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98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 > 第109章 婉儿的求助,脚踩李渊的武德悬案!

第109章 婉儿的求助,脚踩李渊的武德悬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树义来到自己的办公房,便见书案上已经有着两摞厚厚的卷宗。
    他迅速坐下,拿起卷宗便查看起来。
    这是一份来自徐州刺史衙门的案子,案子内容为一对邻居,因口角导致激情杀人,凶手杀人后,怕承担责任,想要分尸藏匿,结果太过慌乱,在院子里就拿刀咣咣剁人,引起了外面行人的注意。
    偏行人也是个好事的,还以为这人在偷吃什么好肉,爬墙偷看,结果看到凶手正好将脑袋砍下来,当场就吓尿了。
    屁滚尿流去报案,使得凶手逃都没来得及,就被衙门抓捕。
    案子的证据链完整,人证物证俱全,动机充分,逻辑合理。
    刘树义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便迅速写下“通过”的字样,将其放到右侧桌子上,然后快速拿起新的卷宗,进行查看。
    他因为经验丰富,又刚刚睡醒,大脑十分活跃,所以处理起卷宗来,速度极快。
    不到半个时辰,便将卷宗处理了一半。
    不过这些卷宗他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不知是不是之前自己将卷宗驳回,使得大理寺在初审卷宗时,比以往更加认真。
    使得他现在想找个有问题的案子都找不到。
    咚咚咚。
    这时,房门突然被敲响。
    “刘员外郎。”赵锋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进来吧。”刘树义头也不抬的说道。
    赵锋推门进入,便见刘树义正认真处理着公务,他说道:“员外郎,杜仆射命下官将这份口供给你送来。”
    口供?
    刘树义很快便反应过来,这应是自己向杜如晦讨要的妙音儿口供。
    他抬起头来,接过赵锋递给自己的口供,道:“今天不是让你休沐吗?怎么没在府里休息?”
    赵锋、陆阳元他们跟着自己奔波,着实辛苦,所以昨天他便告知两人,让他们今天休息,明日再来衙门点卯。
    他没法帮杜构他们请假,但赵锋与陆阳元,他还是有权利决定两人是否休息的。
    赵锋笑道:“下官昨晚没有如员外郎一样需要进宫面圣,回到府里闭眼就睡着了,今早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并没有疲惫的感觉,想着下官又是刚刚上任,正是需要好好表现的时候,便来上值了。”
    刘树义明白赵锋虽然只是小小的主事,但从令史晋升主事,也算新官上任,确实不能松懈。
    他点头道:“不过也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精神一直绷着,反而会导致效率低下。”
    “下官明白,员外郎放心,下官不会勉强自己的。”
    刘树义知道赵锋心里有数,便不再多说。
    他低头看着妙音儿的口供,越看越明白杜如晦为什么会如此无奈。
    比起上次自己在牢中与妙音儿见面时妙音儿的表现,妙音儿这段时间,贡献的供词更多。
    而且也不像以前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没谱来。
    但也正因此,反而更加真假难辨。
    比如杜如晦询问妙音儿背后的主人是谁,妙音儿说她不能出卖主人,但可以出卖伙伴,获取在牢里舒适一点的生活。
    而她出卖的伙伴,名叫顾闻,乃是万年县的县尉。
    她说她之所以能将妙音坊经营的这么好,一直没有人去找麻烦,就是因为顾闻在背后撑腰,而且顾闻经常去妙音坊消遣,这也是能调查到的。
    杜如晦去调查,确实查到了这些,顾闻的确去过妙音坊。
    妙音坊又正好位于万年县的管辖范围,顾闻暗中撑腰,确实能让妙音坊避免很多问题。
    但朝廷官员去逛青楼,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们不能因此就断定顾闻与妙音儿一定有关系。
    可妙音儿又说的有板有眼,十分详细,以至于杜如晦一时都不敢确定真假了。
    所以这段时间,杜如晦一直安排人暗中盯着顾闻,想要确定顾闻是否真的有问题。
    看着这些内容,刘树义指尖不由轻轻摩挲着口供,他也在想,妙音儿这次口供里吐出来的这些人,是有问题,还是没有问题。
    妙音儿真的会轻易出卖自己的同伙?
