目视众人,凛然而笑。
“诸公可知我为何言此事,刘晔效仿不了,又为何称袁公,而非汉王?”
此言一处,众人为之一怔。
确实,若只是纳献土地,不过比狠罢了,他们江东世家能献,豫州世家难道不能?
见众人情绪有所缓和,为了配合周瑜,孙策也只得在心底叹了口气,挺身而出。
“诸位,公瑾非无谋之人,今日不妨听他一言,再做决断不迟。
若其果为我等世家之敌,不用诸位动手,我袁策第一个将他赶出去!”
见孙策给了台阶,众人也便暂且就坡而下,听听周瑜计将安出。
待场中嘈杂争吵之声平息,周瑜这才为众人娓娓道来。
“诸位以为,当今淮南之黄天太平,万民誓死以报汉王者,何来?
瑜所以言此举,刘晔无法效仿,便是因为眼下淮南、汝南等地,已尽无世家之田。
凡所有田亩,已尽数为袁家兼并,便是梁、陈、鲁等地新收复,所还剩下的,也绝无可能与我等江东六郡比肩!”
“什么?竟有此事?”
“这”
众人一时间,竟哑口无言。
土地被袁家兼并了,这上哪说理去?
他们可以兼并豪强、寒门、以及百姓的土地,袁家作为当世最大世家,自然也可以兼并他们。
虽然眼下兼并得多了一点,但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那些豫州世家,何以得存续?
汉王是要绝我等世家之生路耶?”
“因为袁公之兼并,非你们所想之兼并!
袁公以国之名,向豫州世家租田以租百姓,土地还是世家的,袁公只是租借而已。”
租田以租百姓?
这话大家怎么听的那么糊涂呢?
字我们都认识,可这事?他是人事吗?
迎着他们疑窦的眸光,周瑜笑着为他们解惑。
“方今乱世,世家之田亩,国税者十抽一。
世家向百姓十抽五到十抽八者不等,其中一成,代以纳国税。
自袁公得玉玺天命以来,这些年间阎公奉其命,执袁公剑,一一兼并汝南、淮南万民之土地。
区区生民百姓,何以阻袁家兼并耶?而袁公则在兼并了两地所有百姓之土地后,再将这些土地租给百姓。
于是,汝南、淮南,现在只存在两种土地形式。
一种是袁家之地,租以百姓,租税十五抽一。
一种是世家之地,同样租给百姓,租税十抽五到十抽八。
到这里诸位是不是以为,袁公租税少,那是他袁家的事。
反正兼并百姓土地,也与世家无关,世家继续抽税自家佃户,利益没有丝毫受损,两者就此相安无事?”
周瑜笑了,他袖袍轻扬,笑之曰:
“诸位可知今时淮南、汝南之国税几何?
十抽九!
当然,袁家的地,是不用交税的。”
他抬手轻轻指了指天上,放在唇间嘘了一声。
“咱们上面这位袁公,可是黄天应元显圣道君王爷啊!
世家怎么盘剥百姓的,他就能怎么盘剥世家!
一切都在世家的游戏规则之内,袁家嫡子的他,这些兼并土地,私藏人口的法子,玩的只会比各位更精深。
国税十抽九,世家代佃农交税之后,余一成与佃农共分。
供养不了自身不说,还得供养这些私藏的人口,否则佃农皆饿死,空有土地,可交不起税啊!
不兴刀兵,杀机不显半分,而两地之世家,已至绝路。
当是时,汉王十五而税一,已尽得淮南人心,淮南地处腹心,又不通外敌,世家欲争而无力,欲反而无门,徒坐而等死矣!
所以前有毛玠之事,亦为豫州世家谋之,借其手欲引曹兵至,为最后一搏。
及至曹公兵败遁逃,两地世家之主,齐至寿春宫前,求阎公发书予远征在外的汉王,唯求生路一条。
那时瑜就站在汉王身侧,随之指挥襄阳之战,亲见汉王回书曰:
【今租世家之地,租税与国同休,与民同戚。
愿永结同好,不负此心。】
当租田契书随着书信同至淮南,世家皆欢心,百姓尽欢颜。
袁公兼并两地之田亩,以租百姓,十五抽一,其中租世家之田亩者,则将这部分税收回以世家,以付租金。
如此两地世家虽失了大量田税,却得了与国同休的契书。
汉国在,则世家在,汉国亡,则契书作废,土地依旧是世家的。”
周瑜说着,冷眸扫过周围人几经变换的脸色,声音不大,却振聋发聩。
“豫州世家与袁家同休,又不用担心我江东世家做大了,会兼并清算他们。
诸位以为,豫州世家又为什么会跟我们比狠,释放这许多私藏人口?
因为用不上了。
那么,瑜请问一句:
诸位今日还不主动纳献土地,相助袁策公子得世子位,承继大业,以嗣大统,是在等什么呢?
等着汉王把在淮南、汝南用过的手段,也在江东六郡一一实行?
届时逼得走投无路,连一块土地都保不住的时候,可别来求到袁策公子头上!
勿谓言之不预也!”
众皆无言,唯向寿春宫方向,拱手执礼,叹曰:
“前有朝廷传言阴谋论,谓之汉王操持天下十数载,以至乱世而有今日。
囊者吾不信。
今诚惶诚恐。”
(本章完)
(/bi/286452/17237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