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279章 世子之争,向来如此!

第279章 世子之争,向来如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究竟是什么事?邢兄如此神秘?”
    见邢道荣这个大大咧咧的汉子,最近行为一反常态的诡秘,蔡瑁也不得不来了兴致。
    要知道汉王收服荆州之后,荆党便以他二人为首,一掌收降的荆州水军被汉王赐名【靖难】军,二掌收降的荆州陆军,被汉王赐名【奉天】军。
    奉天靖难,匡扶汉室!
    可见汉王对他二人的期许与看中,邢、蔡二人常以此自矜,归淮之前,曾倾力为汉王操持荆州各郡及世家人心安定诸事。
    在这个过程中,二人互相拉一把之事数不胜数,可谓互相扶持,互相成就之挚亲拉友。
    合作如此愉快,今日又见邢道荣好似真有好功业,要拉自己,蔡瑁哪有迟疑,忙催问之。
    “邢兄就别卖关子了,若有好功业拉兄弟一把,蔡某何曾让你失望过。”
    见蔡瑁如此表态,念及此前的合作基础,邢道荣这才幽幽开口,问之曰:
    “蔡兄可知凌烟阁?可知天罡地煞一百单八星位,周天星斗三百六十五数?”
    蔡瑁:“???”
    这什么跟什么呀?
    他眼神颇为古怪的打量面前这大老粗,语气颇为疑窦。
    “邢兄还懂天文观星?此非经天纬地之才,不能为之吧?”
    “想什么呢?
    是非建功立业者不能为之!”
    邢道荣白他一眼,忙把凌烟阁之事,为蔡瑁娓娓道来。
    蔡瑁惊闻此事,只觉一道惊雷在脑海中乍响,好一阵头皮发麻。
    “邢兄说的是,此正当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也!
    汉王欲行此策,当在称王大典之时,大典之前,便是你我抢占先机的最后时限。”
    “没错,若能趁此时机,多立功业,排名升上几位,攀得星位在身,接下来便是一整年的人上之人。”
    “正是此理!
    无奈眼下战事皆定,若非汉王亲自召见吩咐,只怕无有立大功之机遇也。”
    “蚊子再小也是肉,邢某这些时日,出钱出力,安置不少流民,也得了一两个中功。
    蔡兄,眼下实非顾惜钱财之时,似你我这样的人,若是错过当下携定荆州之功的功绩最盛一次。
    来年,后年,若想超过汉王麾下那些人杰,只怕再无机会矣。”
    “邢兄所言甚是!
    今当毁家纾难,相助汉王大业!”
    二人计较已定,即刻各自安排。
    翌日,二人再次会面,皆面色难看。
    邢道荣质问曰:
    “蔡兄,邢某好心好意,与你共谋大事。
    何以将机密泄露?
    淮南之民,本就太平安逸,需要救助者有数。
    今各大世家皆出手争相救济百姓,你我家族基业又不在此处,何以争之?”
    蔡瑁闻言就是一愣,冷笑曰:
    “好你个邢道荣,看着一脸忠厚,竟是蛇蝎心肠?
    蔡某信你帮你,今日察觉情形有异,正来问你。
    那里想到,你竟恶人先告状,贼人喊捉贼?”
    邢道荣闻听此话,也是一愣,“不是你泄露的?那能是谁呢?
    难道甘兄弟拍胸脯跟俺老邢保证他嘴巴最严,实则是个大嘴巴?”
    “管他是谁泄露的,已经不重要了。
    只是单凭你我之力,即便倾尽家财,又能安置几多百姓,如何争得过这些当地世家?”
    邢道荣皱眉苦思良久,忽道!
    “某有一计!”
    蔡瑁:“???”
    “蔡兄,既然你我之力,已不能为,不如拉人入伙!
    反正机密事已经泄露,那么我们的目光就不能只着眼当前。
    今当传讯荆州,拉人入伙,尽荆州世家之力,平定襄阳之战时汉水倾覆之灾!
    修桥铺路,赈济灾民,若能安定此患,泼天大功,岂非探囊取物?”
    “不愧是邢兄,此计甚妙,在拉一把的天赋上,蔡某唯有叹服。
    积功莫过消灾,若能一举安定荆州之灾,此功之大,足以众人共分。”
    “今当速安荆州,一旦汉王称王大典开办,为时晚矣。”
    而在一天之前,袁耀书房。
    刘晔缓步而来,正要抽查弟子这段时间的功课,不想袁耀整日愁眉苦脸,一问三不知。
    见戒尺打了几次手心,这孩子依旧心神不宁,刘晔不由蹙眉问之。
    “公子为何事烦心,神思不属?”