    还是说,她是故意给自己等人找一些麻烦,遛着他们?
    刘树不由回想起当日在大牢里,与妙音儿见面时的情况,妙音儿当时一口一个与自己兄长感情深厚,嘴里没一句实话,简直就和他刻板印象里的魔教妖女一模一样……这样的妙音儿,便是他阅人无数,一时也有些难以确定其话里的真假。
    想了想,他继续向下看。
    便见妙音儿除了顾闻外,还交代了两个所谓的同伙。
    一个是工部的官员,一个户部的官员。
    这两个官员的详细身份信息,妙音儿也都说的十分清晰,但这两人并未去过妙音坊。
    “没有去过妙音坊,身份信息却了解的如此清楚,要么真的与她有些关系,要么就是她在被抓前,就想过利用他们干扰我们的视线……”
    “她难道想过自己可能被抓?”
    刘树义眉头微蹙,指尖不断磕着书案。
    赵锋看着刘树义沉思,轻声道:“员外郎,要不下官先去忙?”
    刘树义这才想起赵锋还在这里。
    他想了想,道:“赵主事,你一会儿安排一个人,去一趟长安县衙。”
    “长安县衙?”
    赵锋愣了一下,猜测道:“找王县尉?”
    “没错。”
    刘树义笑了笑,他直接取来一张纸,在纸张上写着拜托王硅为自己寻找案子的话,一边道:“你应该还不知道,随着万郎中的身死,我刑部司郎中之位空了下来,陛下今日做出决定,让我等拥有晋升资格的刑狱体系官员,公平竞争。”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内,谁立功最多,谁便能晋升五品郎中。”
    “所以我现在需要一些案子,但能送到刑部的案子太少,我不能干等,需要主动出击,寻找适合的案子。”
    赵锋双眼不由一亮,忍不住道:“也就是说,刘员外郎快要成为郎中了?”
    刘树义笑着摇头:“别这么说,竞争才刚刚开始……不过我确实想拼一把。”
    赵锋最清楚刘树义的本事,在他看来,在破案方面,刘树义就是无敌的,任何人都不能与刘树义相比。
    所以以查案为竞争,还是公平的竞争,那最后的胜利者,肯定会是刘树义。
    他说道:“皇天不负有心人,员外郎终于要真正进入朝廷的核心了!”
    朝廷的核心?
    刘树义想了想,这么说,对但也不对。
    对,是因为大唐的朝会,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参与。
    也就是说,五品以下,连朝堂议事的资格都没有,就是外围的纯粹苦力。
    五品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水岭。
    从这一点来看,的确算是进入朝廷的核心,拥有了商议国家大事的资格。
    但要说彻底进入朝廷的核心,也不对,毕竟五品只是一个门槛,只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罢了。
    真正能够参与决定国家大事的人,至少也得是四品侍郎这一级别。
    但无论怎样,五品对刘树义这些六品以下的人来说,也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天堑,想要未来有机会登堂入室,成为重臣,这一步就必须迈过去!
    刘树义道:“后面的事先不说,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立功。”
    “你稍等一下,我再给崔参军写封信,一会儿你让人给王县尉送信时,也找信使把信给崔参军送去。”
    一边说着,他一边重新取来一张纸,给崔麟写上同样的内容。
    赵锋看着刘树义奋笔疾书,不知想到了什么,道:“钱员外郎,是不是也要竞争?”
    “当然。”
    刘树义头也不抬的说道:“他也是员外郎,并且在位时间比我更长,他不可能会放过这次机会。”
    “更别说……”
    刘树义眼底闪过一抹寒意:“裴寂想要阻止我,肯定会扶持其他人,来抢夺郎中之位,钱文青是他侄女婿,又一直受他安排针对我,不出意外,钱文青就是我这次郎中之争里,最大的对手。”
    赵锋知道刘树义与裴寂的关系,此刻闻言,眉头不由皱了一下,道:“裴司空若在背后支持钱员外郎,那还能算是公平竞争吗?他是司空,虽然这一两年不如从前,但他经营朝野这么多年,势力还是十分恐怖,他若出手,随随便便就能给我们制造许多麻烦,钱文青再有他的帮助,想输都难。”
    刘树义对这一切早有预料,淡淡道:“陛下说公平竞争,你不会真的以为就一定能公平吧?”