    “老师”
    看着面前的老师,可以说是偌大袁营之中,除了好友陆逊外,唯一会真正站在自己身边的人。
    小袁耀捂着通红的手心,问之曰:
    “今父亲爱子众多,称王之后,若定国本世子。
    旁人不说,那袁策最会讨父亲欢心,耀只恐我袁家基业徒为他人做嫁衣耳。”
    刘晔:“.”
    不是,这种事情,你问我一个曹营中人,真的合适吗?
    不过他又转念想到,自庐江归来时,曾见汉王那轻飘飘一句:【毛玠通曹,当千刀万剐】。
    于是那一日的哀嚎,在庐江刑场上响了整整一日。
    刘晔每每想到那日情形,只觉不寒而栗,商君车裂死,董卓弃市亡,已经是他听闻过最惨烈的死刑了。
    那里想到竟还想出了这等叫人生不如死的可怖刑法。
    一旦有一日自己事发,不会也要沦落到毛玠那样的下场吧?
    脑海中各种可怖景象,杂念横生,刘晔眸光幽幽看着面前自己这个弟子,他在扪心自问,思考一个问题。
    自己真的是曹营之人吗?
    想当初自己所以投奔曹操而入袁营为间者,盖因当时曹公英明神武,有吞吐天地的气象,而袁公纨绔骄奢,有篡逆无道的行径。
    可如今时移事易,眼下曹公气数将尽,不过冢中枯骨,汉王不日必擒之。
    反观汉王,如日中天,当真有改天换地,开辟新朝的气象。
    诚如是,那自己这个太子太傅.好像价值连城?
    此吕不韦奇货可居之旧事也!
    人这辈子,就是不能钻牛角尖。
    有时候换个角度,换种考量,眼前暗无天日之困局,立时就成通天之坦途。
    刘晔眨了眨眼,看向袁耀的眸光已从不耐,转化为了欣慰,他颔首谓之曰:
    “能想到这一层,可见公子你这一年里大有长进。
    那么,你的想法是?你想怎么做呢?”
    刘晔循循善诱,为之引导,袁耀坦然答之。
    “父亲不久前曾考校我功课,其间言说密事,如凌烟阁、功勋殿等。
    当时他眼神失望,谓我曰:
    【袁策之才,当列天罡星位,若汝有策儿之三分,为父夫复何求?】
    耀以为,若能多立功勋,星位排名在那袁策之上,必可得父亲重视,重拾偏爱。”
    说着,袁耀将凌烟阁、功勋殿等事为刘晔娓娓道来,俯身长拜。
    “耀年幼,恨不能上阵杀敌,与那袁策一般为父亲杀敌立功。
    今当何为,还请先生教我。”
    刘晔闻言亦震惊于汉王之手笔,诚如是,不消数年,天下英才已尽入汉王彀中矣。
    此谓之:汉王吐哺,天下归心。
    霎时间,刘晔再次鲜明了自身立场,曹公?冢中枯骨,没听说过!
    晔乃汉王嫡子之师,新朝太傅也!
    于是他略一沉吟,已生一计,为袁耀谋之。
    “公子所言,却也有理。
    吾尝闻汉王好以【拉一把】之策用人,期间各种义子功劳簿,不可胜数,听闻甚至还有【世子】、【太子】功劳簿”
    “什么?”
    惊闻如此噩耗,袁耀只觉得小脑袋瓜嗡嗡的。
    【世子】、【太子】功劳簿,世界上怎么能有这样恶毒的东西存在?
    究竟是何等险恶用心之人,才能想出这些玩意?
    什么?我爹想的,那没事了。
    袁耀此刻看向刘晔的目光简直欲哭无泪,他本以为自己最大的对手,不过袁策一人。
    哪里想到,此刻袁营之中已不知道有多少人盯上了这个位置,正暗自为了争夺此位而积蓄功绩。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世子之争吗?
    袁耀伸出小手,如握住救命稻草一般,抓住了刘晔的衣袖,“老师,您可一定要帮我啊!”