    “所以啊,这一次的竞争,拼的不仅是能力,还有背景与人脉。”
    “不过钱文青背后有裴寂支持,我也有杜公支持,杜公绝不会允许裴寂对我动手,也就是说,我不用担心裴寂给我制造麻烦。”
    “但也就只能如此了……毕竟杜公身为刑部尚书,他不能对我太过偏心,否则其他的刑部员外郎,必会心生不满。”
    这一次的竞争,杜如晦只能算一个盾牌,为自己抵挡明枪暗箭,至于其他,只能靠自己!
    这也是为何,杜如晦对自己说的话是“去争,去抢”,而不是“别担心,一切有他”。
    赵锋了然点头,道:“刚刚下官来找员外郎时,遇到了钱员外郎,钱员外郎莫名其妙对下官冷笑一声,说什么下官的好日子快到头了,然后就一脸得意的快步离开,似乎是接到了什么案子……”
    “下官原本还十分不解,不明白他发什么疯,现在看来,他应是已经知道竞争郎中的事,并且已经接到能立功的案子了。”
    刘树义眯了下眼睛:“好日子快到头了?这是在提醒我们,他若成为郎中,不会让我们有好下场?”
    “还真是够嚣张的,这才刚开始比拼,就已经想好胜利后怎么对付我们了。”
    赵锋神色凝重:“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得逞!否则刑部司恐怕没我们立足之地。”
    刘树义自是清楚这些,虽然自己有杜如晦支持,可相比起刑部尚书这个职责,对杜如晦来说,宰相的身份明显更重要,所以杜如晦待在刑部的时间很有限,甚至说不定哪一天,杜如晦就会离开刑部,全身心投入到宰相的身份上。
    这种情况下,若让钱文青再一次爬到自己头上,自己绝对不会好过,毕竟官场里整人的手段太多了,只要符合规则,便是杜如晦也未必能护住自己。
    更别说,若什么事都需要杜如晦来出手,那自己也未免太过无能,到时候,自己在杜如晦心中的地位与形象都可能受到影响。
    所以,这次争夺,胜利者必须是自己。
    否则……未来难料!
    刘树义深吸一口气,将两封信交给赵锋,道:“先去帮我传信吧,另外再调查一下,钱文青的案子是怎么来的,是下面衙门递交上来的,正好落在了钱文青头上,还是有人专门给他的。”
    赵锋接过信件,没有任何迟疑,道:“下官这就去查。”
    说完,他便快步离去。
    看着重新关闭的房门,刘树义眼眸眯起。
    这次郎中的竞争,恐怕比他原本预料的,要更加的激烈。
    自己知晓消息才半个时辰而已,钱文青就已经知道消息,并且接到案子前去调查了……
    那其他人呢?
    这是不是代表,自己已经慢了一步?
    指尖轻磕书案,刘树义深吸一口气,旋即长长吐出。
    不管其他人如何,自己不能失去冷静。
    查案不同其他,并非谁先一步调查,就一定能有结果。
    所以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是得等到最后才能知晓。
    现在的他,处理好公务,静心等待机会,才是最好的选择。
    否则若连基本的公务都处理不好,被人找到破绽进攻,那才是大问题。
    思于此,刘树义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纷乱的思绪压下,重新看向桌子上的口供。
    他暂时确定不了妙音儿口供的真假,那就暂时放在一边,等他未来夺取郎中之位后,再去找妙音儿聊聊。
    妙音儿不是一直希望他尽快到达五品吗?那他就看看,自己真的五品了,妙音儿会是什么反应。
    将妙音儿的口供叠好,放入怀中口袋,刘树义不再耽搁,重新拿起卷宗,迅速审阅起来。
    就这样,又是半个时辰的时间过去。
    所有的卷宗,全部被他处理完毕。
    结果不出他所料,皆没有任何问题。
    从大理寺的卷宗里,是找不到突破口了。
    咚咚咚。
    伴随着敲门声,赵锋的声音再度响起:“员外郎,是下官。”
    “进来吧。”
    嘎吱——
    赵锋推门而入。
    一见到刘树义,他就迫不及待道:“下官已经打听清楚了,钱文青的案子,是万年县县尉顾闻递交到刑部,希望刑部出手支援。”
    “顾闻?”
    刘树义眉毛一挑,想起妙音儿的口供。
    按妙音儿所说,顾闻是她的同伙,不过杜如晦无法确定真假,暂时没有动他。
    没想到,这么快就又听到他的名字。
    刘树义道:“如此说来,这个案子是分配到了钱文青头上?”
    “不是。”
    赵锋道:“顾闻将案子递交刑部后,主动请求钱文青出手。”
    “主动找钱文青?”
    刘树义眸光一闪,他忽然想起白惊鸿案子时,王硅请求刑部出手支援,也是找到的钱文青。
    但那时,是因为在此之前,刑部司只有钱文青一个员外郎,他若不找钱文青,刑部便没有人能帮他,而且若得罪了钱文青,以后刑部司可能就不会再帮他。
    故此,王硅没得选,必须选钱文青。
    可现在,刑部司有了自己这个名声在外的员外郎后,按理说,自己空闲时,选择自己明显比选择钱文青,更有助于破案。
    顾闻却偏偏找钱文青出手……
    刘树义道:“顾闻与钱文青有交情?”
    赵锋道:“下官专门打听了一下,他们说顾闻和钱文青相识较早,以前读书时,还在同一个县学,属于同窗。”
    同窗?
    怪不得顾闻会直接找上钱文青。
    刘树义道:“知道是什么案子吗?”
    赵锋点头:“下官问了,就是一起普通的杀人案,听起来难度似乎不是特别大。”
    难度不是特别大,却找到了钱文青……
    刘树义心中了然。
    看来是专门将破案的功劳,交给钱文青。
    这明摆着,就是冲郎中之争来的。
    “除了钱文青外……”
    赵锋看向刘树义,道:“下官还打听到其他员外郎也有了行动。”
    “都官司员外郎去了大牢,似乎要对牢内目前关押的囚犯,重新审理审问……”
    “比部司员外郎去了户部,要审计地方司法账目,确定是否有地方官员贪腐。”
    “司门司也开始调查过所与文书,稽查是否有人背着朝廷走私。”
    刑部四司,各有职责。
    度官司掌囚徒管理,比部司审计司法,司门司主管关隘通行、稽查走私等。
    还真是权势动人心,郎中之争这才刚开始,就都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去寻找立功的机会。
    想着他们的行动,刘树义忽然有一种“司法亮剑行动”的既视感,李世民该不是希望通过这次比拼,把朝廷查个底朝天吧?
    别说……
    眼下形势暗潮汹涌,诸多势力藏身朝廷,李世民想借此机会,揪出一些有问题的官员出来,倒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这些竞争者,比的不仅是自己的能力,更是身后的底蕴,这样一来,或许还能查出谁与谁的关系亲近,谁与谁是同一派系……
    嘶……
    不敢细想。
    越想越觉得李世民以郎中竞争为引子,在下一盘大棋。
    不过这与他关系不大,当务之急,还是要找到案子。
    钱文青已经有了案子,其他人也都开始行动,可自己一下午,毫无进展。
    “王县尉有回话吗?”刘树义道。
    赵锋摇头:“我的人将信送给王县尉后就回来了,王县尉到现在也还没有派人来传话。”
    刘树义微微蹙了下眉,王硅没有传话,大概率是长安县衙目前没有案子。
    那去找杜构?
    可大理寺还有那么多大理寺丞与大理司直,有案子交到大理寺,他们绝对如虎狼般第一时间冲上去,想要从大理寺手里抢夺案子,恐怕也不容易。
    但眼下没有办法,哪怕有一丝机会,他也得抓住。
    他说道:“下值后,我去一趟杜府,找一下杜寺丞……”
    “刘员外郎……”
    话还未说完,门外忽然有声音传来:“衙门外有一个名叫婉儿的女子,她说是员外郎家的丫鬟,要求见员外郎。”
    婉儿?