    刘晔轻咳了声,“上位者喜怒不形于色,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见袁耀端正坐好,他这才缓缓言道。
    “为师提及此事,非为动你心神,而是要告诉你,你先前多立功绩的想法是对的。
    依汉王一贯的做风,凡有功于社稷者,无物不可兑,自然也包括世子之位。
    目下战事方止,无有立功之机,汝当效仿【拉一把】之制,拉人立功。
    今我等手握凌烟阁、功勋殿等机密,正可趁此时机,以你袁家子的身份,广拉世家入伙。
    大家共收江淮两岸治民之功,促民耕种,安置流民,扩充人口,研制发明,沟通水利,增加亩产等等。
    一人一户虽小,但若遍及淮南、江东等地,以袁氏子之身,号令世家共争凌烟阁。
    届时每拉一家世家,其所做之功绩,都分公子一份,积百川之水以汇成海,凌烟阁星位,必有一席之地。”
    袁耀也非糊涂人,得刘晔点醒,也即恍然。
    是啊,他身年幼,靠自己做不得什么大功。
    但他有身份,有情报,完全可以拉人入伙,大家一起做功,届时作为组织者的袁家子,每个世家分一点功劳给自己没问题吧?
    毕竟若没有自己,他们哪来的第一手绝密情报?
    师徒俩计较已定,各去安排。
    于是乎,不久之后,当孙策自军营久违的回到家中,来见母亲弟妹,不想却看见孙府大门之前,立着一块木牌,上书:放粮救难。
    府门之外乌泱泱围了不知道多少穷苦百姓,都是来领稀粥喝的。
    孙策:“???”
    这门堵的,他堂堂前孙家家主,居然回不去家门。
    废了半天劲,好容易挤进府里,迎面便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小丫头扑进怀里,甜甜的喊了声。
    “大哥~”
    “想大哥了吗?大哥这趟回来给你带了好玩的。”
    孙策抱着孙尚香,笑吟吟的将提前准备的泥人拿出来。
    不想孙尚香没去接泥人,反而叉着腰,一副小大人的口气。
    “大哥,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买泥人?”
    孙策:“???”
    啥时候啊?这仗刚打完,也没啥事啊。
    见他茫然,孙尚香一张小脸上故作怒其不争的表情,叹了口气。
    “世子之争向来如此,孙家存亡,在此一举了,大哥!”
    孙策:“.”
    孙尚香小手拉着孙策,迈开小腿就往议事厅跑。
    “母亲,大哥回来了。”
    孙策跟着走进议事厅,向吴夫人行礼,却见议事厅内周瑜及众人都在,所有人的脸色都十分凝重。
    孙策讶然失色,“公瑾,到底出了何事?府外施粥放粮是怎么回事?尚香方才言及孙家存亡,究竟何事,局势已危急至此?”
    周瑜目光幽怨望着他,“伯符,你怎么才回来,他们抢先动手了。”
    孙策:“???”
    孙策茫然回望,问之曰:“他们是谁?”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从周瑜口中一本正经的听到这样一个名字。
    “袁耀!”
    孙策闻听此言,忍不住都想笑,然而见大家都脸色凝重的样子,也只能强忍住,沉声发问。
    “不过一七八岁稚童儿,何至于此?”
    “七八岁稚童?
    七八岁稚童能号令淮南世家无有不从?七八岁稚童能使淮南各地无论灾民、流民,还是自北方逃难之民,都在第一时间被各大世家出手赈济?
    伯符,你这些时日在军营里还不知道,如今之汉国,已改换了新的气象。
    如果你还以七八岁稚童的眼光看他,只怕来日死无葬身之地,犹不自知也。
    世子之争,已经开始了。”
    孙策:“.”
    不是,这世子之争,和我能有个毛关系啊!我和汉王之间的父慈子孝,公瑾你又不是不知道。
    似乎猜到了他在想什么,周瑜长叹一声。
    “伯符,抛弃幻想,准备战斗,世子之争,向来如此,不管你我心意,只有你死我活。
    这不仅仅是你与袁耀,更是瑜与刘晔之间的斗法。
    不久之前,刘晔突然出手,以汉王要定凌烟阁,以功绩排星位为由,以袁耀的名义拉世家入伙治民立功。
    还是那些世家里有我周家故交,这才通传消息过来。
    言说:袁耀不知从哪得了消息,言说此次诸子之中星位排名最高者,有极大概率被汉王顺势册封为世子,以定国本。
    此正是我等号召袁策一党,与之争抢立功,以夺星位之时。”
    孙策:“→_←”(真挠头)
    (本章完)
    (/bi/286452/17237359.)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