    刘树义有些意外。
    自己上值时,婉儿从没有来衙门找过自己。
    她突然到来,恐怕发生了什么事。
    “让她进来……不。”
    刘树义直接起身:“我去见她。”
    快步走出衙门,便见衙门外,身着绿色衣裙的婉儿,正来回踱着步。
    她原本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此时布满着焦急之色,平时弯着的眉毛,此刻紧紧地蹙在一起。
    刘树义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表情的婉儿,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当即上前,道:“婉儿。”
    听到刘树义的声音,婉儿脚步一顿,继而猛的转过头看向刘树义。
    见到刘树义的那一刻,婉儿紧紧地抿着嘴,似乎要哭出来了。
    “少爷……”
    她一把抱住刘树义,道:“莫小凡出事了!”
    莫小凡?
    刘树义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穿着脏兮兮衣服,却有着一双十分明亮眼眸的身影。
    莫小凡是婉儿介绍给自己,帮自己先后破了柳元明偷盗息王尸骸案,以及长孙冲失踪案的小乞丐。
    自己对莫小凡印象很好,莫小凡年龄不大,虽是乞丐,却有自己的坚守与原则,自立自强又自信,他很喜欢莫小凡这个小乞丐,也曾不止一次邀请过莫小凡去刘宅做事,只是莫小凡不想被管束,拒绝了自己。
    没想到上次分别之后,再听到他的消息,却是婉儿带来的出事了。
    他轻拍婉儿后背,道:“别急,与我说说,小凡他怎么了?”
    听着刘树义的声音,婉儿就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她深吸一口气,仰起头,看着刘树义,道:“这几天莫小凡他们乞讨不顺利,瘦了不少,所以我与莫小凡约定,我会准备一些饭菜,让他昨日傍晚来刘宅,将这些饭菜取走,给他和其他小乞丐吃。”
    刘树义点头,这也是他的意思。
    他为了回报莫小凡对自己的帮助,向莫小凡说过,若是讨不到食物,就去刘宅,只要刘宅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他。
    “他没有按时去取食物吗?”刘树义心有猜测。
    “是!”
    婉儿重重点头:“我准备好食物后,就在门口等着他,莫小凡虽然只是一个小乞丐,但十分守时,我与他约定的时间,他从未迟到过。”
    “可是昨天,我等了他整整一晚上,他也没有来。”
    “我担心他出了意外,天亮后,就连忙去他平常居住的地方找他,结果……”
    婉儿眼中满是忧色:“结果其他乞丐告诉我,说昨天不到傍晚,莫小凡就离开了,而且离开之前,他还说会为他们带来食物,让他们好好在住处等着,不要离开。”
    “他们也等了莫小凡整整一夜,可莫小凡一直都没有回去。”
    刘树义皱起了眉头:“也就是说,莫小凡的确出发前往刘宅,可他却没有到刘宅……他在中途遭遇了意外?”
    婉儿重重点头:“是。”
    “我不知道少爷有没有回来,心中焦急之下,便一边发动乞丐们去寻找莫小凡,一边去长安县衙和万年县衙报案。”
    “两个县衙你都报案了?”
    婉儿道:“我不知道他会不会中途遇到什么事,改变行程,去往其他坊市,所以稳妥起见,两个衙门都报了案,想知道昨晚是否有人员伤亡之事。”
    刘树义点头:“你做的很对,结果如何?”
    婉儿摇头:“万年县衙听说我为一个乞丐报案,根本不理我,他们说乞丐本来就居无定所,偷鸡摸狗什么都做,也许是做了什么坏事怕被发现,自己偷偷跑了,不接我的报案。”
    “长安县衙原本也是这个意思,但王县尉听说我要找的人是莫小凡后,改变了想法……”
    刘树义心中一动:“他认得莫小凡?”
    婉儿道:“王县尉与少爷你一起调查长孙寺丞失踪案时,整理过卷宗,知晓是莫小凡提供的铜钱线索,他不知是不是同名,所以见了我。”
    “从我这里听说事情的详细经过后,他告诉我,他会安排长安县衙的衙役调查,同时也告诉我,昨晚在他的负责的辖区内,他并未听到人员伤亡的消息。”
    刘树义颔首,如果有人员伤亡的案子,王硅在接到自己的信件后,必会第一时间通知自己。
    “后来呢?”刘树义询问。
    婉儿说道:“我从王县尉那里知晓少爷你已经回来了,但我怕打扰少爷处理公务,就想着先等等乞丐们和长安县衙的消息。”
    “结果,半个时辰前……”
    她深吸一口气,道:“我从乞丐那里得知,他们在永平坊,发现了莫小凡的一只鞋子,并且在那鞋子旁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图案。”
    “图案?”刘树义好奇道:“什么图案?”
    “一个红色的骷髅头,下面是一柄血色的刀。”
    “在那图案下,还有四个字——我回来了!”
    我回来了?
    刘树义一怔,这话是什么意思?
    还有那红色的骷髅头与血色的刀……他似乎有点印象,前身以前好像在哪见到过。
    但前身记忆很模糊,他一时间也想不到。
    婉儿说道:“我立即将消息告知王县尉,结果王县尉听后,脸色大变,他让我立即来找少爷你,说只有少爷你能救莫小凡!”
    “只有我,为何?”刘树义道:“这个图案,代表着什么?”
    婉儿再度深吸一口气,抓着刘树义衣服的手都下意识用力,她说道:“王县尉说,这是五年前让整个大唐人人自危,连续五年,每月必杀一人的杀人魔的标志。”
    “这个杀人魔,每次杀人之前,都会先绑走一人,并且在附近留下这样的图案,他会给官府三天时间追查,三天后,若官府找不到这个人,他就会将此人分尸,抛尸街头,嘲笑官府!”
    “朝廷为了抓住他,曾动用无数人力,耗费无数心力,可始终都没有找到他,也没有一次成功阻拦过他,只是不知为何,五年前他突然消失了,没有继续杀人,朝廷以为他已经放弃杀人了,谁知道,这一次竟然又看到了同样的标记。”
    “而这也代表,莫小凡只有三天的活命机会!若这三天时间内,找不到他,他必死无疑!”
    “少爷……”
    婉儿漆黑的眼眸里,全是刘树义的倒影:“你一定要救出莫小凡,整个大唐,只有你有这个的能力救出他!”
    安静听完了婉儿的讲述,刘树义已经明晰了大概。
    杀人魔……
    听到这个名字,他终于从前身模糊的记忆里,想起了这起案子。
    五年时间,六十个月,六十条人命。
    对朝廷的六十次挑衅!
    李渊刚登基不久,这个人就开始作案。
    原本李渊并未在意,只当这个杀人魔是一个上蹿下跳,博人眼球的猴子,他认为要不了多久,朝廷就能将其捉拿归案。
    可是一年年过去,这个杀人魔仍旧活得好好的,反倒是官府的声望越来越差,这让李渊十分震怒,强令各地官府必须抓住此人。
    但这个人太狡猾了,他一直在各个州城乱窜,基本上不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作案,使得官府根本抓不住他。
    一直到武德六年,做完最后一起案后,这个杀人魔忽然销声匿迹了。
    朝廷不知道他为何不继续作案,也没有找到他的证据,所以将此案记录成悬案,进行归档。
    原身在刑部抄录卷宗时,曾抄录过此案,不过那是原身很早之前抄录的卷宗,所以记忆不深。
    没想到,这个杀人魔消失了足足五年后,竟又一次出现。
    我回来了……所以是归来的宣言吗?
    刘树义眸光闪烁,正愁没有案子呢,案子自己就来了!
    而且还是曾经震动全大唐的悬案!
    这个案子若是破了,功劳绝对不小!
    想到这里,他没有任何迟疑,道:“带我去莫小凡失踪之地。”
    (本章完)
    (/bi/286236/17237529.)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